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黨員築夢中國觀後感
2023-08-11 06:20:40 3
築夢中國觀後感【1】
中華民族近二百年來的歷史跌宕起伏、波瀾壯闊,雖一路坎坷,卻也愈挫愈勇,一路拼搏,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短短二百分鐘的《築夢之路》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沉痛與無奈,中華人民的拼搏與奮鬥,光榮與夢想。
隨著時代車輪不斷向前,中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完善自己的政治制度,推動和諧社會的順利發展,一躍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國之一。居安思危是我們在和平社會中需要銘記於心的四個字,保持住欣欣向榮的姿態和艱苦奮鬥的精神。
作為應屆畢業生的我,馬上要離開學校去接受社會大熔爐歷練了,在選擇企業應聘的時候,總聽周圍同學們說起國企好,不僅清閒而且福利很多,進入國企就是抱中國共產黨的大腿,就離走上人生巔峰不遠了,每次我聽到這些言論都充滿好奇和疑惑,表面笑笑然後想國企真的是這樣嘛。
由於機緣巧合的機會,我暑期實習來到了一家國企,帶著探索國企奧秘的心情,開始了我的工作,期待著可以體驗一把「走上人生巔峰」的感覺,但是真相讓我大跌眼鏡,也讓我重新塑造了國企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首先,國企員工真的不清閒,以身邊的人為例,我們部門的主管從進入單位的一刻起就開始奔波,處理各項事務,中午休息一個小時繼續工作,下午基本上沒有準點下過班,這樣的事實擺在眼前,怎麼還有底氣說國企都是「閒差」;新入職的業務人員都擁有良好的基本素質,要經過高強度、嚴格的培訓,培養專業的業務能力之後才能派往辦事處進行工作,同時配有導師對新入職員工進行幫助與輔導;公司擁有即時的溝通工具和線上交流平臺,保證部門間溝通順暢以及日常工作的高效進行。
「眼見為實」的這些現象和記憶中慵懶清閒的國企工作形成了鮮明對比,從現在開始我們也應該還國企一個清白,同時也應該反思自己道聽途說形成的思維定勢。隨著時代發展和改革的推進,國企已經離「清閒衙門」的角色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高效嚴格的公司形象。
築夢中國觀後感【2】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辰94年,社區組織我們利用每周二中午業餘時間集中觀看了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該片共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7集。從該紀錄片的總、分標題中,不難看出,這正是近代以來直至當今,中華民族與中國共產黨同呼吸、共命運歷史的真實回望與寫照。
築夢中國,以電視紀錄片的形式,從近現代以來一件件史實、史物、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思想中,映照出國家救亡圖存、人民共和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改革開放共逐中國夢的現當代中國史。它通過光與影的電視紀錄片方式,將一部中華民族復興史,立體而真實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風雨如磐,我們默默積聚能量;正道滄桑,我們鑄就苦難輝煌。
在築夢中國的過程中,我們有過難以排解的苦難憂傷。那些不平等條約的背後,是近代中國面對弱肉強食這個國際「叢林法則」時無所適從的代價,更是積貧積弱的近代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難以迴避的苦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這個命運共同體所面對的是深重無盡苦難,直到嘉興南湖那艘畫舫傳出了令人振奮的聲音,仿佛暗夜海洋上航行的輪船,前方忽然出現了一座燈塔。至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漸漸清晰,有了更加明確的前進方向。
歷史的底蘊是厚重的。從嘉興南湖的畫舫,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從二萬五千裡的戰略轉移,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鋼鐵長城;從三大戰役的摧枯拉朽,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的莊嚴宣告;從「十年浩劫」中的砥礪堅忍,到改革開放的奮起直追;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三嚴三實」。這個成立時只有50餘名黨員的政黨,如今一躍成為擁有8779.3萬名黨員、在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在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發展史冊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無論是風雨如磐的彷徨迷茫,還是中流擊水的激情豪邁,無論是正道滄桑的苦難輝煌,還是偉大轉折的驚心動魄,只有與歷史融為一體,才能顯出中華民族在追求復興夢想、構築復興夢想道路上的波瀾壯闊、宏遠豪壯。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應該是責無旁貸的築夢者。隨著歷史的車輪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的改革開放偉業已經進行了近40個年頭,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此前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體制機制中各種不適應新發展的問題開始暴露,各種利益群體對改革發展的訴求也更加多元化、多樣化、碎片化。在這種情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應時而出,著眼於國家治理理論與治理實踐的有機融合,既強調頂層設計的科學指導,又兼顧具體實踐的可操作性,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追逐夢想。
築夢不輟,我們砥礪求索;圓夢有時,我們不忘初心。
歷史,或許並未走遠,但終將成為過去。過去,是現在的階梯,也是未來永恆的根基。因此,時時回望歷史,銘記我們曾經的努力、奮鬥、犧牲、沉思與追求,我們的前行之路,就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會更加堅定我們永不退縮、快馬加鞭的信心,讓我們「築夢中國」的步伐,走得更加沉穩、堅定、有力。
從風雨如磐的近代反抗外侮史,到中國共產黨中流擊水從南湖紅船中駛出;從社會主義建設的正道滄桑中興起,到改革開放的偉大轉折中實現歷史彎道超車;從「三個代表」帶領中國實現新世紀的跨越,到推動和諧社會發展新境的美景如畫,讓我們登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歷史新高度;從習近平總書記堅強有力地宣示: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到如今,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正在走向圓夢終有時的偉大理想之路……我們從這樣一部七集紀錄片中,再一次回顧了近現代民族史、黨史,對築夢中國的道路,有了更為形象、清晰的理解與和更堅定的信念。
《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是從民族、國家與黨的發展高度,通過歷史真實的再現,利用歷史大事件與歷史小細節的交相輝映,通過以大領小、以小映大,以對歷史深刻的認知與反思,用完全真實的影像,並配之以生動、深刻的解說詞,將近現代及當下中國發展史和黨的進步史,以形象生動、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紀錄影像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於人們面前。它由此帶給人們的回顧與回想、深思與激發,都是中國人民走向中國夢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與動力源泉。
記入史冊的宏大敘事與分秒閃過的昔日細節,終將成歷史不滅的記憶。回顧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鑑,讓我們今天追逐中國夢的腳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彎路,不走錯路。同時,歷史也在告訴我們、告訴未來,實現夢想之過程,絕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歷史的進程。因此,當下的踏實前行、努力奮鬥,就是創造歷史必不可少的步驟與過程,這是築夢中國的基石與根本。
逝去的歷史,已無可更改;夢想的未來,卻能從此把握。這一切,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在回望與反思歷史的基礎上,腳踏實地,走好當下,一步一個腳印,由此,築夢中國的理想,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每個中國人,都應在了解自己國家歷史的基礎上,走得更為堅定有力,向著人生目標與理想不懈前行;並讓個人的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並向同心,互相拱衛、相攜前行。我們偉大的祖國,定能實現復興夢想,走向輝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