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擊》電視劇觀後感
2023-08-05 13:45:12
《士兵突擊》講述了一個農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曆程,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偵察兵。下面是為大家帶來了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士兵突擊》電視劇觀後感1:
許三多從一個稚氣未脫的天真男孩成長為一名堅毅剛強的兵營戰士,他的改變,無疑讓人刻骨銘心。他的出現,正為中國影視的柔風細雨添了一道閃電,有力的敲響春的鐘鈴。
許三多,他勇敢,卻又自卑;他堅定,卻又無知。他不懂得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卻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執著中最完整地升起充滿意義的人生。相比之下,聰明的成才也只是他的影子,被許三多的單純掩去了光芒。不過,這樣也好。人生歷練本該如此。
成才?這個名字裡蘊涵著天下父母的期盼,也是莘莘學子的夙願,但埋頭於應試教育的我們可曾想過,當自己果真成為一名開口成章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時,自己就成才了嗎?不,不是,中國需要的並不是一群群動作單一,思維遲鈍,怕苦怕累,柔弱無力的文學傀儡。中國的人口多,文盲多,下崗職工多也是三多,但那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美德在哪兒呢?面對外敵進犯時,奔騰熱血的勇敢在哪兒?披星戴月,增刪十載的耐心在哪兒?幻想月亮是一隻白玉盤的天真在哪兒?
成才,也許真的不如許三多。
回想指縫中流沙一般的時光,我猛然醒覺,童年時代常做的美夢連同怪夢一同消失了。再也沒有會走在水面上的我,再也沒有龐大可怖的食肉恐龍,再也沒有找我一同辦案、穿梭於黑夜的柯南,再也沒有會跑來跑去的月亮,有的只是枕頭下尚未完成的作業,白雪般飛舞的試卷和血一樣紅的分數。我發現,自己不會為能夠跳一下午的橡皮筋而將喜悅顯顏,不會再抱著大堆的零食看畫工不優的漫畫,不會再拿著網兜捧著鐵罐去捉螞蚱網蝴蝶。我剛剛才明白,也才糊塗,這樣的我,是自主的,還是被動的?
成才,指的不僅僅是學識的淵博,更是能力上的豐富。不僅是學習能力,更是生活能力。如果生活失去了樂趣,失去了堅持,那又有什麼創造,又何來時代的進步。保留自己的那份勇敢與天真吧,那將是我們畢生的寶藏!
《士兵突擊》電視劇觀後感2:
各個電視臺熱播《士兵突擊》,兩位領導在吃飯的時候也對這部電視劇讚嘆有加,我零零碎碎看了幾集,並沒有太大興趣。直到後來回北京後,朋友強烈推薦我看,陪著我看了一個周末的碟,突擊一口氣看完了。看完之後,幾個電視臺還反覆播出,有時候我也停下來看幾眼,聽一聽裡面熟悉的撩撥心弦的動人旋律,那種旋律似乎就應該屬於軍營,屬於那種在陽光裡揮灑著汗水的青春。王寶強演繹了許三多這樣一個中國式的阿甘。也許,正是因為「許木木」的簡單,甚至有些愚笨,或者說單純,成就了這樣一個兵王,而成才成不了大才,正是因為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太聰明。很多人都渴望成功,可是達到成功並不需要太多雜念,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成才身上正是因為有太多雜念,他看不起許三多,可除了許三多,他沒有真正的朋友,基本上以自我為中心。他目標明確,就是要出人頭地,可為了目標,他迷失了自己。相反,許三多不是這樣的,他說,「活著,就是要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什麼是好好活著,他用自己的堅韌、頑強,用他的無私奉獻,用他對戰友、對家人質樸純真的愛,來演繹著什麼叫好好活,什麼是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還有班長史今、鋼七連連長、老A大隊長袁朗都非常生動的演繹了什麼叫「不拋棄,不放棄」,那就是頑強拼搏,不折不撓,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無私奉獻,愛護關愛身邊每一個人,不讓他們掉隊,不讓他們走更多的彎路。史今給人留下的印象近乎完美,很多地方非常感人,尤其在他退伍時經過天安門流淚的那一幕,我也跟著流淚了。他是許三多的伯樂,他甘當鋪路石,用他的善良,用他的真誠,成就了許三多的成才。他是那樣一個有情有義、可愛可敬的角色,以至於綠葉的風頭蓋過了紅花。
我們生活的環境與軍隊有著截然的不同,人的精神感受很不一樣,奮鬥追求也很不同。但我們不能否認部隊生活的艱苦、清貧、單調甚至乏味,像個寺廟和修道院。可是為什麼我們時常感到更加困頓和迷惘。有時候覺得自己身邊零亂紛雜,甚至想逃避,去另一個地方,比如軍隊大院和政府大院,重新過另一種簡單的生活。現在終於體會到,很多時候生活是一種選擇,不能怪任何人,是我自己選擇了現在的這種生活方式。去抱怨毫無意義,也許只有讓自己的想法變得簡單一點,切合於實際,不好高鶩遠,不貪慕虛榮,不爭強鬥狠,不心猿意馬,不放棄自己原來的奮鬥目標,不拋棄內心本初的善良與純真,堅守住內心真正的自我,才能不讓自己的青春消逝得不至於那麼殘酷,才會找回內心的平衡,突破內心的牢籠和枷鎖,擊退絕望、恐懼、遲疑、迷惘和失落的失敗心理。是男人,就該像個軍人去戰鬥!去突出重重包圍!其實,大多情況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士兵突擊》電視劇觀後感3:
五尺男兒,錚錚鐵骨,血氣方剛,這是我看完後的第一印象。正如這部電視劇的廣告語所說,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權錢交易,沒有曲折的劇情反覆,可是就在這平淡無奇的兵營生活中,編劇和導演卻刻畫出生動活潑、活龍活現的士兵形象,個性鮮明,血氣方剛,描寫得淋漓盡致,抓人眼球,引人入勝。
《士兵突擊》的意義在於平凡中顯現出來的偉大。男主角許三多出身農民,樸實、憨厚、執著、向上是許三多身上的閃亮點。比起連長的張揚,比起成才的精明、比起伍六一的粗狂、比起隊長的精湛、比起戰友們的活潑,許三多或許顯出幾分呆板木納,可是許三多骨子裡的不服輸勁頭,讓人們在替他事事著急的同時,心裡不禁萌生出對他的期待,這種期待是觀眾能夠隨著劇情心潮起伏,百感交加,興致勃勃地看下去的動力。
許三多的命運解釋著一個淺顯的道理,一個人只要認準自己的目標,踏踏實實百折不回,刻苦頑強勤勤懇懇,一定會做出令人感嘆的成績!
我們慶幸許三多有一批好戰友,這些戰友是當兵人的主體,他們身上優良性格造就了新時代軍魂。他們曾經也有年輕人的時髦、前衛、浪漫、理想,可是一旦進入兵營,他們就會被軍營的氣息所感染,融為一體,患難與共,同舟共濟。這裡的戰友情、離別情真是說也說不完。
許三多由一個農民兒子鍛鍊成長為一個老A成員,這裡經歷的過程就是士兵突擊的核心所在。士兵的成長過程,士兵的成長環境,士兵性格的形成,無疑為這部電視連續劇增添了看似平常簡單、實則引人入勝的劇情展開。
許三多剛入兵營並不習慣這裡的嶄新生活,在班長的關懷指導下,許三多通過自己頑強的拼搏、堅強的意志,經歷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腦海裡時刻想鋼七連的集體榮譽,終於成為鋼七連優秀戰士。許三多的成長過程也是平民向英雄邁進的過程,這種過程雖不明顯,卻可圈可點、盪氣迴腸。
我們為許三多在部隊的成長環境叫好,這種環境是許許多多許三多式的士兵成長的良好氛圍。當太陽光輝無私地灑向大地,大地不同位置的植物生長態勢會截然不同,當你具體到一片茂密的植物旁觀察,你就會發現那裡的陽光、水份不僅充足,重要的是那裡的土地十分肥沃,許三多更像是這片沃土上的一棵小草,得天獨厚,茁壯成長。當我們為這棵小草的成長迅猛感到驚奇和驕傲之時,你能不為這片沃土而感到自豪嗎?
新時代的兵營生活展示了新一代年輕人思想的變化過程。我們的網絡一直在追崇於「獨立自我、隨心所欲、我行我秀」的張揚個性,我們甚至被「80後」的這個名詞感到費解,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使得這代人成為了獨生子、獨生女,在家裡成了新寵,在外面十分自我,「80後」甚至成為了自私自利的代名詞。家庭的寵愛、關愛、溺愛使這代人大多成為「偉大的理想家」、「善變的實踐者」,有一部分工作學習碌碌無為,甚至一些年輕人成為新精神貴族(啃老族)(寄生族),可悲可嘆。
《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人物個性鮮活,劇情貼近生活,演員(大多是年輕演員)演技逼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團長、A大隊隊長、連長、指導員、馬班長、史班長、伍六一、成才等一批人物個個神採奕奕,活龍活現,令人感到親切,仿佛就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事情。隨著主題音樂緩緩奏起,這些人的喜、怒、哀、樂,個性的張揚,對困難的藐視、對戰友的眷戀,對命令的執行,對榮譽的珍惜,點滴之間映出太陽的光輝。每每想到這些,劇裡的人物又會像雲霞浮現在你腦海之上,腦海裡又會翻騰起對劇中人物的遐想的浪花,令人心潮起伏,難以平靜。
許三多成長道路是從加入A大隊開始質的變化和升華,特別是經歷了一場真槍實彈的圍剿武裝販毒團夥後,許三多在戰友的幫助下完成了他在部隊心理成熟的完整變化過程。
我們說這個過程高尚,是因為許三多加入A大隊後在常人眼裡已經成為精英,但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未達到A大隊的要求,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是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正像鄧小平先生所說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一起抓」的道理一樣,劇中後半段劇情完成了許三多心理轉變過程,這是一個新的高度起點,預示著我軍人才素質全面提高,這個提高是通過許三多的身上體現的。儘管《士兵突擊》還有許多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但這絲毫無損於一部好電視劇的百姓口碑,這部電視劇舉一反三,一是揚我軍威,二是展示我軍實戰素質,三是讓臺灣當局清醒頭腦。據說我軍有幾套應急軍事行動預案,這部連續劇動用了其中一套完整預案。我們打心眼裡欽佩劇作者的良苦用心。
值得回味的是劇中人物許三多是一個農民形象,憨厚老實樸實無華,可是整個劇情貫穿著我軍雄厚戰鬥實力的綜合展示,其中的道理簡單明了,中國熱愛和平,如果戰爭一旦強加於我們身上,我們將會嚴陣以待,取得最終勝利,這是這部劇留給我的深刻印象。
讓我們為《士兵突擊》叫好,向為此劇作出貢獻的人們致敬。
向曾經服役和正在服役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