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觀後感800字
2023-07-25 03:55:18 1
《復興之路》這是一部能夠讓我們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巨片。
復興之路觀後感800字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醒,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1840,對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可忘懷的數字。這一年,英國的戰艦轟開了國門;這一年,外國商船開始出現在中國的內河;這一年,清政府失去了關稅的自主制定權;這一年,《南京條約》宣告著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復興之路》的導言中,指出這部政論片存在的意義,那就是——用歷史感悟未來。
片子從辛亥革命開始。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由擁兵自重的袁世凱所竊取。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革命,他只趕跑了一個皇帝,他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並沒有完成。1912年,皇帝倒了,辮子剪了,但是帝國主義的壓迫還在,英租界,法租界還在。為了支持,日本的支持買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人感嘆「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1916年,袁世凱的皇帝夢做了83天以後破滅,北洋政府連東周周天子那樣的的形式上的統一都維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莽莽神州,已倒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依誰。
20世紀早期,中國到了國將不國的地步,軍閥混亂不斷。相界與佔領區一如從前,外國人在華特權原封不動,外國戰艦仍在中國內河耀武揚威。中國該何去何從?在這搖擺不定的時刻,十月革命的炮火燒到了中國。於是,有了那「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在康乾盛世中,在一片阿諛讚譽之聲中,愛新覺羅沉醉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而與此同時,英國的工業革命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中。西方船堅炮利,朝發夕至。而清朝軍隊還是紅纓槍,馬背上前進。可見,政府的腐敗,軍隊的軟弱招來了豺狼虎豹。軍隊保護著國民,維持著安定。有人說在如此一個和平年代,國家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去養這麼一群人去當兵,研發先進武器,這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和平。今年的國情月餅也花費了很多的資金,但是這是為什麼呢?為了震懾境外的反華勢力。國家的高端武器是國家的機密,可是為什麼要亮出來給世界看?殲十戰鬥機和九九式新型主站坦克和戰略、戰術飛彈集體亮相,給世界以如此的震撼,必定會引起各國軍事裝備專家的研究以及針對性的防禦。可是。這仍舊戰士給了世界看。著說明了什麼?說明中國有能力有底氣應對全世界均被挑戰,證明我們已經不是1840年的中國,我們有準備應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行動,並且我們絕對不會吃虧,對我們動武前,請三思。和平時期,軍事演習是為了讓軍隊保持戰鬥力,而月餅則是國家使用的不流血的軍事行動。這是展示能保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和領土完整。
《復興之路》第三集起,告別了屈辱的近代史,進入了當代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問題解決之後,中國的第二個任務出現了,就是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新生的共和國用半年的時間穩定物價,繼續農村土改。成立第三天,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兩個多月後,毛澤東前往莫斯科,籤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正在這時,東北邊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了保家衛國的戰鬥。
1977年的北京工人體育館中正在進行一場足球比賽。它之所以被載入史冊,是因為在公眾視線中消失了兩年的鄧小平在這場比賽中公開亮相。據日本共同社描述:數萬觀眾撇開比賽,霎時全部站立起來,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美國新聞周刊的評論認為,在經濟事務方面預計他將逐漸發揮關鍵作用。當時剛結束十年動亂,百姓生活幾乎沒有改善,而這時,中國的大陸四周出現了亞洲四小龍。中國何去何從?以為88隨高齡的老人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中國的復興治理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孫中山,為中國打開思想進步的閥門;簡歷新中國的毛澤東,讓中國從此站了起來;而挽救了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為中國找到了一條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20世紀是個變革的世紀。2002年11月8日,胡錦濤當選為總書記。2002年12月5日新一任的領導人冒雪趕往西柏坡學習考察。這是新一代黨中央對人民的承諾:我們將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居安思危是我們的傳統,憂患意識不會消失。
曾記否,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那位耳鬢斑白的老人的背影;曾記否,那位老人的眼淚;曾記否,那老人在廢墟中一個個件事的腳步;曾記否,那一夜間花白的青絲;曾記否,那「多難興邦」的四個大字,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推動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
猶在眼前,那鳥巢內澎湃;猶在眼前,那水立方魅力身形;猶在眼前,那雄壯國歌的奏響;猶在眼前,那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猶在眼前,那喜極的淚水;猶在眼前,那對伊辛巴耶娃、博爾特……的真誠的歡呼與祝福。
2009,由美國引發的金融海嘯衝擊著世界經濟;冰島已然「國家破產」;而中國卻保持著8%的進京增速。潘石屹說:「外國人,7、8月在幹什麼?躺在沙灘曬太陽。而中國人在幹什麼?幹工作,正在努力地付出自己的汗水。有這樣的國民,害什麼經濟危機。」是的,有這樣的手足兄弟,怕什麼經濟危機,怕什麼反華勢力,怕什麼臺灣問題!中華民族可以淡然一笑,你敢!這小雨,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知興替而後何為?正如開頭的那句話——用歷史感悟未來!
復興之路觀後感1000字
看完《復興之路》後,我洶湧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中國歷經風雨滄桑,歷經時事變故;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圓明園被燒的恥辱……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飽經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終於在今天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
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之盛,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軍力之強,元朝鐵騎進入歐洲,明朝寶船下達西洋……
然而,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的光環之中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還堅信天圓地方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時,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於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豐盈』為由一口拒絕了。中國與世界給予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時,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中國的災難降臨了……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籤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後的華夏大地的現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
「國破家何在?」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的為了解放中華的事業而奮鬥。
中國的革命道路可謂是曲折而艱難,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同樣遭遇了失敗,就其原因是沒有從太平天國運動汲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轍。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們積極的從前人那裡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能勇敢地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奮勇前進!
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多次磨難。98洪水泛濫,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中國。災難中最高領導人出現在最前線,鼓舞我們要有戰勝一切磨難的勇氣和信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品質和精神,足以讓國人自豪,叫世界震驚。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讓人民失望,沒有讓世界當成笑柄,抗擊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橫行。生活秩序又回歸正常,從這裡,我看到了不屈,學會了堅強。
如今中國正在變得強大而富有。在世界驚嘆之餘,我們更不能有片刻鬆懈。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於現狀的享受,要充分發揮自己現在的創造精神。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穩固的地位,我們一起開拓!
中國作為最璀璨耀眼之星在東方冉冉升起,光輝照耀世界的每個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像登上珠穆朗瑪峰一樣踏上強國之巔!通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國賦予我們的,要想她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斷的有新鮮血液輸入,同時還要向外疏通,讓世界認可。
我們的復興之路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做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我們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少的滄桑歲月,才得來今朝幸福生活。
看完《復興之路》,我們在震撼之餘,最重要的是要繼往開來,沿著前輩們在復興之路上留下的足跡,更成功的走好復興之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現階段,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加強和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