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功案件法制警示教育片觀後感
2023-08-11 12:41:18 1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憲法日的獻禮影片,《黃克功案件》將1937年陝甘寧邊區紅軍將領逼婚不成槍殺女青年劉茜的「桃色事件」搬上銀幕,引發了多視角思考.
黃克功案件法制警示教育片觀後感【篇一】
電影《黃克功案件》完整再現了1937年延安轟動一時的「黃克功事件」:有著光榮革命歷史、勇冠三軍的紅軍將領黃克功因情感糾紛在延河畔槍殺了陝北公學16女學員劉茜。案件發生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親自過問案件,保衛部門縝密細緻勘察,邊區最高法院最後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判處黃克功死刑並立即執行。
黃克功作為當時的戰區紅人,對其處理的一絲一毫都會引發巨大影響,面對國內外的輿論,面對認識劉茜的學生百姓,面對老紅軍的請求,主持審案的雷經天承受各方壓力,採用公開審理,民主判決的方法審判此案。在陝北公學的操場上,二千多人參加,有12位群眾代表發言,黃克功當庭辯論,最後審判庭五人展開了激烈爭辯……黃克功一直在期待毛主席的特赦令,終於主席的覆信來了,在大會上宣讀,他贊成處黃克功以極刑,沒有赦免他。
和過往同類主旋律電影走紀實風格不一樣,電影以全新的手法架構、組織劇情,讓影片在不失教育性、宣傳性的基礎上,有效增強了電影的可看性,尤其是作為影片的重頭戲的陝北公學操場公審,舉證、駁證,自辯、反辯,你來我往,唇槍舌戰,劍拔弩張,敘事的節奏,影像的剪輯,畫面的色彩,演員的表演,被恰到好處的調和在一起,緊張又不失跌宕,精彩而不乏餘味,整場戲處理得不見硝煙,卻時時處處瀰漫著硝煙的味道,頗有好萊塢律政大片的風骨,也是今年華語電影裡不容錯過的一場好戲。
這種類商業片的包裝,能讓觀者更投入和更深刻的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依法治國的信念和決心,可以說,這是一堂堪稱完美的法制警示教育課,推薦每一位觀眾,都到電影院觀看!
黃克功案件法制警示教育片觀後感【篇二】
20xx年12月4日,是中國首個「國家憲法日」。
如何讓「國家憲法日」變得更有儀式感?《人民日報》提前一天發表了「任仲平」的文章--《讓法治為現代中國護航——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任仲平」不常寫稿,只要出手,都是大文章,值得反覆參詳。
《黃克功案件》這部電影又選擇了「國家憲法日」在人民大會堂首映。同日,也在全國公映,獻禮憲法日。
影片以法官審判長雷經天、公訴人胡耀邦的視角來展開故事情節。雷經天之子雷炳堅在首映式上說,父親讓母親把毛主席的回信、胡耀邦的公訴書以及所有涉及黃克功案件的證據和證言收集存檔,交給了法院。這些記載著中國共產黨早期堅持民主法治的寶貴資料,促成製片人將當年延安那場陽光下的大審判再現銀幕。
這或許可以證明執政黨欲借歷史發聲,重申「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治軍」等時代命題。
此片的公演,具有相當大的警世意義,用當下流行的話說就是還請各位「不忘初心」!20xx年12月5日,一直被網民關注的周永康被開除黨籍並對其立案審查,正趕上電影的上映期,足見這部電影的用心良苦!
一部嚴肅的電影「出籠」並不容易,如《走向共和》,從上映到禁映,令人迷惑,使人鬱悶,鬼也不知道廟堂之上的高僧們是如何思考的?倒是惹痴人開懷大笑的抗日神劇卻大行其道。結果是,粗製濫造的片子連央視也看不下去了!真不知道中國的「影視」要向何處去?拆圍牆與國際接軌,咱們鄉下人絕不反對,當年上山下鄉就知道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天當被子地當床,根本不要牆。
中國的不少電影,除了哄哄小孩和老人,想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恐怕還要先做一場春夢才行!
一部電影,觀者視角不同,要找到共識更不容易,哪怕公款請大家去看也是枉然。有些電影,零票房紀錄也創下了,這不能不讓電影人深思。
《黃克功案件》這部電影,拍攝技巧與場情無可厚非,溜著馬兒,延河漫步,樹下依偎,兒女常情,簡陋的審判臺,嚴肅的「戰士」,歷史場面,塵封初現,但對法制精神不甚了解的觀眾卻情緒激動,視角難免茫然。大多數影評人士仍站在吹捧的角度,視法律為兒戲,大伙兒都熱衷於「皇上」下旨:刀下留人!偏偏「皇上」揮淚斬馬謖,而且要求當眾宣讀!
黃克功案件法制警示教育片觀後感【篇三】
為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周年,重大歷史題材電影《黃克功案件》於20xx年11月2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全國首播,儘管該電影已於去年憲法日首映,但影片的現實價值及教育意義仍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細細體會。
該片真實再現了1937年10月,在全面抗戰之際,延安發生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因逼婚而槍殺女青年案件。兇手黃克功是紅軍團長戰鬥功臣,被害者是由太原投奔延安參加革命的16歲女青年劉茜。如何審判黃克功?成立才兩個月的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不在,重任落到審判長雷經天身上。雷經天曾參加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百色起義,與黃克功一同走過長徵路。紅軍法官要審判紅軍將領,簡陋的邊區法院從未經歷如此大案。毛澤東、賀子珍、張聞天、胡耀邦都不可迴避地參與此案。面對國內外的輿論,面對憤怒的學生百姓,面對老紅軍的請求,雷經天承受各方壓力,採用公開審理,民主判決的方法審判此案。在陝北公學的操場上,二千多人參加,胡耀邦作為代表公訴人發言,有12位群眾代表發言,黃克功當庭辯論,最後審判庭五人展開了法制、人情、價值以及法律適用等問題的激烈爭辯。在黨的法制思想指導下,最終合議庭決定判處黃克功死刑,並立即執行。
1937正值抗戰爆發之初,中國共產黨也正處在局部執政的特殊背景下,在面臨國民黨大肆歪曲報導及國際輿論的壓力下,黨的領導人毫不含糊的選擇了尊重法制,尊重民主,破除特權思想、倡導平等觀念,執法如山、取信於民。儘管剛剛成立不久的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還沒有可充分適用的法律,還沒有基本的人員配置,但在該案的審理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法制的權威,感受到民主與公平,這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礎,這也對當今我黨正在大力推進的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鑑價值。
論資歷,黃克功徵戰無數,履立戰功,可謂將才;論人情黃克功與毛澤東、賀子珍、雷經天一起出生入死過。但毛澤東在給雷經天的信中寫道:黃克功過去鬥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
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為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並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這足以給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一個警示:黨員幹部無論對黨作出了多大貢獻,無論個人歷史如何光榮,無論權有多大,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在法律面前沒有功勞和人情,只有對與錯。只要做了危害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事情,就必須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黃克功案件》的教育警示價值與時下的「打虎拍蒼蠅」不謀而合,黨員幹部應當引以為戒,牢固樹立法制意識,堅定思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
《黃克功案件》向我們傳遞的不僅僅是對黨員幹部的警示價值,該影片也向觀眾展示了民主、公開審判的一個歷史樣本。影片把法院立案、挑選陪審員、組成合議庭、調取證據、公開審理、合議案件、判決、執行各個環節都完整無缺的表現了出來。看似是故事的發展過程再現,實則是在向我們展現出案件審理的程序合法性,尤其是對旁聽人員、陪審人員的選擇及合議庭合議案件環節描寫的尤為仔細,旁聽人員和陪審員的選擇既考慮到專業性又注重不同階層民眾的參與同時還兼顧當事人權益的保障,合議庭合議案件充分保證審判人員的發言權。這實際是從側面反應出程序的合法才是權利保障的根基,更進一步的深化了民主法治意識,這也充分展示了黨在延安時期就確定的司法理念,這也正是當下司法體制改革的應有之意。
影片中雷經天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他無疑是一位合格的審判員,忠於黨、忠於法律、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實為楷模。作為一個從事法律行業的人都應該以他為榜樣,牢固樹立司法為民、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敢于堅持真理,敢於伸張正義,這也是每一個從事法律行業的人應當堅守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