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驢得水觀後感

2023-08-11 03:07:30

  近期終於有一部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電影,那就是《驢得水》。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電影驢得水觀後感【篇一】

  這齣戲被定位為「荒誕現實主義」,讓人傻笑120分鐘,也疼足120分鐘,直到最後,難受到不行。準確來說,這是一部悲劇。

  一群心懷偉大理想的人,為了幫助山裡的孩子學習文化。來到貧瘠缺水的山區,迫於生存的無奈,他們犯了第一個錯誤:他們編出一個叫驢得水的教員,每個月吃驢得水的空晌。結果,教育部來人要查這個驢得水,為了掩飾這個錯誤,也是為了保住山區學校,他們接著編一個又一個騙局,他們不斷取得成功,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面前,人性的扭曲被命運所推動,變得越來越失控。直到美國慈善家要來親自給驢得水一萬美元的贊助,他們只能再騙美國人。他們越陷越深,朋友反目,戀人分手,父女翻臉。夫妻對抗。他們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謊話連篇,出賣色相,認賊做父,直到最後不可收拾。

  毫無疑問,《驢得水》的劇情是相當緊湊的,幾乎沒有多餘的鋪墊,直奔主題。雖然在刻意的營造「極端情境」,但極端的非常合理。在一錯再錯,無法挽回的情況下,作為群體中唯一的女人,一曼在為大家爭取到利益之後,卻被集體無情的出賣,所有的男人都可以任意踐踏這個女人的自尊,她讓我想起了羊脂球和狗鎮。當金錢的誘惑再次來臨,一直作為正義化身的代表鐵男也突然轉變成為權力與金錢的走狗。最後,連一直想維繫學校的校長也最終為了心中的魔魘甚至犧牲了女兒。

  當然,很多設計過的橋段,需要看完之後慢慢回味才能體會到編劇的用心。一開始,演員們就在像觀眾要水,這個「水」,不僅點題,更引人深思。而後,一曼老師為留住驢得水的替身鐵匠,最後只能「睡服」他,這樣的情景,現實中我們看的太多了,為了得到而毫無底線的交換。人的殘忍來自於對現實的認識,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一曼再次被犧牲。隨後自己甩自己的十幾個嘴巴,就仿佛抽打在每一個人的身上。人性的醜惡不過如此,利益面前,什麼高尚的理想,純潔的初衷都見鬼去吧。

  《驢得水》裡面每一次重口味的情節設計,每一次爆粗口,每個富有深意的臺詞,具有深遠意義的道具設計,都能引起觀眾們的共鳴而哈哈大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去反省,如果還保留著純真,我們又怎麼能笑的出來。可惜,笑完以後,我們也只能繼續回歸這個現實的世界,雖然心是疼痛的,無奈卻只能繼續扮演著道貌岸然的各種角色。

  「永遠不要為了美好的目的去做錯誤的事」.校長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一次次的降低自己的底線,在一曼的頭髮被一點點剪掉的時候,徹底摧毀她精神世界的不是魁山的謾罵,也不是銅匠對她自尊的踐踏,而是曾經最信任、彼此互相扶持的夥伴兒在面對抉擇的時候選擇的拋棄.為了夢想所有的原則真的可以不要了嗎?

  當你看完一部話劇出來,被問的第一個問題總會是「好不好看」,千萬不要覺得這樣的問題沒有技術含量,簡單地說「好看」和「不好看」是最好的回答,大眾需要最直觀的判斷,然後才會決定是否去劇場。在看完《驢得水》之後有人問同樣的問題,我脫口而出「好看,好看,真好看」。

  通常一場讓你先覺好笑的戲,最後一定是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跌宕,讓人笑中帶淚的。笑過哭過以後,剩下的只有疼痛。這種疼痛在看完《驢得水》以後久久都不能平復。

  這還是部優秀的群戲,劇中9名演員沒有主角、配角之分,無論是校長、校長女兒,還是教育部官員、「鐵匠」媳婦,身上都有戲,你會不由想到這個團隊是怎麼對付到一起的,在對劇的理解以及在表演上的統一性方面,他們表現出良好的合作。

  有笑聲無思想幾成國產小成本電影最大的弊病,《驢得水》沒有明顯地想要表現它的深刻,這部戲學會了把鋒芒藏得很深,或者換個說法,它壓根就沒打算藏什麼機鋒,本來打算被包裹於戲劇核心的東西,全部外翻出來給觀眾看,但和「渾不吝」式的裝瘋賣傻不同,它的立意與表達,是高級的、智慧的。它的尖刻批判令人激動,它對人性真實一面的坦誠描述令人信服,但它傳遞的思想卻又是忠厚、溫和以及充滿希望的,很難想像「釋放戾氣」和「給予希望」這兩種功能會在一部劇身上同時出現。

  20xx年電影驢得水觀後感【篇二】

  有人傷心於女主角的悲慘命運,有人鄙視裴魁山的嘴臉,我則震驚於周鐵男的改變。

  PS:裴魁山就是這個演員的真實姓名,他真勇敢……

  影片中的其他人都是不變的。

  校長。從始至終都在「顧全大局」+「犧牲別人」,從驢棚、到裴魁山、然後是張一曼……一直到他自己的女兒。但是在這一系列之後,你會看到他還是想用「驢得水」老師剩餘的工資加蓋學校,興致勃勃的準備開學,你會想著他還是有一些自己的堅持。

  裴魁山。他一開始向張一曼表白的時候真的挺帥,後面雖然逐漸顯現為一個人渣,但是我覺得這過程還是自然的,畢竟愛過,所以被傷害之後變成什麼樣也可以理解。

  銅匠。有人說是教育讓一個淳樸的人變成了惡棍,但是我認為也許他一開始就是一個惡棍,他們只是給了他傷害別人的機會。

  校長女兒。戲份較少,而且很神奇的是,感覺她一會漂亮一會難看的,難道是兩個演員分開演的?

  最後說到周鐵男。他是唯一有重大變化的人。

  他脾氣暴躁,咋咋呼呼,他對校長女兒傾慕,但不敢表達,一開始他是有點可愛的。

  周鐵男是我在這整部電影的代入點。我們在看一個故事的時候都會代入其中角色,這樣才能更好的欣賞,如果是好萊塢商業大片,你當然可以一會代入鋼鐵俠,一會代入綠巨人,但是在這部電影裡,由於其他人一開始暴露的缺陷,我只能代入周鐵男,並一直期待著他的爆發。

  果然,他爆發了。

  手持剪刀,堵在特派員面前的時候,他威風凜凜。一聲槍響,看著他倒地的樣子,你會有一種自我犧牲,求仁得仁的滿足感,同時還有一絲戲謔:唯一敢抗爭的角色死了,後面其他人再怎麼悲慘也是自找的吧。

  但是劇情這時發生了翻轉,當發現那顆子彈只是擦著頭皮過去,自己沒死之後,他跪倒在特派員面前,痛哭流涕的哀求他不要再開槍,更後來,他就變成一個立志「我這是打入他們內部,等我抓住了他們的把柄……」的人。

  看到這裡,一句WTF生生憋在胸口。

  觀影結束,我對整部電影的記憶就固定在周鐵男跪倒的那個場景,不停的磕頭,眼淚、鼻涕還有口水一起向下流。

  看到這裡,我沒有嘲笑他的意思,因為換位思考,我發現自己有非常大的可能這麼做吧。其實周鐵男也一直都沒有變,他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只是之前沒有遇到槍罷了。

  這就是我最鬱悶的地方,不是周鐵男變了,而是發現自己變了。一直以來,我們都會認為現實中雖然自己受困,但精神上我們初心不變,會一直向前,如果遇到了強大的敵人,自己也能一次次的衝上去戰鬥。

  可是《驢得水》告訴我們,別做夢了,你所謂的堅持,只是因為沒遇到槍。這就是我說的《驢得水》的用心險惡,你看了幾篇影評,滿懷知道通關秘籍的心情去看電影,誰想到他又從另一個角度衝出來,一記重擊。

  所以當電影散場之後,我覺得你需要看兩集火影,看著咋咋呼呼的鳴人一直堅持,一直戰鬥。你會平靜下來,感覺找回了自己,感覺自己還是以前心中的那個男子。

  推薦你去影院看一下《驢得水》,人近中年,總覺得自己越來越明白自己,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尺碼合適的鞋底子。

  20xx年電影驢得水觀後感【篇三】

  這個故事,會讓我們聯想的東西太多,我特別想說的幾點,人情的冷漠,權力的可怕,人性的扭曲,知識分子的悲哀,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國,紅十字會和美國

  這個電影讓我想到了莫泊桑的《羊脂球》,最近上映的《黑鏡子》Nosedive,還有範爺的《我不是潘金蓮》。我們總是會,死盯著某些歷史,憑藉著從別人那裡聽到的評價,去確定自己對他人的態度。最終,把一個善良的人,徹底逼向了絕路。這樣的生活中,人是如此的愚昧和麻木,充滿了冷漠與無情,而太缺少寬容和友善。很多的看似成功人士,實則不過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自私自利,其實就是社會的渣滓。

  這個電影讓我想到了權力的可怕和塌方式腐敗下的中國。權力的可怕,是無法想像的。權力剝奪你讀書、上學、工作的機會時,你還有路可逃;但是當權力剝奪你的自由和生命的時候,你恐怕就很難不屈服了。權力滋生下,脅迫、貪腐、諂媚接踵而至,權力所到之處,一切魔幻,皆為顯示。這也就是,為何電影看似描述了一個民國鄉村學校的怪誕,卻又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當下的中國。權力所到之處,充斥著塌方式腐敗;權力不管之處的農村,就成了黑社會和貪官勾結,魚肉百姓的地方。

  這個電影讓我想到了悲哀的知識分子。從方孝孺死後,中國知識分子,應該就已經被嚇破了膽。再經歷了蠻清摧殘,崖山之後,再無華夏,再加上瘋狂的文字獄迫害,知識分子可能就是概念了。民國時代,政權暗弱,言論自由,知識分子星光閃耀,算是個迴光返照。之後一場文革,一場6*4,估計差不多死絕了。剩下的都是卑躬屈膝,奴顏媚骨。悲乎,有何祚麻院士之流,難怪中國科研一坨屎!

  這個電影讓我想到了人性的扭曲。人性無善惡,然而若不加以教育約束,反而把惡釋放出來,最後就是個災難。不得意時,對別人的打擊報復,迫害。文革釋放了人類的惡,釀成了千古悲劇。

  這個電影讓我想到了紅十字會和美國。為什麼不能把錢捐給紅十字會,因為,你捐了10塊錢,9塊都被紅十字會貪汙、腐敗、吃喝揮霍了。美國人對中國式如此的友好。中國上市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嚮往美國,無不盡力把孩子送去美國接受教育。然而,我們的報紙卻整天要樹立反美的大旗;我們的大學,卻高喊要反對西方思想的入侵,多麼地魔幻現實主義啊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