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大青春校園愛情電影(青春片拍成這樣實在太養眼)
2023-07-25 08:53:29
青春片的核心大抵逃不過成長和勇氣。但如何表現這兩個主題,通過敘事娓娓道來,用人物內心轉折釋放成長的甜蜜與苦痛,不同段位的影片在觸及人心的時刻,將體現出完全不同的程度。在一眾青春片中,2009年上映的《裂縫》(Cracks)可看作經典,值得所有同類型影片學習研究一番。
《裂縫》是少有的,具有強烈文藝氣息的青春類型片,無論從它古典精緻的布景,還是溫文爾雅的臺詞,以及仿佛從油畫中走出來的角色們,都令影片充滿了巴洛克式的豔麗和細膩。《裂縫》的文學氣質濃鬱,與它根據南非女作家謝拉·科勒的同名小說改編有關。小說為影片的臺詞貢獻良多,細細品味影片的英文臺詞,你一定會被其優美的用詞所迷醉。
但因為電影的容量有限,無法呈現小說的全部內涵和隱喻,且為了戲劇性衝突,影片對小說進行了部分修改。電影的改編沒有保留回顧的視角,而是直接引入悲劇事件發生的時間,沒有採用回憶性敘事來處理過去和現在,集中火力表現「當下」正在發生的各種微妙變化。電影的敘事張弛有度,演員的表演也有說服力。但對小說的改編稀釋了小說中原有的對問題的深人思考。
不過對於《裂縫》的影視化改編來說,這部電影對於小說的取捨值得肯定。在談及電影之前,必須先說說影片的養眼卡司。女主角由法國女神伊娃•格林出演,她將神秘又脆弱,性格又瘋癲的女老師一角演繹的入木三分,極為傳情。
影片是全女性陣容。年輕演員們一個個都潛力巨大,看完後驚嘆她們的早熟與睿智。同伊娃•格林有大量對手戲的年輕演員朱諾·坦普爾,憑藉經典影片《贖罪》中「洛麗塔」式的表演獲得好評。外表十分個性的她同時也是時尚攝影師們的寵兒。
另外一個重要角色由西班牙女神瑪利亞·瓦沃德出演,當時22歲的她有著一見傾城的容顏,讓所有觀眾過目難忘,堪稱玉女與欲女的美妙結合。
16歲瑪利亞·瓦沃德首次出演電影就獲得戈雅女新人獎,之後又領銜主演暢銷情色小說改編成的影片《梅利莎》,洛麗塔形象讓她成為影壇的話題人物,堪稱玉女與欲女的美妙結合。
不光是三位女性主角顏值出眾,演技在線,連二級人物,配角們也各個發揮出眾。女孩群體中,歲數稍大的一個角色由伊莫琴·普茨出演,外貌同樣出眾,標準的英倫美人,在《百夫長》《28周後》擔任過重要角色。
影片發生在一座封閉英倫小島上,小島四面皆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與英國大陸遠遠相對的小鎮上有一個更為偏僻的學院。這裡除了普通的教學任務,還專門收留各種問題學生,她們大多因為各種原因被家族遺棄,有的甚至出生貴族。
待她們成年之前,或許永遠都無法離開小島,因為作為家族汙點的她們被流放至此,只能安心等待命運的輪轉和審判。更可怕的是,有的女孩即使成年後也無法離開,因為她們失去了對陌生世界的感悟,或者沒有生存技能,很難在融入人際關係更為複雜,競爭關係更為激烈的新世界。
影片設置了雙線脈絡,主線是G小姐( 伊娃·格林 飾)的罪惡之路,副線是少女們的新生。兩條線索並行發展,並在結尾處形成墜落與飛升的雙重姿態,而引發變量的關鍵和改變的契機是被流放的貴族女孩菲亞瑪(瑪利亞·瓦沃德)的出現與死亡。
小說大力表現的主線故事圍繞著極端環境催生出的惡緩緩展開。影片卻將極端環境隱喻為人心的孤島,對於女性身體和心靈的禁錮。G小姐的存在只是少女們惡變的心理歷程和悲劇事件的引子。G小姐一開始豔麗照人,是所有家長和女學生偶像。作為小組長的女生黛(朱諾·坦普爾)對她唯命是從,敬她如神。
但貴族女孩菲亞瑪的出現,讓G小姐的地位遭受動搖。見識頗廣,依然被家族惦記著的菲亞瑪在寄宿學校享受著公主般的待遇,她輕易戳穿了G小姐的謊言。
G小姐週遊世界的奇聞異事原來均來自小說,是她杜撰而來,並非親身經歷。真相是,她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小島,從學生時代到成年時代,她害怕社交,對男性感到恐懼,有著同性傾向。菲亞瑪一點點的瓦解著G小姐的神秘感和權威。G小姐規訓女孩的手段跳水被菲亞瑪視為毫無作用的練習,不過是浪費時間、消磨生命,因為她們從來沒有機會和另一所學校的隊伍比賽。
G小姐善於偽裝的虛假人格被最終暴露。如果說G小姐是生活在幻想中,屬於生活的理想派,那麼與之相對的菲亞瑪則是現實主義的堅定跟隨者。所有來到這裡的女孩都在慢慢認清自己的境遇,接受被家族遺棄的事實,G小姐是她們抵禦現實,營造安全幻想的源頭。可怕的是,「幻想」居然愛上了「現實」,生活在夢幻現實中的菲亞瑪對G小姐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讓G小姐逐漸失控,走向瘋狂的悲劇性結尾。
當G小姐清楚的認識到幻想不會成真,菲亞瑪將會撕下她的面具,打破她的夢境的時。她用了謊言,嫁禍等手段搬弄是非。最終導致了菲亞瑪的死亡。可憐的G小姐甚至把自己殺死菲亞瑪的事實都幻想化了,完美的人本來就不應該來到這個世上。
G小姐和菲亞瑪是兩種相對的生活態度,而一開始追隨G小姐的黛才是電影的主體,通過結尾揭示的兩種人生選擇的不同結果,影片完成了主題閉合,營造出靚麗的人物弧光轉折。這種人物結構設置,增添了故事的可看性,同時令主題簡單易懂,但也把一個關於青少年問題的深入思考平面化成了一個善惡對立的陰謀故事,使得小說對生活複雜化的描述和揭示被忽略和簡化。
比如,影片中的孤島和學院不僅是故事發生的場景,或者為了營造氛圍的地域空間。最終,黛勇敢的沉船離開,而G小姐離開學校後孤獨的生活在小鎮,兩種選擇對照島嶼和學院後你會發現兩個關鍵場景其實隱喻了社會對女性的精神圍困。社會營造各種擬態環境,利用文化規訓手段把女性「困」在精神的孤島和學院中,當勇敢者進入其中後,有可能會帶來變化,但也有可能會成為犧牲品。
孤島仿佛是柏拉圖的洞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對於長期生活在洞穴中的人來說,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威脅,對那些從洞外來的人,他們不僅不羨慕,反而很警惕,因為個人精神世界的崩塌原本身上傷害更具毀滅性。但沒有密不透風的城堡,也沒有無法抵達的孤島,每一道裂縫,都是光線透過的通道。
我們是否有勇氣踏出圍城,迎接現實的殘酷與甜蜜,全憑你自己去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