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大鬧太師府電視劇全集(濟公電視劇胡編亂造)
2023-08-11 09:33:29 2
由於濟公的故事在民間百姓中流傳甚廣,所以在後世有著很大的改編基礎。不僅僅在傳統的戲劇、評書等領域有濟公故事的大量改編,就連現代的影視劇也不沒有錯過這個系列的故事。在這些改編中出現了不少粗製濫造的作品,編劇們胡編亂造,讓濟公的傳說故事變得非常不堪。比如在對於濟公出家原因的改編中,很多編劇就腦洞大開,搞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情節,也是從根本上對濟公文化的抹黑和破壞。本文就從歷史上的真實背景出發,看看這些粗製濫造的劇情是如何破壞中國的傳統文化的。
對於濟公出家的原因,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有不同說法。現代比較流行的是逃婚說,這是從清朝末年的戲劇故事開始的,然後被現代的影視劇發揚光大。在現代濟公故事改編的影視劇中,幾乎不約而同地選用了這個版本,並且腦洞大開地進行胡編亂造。在這個版本中,濟公出家的原因是為了逃婚。故事中說濟公的父母給他安排了一家姓陸的姑娘,濟公不願意結婚便裝瘋躲避,然後乘著父母不注意逃婚離去,並在外面出家為僧。等他回到家鄉後,卻發現因為自己的逃婚父母病重去世,陸家姑娘瘋了,家產被管家霸佔。
然後圍繞這濟公和管家惡霸鬥爭的故事,展開了一系列腦洞,並在不同版本的影視劇中展現出不同的情節和結果。不少對濟公傳說不了解,通過濟公的影視劇了解這位先賢的觀眾,對濟公的遭遇表示同情,也引發了不小的網絡爭論。可這對了解濟公文化的人來說,就完全是胡編亂造的情節。這不但與濟公本人的人生經歷完全不符,也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濟公家族的背景。這種為了娛樂而娛樂的粗製濫造,不但是對濟公文化故事的嚴重破壞,也違背了民間故事傳播所要起到的教化眾生的重要作用。
濟公原名李修緣,其家族是北宋數一數二的將門世家出身。他的祖上李崇矩是五代和北宋初年的名將,在後漢、後周和北宋初年都被皇帝所看重,賦予了極大的軍權。尤其是在北宋建立後,他歷任右監門衛大將軍、三司使、宣徽北院使、樞密使、檢校太傅、鎮國軍節度等職,受到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信重。李崇矩的女兒嫁給了北宋名相趙普的兒子,他的李遵勖娶了宋真宗趙恆的妹妹萬壽公主,由此可見離家在北宋初年勳貴集團中的一等一的地位。李家除了地位高,權勢大以外,還有個特點便是世代信佛,最高時曾豢養僧人達數十萬之多。
由於這樣的家庭環境,使得李家歷代都有人出家。即便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也是謹守著佛門的清規戒律。濟公生活的天台山麓是他的高祖李遵勖的封邑,所以位於天台山的國清寺成為李家世代供奉的家廟。濟公出生後,便由國清寺的住持取名為修緣,並且被允許在這裡帶髮修行。可以說濟公從小就接觸佛法的,所有行為都符合佛教修行的清規戒律。他雖然沒出家,但生活上已經與出家僧人無異。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他不但沉迷於佛法之中,而且已經立志出家為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家並沒有給他安排什麼定親的事情。
在濟公的父母去世後,他便按照原定計劃在天台山的國清寺出家,拜在法空一本禪師門下。國清寺是濟公從小學習佛法的地方,也是他的父親李茂春在世時長期供奉的寺廟。他在此出家,也是秉承了父親在世時的願望。所以既不存在違背父母之命逃婚之說,更沒有氣死父母的情節。因此影視劇中關於濟公逃婚的這段完全是胡編亂造的,根本沒有歷史原型存在。而濟公出家也是經過自己和家族長期商量的結果,濟公家族的家產會有李家的族內專門管理的人員接收,不可能出現什麼管家霸佔家產的情節。
影視劇這種編劇手段,其實是借用了明清小說中常用的套路化情節,可是濟公的家族卻不符合這種套路。在這種套路化情節中,主角雖然是富豪之家,但在官府沒有什麼人脈,一般為耕讀傳家或者普通商人。但濟公的家族卻不是這種中層階級的家業,而是宋朝數一數二的大世家。天台山麓是李家的封邑,各種田產山地達數萬畝之多,豈是一個小小的管家能吞得下的?李家是個大家族,雖然李茂春這一脈人丁不旺,但在家族中卻有不少做官的人。濟公的爺爺李涓便是抗金名士,在當鄂州崇陽知縣時響應號召,募集軍隊到東京汴梁城勤王。
李涓在與金兵作戰時陣亡,他的三個兒子因此而被授予了官職。李茂春只是李涓的其中一個兒子,後來當了天台縣知縣。可以說只是在李涓這一支脈上,濟公就有兩個叔叔伯伯在朝廷當官。而在整個李家的大家族方面,當官的人不計其數,與宋朝朝廷和權貴有著密切的關係。濟公雲遊四方時遇到不少事情,他幫老百姓出頭,除了看病救人外,打官司的不在少數。由於他的家族勢力強悍,所以各地官府都不得不給面子。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淨慈寺大火重修的過程中朝廷才讓濟公出面募集資金,推薦新的住持人選。
在這種大家族中,濟公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算是李家子啊佛教上的代言人。即便他出家了,家族中都會對他多有照顧,家產也會派專人打理。所以絕不會出現被管家霸佔家產的事情,更不可能管家和官府勾結要致濟公於死地。一個小小的管家,怎麼有能力動搖李家這種世家大族的根基?以李家在朝廷和地方上的人脈,以及在天台山封邑的影響力,哪個官府敢不給面子?所以這樣情節的影視劇都是胡編亂造的,對濟公的故事和歷史完全不理解。如果真有這樣的管家出現,根本不需要濟公動手,官府自己就拿下邀功了。
現在的影視劇中這種胡編亂造的情節不少,其根本原因是為了收視率而譁眾取寵。編劇根本沒有了解原著和歷史原型,只顧在劇情中吸引人的眼球,博取觀眾關注,以達到提升收視率的目的。以這樣為目標拍出來的影視劇也就難免粗製濫造,嚴重違背了故事原來的體系和含義,成為了娛樂至死的產品。而這樣的產品也違背了濟公故事存在的意義,其中最為主要的扶危濟困和除暴安良的情節成為了娛樂的鬧劇。實際上濟公故事是以俠義為起點的,反映古代社會和官場黑暗弊端的故事,而不是簡單的娛樂鬧劇。
古代的民間百姓創造濟公的故事,是希望有這麼一位聖僧來挽救他們。而實際上濟公在南宋時期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的確挽救了不少百姓,做了不少除暴安良的事情。他反對官府和權貴對百姓的欺壓,反對向金國出賣宋朝的利益,支持國家的抗金行動。這樣的行為比娛樂鬧劇更加具有現實意義,也是濟公文化得以在中國流傳數百年不息的根本所在。而影視劇為了娛樂至死的胡編亂造,不僅弱化了原著故事中的內在含義,還成為抹黑濟公文化的幫兇。這樣的結果削弱了人民對濟公文化的認同感,成為文化入侵的帶路黨。
真正的讀懂濟公故事,才能看明白他是怎樣的一位古代聖賢。他出生於巨富之家,家裡權勢滔天,在宋朝權貴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他本可以奢侈地過完一生,享受著普通百姓難以企及的優越生活。但是他並沒有如此耗費人生,而是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扶危濟困之中,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的行為既受佛教思想的影響,也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俠義文化的典範。他可以說是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完全凌駕於同時代之上。也只有這樣一位大聖大賢之人,才能俯下身段為民請命,成就了數百年以來的傳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