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津巴心理學與生活電子版(翩翩君子變嗜血狂魔)
2023-07-20 17:29:00 1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嗜血狂魔嗎?
1971年夏天,斯坦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們做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他們在大學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監獄,並且徵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體健康的志願者,這些人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的報酬,但是要求是必須完成14天的實驗。
這些實驗者被隨機分成了兩組,其中12個人充當警察的角色,另外12個則充當囚犯的角色,實驗室每組9人,其餘3人後備。
實驗模擬真實的監獄環境,囚犯分別被警車押送到監獄,然後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囚服,右腳佩戴腳鐐。有些裝備與真實的監獄中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讓志願者能夠更快地進入到囚犯的角色,而與真實的監獄類似的是,囚犯志願者被關在監獄之後就不能夠自由的行動,3個人住在一個小隔間裡,只能夠在走廊放風,每個人都沒有名字,而只有一個編號 。
充當看守的志願者沒有經過培訓,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維持監獄秩序和法律的事情,這些看守同樣是3個人一組,每組工作8小時,3組輪換。
實驗的結果令人瞠目結舌,所有志願者都很快進入了所扮演的角色,看守顯示出虐待狂病態人格,而囚犯則顯示出極端的被動和沮喪。囚犯和看守都很快適應了各自的角色,並且一步一步超過了預設的界限,通向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的情形,其中有1/3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其中還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了實驗。
在實驗結束之後,津巴多寫了一本《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路西法曾是上帝最寵愛的天使,擔任天使長的職務,後來他舉起反旗被趕出天堂,墮落成了撒旦。津巴多的結論是:在一定的社會情境和誘因之下,好人也會犯下暴行,善惡之間的界限並非不可逾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魔鬼。
以上,就是心理學的一個著名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而這個實驗的發起人,津巴多教授,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一本重磅心理學書籍《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的編撰者,這本書已經上市,便廣受好評,幾十年長盛不衰,目前最新版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剛剛在國內上市。
在後臺私信中,曾經有不少讀者都請我推薦心理學的書單。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推薦也不同,但是如果想要全面的、整體性的了解心理學,那麼《津巴多普通心理學》毫無疑問是必看的一本書。你可以將其理解為了解心理學全貌的一本必讀書,而且如果在此之前你熱衷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對心理學有過一些了解,那麼在閱讀此書時你會發現,原來那些心理學的科普書、暢銷書所說的內容,都在這本書中能找到源頭。
這是一本十足的「大部頭」。全書700多頁,需要兩隻手才能拿起來。但是你也不必望而生畏,把它想像成晦澀的學術著作,這本書被譽為「比小說還好看的心理學入門經典」。正如前面所講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一樣,心理學不僅有晦澀枯燥的概念、定義,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毫不誇張的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的起心動念,都與心理學息息相關,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此毫無覺察罷了。通過閱讀這本書,你不僅能對「心理學」本身有一個框架式、全景式的了解,更能在書中看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也許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我」是這樣的!
這本書一共分為14章,囊括了心理學幾乎全部的內容,它們分別是:
第一章:心智、行為和心理科學。在這一章,你會了解到心理學和偽心理學的區別(這部分需要劃重點,因為太多的人被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偽心理學欺騙,而從來沒有追根溯源看一看心理學的真相),了解心理學的6個基本主要視角,以及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如何開展研究的?
第二章:生物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人類天性。眾所周知,心理學是一門多學科的交叉學科,比如生物心理學、神經心理學,就從「生理」的角度,解釋了很多心理現象,真所謂「身心合一」,其實身與心本就是一體。在這一章,你可以看到大腦如何與心理發生作用,身體如何進行內部通信,基因和行為又是如何關聯的。
也許你會覺得枯燥,但還是那句話——心理學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比如從大腦的進化與構造,你就知道為什麼「你懂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你的人生」,這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如何策動大腦中的「原始人」,而總是以力量最薄弱的意志力來操控本能,所以註定失敗。
第三章:感覺與知覺。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感覺的,甚至認知的是「真相」,所以一輩子都未能走出這個「幻境」,通過這一章,你將了解刺激是如何變成感覺的?感知覺之間又有什麼關係等等問題。事實上,人們遠比自己認為的更加「被動」,我們的很多行為模式、思維模式都是受到外界刺激後的自動化的反應,作為「人」,我們真的沒有自認為的那麼「理性」。
很多人都以為「學習」是學生的任務,其實,我們天生有學習的本能,而且需要終生學習。在這部分,你將看到經典的條件反射實驗。如果你是一個為孩子學習發愁的家長,那你或許可以明白不同人的不同「學習風格」是怎麼一回事?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你一定會大開眼界,了解更多不知道的自己。
第五章:記憶我們每個人都有記憶,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的記憶是被無意識扭曲的,這部分也蘊含了深刻的心理運作機制。
第六章:思維與智力人們總是誇讚一個孩子「聰明」,也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聰明」的人,在這一章,或許你會對「智力」有一個充分而全面的認知,通過科學的解釋,你也許會知道,智力到底是如何被影響的。
第七章:畢生發展發展心理學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用大白話說是:從生命開始到最後結束,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如果你能對發展心理學有一個了解,你就不會再為「為什麼小孩怎麼講都不聽」這樣的問題而困擾了,就像種一株植物你需要了解植物的特性才能養好一樣,只有科學的認知,才有科學的養育。
我們只要醒著,就會認為自己是有意識的,但其實並非如此。在這部分,你將看到神奇的無意識是如何工作的。正如榮格所說:潛意識正操控著你的人生,而你卻誤以為那是命運。
第九章:動機與情緒「複雜的人類」:如果你不了解動機與情緒,你就不會知道人的心理到底有多複雜。為什麼我們要努力?為什麼明知道要學習但就是不想學?為什麼明知道拖延不好還要拖延?這種種問題背後,都是我們複雜的心理在運作,遠比你所以為的要複雜的多的多。
第十章:人格在社會競爭中到底在競爭什麼?歸根到底,是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水平。人們所熟知的「巨嬰」,就是在人格發展水平上沒有得到發展的人。人格太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的人格發展並不成熟,但卻不自知。在這部分,你將看到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格,是如何被塑造的?由哪些行為模式和特質組成?以及心理過程是如何塑造我們的人格的。
人格世界,複雜而豐富。
第十一章:社會心理學前文所講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就是一個社會心理學實驗,事實上,社會心理學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都生活在社會情境中,受到社會情境的影響,同時又影響著外部環境。這部分的內容相當妙趣橫生,與實際生活關係緊密。
第十二章:心理障礙現代社會中,焦慮、抑鬱、強迫等等已經不再是陌生的詞彙,在這一章,你將能從更專業的視角理解各種心理障礙,其實它們離我們並不遠。
第十三章:心理障礙的治療雖然不能通過看書就進行治療,但是了解心理治療的方法對我們每個人都很有意義。
第十四章:從應激到健康和幸福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幸福,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幸福」本身,是一種能力。如何從創傷中獲取力量,如何將消極的應激轉變為積極的生活策略?在這一章,你將找到答案。
【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正如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本人就是一個奇蹟一樣,《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也是心理學書籍的奇蹟,它是一本長盛不衰的經典之作,是一本心理學的經典教科書,也是一本大眾學習和掌握心理學核心概念的最佳入門讀物,想了解心理學,就必須要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第7版我買了,現在第8版出版之後還是立刻在第一時間收入囊中,相比之前的版本,第8版又有大幅改動,同時,紙質更好,閱讀體驗更優,唯一不變的是,依然是一本極其厚重的「磚頭」。另外,這本書的翻譯團隊也值得推薦,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博士領銜的頂級翻譯團隊翻譯的,眾所周知,翻譯對於一本外文書的閱讀太重要了,好的翻譯保證了好的閱讀體驗。
特別推薦。
#津巴多心理學很有用 它無處不在#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多平臺籤約作者(全網統一ID:有夢想的唐糖)
❤️壹心理認證作家
❤️外冷內熱
❤️熱衷深度乾貨
❤️出版《做情緒穩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有什麼心理困惑,歡迎後臺私信。我為自己寫作,望遇到產生共鳴的「同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