冰雪奇緣安娜好看還是艾莎好看(明明安娜戲份更多)
2023-08-05 22:13:43
四季如春的阿倫黛爾國的大公主艾莎擁有釋放冰雪的魔法,這件事只有最親的家人知道。有一天在和妹妹安娜公主的玩耍中,艾莎的無心之失讓妹妹受傷了。她的魔法擊中了妹妹,父母趕緊帶著她們去向山中的地精求助。地精老族長說,幸好只是傷了腦袋,如果擊中心臟就沒救了。
地精抹去了安娜對姐姐艾莎有魔法這件事的記憶,父母決定對艾莎的魔法進行管束,一直到她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法力。父母的方法是關閉城堡的大門,不讓其他人接觸艾莎,甚至連安娜都不再能輕易見到姐姐。父親親自為艾莎戴上手套,讓她整天待在自己的房間,以防她再傷害更多的人。
直到有一天,父母外出時雙雙死於海難。
就象片頭的歌曲所吟唱的,冰雪世界是人們原本生活所在。人們和冰雪共存,人們打磨和使用冰雪,人們早就知道用愛來融化冰雪。
雖然父母說艾莎需要練習如何控制她的魔法,但他們並沒有指導她怎麼做,只是把人們都從城堡中趕出去,把艾莎獨自關在她的房間。這些行為都在告訴艾莎:「你是一個怪物,你的存在就是對其他人的傷害。」就象父母看到倒地的安娜,第一句就是對艾莎的質問:「你做了什麼?」可事實是,因為安娜太興奮越跳越高,已經超出了艾莎能承託的範圍,才出了意外。
艾莎噴薄而出的是每個人都曾經擁有的原始能力,是一個人活力和欲望所在。但因為原始,所以需要打磨,去適應客觀環境後就能綻放出天賦之光。但很可惜,不是每一種原始能力都會被欣賞。父母對孩子原始能力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天賦,也包括如何看待自己。
雖然父母死了,他們為艾莎制定的規則卻依舊牢牢束縛著她。她也很想走出自己的房間,和門外的妹妹一起抱頭痛哭。然而,她不敢。因為她認同了父母行為背後真正想說的話:「你是個怪物。」
父母如何約束孩子,會成為孩子心中超我的藍本。未來孩子進入社會,這個藍本會象滾雪球一樣在社會規則中慢慢豐富起來。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寵愛,甚至希望孩子永遠是寶寶,沒有為孩子建立很好的規則體系。孩子進入社會後會很困難,他們最初的超我是鬆散的,所以他們無法適應許多社會規則,總認為規則是可以隨意打破的。
而另一些父母又給孩子設定了過於嚴苛的規則體系,以至於淹沒了孩子對自我實現的動力,也會讓孩子成為教條的犧牲品。這類孩子也許看上去很乖,然而內心總是有許多憤怒或沮喪。他們學習工作只求不出錯,無法勝任任何有創造性的活動。
佛洛依德很早就提出了由本我、超我、自我建構的人格理論。本我追求享樂原則,超我需要對其進行適應性約束,而自我則在兩者間做平衡。小孩子餓的時候,看到食物就想要塞到嘴裡。媽媽會告訴他,需要先洗手。更大一些了,走在路上突然肚子餓起來,孩子已經知道需要去飯店坐下來點單上菜後才能滿足本我的欲望,吃上東西。孩子能忍受等待食物送進嘴裡的飢餓,因為他知道付出一定的耐心可以更舒暢的享受美食。
如果付出了耐心食物卻永遠不會來呢?
始終等不到合理釋放的本我表面看被超我壓抑的無影無蹤,其實只在蟄伏,等待可以讓它爆發的那一刻。
加冕典禮讓艾莎害怕,是因為她的內心知道自己蟄伏了很久的本我——她的魔法——也許終於等到了釋放的那一天。加冕意味著成年,父母關上的門終於可以用一個合理的理由打開了,未來艾莎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可是艾莎還沒有學會如何和她的魔法相處,那麼多年她只知道按父母的意思牢牢壓制它。站在禮堂上優雅高貴的艾莎,看著妹妹安娜天真活潑的樣子,會不會心中有一絲羨慕呢?艾莎的內心和安娜一樣,還是個無邪的小女孩。站在舞池前,當姐妹倆聊起了巧克力,曾經打打鬧鬧的時光似乎一瞬間又回來了。可是,因為她的天賦異稟,卻比安娜承受了更多的束縛。
也許因為父母忙於管束艾莎,也可能因為他們走的太早,很多東西沒來得及告訴安娜。所以城門一開,安娜縱情恣意的不象一位公主。遇到第一位王子,就決定和對方結婚,前後相處不過才十分鐘。
看著可以憑著性子做事的妹妹,常年被管束的艾莎怎麼能不生氣,這份生氣裡也有羨慕的成分。當安娜告訴艾莎,自己真的沒法在這封閉的生活中繼續待下去了,艾莎怒吼著:「你可以走。」之後的魔法大爆發,像是一場潛意識的預謀。讓國人看到自己是個怪物,就能理直氣壯的衝出阿倫黛爾,衝出這個捆綁自己的地方了。也許對安娜吼出的那一句,是想對自己說的。
明明本片給了安娜許多戲份,也為她配了兩位帥哥來幫助她識別什麼是真愛,為什麼最後觀眾只為艾莎瘋狂?因為安娜太理想、太完美了。雖然她也憨憨的不懂什麼是真愛,作為公主也有點過於調皮了。可她對姐姐艾莎永遠信任和支持,孤身上路尋找姐姐,和克里斯多福一起勇戰狼群。最後,看到姐姐將要死在自己狡詐的未婚夫劍下,不顧自己的性命跳起來擋刀。那麼完美的女孩子誰都想和她做朋友,但誰都知道自己不是她。
安娜會被觀眾喜歡,卻無法引起觀眾共鳴。艾莎被周圍人誤會的委屈,默默忍受的壓抑,不被理解的痛苦,才是普通人的日常。所以艾莎的魔法爆裂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的高光時刻。想要釋放自己的原始之力,想要縱情恣意的用自己的魔法打造城堡,想讓周圍那些說三道四的聲音都消失。
如果影片只停留在這裡,它也無法成為迪士尼的經典。就象安娜找到艾莎後,又一次被艾莎的魔法誤傷,漸漸變得虛弱。所以離群索居並不是艾莎想要的生活,只是不得已為之。雖然可以在冰雪城堡裡做自己,但也會漸漸失去溫度和活力。
安娜對艾莎最大的愛的表達就是對她本人的信任和接納。無論別人怎麼評價艾莎,安娜始終認為艾莎不會傷害任何人。安娜的理解讓艾莎從對自己魔法的恐懼到釋放,最後可以欣賞和運用它們。她看到魔法原來可以創造雪寶那麼可愛的生命,也能成為阿倫黛爾最獨特的藝術品,還能在夏天為國民帶去別樣的歡樂。艾莎從安娜對她的信任和理解中,漸漸理解和接納了獨特的自己,並且不再為自己的獨特而覺得羞恥和恐懼了。
艾莎有她的安娜,可我們沒有。沒人理解憤怒爆發背後長久的自苦,沒人看到我們的獨特。衝不出困住天性已久的樊籠,也下不了離群索居的山峰。看電影時被艾莎的歌聲感動,離開影院自己的生活卻什麼都無法改變。
是的。現實是殘酷的,哪象電影打造的童話世界永遠都有美好結局呢。但起碼艾莎讓我們知道,在成就自我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失敗的痛苦,也可以通過被理解和信任而達成。只要我們相信,總有人願意給予信任和理解,接納我們身上獨一無二的部分,我們也有綻放的一天,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