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動畫長片獎《飛屋環遊記》觀後感
2023-08-11 06:55:03
人們從不缺少美好的夢想,而缺少的是實現夢想的激勵,此為承諾,而承諾一旦做出就成了義務和責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飛屋環遊記》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最佳動畫長片獎《飛屋環遊記》觀後感一:
今晚偶然看了《飛屋環遊記》這樣一部很好的動畫,突然很羨慕美國的社會和美國的孩子。至少他們有一幫力挺CREATION與力贊CREATIVE的家長和社會環境。片頭用以青梅竹馬的方式短暫地描繪出主人公的愛情與承諾,很容易啟發對於孩子們的教育,讓孩子們自然地接觸到這些他們必將接觸到的事物,這種含蓄而又不避諱地手段才是教育真正需要的。並且不得不說的是,片頭的陳述非常地有感染力,非常地感人。但更讓人感動的是,居然有這樣一幫經受多年專業薰陶地大人們毫不不晦澀地用如此充滿童心與創造力地手法與劇本表現出來,更不用說DISNEY百年童心不止的歷程。無意對比什麼,但是從某一個方面,它在陳述著……
我們地孩子,他們會想飛屋環遊嗎?當然,他們會想!!只要是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夢。可是當我每次看到他們重重地書包,厚厚地試卷,以及6年級想都不敢想的概率統計以課外奧數地形式加入升學重點初中的一門必考課程後。我只能暗暗地想:「他們只是沒有時間罷了」更不用論那些課後的琴棋書畫,各類輔導。當然,經過12年這樣的激烈競爭以後,國人可以昂揚地抬起頭,向世界宣告「我們的基礎教育是世界上最棒的!」誠然!沒人可以否認!只是能編出類似飛屋環遊記劇本的人又少了幾個而已……不過,動漫業不是中國的支柱行業,自然也沒人在乎。
社會是激烈的,但是我們有沒有必要把這樣一個激烈地環境過早地甚至惡性地下放到孩子們的世界裡去呢?難道童子軍行軍,野外露營,社工獎勵這樣類似的制度就真的那樣的散漫到不能進入嚴謹的教導中去麼?
好了,該收了,不然又會引發論戰了,最後想對那位寫影評說羅素是中國孩子並且為之開心的評家說一聲,童子軍領巾在美國,並不代表紅領巾的。並且,如果PIXAR要強調是中國小朋友,會給予更明顯的膚色特徵的。那明顯就是一個白人兒童……至不濟也是個華裔移民。因為中國的孩子,在精神幸福層次上,真的真的離那個境界還有一段相當相當大的距離。不是中國孩子天性不能,而是他們的童年相比之下已經夭折了。
最佳動畫長片獎《飛屋環遊記》觀後感二:
《飛屋環遊記》是2009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的第十部動畫電影及第一部3D電影,也是導演兼劇作家彼特·道格特(PeteDocter)繼《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及《機器人總動員》等熱門影片之後推出的又一力作。整部影片清新、純美,在溫情脈脈的敘事方式下,想像力卻已發揮到了極致。憑藉著充滿童趣的幽默臺詞、溫馨感人的故事情節、觀影效果極佳的3D畫面,尤其再加上細膩動聽的電影音樂,《飛屋環遊記》在感動觀眾、贏得讚許的同時,更一舉包攬了第6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動畫片、最佳原創配樂;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最佳配樂等多項大獎。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性格孤僻、脾氣古怪的氣球銷售員——卡爾(Carl),他與妻子艾麗(Ellie)從小就夢想著能成為偉大的探險家,去尋找南美洲失落已久的「天堂瀑布」。這個願望很美好,卻有一點遙不可及,以至於直到艾麗去世,也沒有得以實現。為了達成艾麗畢生的夢想,兌現自己的承諾,卡爾用氫氣球將自己與艾麗終生廝守的小房子打造成了一座「飛屋」。偏在這時,開朗樂觀的小男孩羅素(Russell)巧遇了卡爾,並誤打誤撞地踏上了這幢房子。一老一少就這樣乘著「飛屋」開始了他們夢一樣的旅程……
可以說《飛屋環遊記》呈現給觀眾的內容是深淺並行的,淺的那層通俗易懂,在未經世事的孩子眼裡,它是跌宕起伏的傳奇童話;深的那層辛酸無奈,在經歷過愛情與離別的大人眼裡,它是令人動容的愛情故事。在人們歡笑、哭泣、嘆息、思考的時候,悄然把影片推入潛意識層中,深深烙印在人們心靈上的,則是影片中感人至深的音樂,它對故事的情節發展、製造戲劇性的心理衝突和表現人物情感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主題音樂為影片打下溫情的底色
《飛屋環遊記》的配樂在與畫面的契合上可以說是天衣無縫,這都要歸功於影片的作曲——近幾年開始嶄露頭角的美國作曲家邁克•吉爾奇諾(MichaelGiacchino)。他曾為《超人特工隊》、《料理鼠王》等影片擔任配樂,擅長將爵士、搖滾、流行等曲風融入到傳統交響樂的創作之中,但相比於前兩部影片,《飛屋環遊記》在配樂上則偏向於回歸正統的作曲技法。
影片從頭到尾都由一個明快而簡潔的動機貫穿始終,儘管它在為不同場景服務的時候,被賦予了不同的配置方式,用不同的速度進行演繹,甚至被發展成各種不同的場景音樂,但是每當探險之夢被點燃的時候,在我們耳畔響起的總是那一串輕鬆跳躍的旋律,這便是「冒險主題」。
卡爾與艾麗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幢破舊的小房子裡,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那就是日後他們相伴一生的溫馨小屋。不折不扣的假小子艾麗,頭戴飛行帽,手握方向盤,嘴裡不停地發號施令,自娛自樂地在幻想的世界裡玩著靈魂冒險。卡爾聞聲而來,好奇地打量著這個經過精心裝扮的「飛機駕駛艙」,不巧被艾麗發現。不善言辭的卡爾顯然被霸氣十足的艾麗給嚇著了,兩個人的性格也在此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艾麗給卡爾別上了一個汽水瓶瓶蓋,告訴他說這是探險俱樂部的會員勳章,隨後便不由分說地拉著羞澀的卡爾去找回他那個因受驚而脫手飛走的氣球,兩個人便這樣成為了志趣相投的童年玩伴。「冒險主題」在這時第一次出現,清新簡潔的華爾茲在鋼琴小心翼翼的彈奏下,把兩個小毛孩子純真的感情刻畫的淋漓盡致。音樂在這裡既可以理解成卡爾內心的幸福獨白,又可以說成是故事的敘述者,它描摹了內斂對張揚,憨厚對霸道,就是這樣極不搭調的兩個人卻又出奇地互補。也許,這種溫情的音樂底色也解釋了影片中一個值得回味的細節——那枚「瓶蓋勳章」,卡爾足足戴了一輩子。
伴隨著「冒險主題」的第一次出現,影片的溫情基調就已經基本奠定了,不論是對卡爾、艾麗平凡幸福生活的逐一呈現,還是在艾麗去世後,卡爾、羅素展開的華麗探險,都是圍繞著那個艾麗夢寐以求的願望——抵達「天堂瀑布」,那片即將消失的土地。所以,當卡爾為了幫愛人實現夢想,用氫氣球帶著老屋飛向天空時,即便這一舉動是如此的難以置信,任憑所有的路人都投來驚異的目光,音樂卻依舊淡淡的、靜謐的由弦樂器抒情地進行演奏,這種配樂方式的運用在以往影片的飛行場景中是較為罕見的。
另外,作曲家還對「冒險主題」進行了多次的變奏和發展,並將其應用到了影片的其他場景之中。例如當卡爾、羅素穿過濃霧,到達「天堂瀑布」時,他們看到了一番美得令人窒息的景象,而音樂在此也放慢了速度,平穩的和聲進行就好似卡爾如釋重負的心情一樣舒展、滿足,他看著艾麗那張珍藏已久的「天堂瀑布」相片,百感交集地說道:「艾麗,它的確太美了,我們成功了」。再比如高潮處卡爾、羅素為解救大鳥凱文(Kevin)與反派人物查爾斯(Charles)進行最終對決的時候,作曲家為了貼合緊張刺激的戰鬥畫面,將「冒險主題」在保留基本動機的基礎上進行了變形,以短小的節奏音型為主,音樂由銅管樂器主奏,這樣得出的配樂效果則更加具有張力,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戲劇色彩。
可以說,「冒險主題」的首尾呼應,使得《飛屋環遊記》的音樂脈絡比較清晰,影片的中心和主旨也比較明確,溫馨浪漫的情節在感染觀眾的同時,更可以受到動畫片的主要受眾群體小孩子們的喜愛。
二、音樂敘事彰顯情緒變化
《飛屋環遊記》的細節構思精巧,相信看過的人們都無法忘記影片開始後不久的那段「音樂敘事」。
攝影師的閃光燈「咔嚓」一聲,音響完成了時空的轉接。兩個小孩子「忽然間」長大成人,相愛結婚,甜蜜地將他們偶遇的那幢房子裝修成了溫馨可人的愛巢,生活中充滿著童趣與奇思妙想。由於對探險滿懷熱忱,他們一個成為了主題公園裡南美景區的嚮導,另一個則選擇在離她不遠的地方賣氣球。兩個人經常爬山看風景,看日落。艾麗總是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卡爾則氣喘籲籲地吃力追趕;艾麗習慣一個勁地說,手舞足蹈地勾畫著心中的幻想,而卡爾則喜歡認真地聽著,享受那個屬於艾麗的世界。不能生育對艾麗的打擊很大,卡爾為了讓她開心起來,再一次啟動了兩個人的冒險計劃,於是小兩口開始往「天堂瀑布探險基金」的儲蓄罐裡存錢,期待著攢夠旅費的那一天到來。硬幣堆得越來越高,夢想的距離越來越近,可是生活總是充滿意外,車輪爆胎需要更換、腿部受傷需要就醫、房屋破壞需要修繕,探險基金總是在存滿之前被挪為他用。不過夫妻倆卻總是樂此不疲地繼續存儲,微笑著面對種種挫折。年復一年,時光就在領帶花紋的變更中飛逝,轉眼二人已滿頭白髮。卡爾這才突然發覺,在一輩子都快過完的時候,自己竟還沒有實現當初對艾麗的承諾。於是他下了決心,買了去南美的機票,準備在例行看夕陽的時候給艾麗一個驚喜,可是此刻的她卻再也爬不上那個只屬於他們倆看晚霞、等日落的山丘了……
上述如此大段的故事內容,在影片中只不過是幾分鐘的片段而已。在這期間,人物間沒有一句對話,也沒有一聲音效,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只有一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場景。所以音樂在此刻成為了除畫面以外,分量最重的一種敘事手段。開始時,音樂為觀眾營造了極為輕鬆明快的氛圍,弱音器小號、小提琴、鋼琴、單簧管等樂器輪流進行著旋律上的交流,再配合上由弦樂、打擊樂演奏的副聲部加以潤色,音樂輕柔、和諧,完美地演繹著二人婚後的幸福生活。音樂上出現轉折是在艾麗從醫生那裡得知自己無法生育的時候,鋼琴輕柔地彈奏著較為緩慢的主題音樂動機,猶如獨自坐在家門前院子裡的艾麗一樣,苦惱、憂鬱。直到卡爾提出探險計劃安慰艾麗以後,音樂才逐漸加入和聲織體,並加入弦樂器俏皮的撥奏,以預示新的生活即將開始。艾麗晚年生病臥床,病榻上的她滿足地翻看著已被照片填滿的探險手冊,感受著卡爾對自己深沉的愛,沒有遺憾地離開了她的愛人。音樂在這一段落採用鋼琴獨奏的方式,一方面是為了貼合卡爾傷感的情緒以及對亡妻的深情想念,另一方面則是卡爾日後孤僻自閉、形單影隻的生活寫照。甜蜜與哀傷的瑣碎細節經過影片含蓄的暖色調處理以及內斂的音樂加工之後,令人唏噓不已。
三、音畫結合產生奇特魅力
《飛屋環遊記》的音樂是比較典型的動畫片配樂,其音樂與畫面的結合非常細緻,大部分時間內處於音畫同步的範疇。無論是帶動觀眾的情緒,還是揭示人物的心理,以及引領敘事的節奏,音樂都與畫面處於比較精確的同步狀態。這種狀態確保了觀眾,尤其是少兒觀眾不會產生閱讀上的障礙。
不過,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場景中,影片也使用了其他的音畫結合方式。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在妻子艾麗去世後,影片的敘事風格由浪漫主義回歸到現實主義的時候,所使用的一段音畫對位。這是老人卡爾早上起來下樓的一場戲,這位單身老人的身體已經相當不好,他在下樓的時候甚至不是走樓梯,而是藉助殘疾人的自動滑軌,連沙髮帶人沿著樓梯一起運送到樓下。此時,音樂中出現的居然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著名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小鳥》的旋律。這首歌曲採用的是西班牙哈巴涅啦舞曲的風格,曲調歡快而富於跳躍性,正好與卡爾不動聲色的藉助工具下樓,中間偶遇故障卻又順利排除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讓人覺得可樂,更讓人覺得一絲悲涼——與妻子生活在一起的卡爾曾經是那麼快樂,而如今卻老氣橫秋,行將就木。音樂中所描繪的愛情,已經離他遠去。現實的殘酷不言而喻。
四、音樂完成人物心理活動描繪
影片的主人公卡爾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從小到老他說的話都相當有限。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心理活動異常豐富的人,老年的他經常陷入對逝去愛人艾麗的思念及以往時光的回憶之中。影片角色性格的設定使得導演不可能用內心獨白的方式來讓卡爾直接說出他的想法,因此音樂就成為最佳的表達工具。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段落,無論是卡爾凝視艾麗收藏的「天堂瀑布」照片時,還是他輕撫妻子的照片沉默不語時,我們都能聽到音樂像畫外音語言一樣,將其內心所想所感娓娓道來。這其中,最為突出的,也是影片中十分關鍵的一個情節,當屬卡爾在完成了將老屋帶到「天堂瀑布」懸崖上方的夙願後,坐在他自己的沙發上翻看艾麗的探險手冊這一場景。
在這一段落中,卡爾不顧大鳥凱文的死活和羅素的請求,執意要將老屋拖到「天堂瀑布」的懸崖邊上。當他終於達到目標,如釋重負般的坐下,翻看妻子留下來的探險手冊時,竟發現書中後半部分的探險內容,都是他和艾麗兩人美好生活的珍貴照片。顯然,這些都是妻子在日常生活中精心收集並粘貼上去的。書中的最後一張照片是夫妻兩人晚年時的一張合影,卡爾坐在他那方正的單人沙發上,而在他的左手邊,艾麗則坐在她所喜愛的高靠背椅上,老兩口衝著鏡頭異常滿足地微笑著……此時,伴隨著卡爾慢慢翻動書頁,主題音樂以緩慢的速度,用鋼琴單獨的方式演奏出來。這裡的鋼琴音色是如此的清純,像一滴滴晶瑩的淚珠敲擊著觀眾的心靈。畫面中,卡爾在幸福的微笑,他內心的滿足與感動,完完整整地被音樂抒發出來了。不過,就在合影的右下角,留下了艾麗臨終前寫給卡爾的一句話:「Thanksfortheadventure—nowgoforanewone.LoveEllie(感謝這段探險——現在開始一段新的探險吧。愛你的艾麗)」。看到此言,卡爾的心裡產生了觸動——妻子一輩子的夙願,或是說自己歷盡千辛萬苦所完成的目標,並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真正的探險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他們一輩子風風雨雨、相濡以沫走過來的平凡生活。妻子並不希望丈夫生活在回憶之中,更不希望他自我封閉、為達成曾經的目標不惜一切,她真正期盼的是他能早日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在新的探險中完成自己的使命。這種心靈的觸動由細膩的音樂表達出來,作曲家在原來清澈純淨的鋼琴音色基礎上加入了微微顫動的弦樂,隨著卡爾拿起羅素掛滿徽章的緞帶,木管樂器逐漸加入,讓音樂有了一個明確的結尾:一個舊的目標已經完成,接下來卡爾的使命便是幫助羅素完成拯救大鳥凱文的任務,為此,他不惜放棄曾經視為生命的老屋。
可以說,正是音樂完成了對卡爾內心活動的表述,讓我們對其性格的轉變有了明確的認識,從而將故事情節順利推進到最終的大鳥保衛戰中去。
作為2010年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的獲得者,《飛屋環遊記》在音樂的設計和使用上確實相當獨到。一方面,它繼承了傳統好萊塢音樂創作中讓音樂長時間伴隨畫面,帶動情節的發展的作用,幾乎做到了與每一幀畫面同步;另一方面,它又突出地展現出了單一主題音樂豐富的變化效果,精彩的音樂敘事效果,幽默的聲畫對位效果和細膩的音樂心理描繪效果。從音樂所佔的比重上來看,《飛屋環遊記》的音樂是電影本體語言中極為重要,並且非常出彩的組成部分,這也是迪斯尼和皮克斯動畫片長期以來的優勢之一。其對電影音樂語彙的把握,是值得我們好好品味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