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騎行(騎行山東----德州市平原縣)
2023-07-25 05:22:51 2
騎行山東,德州最曲折。
三進三出。
第一次離開是因為疫情管控,河北全域爆發,德州全域管控,進進不去,出出不來,我很不甘心的離開了。當時還剩平原、臨邑兩地沒騎。
但凡是稍微松一點點,譬如允許自行車通過,我就能騎完。
結果,到了非常變態的地步。
汽車,不允許過。
自行車,不允許過。
那我從麥子地裡繞可以不?
有人抓!
這些辦法,我都試過,甚至想過一個很完美的思路,叫一個保險救援車輛,把我皮卡給整體託運過去。
也不行。
關卡已經盯上我了,絕對不允許我以任何形式過。
為什麼覺得遺憾呢?
第一、德州離我家最遠。
第二、德州高緯度,冷。
疫情一放開,我覺得這回行了,肯定一口氣能把德州騎完,畢竟只有兩站了。
對於疫情,我令很多看客略失望。
因為,他們覺得我接觸的人多,整天亂跑,大概率會先感染。
結果,我一直就沒感染上。
我就是天選騎車人……
很是自信。
路上,我也從來不戴口罩。
也不做任何防護。
直到我進入了平原縣地界,隱約覺得嗓子不舒服。這難道是中招了?
但是,狀態良好。
當時的說法是9成無症狀感染者。
我心想,那我肯定就是這9成裡的一員。
睡了一覺,早上醒來,測了一下體溫,37度2。這個溫度對我而言就是發燒了,我平時體溫不到37度,還有一些細微的變化,飯量小了。
早餐過後,感覺狀態良好,我要繼續騎車。
當天,零下十度。
騎車過程中,我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心率飆升,比平時要高20左右,一發力就容易突破我預設的心率警戒線170,我就停車休息一下。
最後五公裡,我感覺整個人凍的難受。
回到房間,洗個熱水澡暖和一下。
洗完出來,一量體溫39度。
讓新冠給了個下馬威……
但是,我的狀態依然很好,哪都不疼。
當時,我沒把新冠當回事。
零下十度,發燒狀態騎行了50公裡。
全家都勸我回去,我肯定不想回,騎完平原只剩臨邑了,我能甘心嘛?
我爹說,你回來吧,你媳婦和娃都感染了,他們在家沒人照顧,你平時可以四處撒歡跑,但是家裡有困難時,你必須圍在他們身邊。
我覺得有道理。
接著趕回了。
趕回的路上,能感受到和之前比身體變化還是很大的。300來公裡,按照我的戰鬥力,一口氣就到家了,結果我在服務區休息了兩站,還睡了一覺。
整個人是半迷糊狀態的。
前幾天回家上年墳,我哥說,新冠有個後遺症,感染前後一段時間的事記的很模糊。
我想了想,真是。
對平原幾乎沒有記憶,很是恍惚……
當然,翻出照片後,慢慢也能勾勒出整個印象,只是不夠深刻。
平原,這個名字真好聽。
最早熟悉平原與德州,是因為我有大學同學是平原的,偶爾聽他講一些瑣事,還學會了幾句罵人的話。
狗日的。
魯西罵人,多是日。
魯東罵人,多是操。
我是到大學才第一次聽說了「我日」這個說法。
口頭禪,相當於FUCK。
各種媒介加速了文化大同,很多地方詞成了全國用語。例如忽悠、不差錢,都是東北說法,如今?
成了共識。
參加工作後,我對平原這個名字就不陌生了,因為我跑高速經常路過。
但是,沒來過。
我學歷史時,對平原又有了新的認識。
劉備是怎麼發跡的?
第一站就是平原縣令。
溫酒斬華雄裡有這麼一段:
「公孫太守,你背後所立者何人?」
「此乃自幼同社兄弟,平原令劉備。」
袁紹發脾氣:「可惜我大將顏良文丑未到,若有一人在此,何懼他華雄!」
關羽出場,「小將願斬華雄!」
「你是何人?」
「劉備之弟關羽。」
當時的劉備還是公孫瓚的小弟。這個平原縣令也不是選舉出來的,而是因為立下了不少戰功,被任命為代理縣令。
注意,是代理。
當地老百姓不服氣,人家縣令都是讀書人出身,你一個賣草鞋的咋能當我們的父母官呢?
於是,有個叫劉平的人決定派刺客去刺殺劉備。
結果,未成功。
為什麼?
不是劉備的武藝有多高,而是劉備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把刺客說得無地自容,轉身離去。《三國志》記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
催眠高手!
這幾年,平原也在試圖搞一些三國題材的旅遊開發。我感覺意義不大,因為劉備當過平原縣令的橋段太小,一般人不知道。
在巨野篇,我寫過巨野慘案與德國人佔領青島的因果關係。
還提到了一句,巨野慘案算是拉開了義和團的序幕。
但是,那個時候還不叫義和團。
第一次使用「義和團」這個稱呼以及提出「興清滅洋」口號是在平原的森羅殿,義和團與官兵展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戰鬥。
第一輪,義和團長矛大刀把官兵殺的屁滾尿流。
第二輪,官兵們拿上火槍……
義和團們突然意識到,「刀槍不入」是假的,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主動挑釁官兵了。看來這些人也沒有傳言的那麼傻。
若戰爭不用現代武器,義和團會發展的非常迅速。義和團是怎麼起家的呢?
有人創建了這麼一門教派。
教授「神拳」的人宣稱通過念咒、喝符、燒香,可以神靈附體,刀槍不入。怎麼表演呢?
就跟少林寺今天的硬氣功表演一樣。
用喉嚨把長矛頂彎。
今天,南方人很喜歡嘲笑我們大山東,會提出這麼一個論調:參加義和團的人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不然為什麼沒擴散到中國東南部社會?
我個人的理解是兩大原因:
第一、整個魯西一帶,屬於黃災區,太貧瘠,沒有積累性的底蘊,仿佛人人都是潛在的流民,黃巢、宋江以及近現代的闖關東,都出自這一帶。
第二、傳教士進入中國後,河北、山東西部一直都是傳教主戰場,有教堂,有傳教士,就很容易有文化對立。今天也能看出來,山東西部的教堂密度遠高於東部,陽穀的獅子樓對過就是個大教堂,山東大學旁邊是洪樓教堂。基本德州每個縣都有很像樣的教堂。
巨野慘案殺的不是別人,就是傳教士。
關於晚清、民國時期的基督文化入侵,我以前寫過專題,我摘抄兩段:
我問,會不會導致基督教的快速普及?
他說,會!西方國家最熱衷的遊戲就是傳教。怎麼傳教最有滲透力?讓青年精英先信教;怎麼才能讓青年精英信教呢?辦大學!燕京大學作為民國時期中國第一大學,是由美英基督教教會聯合創辦的。法國天主教在上海創辦了震旦大學,震旦就是中國的意思。震旦大學後來拆分成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當時各國基督教在中國設立十多所大學,也包括你們山東的齊魯大學。齊魯大學是中國建校最早的大學之一,特色是醫學,後來各專業拆分併入了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等,其校史由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繼承。
我說,怪不得山東大學旁邊是洪家樓天主教堂。
他說,這只是個巧合。齊魯大學舊址在趵突泉那個位置,離洪家樓7公裡。洪家樓天主教堂是歐洲神父用庚子賠償款修建的,是整個華北最大的天主教堂。
我說,類似的教堂,青島有很多。
他說,整個山東都很多。現在中國文化裡有一些基督符號,就是這個時期滲入的,例如元旦、禮拜、聖誕,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公元紀年。我們現在說的幾月幾號,就是從民國開始使用的。其實呢,很多你覺得與基督教無關的符號,也是來源於基督教,例如一夫一妻制、醫院使用十字標等。
為什麼中國的東南部沒有這麼多的流民呢?
兩個原因。
第一、衣冠南渡。歷史上有N次衣冠南渡,只要有大的戰爭,北方達官貴人就會南遷,或者這麼說,家底都不斷的帶到南方去。
第二、南方貿易意識早。從宋朝起,江浙一帶已經開始全球貿易。
這是我個人偏見。
那我到平原騎車,第一站肯定要去森羅殿,找一下義和團的痕跡。在今天,義和團有些貶義,當地政府也沒法做旅遊開發,就扔在一個菜地裡了,幾塊石碑而已,連個破廟都不算。
有那麼一絲陰森。
有時,我也好奇,為什麼外國人寫的中國歷史那麼「準」?
後來,才逐步明白。
他們也會深度調查。看個新聞:1986年12月24日至27日,中日學術聯合考察團到平原縣考察義和團起義和清末農民社會情況,重點考察了平原義和團起義舊址。
這些老外對中國的歷史、地理都充滿了好奇。
第一部黃河紀錄片,就是日本團隊拍攝的。
義和團之後,平原再次登上歷史舞臺是日本侵略中國。
我學歷史時,看有人寫過:1937年小鬼子就進了中原,先打開山海關,火車一響就到了濟南。
這事不確切,火車一響到不了濟南。只能到德州平原縣,從平原再換車到濟南。
為什麼要換車?
平原以北是窄軌,往南是寬軌。
這個怪現象延續了很多年。以至於解放後,德州站屬於北京鐵路局,平原站歸濟南鐵路局。
作為日軍的中轉站,那麼,關於平原抗日的故事就多。
最有名的《平原遊擊隊》。
年輕一點的朋友未必有印象,主角雙槍李向陽。這部電影要放在今天?
能產生無數的流行段子。
經典臺詞太多了。
例如?
「放下你的武器,中國的地面上,絕不允許你們橫行霸道!」
還有敵人說的那句:「慌什麼?一個李向陽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
當然,這部電影的平原未必特指平原縣,應該泛指冀中大平原。
中國的幾大平原裡,也就江蘇一帶比較富有,因為不屬於核心兵道,相對而言,戰事少。
凡是在兵道上的區域,千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歸零、復盤。
在平原縣農村騎車時我看了一些村落的介紹,是來自山西移民,說明明初這裡也沒人了……
騎車回縣城,我的一大感覺,平原的物流業應該很發達,路上遇到N多大車,很像臨沂。我還聯想到了一件往事,我平原同學的爸爸就是開大車的,當年我也很羨慕,為什麼?
第一、人家不用種地,不種地的人,穿的就整潔。
第二、人家有見識,走南闖北。
孩子去大學報到,夫妻倆陪同,給人的感覺仿佛是都市人。而我爹我娘呢?懼怕城市,都不敢去送我。
我很羨慕!
這邊的農業比較純粹,很少有蔬菜大棚,基本就是玉米和小麥,屬於產糧大縣。農村規劃的也很有味道,很整齊。城西有條河,馬頰河,是中國九大古河之一,發源於濮陽,經聊城、德州從濱州入海。
我騎車這天,天寒地凍,口袋裡的礦泉水成了冰坨坨。
結果,我發現馬頰河在清淤。
今天的清淤全是速戰速決。
我騎行山東這一路,遇到過兩次這個場面,一次是在平原縣,一次是在德城區的郊區,都屬於德州,看來屬於德州一個系統的工程。平原這個是馬頰河,德城區的那個是減河。
非常的壯觀。
延綿數十公裡,密密麻麻全是挖掘機。
按照咱的理解,清淤應該就是那麼三五臺挖掘機,慢慢幹就是了。
原來,不是。
長見識了。(當地朋友推測,應該不是清淤,而是德州在搞水系連通工程,要把馬頰河與減河打通。)
山東,幾乎每個縣都有酒廠,還有製藥廠。
各地藥廠,主要產中藥,仿製藥。所謂的仿製藥就是該藥物過了專利保護期,誰都可以仿製,一般是仿製西藥。
中藥、仿製藥今天比拼的是營銷。
例如我們寫過999感冒靈。
就是涼茶 咖啡因 對乙醯氨基酚。
全國的感冒藥,基本都是同一成分,唯一的差別在於知名度和成分含量。
有潛力的藥廠是什麼類型的?
創新藥。
真正去搞研發的。
魯南製藥為什麼有競爭力?
大量的投入研發。
那小縣城的藥廠,倘若沒有研發資金和人才,怎麼辦?
可以與大品牌進行合作。
主動求併購。
平原藥廠就走了這麼一條路,現在叫山東信誼製藥,母公司是上藥集團。現在山東信誼已經成了上藥產品系裡精神藥品、心腦血管藥品生產基地。
我要是沂水縣長,會努力爭取讓沂水製藥廠被魯南製藥給兼併,這樣能發展的更快。費縣新時代製藥廠就是魯南製藥的分公司,現在快成費縣龍頭了。
藥廠併購一直都非常活躍。
因為,每個藥廠都有批號。
有些批號在自己手裡沒用,在別人手裡就成了國寶。例如西藏有個批號和商標,叫藏寶,當地人也沒當個寶貝,讓北京人看到了,買去了,馬上就開始發力宣傳,把東阿阿膠的套路也學會了,準備科普藏地三寶,藏貼,藏浴,藏草。
昨天,剛跟藏寶的老闆一起吃了頓飯。
前面我說很多地方酒廠破產後,被個人買走了,結果起死回生,成了大型化工企業。
疫情剛開始時,捐工業酒精的那幾家山東企業。
他們的前身,多是地方酒廠,現多是私人企業。
過去釀酒主要原料是地瓜幹,酒糟再賣給養殖戶,餵豬。我家以前就是養豬大戶。為什麼說我爹害怕城市呢?因為他養豬以後,身上永遠都是一股豬屎的味道。
他穿著靴子去弄豬糞,吃飯時也不把靴子衝一下,坐下就吃。
從我小時候起就是豬糞味。
這些酒廠,還有一些轉型到了澱粉廠、糖廠、蛋白酶廠,工廠越做越大。我騎了山東所有縣城,有類似產業的地方真不少,很多都規劃成了大型工業園區。平原也是。
平原的這家叫福洋生物,正在IPO。
主要做澱粉、葡萄糖酸內酯、葡萄糖酸鈉。我看是2009年成立的,這個年份大概率不是從酒廠轉來的,應該就是新生產業。
這邊上市公司不多,但是上市公司的分公司不少。
我在路上還看到了聯化科技,這也是上市公司,總部在台州。
有一點,我不怎麼敢寫,因為上一版寫過,被罵死了。我說德州各區縣的城市建設很落後,以低矮建築為主,與山東東部縣城差距很大。平原整個城區也是如此,我住的酒店只有三四層。
整個德州,若說有點大城市樣的地方,只有德城、齊河。
但是,反過來講,這是好事,務實。
若是德州各區縣如菏澤一般,挨著高負債折騰一番城市建設?
那?
子子孫孫,有的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