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渾沌部落開天之字(幽州渾沌部落開天之字)
2023-08-10 23:55:35
本文是原創作品首發,獨立研究,僅代表個人觀點,並非學界共識。筆者能力水平有限,但承諾所寫言之成理,持之有據,沒有雷同,必出新意,歡迎交流探討。請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協議及網際網路道德,轉發註明版權出處。圖文引用如有異議,望提供據,及時告知,必加改正。有意合作,敬請私信。本文是筆者「中國上古史專有名詞的動物圖騰避諱研究」的系列文章的一篇,全部文章圍繞著兩個核心:中國上古史的專有名詞,普遍存在著中古並不知曉的氏族部落動物圖騰避諱現象;地支歲名十二州分野三十六禽分星,是適用上古專名禽諱法的突破口。由於該研究環環相扣,所以必須順序閱讀,不便之處,還請包涵。
作者:金雨解古
天幹地支歲陽歲陰
三千年語義未解之謎告破
——從支幹陰陽語義破解到
上古史專有名詞動物圖騰避諱現象研究
金雨解古
二 地支歲陰十二州綜合考釋分述
「支,柱也。《國語·周語下》:『天之所支,不可壞也』韋昭注」,柱與祝音近通假,「祝作州。《穀梁傳·隱公四年》『衛人殺祝籲於濮』陸德明釋文:『左傳、公羊及詩作州籲』」,所以支即州,十二地支本義就是地上十二州。
圖3 地支十二州示意圖
(一)地支子——幽州渾沌部落開天之「字」
子鼠諢沌(鼲鶉)圖騰
三危(厃,諱燕)圖騰
歲陰困敦,對應子鼠。高誘注《淮南子·天文訓》:「困,混也;敦,沌也」。混沌初看似與鼠無關,但按上古史專有名詞動物圖騰避諱法分析,混通渾,渾字在鼠部有同音形近字鼲。鼲又《集韻》公渾切,音昆。《說文·鼠部》段玉裁注引王引之,「昆子即鼲子也」。則鼲是困、混、渾、昆四字的諱字。沌又《集韻》殊倫切,音淳。則敦、沌避動物圖騰諱「鶉」,幽州又稱燕地,子對應的分星有危(應為厃yan)月燕,上古燕、鶉通,正相符合。困敦、混沌避動物圖騰諱「鼲鶉」。鼲是鼠,鶉是鳥,渾沌氏的圖騰就是鼠和鳥。《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裡,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尚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鳥鼠山位於今甘肅省渭源縣西,雖然在西北雍州,不在東北幽州,但是族遷名隨,所指應是同一部落。只是暫時不能確定其先後而已。
釋「崑崙」,渾沌又寫作渾淪,淪、侖同音通假,前面已證渾、昆通假,則崑崙和渾沌是同義詞,崑崙也是避動物圖騰諱「鼲鶉」。《山海經·西山經》:「又北三百二十裡,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原」,「敦薨」的發音顯然就是「鼲鶉」的倒置,再一次證明了表示部落圖騰的兩個字的順序無關性。至此,以前關於崑崙的種種疑問和否定,都迎刃而解了。崑崙首先是一個氏族部落,所到之地皆命名為崑崙,所以崑崙之地並非一處。
比如《水經注》:「崑崙墟在西北。三成為崑崙丘。崑崙說曰: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就先將崑崙地區與崑崙山混淆了,再將上北下南和上南下北的兩張地圖混淆了,最後還有錯字。「三成」即「三城」,城即州。是將西北雍、梁二州分成三州。「上曰層(層)城」,「層」是「庸」之形訛誤記。庸城避動物圖騰諱「[豕庸][成鳥]」。就是說北部是庸城。樊桐、板桐與庸城同指雍([豕庸])州,原字應作「反同」,「反」是「厷」的形訛誤記,「厷」避動物圖騰諱「[豕厷]」,「同」避動物圖騰諱「[同鳥]」,[豕厷] [同鳥]中古又常記作「合雄」、「合雒」。二曰玄圃,「圃」,園也。玄園即軒轅,避動物圖騰諱蚿黿,是南部雍州地區,或者說是以岷(諱黽min3)山岷江為中心的西部地區的中部,中部是軒轅。南部才是閬風,其他文獻多做涼(良)風,其實是避動物圖騰諱「狼鳯」,也就是犬戎(諱[鳥戎])梁(狼)州。這與《十洲記》:「西海(讀為河)之戌地,北海之亥地」是一致的。實際上帝俊(諱鵕)——神農十二部州,都是崑崙之後裔,都可以稱崑崙,或者按地勢高低,西部稱崑崙丘,東部稱崑崙墟,更西部稱崑崙山。這麼理解的話,河出崑崙怎麼都是對的(笑)。最初的崑崙山在哪裡?筆者以為是亞洲中部山區(不是西來說,而是以此為原點向四方發展),包括我國之蔥嶺。可笑的是前人竟以為因盛產大蔥而名蔥嶺,「蔥」應是避動物圖騰諱「鼲鶉」之「鶉」。
歲陰困敦別稱天宗/泉,對應的十二天將為天一,所以懷疑「宗/泉」都是「一」的大寫「壹」的形訛誤記。天一,《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司馬貞索隱引宋均曰:「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 太一,亦作「太乙」。 星名。即帝星。則天一之「一」避動物圖騰諱「鳦」,「鳦」,燕也,正相符合。天一之「天」,是通用動物圖騰避諱字,或諱「[鼠盧]」。神三一即三鳦、三微垣、三危山,所指的三厃(燕)。「天」、「太」在此外是通用的動物圖騰避諱字,所諱的必定是鼠部之字。渾沌氏排在地支第一子鼠位,上應北極帝星,是天神貴者,都表明渾沌氏是初代的聯盟首領部落。
月陰辜,避動物圖騰諱「[鼠番]鴣」,即盤古,[鼠番](盤)省略。盤古氏又稱渾沌氏。古,字亦作鴣。《說文·古部》朱駿聲通訓定聲。所以盤古同樣是避動物圖騰諱「[鼠番]鴣」。[鼠番]是鼠。鴣是鳥。[鼠番]鴣與鼲鶉同義,皆鳥鼠同穴。番又音盤,則[鼠番]上古亦音盤。古字上「十」為規,一豎為建木圭表,是天文觀測儀;一橫為相風、風向標,是氣象觀測儀;下「口」為靈臺方壇,是天文氣象臺。番之構件「」,是固定建木的八方繩索,即八索。有結繩之政,有傳教之臺。所以渾沌、鼲鶉、盤古、[鼠番]鴣是鼠鳥圖騰的建木觀天相風的天文部落。傳說中盤古巨人,實際只是地圖上的盤古(帝俊)十二州「擬人化」的修辭,種種神奇表現,是指廣大地域天文、氣候、地理現象。盤古開天闢地,「天」指黃河以北,「地」指黃河以南。
上古「天下」,是指幽州以南,中古「天下」才是指全世界。
至於盤古傳說中經常出現的狗,是指西南梁州犬戎的一支遷徙到了東北幽州。郝懿行注《山海經》:「《廣韻》引《前燕錄》云:『昔高辛氏遊於海濱,留少子厭越以居北夷,邑於紫蒙之野,號曰東胡』云云。其後為慕容氏。」 厭(厭),猒也,畎(犬)之訛。越,原字作「戉」,「戉」,「戎」之形訛。「厭越」就是犬戎。紫蒙即紅(鴻)蒙(諱「尨」),尨,龍犬也。所以後世的兩個抽象名詞渾沌(諱鼲鶉)、鴻蒙(諱鴻尨)成了近義詞。東胡與渾沌地理相近而外婚,所以後世鴻臚(諱獹)成了代表皇室外交的禮官名。甚至犬戎佔據了天幹第一的「甲」位,反而渾沌被排擠到第二的「乙」位。
分星虛日鼠應作鼠日鼠。《爾雅·釋天》陸德明釋文引李巡云:「徐,舒也」,虛徐音近,鼠舒音近,所以「虛」避動物圖騰諱「鼠」。危月燕應作燕月燕,危同厃yan2,厃通燕。女土蝠應作鴽土蝠。程少軒認為放馬灘簡《日書》乙種簡207子位「胎濡」當讀為胎燕,義為蝙蝠[1],是接近正確的。準確為[鳥臺]鴽,女通如,如通鴽。《大戴禮記·夏小正》:「田鼠化為鴽。鴽,鵪也」,以此反推,上古鵪、鶉、燕、鼠、蝠常被認為是同類。星次鶉尾,鶉鼠也。尾、鼠轉注,可以替代,後文分解。
鶉又通鵕jun4,鼲鶉可作鼲鵕。帝俊即帝鵕或帝[鼠夋],前面幾篇文章已經討論過,不再贅述。
《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高誘註:「踆cun1,猶蹲zun1也。謂三足烏」。 《說文·雉條》:「雉,有十四種……伊洛而南曰翬,江淮而南曰搖,南方曰壽,東方曰甾,北方曰稀,西方曰蹲」。
《左傳·昭公十七年》:「五雉為五工正……孔穎達疏引賈逵曰:「西方曰鷷雉……東方曰鶅雉……南方曰翟雉……北方曰鵗雉……伊洛而南曰翬雉,設五色之工也」。
從以上三段文本對比分析可得,踆、蹲二字並非蹲踞之義,而是鳥名,即鵕、鷷zun1。又踆與鶉音近相通。綜上,韻母是-un的幾個字,沌、敦、蹲、鷷、鵕、踆都與鶉相通。䴏、鶠、[弇鳥]、鶕、䳺其中幾種鳥的名字表示的並非同種鳥,而又被歸為同種鳥,體現的是一種上古「動物圖騰分類的相對模糊性、渾沌性」,它是以某個特徵或習性為標準,命名的一類鳥而非一種鳥。若非要確定其是哪一種鳥,必難得其上古真意。其原因一為古代動物分類標準的直觀表面化;二為圖騰社會血緣與婚姻制度,造成的複雜多變的動物圖騰避諱別稱。
又有鶤kun1、[鼠夋]jun4兩字,音形恰與鼲鵕相反。[鼠夋]是鼠,鶤是鳥。這體現的是典型的部落內部左右兩氏族的外婚制。比如鼲是鼠男,[鼠夋]是鼠女,二者是同氏族的兄弟姐妹;鶤是鳥男,鵕是鳥女,二者也是同氏族的兄弟姐妹;鼲和鵕是婚姻關係,鶤和[鼠夋]是婚姻關係,四者組成同一部落。即困敦寫作鼲鵕、鶤[鼠夋]都是正確的。字典鼠部下另有其它字被釋為鳥鼠同穴,實際上體現的是渾沌部落與相鄰其他部落擴大化的外婚制,不再列舉。
幽州的幽,避動物圖騰諱[鼠穴]you4(同鼬),字形恰合鳥鼠同穴,幽州是渾沌部落居地。今吉林延邊有琿春市,琿春應該是避動物圖騰諱鼲鶉,但由於中古時代人們已經不知曉有動物圖騰避諱了,在《琿春縣誌》中自然得不到正確的解釋。最初的幽州最初的應在今遼吉及其以東以北,是為東崑崙。因為既然排在地支第一位,居住地就應該在最北面,以上應北極帝星。
前文已證,渾沌氏又是黃帝女魃,「魃」避動物圖騰諱「鼥」或「䳁」,「女」同樣是通用動物圖騰避諱字。
《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乃下是指女魃從幽州攻入冀州。不得復上,是沒回到幽州。冀州蚩尤恨其攻伐侵佔,又將其向北驅逐。叔均之「叔」,原字疑作「尗」,是「赤」字的形訛誤記。叔均之「均」,又與專切,音沿。《史記·夏本紀》:「均河海,通淮泗。」鄭元曰:「均讀沿」。則「均」避動物圖騰諱「蚺」,叔均就是蚩尤部落別稱。《拾遺記》:「軒轅去蚩尤之兇,遷其善者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有北或即幽(州)北(部)。可見幽州之地有時在燕山以北,有時在燕山以南。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機械地認為十二部州的區域是一成不變的。歷史地理學,準確說應該是地理歷史學才對。
之所以存在兩個正中,是由古黃河南北兩大地緣政治聯盟的不同視角造成的,這從《山海經》及相關文獻分析即可得出結論。海依《分韻撮要》王力系統音河[hə]。所以《海內經》、《海外經》之海,實為河,即黃河。《史記正義》:「古帝王之都多在河東、河北,故呼河北為河內,河南為河外」。其實從帝王面南背北也可知,北為內宮,南為外朝。黃河以北並冀兗青營幽六州,以河北冀州為中心,是共工(炎伯)蚩尤聯盟勢力範圍,故《海內四經》或可釋為《蚩尤經》。黃河以南豫徐揚荊梁雍六州,以河南豫州為中心,是神農(炎帝)軒轅聯盟勢力範圍,故《海外經》應釋為《神農經》。《五藏山經》或可釋為《共工經》,《大荒四經》或可釋為《相柳經》。當然後世為《山海經》作注的人,從自身好惡出發,會篡改其中語氣。而其中青兗徐三州(今山東全境及江蘇北部),屬於相對獨立的太昊少昊東夷三苗(禾諱虙)聯盟。東夷三苗本與兩方都是姻親,於涿鹿阪泉大戰時,處在黃河南北兩大聯盟的夾縫中間,發生了內部分化。這一結論在下文每一節都會得到相關的驗證。
古文「子」大致有兩種寫法(見圖4)。一種簡潔,象今「子」上加「巛」,以前多以「巛」為囟發,實為羽冠。子象雛鳥初飛,「一」為兩翼,「亅」為身尾,因飛行兩足收起貼緊身體而不見。而長有羽冠的鳥,被視為鳥中王族。另一種繁瑣,與燕字只有最上部不同,其「北」為兩翼,最下部「幾」字是分叉的燕尾,可知繁寫的「子」,和燕一樣都是鳥的象形。以往誤區就在於以為「子」必與人相關,而實際上在上古圖騰社會,子是鳥之子。
圖4 鳥之「子」與燕之「子」
地支子是字的簡寫。子,字也。《書·召誥》「天迪從子保」劉逢祿今古文集解引孫雲。字的「宀」mian2義為人之冕、房之頂、天之穹,最初的形狀是太陽視覺運動軌跡。所以字的本義,是鳥圖騰氏族建木觀天、造字紀曆、教民授時,種植五穀。對應建除為建,正是子/字的註解。
東北古族肅慎,後裔女真,則「女」也是通用動物圖騰避諱字,同「肅」一樣,避動物圖騰諱「鼠」。慎應讀為真,真,醇也,避動物圖騰諱「鶉」。,《三國志·東夷傳·挹婁》記載:「挹婁……古之肅慎氏之國也。挹婁,應避動物圖騰諱「鳦[鼠盧] 」。又鮮卑,應避動物圖騰諱「[犭嚴]鵯」,[犭嚴],短吻犬也。
按:先打預防針,筆者雖然現居東北,但籍貫是河北邯鄲,家譜上的初祖是《明史》有載的明初重臣,建造北京城和故宮重要組織者。
相關文獻破解:
《海外東經》:「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君原字應作軍(鼲),籀文「子」應是「燕」之形訛誤記,「燕」通「鶉」,君子國即鼲鶉國。二大虎指青州青陽(諱「竹虍青」[昜鳥])、兗州昌意(諱毚虞)兩部落。「好讓不爭」是指聯盟部落首領的輪值、禪讓。
《海內西經》:「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
《海外西經》:「肅慎之國在白民北,有樹名曰雒棠,聖人代立,於此取衣。服常同雒棠,正字應為服裳,上服下裳。琅玕,應為狼鳳之訛,即犬戎。樹,原字應作「墅」shu4,此處正讀應為「野」,也就是說,從來就沒有什麼樹(笑),更沒有什麼樹皮作衣。三頭人即三危(燕)。取衣,實際上是新任部落聯盟首領,取得初代部落聯盟首領帝俊的認可。這就象後世之封禪,或中世紀歐洲教皇為國王加冕。
《晉書·四夷傳·東夷傳》所:「周武王時,獻其楛矢、石砮。逮於周公輔成王,復遣使入賀。」
《穆天子傳》:「戊寅,天子北徵,乃絕漳水。庚辰,至於□,觴天子於盤石之上。」
盤石,諸家眾說不一。實際上,盤石即盤古,避動物圖騰諱「鷭鼫」或「[番鼠]䲽」,幽州肅慎部落也。童書業懷疑《穆天子傳》中有天子的稱呼,,必出於後人之手。因為天子是秦漢以後才有的,周只能稱王。現在就可以解釋了。周武王時,獻其楛矢、石砮。只是賦予周代天子徵伐之權,還是諸侯。而周穆王帶兵至幽州,並非遊樂,而是取天子冠冕服裳,行禪讓之禮,迫使帝俊部落承認其正統地位。所以自周穆王始可稱周天子。
程少軒:《胎濡小考》,上海:《中國文字研究》第十九輯,2014年2月,第82~83頁。 ↑(未完待續)
歡迎繼續閱讀下一篇:天幹乙,天樞弇茲部落度長之繩。地支歲名十二州解謎(六下)
金風細雨過,疑雲迷霧開。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歡迎關注、回復、收藏、點讚、轉發,共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偉大復興奉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