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除夕(告別春節霾)
2023-08-11 01:36:04
2018-02-16 09:14 | 衢州新聞網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百年來,中國人總是在漫天煙花中,度過歲歲年年。可是面對近年來因燃放煙花爆竹而起的「春節霾」和種種危機,我們又該如何痛定思痛、改良變革?
春節假期,衢州市博物館特別引進了「福建外銷瓷展」。
2018年的除夕夜,衢州人用守護「春節藍」的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告別煙花爆竹,照樣可以讓過年充滿喜慶吉祥文化味。
衢州市博物館館藏的三國青瓷狗圈 。1980年9月,衢縣萬田下埠頭邵家山三國墓出土。狗圈圓形似淺腹碗。斂口,圓唇,弧腹下收,平底略內凹。內捏塑一狗,頭前昂,雙耳向兩側後傾上翹,兩眼凸出前視。頸向後下斜,身向左轉,弧背,尾下垂且朝前擺。四肢前曲呈臥伏狀,極為生動。內外施滿釉,外底露胎,釉青灰色。胎灰白色,露胎處呈火紅色。衢博供圖
記者觀察到,截止到2月15日22時,衢州市民基本都能自覺遵守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靜悄悄的主城區上空,空氣品質總體維持在良至輕度汙染。而在同樣宣布全年禁燃的開化、龍遊等縣域,縣城空氣品質也維持在良至輕度汙染。全市空氣品質相較於往年同期均有了明顯好轉。
曾幾何時,人們將燃放煙花爆竹視作節日的喜慶符號之一,可短暫的煙火過後,其安全風險和環保危害也日漸暴露。
衢州市博物館館藏的漢陶狗,龍遊東華山11號墓出土。漢代,畜狗之風更盛,且喪葬有「事死如生」習俗,因此,漢墓中的隨葬俑群中,經常可以看到家犬的身影。漢墓隨葬俑群中的陶犬主要是模擬著現實生活中的守犬,所以許多陶犬的造型都盡力誇大犬的頭部,再塑成張口瞪目露出滿口如刃利齒的兇像,藉以嚇退敢於侵犯墓室的邪祟。衢博供圖
好空氣的背後,來自於一項百姓叫好的政策。早在1月24日,衢州市政府便發布了《關於衢州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通告》,一改過去春節期間有限開禁菸花爆竹的做法,宣告衢州市區全年禁燃煙花爆竹。
過去春節煙花爆竹開禁期間,衢城各大醫院總是免不了要接診爆竹炸傷的急診病人。與此同時,絢爛煙花亦帶來了汙濁的空氣和消防風險。根據環保部公開發布的數據,受煙花爆竹燃放影響,衢州空氣品質在2016年除夕至初一和2017年除夕至初一,均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
煙花固然不好,但不放煙花,會不會少了年味?不用擔心,衢州人早已選擇了更具文化自信的方式過年。
2月15日除夕之夜,吃過年夜飯,許多市民早早地來到衢城水亭門城牆遺址公園,一睹華麗精彩的燈光秀表演。
夜涼如水,水亭門城樓前的廣場上依然人頭攢動,人們相聚在歷經滄桑歲月洗禮的歷史街區中,共同見證科技之光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的時刻。
水亭門燈光秀現場。許軍攝
這一刻,夜如晝。信安湖兩岸的衢城,聽不到煙花爆竹的聲響,站在這裡舉目眺望西區,高聳的摩天樓閃爍著五彩霓虹,映照著欣欣向榮的衢州都市新區,轉身回望古城,別有一番「相隔千年宛如初見」的鄉愁滋味。
春節期間,從除夕到正月十六的每天晚上,水亭門燈光秀都會如期上演。當然,白天的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也不甘示弱。傳統民俗表演、農民畫藝術展、衢味廟會、趣味童「年」等活動輪番上陣,將衢州經典非遺項目一一呈現。
國家級非遺項目常山喝彩歌謠將在春節期間進行展演。資料圖片
而在衢州各地,文化過大年的節目單更是排得滿滿當當。2018央視春晚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親臨現場講述國寶《絲路山水地圖》回歸的節目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覺得沒看過癮,不妨再去衢州的文化場所感受下中華文化自信。
春節期間,衢州市博物館特別引進了「福建外銷瓷展」,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瓷器悠悠往事。衢州市文化館獻上林國鎮攝影展,觀眾可在124張衢州老照片裡追憶衢州那時的「從前慢」。江山市博物館引進了「中國民間玩具展」,再現了傳統的中國春節童趣玩味……
從正月初四開始,衢州市區的天妃宮和鹿鳴公園,都將上演婺劇、越劇、京劇等各種戲曲大聯歡。資料圖片
其實,更多戲曲大戲展演和民俗活動,還隱藏在衢州的廣袤大地上,等待你的探索與發現。比如從正月初四開始,衢州市區的天妃宮和鹿鳴公園,都將上演婺劇、越劇、京劇等各種戲曲大聯歡。
來自上海的衢州女婿徐曉鑫,已經連續8年在衢州歡度除夕,他目睹了衢州的點滴變化,除夕之夜的水亭門燈光秀現場,他深吸著清新的空氣,陶醉於靚麗的彩燈,情不自禁地讚美自己的「第二故鄉」:「衢州城市雖小,但理念前衛,追求精緻細節與文化品質,它就像一座大花園,只有慢看細品,才能聞到每一朵花的芳香。」
(原標題《除夕夜,衢州人告別「春節霾」,歡度文化年》,原作者李嘯。編輯 祝旖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