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大型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集錦)

2023-07-25 08:25:46 2

  廉政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具有極強的歷史傳承影響力。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中,揚善懲惡、尚廉治貪、扶正祛邪,始終是社會的追求和百姓的企盼。

  《鑑史問廉》黨員幹部觀後感

  近日,城關鎮北窯小學組織黨員幹部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大型電視紀錄片《鑑史問廉》。該片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歷史的興衰沉浮之中挖掘中華廉政文化的優秀遺產,全方位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精華;在強勢反腐深入人心的當下,此片的播出,應該說更具有現實意義。

  《鑑史問廉》主題鮮明,故事引人入勝、發人深省,該片從歷史長河中擷取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對後人,是告誡,更是教誨。羊續懸魚這個故事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吧。歷史上稱羊續為懸魚太守。正是有了這樣的「清慎勤」,才使他成為一代廉吏。而清、慎、勤則是古代為官的基本要素。為官之事,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清代名相張英,好像很多人對他不甚了了,但是說起「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詩句,很多人都知道。身為宰相的他,在老家與鄰居因為宅基地而糾紛時,不是拍案而起,以權謀私,而是以一紙家書表達了自己的浩然正氣,也正是這一紙家書,至今留下了禮讓巷的美名。在劇中成為「範家」的典範。所謂範家,就是做官的規範家人行為的一種基本要求。司馬光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

  細觀《鑑史問廉》,我們不難看出,讀史可以知興替,一個朝代的興起,往往是因為清正廉明所致,一個朝代的滅亡往往是奢侈腐敗所致。所以,我們要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心。常懷「居安思危」之心,警鐘長鳴。讓廉政之花常開,拒腐敗之風與千裡之外。只有如此,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領略古人的風採,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的做今天的自己。作為教育戰線上的一名黨員教師,更應該做到全心全意為學生和家長服務。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明太祖年間,常熟縣農民陳壽六得罪了縣吏顧英,顧英便讓手下搶走陳家一年口糧。顧英平常橫行鄉裡,忍無可忍的陳壽六便帶領自己的弟弟和外甥,衝進縣衙將顧英綁住,扭送至京城交皇帝朱元璋,沿途手裡持著明法律《大誥》,以防其他官吏阻擋。朱元璋立即將顧英打入大牢,還獎賞陳壽六等人錢物,並免除他們雜役,便警告地方官吏,不準對陳壽六等人打擊報復,否則一律處死株連九族。

  這不是精彩的古代電視劇,而是《鑑史問廉》第六集的場面。《鑑史問廉》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為盛世鳴警鐘,為時代舉鏡鑑。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屢屢出重拳,中紀委勢如利劍,殺入腐敗重災區,斬獲頗豐,人民群眾拍手稱快時,可有人卻冒出「反腐過頭」論。反腐真的過頭了嗎?

  那我們看看《鑑史問廉》中介紹的明《大誥》。明《大誥》花費三年時間彙編而成,側重於懲治貪官汙吏,百分之八十都是用來約束和治理官員的。皇帝朱元璋當時接住的是元朝的亂攤子,他的「重典治貪」取到實效,讓明初吏治清廉良好局面持續一百多年。而另一個歷史故事,也發人深省:晚清深得皇帝器重的宰相柏葰,在科舉考試中,作為主考官的他因16兩銀子舞弊,從而被處死。

  來自民間的監督,重懲腐敗,這些都說明了反腐必須嚴懲,人民監督必不可少。縱觀歷史,腐敗是所有朝代的不治之症。而現在要治療這個頑症,必須有零容忍的態度、猛藥去痾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嚴厲懲處的尺度,時時保持高壓態勢,發現多少懲處多少,把反腐利劍舉起來,形成強大震懾,使廣大黨員幹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這是看完《鑑史問廉》的最大感悟。

  另外,《鑑史問廉》在畫面、音樂、配音上,都做到至善至美,讓人從視覺和聽覺上,得到至善至美的的享受。在劇情設計上,避免呆板地說教,而是巧妙將故事和評論、歷史和現實有機結合,讓人看後,發人深思,記憶深刻。《鑑史問廉》攝製組蠻拼的,為他們的辛勤的付出點個讚!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

  《鑑史問廉》第七集通過歷朝歷代大的制度設立向人們揭示制度建設對於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作用,秦始皇官吏管理制度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大一統帝國,漢武帝時的孝廉科在提供一種較為合理的選拔人才制度的同時,也使儒家思想成為之後中國兩千多年的「正統思想」,以至於到現在仍然成為中國人靈魂深處的印記。隨後產生的以刺史制為代表的巡視監察制度在此後的歷朝歷代中也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人民群眾對巡按御史稱為「八府巡按」,相信大家都看過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講述一個小官伸張正義懲治貪官的故事,這折射出人們對巡視制度和監察御史懲治貪腐的期望。

  此後的以「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為代表的迴避制度則體現了為達到公平正義國家可以採取的官員任命手段。而產生於隋朝的科舉制度為這個泱泱大國提供了一種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等等。

  貪汙腐敗是歷朝歷代統治者都無法忍受的,而整治貪汙杜絕腐敗的一個手段就是巡查制度,這一點到現在仍然在用,也就是巡視組。而從根源上杜絕就是提高選拔人才的科學程度,也就是古代的科舉制度。

  反之,因為制度的不能很好的貫徹,導致帝國滅亡的案例也不勝枚舉,最典型的就是明清的滅亡,這些不能不說是給現在的社會一種警示。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

  石崇和王愷的鬥富,表面看不過是富豪間一擲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後折射的卻是西晉王朝制度上的敗筆,用人上的「只講門第、無論才能」導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頓江湖;經濟上的「佔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錢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階晉升之爭,而這種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終導致了西晉王朝官員整體性腐敗和社會的潰敗,因而在王國之後還被後世史學家賦予「中國歷史上最腐敗、最黑暗王朝」的「美譽」!

  大唐的興衰更是一面鏡子:在經歷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時代的輝煌之後,自從誤用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為宰相後,曾經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墜入了李林甫為他精心設計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無為的溫柔鄉,進而引發了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並就此終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話。

  有了前朝的教訓,大宋初年呈現出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治國新景象。科舉制度的興起真正做到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聖相」李沆,才有了對官員「婚喪、宴飲、車馬、服飾」的嚴格規定,才有了對官員「貪汙受賄者處以極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術的發明在內的科技大爆發,才有了《清明上河園》中的大宋京華夢!

  可惜這樣的繁華卻不敵一塊塊石頭!瘦金體的始祖——宋徽宗趙喆,熱衷於藝術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運來各色奇石異花,修建了「艮嶽」的同時,提拔了一介平民卻獻石有功的朱勔為節度使,動搖了嚴密、公正的科舉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綱之役二十年,怨聲載道;陷入了內有方臘的起義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終蒙受了靖康之恥,北宋就此終結。而那些跋山涉水而來的艮嶽之石,最終卻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園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時間網上頻頻閃現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壞了不僅僅是紅十字會的名聲,還引發了全國的血荒,成就了網絡熱詞「乾爹」;表哥楊達才不經意的名表炫富揭開了一個貪腐大案;湖北通山縣80後女縣長胡娟更是坐在鋪滿百元大鈔的沙發上……中國的老百姓從來就是「不患窮,就患不公」,一個個官員或是官員的「乾女兒」厚顏無恥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們「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再說說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這追求必須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著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權利,滿足一己私利、貪圖奢靡的享受,就不僅僅是「追求」那麼簡單了。原江西省長胡長清就有追求,一向以「書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鋪曾經掛滿了他手書的匾額,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賄受賄數額巨大被判處死刑後,南昌的垃圾堆裡處處可見他的「墨寶」!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攝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經懸掛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國門地鐵,在北京開過個人攝影作品展,甚至獲得過全國攝影界最高獎——藝術創作金像獎,然而在他「犯事兒」後,經專業攝影師曝出內幕稱,秦玉海的攝影技術近衛入門級,其作品全部都是經過必要的修圖軟體處理,甚至有專業攝影師為他調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領導按下快門」——就是這樣一個入門級的攝影大師,手持著價格不菲的攝影器材,走過了《焦作山水》、領略了《雲臺山風光》,在《十月鳳凰山》留下了《五大連池印象》,並最終結成了個人攝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為秦玉海攝影作品集名稱),他的攝影足跡也是他從勤政到犯罪的歷程!這,也叫一種「追求」!

  以銅為鏡,可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鑑史問廉》教師觀後感

  做官者為政以德,才能德行天下,讓社會變得安定和諧。作為一名官吏,尤其是一名清正廉潔的官吏,唯有自己先遵循道德操守,才能感化老百姓,才能讓人民群眾自覺的去遵守道德和法律,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如今的中央提出了要以德治國,就是看到了道德禮法在治理國家中能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以德治國,既是對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揚,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我們作為教師,有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我們要做好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也要保持廉潔從教的態度,我們帶領學生,和學生一起做對社會有益的人,做一個有道德有素養的人,讓每個學生都因為我們而染上絢麗的色彩,為人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注重師德教育

  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好自己,言教不如身教,教育學生要怎麼做,自己首先必須怎麼做。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這些都是師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認為要作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學生。

  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愛學生,這種愛,是付出,是不求回報、無私的愛。在教學中,學生難免會犯錯誤,作為教師不能只知道批評和指責他們,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要幫他們找出問題的所在,讓他們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們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優點,我們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也很優秀。只有讓他們體會到教師的愛,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喜歡這個老師,才會喜歡他上的課。讓我們努力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二、在教學中滲透育人

  1、讓學生學會自律

  為什麼學生會看人、看課做出不同的表現?上語、數、英是時認真聽,而上體育、美術等課的時候就隨便講話,或是老師在的時候知道遵守紀律,一轉身又竊竊私語了,說明學生還沒有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所以,在平時上課應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讓學生知道不該講的時候一句也不能講,該發言的時候積極發言,學會尊重別人。晨讀課、中午自習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來管紀律,並及時了解情況,課上可以實行同桌互相監督,每個小朋友都做做管紀律的小老師。通過這些活動,慢慢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

  2、讓學生學會懂禮

  很多學生可能除了上課時喊的老師好,從來沒主動叫過,學生之間的對話中時不時會聽到髒話,不經意間會聽到有學生取笑學校掛的一些偉人的圖片,這些類似的行為應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應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做一個懂禮貌的人。在平時課堂中,教師可以介紹一些相關偉人、作家的事跡,讓學生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對他們產生敬仰並效仿他們,班會課上也應多教育學生,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探訪敬老院等活動,讓學生學會幫助別人,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開展主題班會

  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有關德育的主題班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一些事跡,談談怎樣做一個有道德有素養的學生。在校園裡可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撿紙片活動,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到校園裡走一走,比一比誰撿得多,平時也讓學生說說誰在校園裡會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而不是視而不見或亂扔垃圾。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逐漸養成文明、衛生的好習慣,而且可以帶動其他學生,使他們也參與其中。

  總之,我們要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加強修養,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使學生成為有道德有素養的人!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