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6篇

2023-08-11 07:50:48 1

  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一):

  假期裡,我們一家去參觀了北京的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館自開放以來,每一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前來參觀,參觀的人排成一條望不見頭的長龍。我們一家排隊等候將近3個小時,才進了紀念堂的大門。

  毛主席紀念堂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人民應用紀念碑的南面,它始建於1976年11月,1977年5月建成,佔地5。72公頃,是黨和國家的最高紀念堂。在那裡,安息著20世紀中國一位最偉大的人物——毛澤東,人們都懷著崇敬的心境前來瞻仰這位為人的風採。

  來到毛主席紀念堂,我不由得讚嘆道:毛主席紀念堂真是莊嚴雄偉!紀念堂周圍種著許多挺拔的松樹,它們又高又粗,每棵松樹就像衛兵一樣,守衛者毛主席紀念堂。

  登上臺階,一眼就望見「毛主席紀念堂」六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進入大門,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雕像,雕像前有一個獻花的地方,前來參觀的遊客大多都是拿著花束來獻花的。

  穿過北大廳,來到瞻仰廳,只見毛主席安詳的躺在水晶棺裡,身上蓋著黨旗,棺材的底座上鑲嵌著國徽,一盆盆鮮花圍繞著水晶棺,四個表情嚴肅的士兵在守護著毛主席。

  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出紀念館,我心想: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無數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要珍惜著來之不易的生活,要好好學習,把我們祖國的明天健設的更加完美。

  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二):

  走過毛澤東——參觀紀念堂有感

  我這一代人,是崔建所唱的,對於毛澤東「聽說過,沒見過」的一代。我生於文革後期,可是長在改革時代,不屬於文革時代的人。當然,要說完全沒見過毛澤東,那到也不是——如果參觀毛紀念堂也算見過了毛澤東的話。

  毛紀念堂我去過不止一次,當然最終一次也已經是好幾年前了。每一次我去的時候,都是長長的隊伍,從紀念堂延伸出來,還要再打幾個拐。在我的印象中,不管哪一天,只要紀念堂開放,我走過天安門時總能看見這麼多人,總是那樣長長的隊伍,總是從紀念堂延伸出來,再打幾個拐。

  走上臺階進去的時候,感覺氣氛是一種莊重和壓抑的混合體。畢竟,毛澤東是一個叱吒風雲的一代偉人,中國幾千年也少有的大腕,普通老百姓多多少少有敬畏心理,何況是已經逝去的大腕呢?在很多百姓的心中,甚至也包括我們這些「後毛時代」的人,在我們心中毛澤東真的多多少少成神了。就是我這個並非深切懷念毛澤東的人,站在蠕動的人流中也是大氣都不敢出。我當時的感覺,我將要去觸摸歷史,觸摸中國五十餘年奮進,滄桑,同時也是動蕩,傷痛而依然神秘的歷史。我要說明,我是懷著很大的崇敬進去的,可是不是——或者說不僅僅是——對毛澤東的崇敬,而是對歷史,對一種超越個人生命限度的巨大力量的敬畏。

  可是在我看見毛澤東的那一刻,我有些失望和悵然,這當然和我們不得停留,不得接近毛澤東的水晶棺有關,可是不僅僅如此。我在毛澤東面前的時候還不明白那是什麼感覺,只明白感覺不好。我走進毛紀念堂的時候,懷有一種很大的期待,期待我能夠觸摸到那滄桑的歷史。雖然我明白,毛澤東不會坐起來回答我的問題,也不會有任何人來告訴我們那過去的歷史,那與教科書上不一樣的,活生生的歷史。可是,我感覺,似乎走近毛澤東本身,就是在掀開歷史。

  可是走過毛澤東的一霎那,迷惘和悵然突然籠罩了我,我在無聲無息中隨著無聲無息的人流走過同樣無聲無息的毛澤東。我伸手要想抓住什麼,可是什麼都沒有,僅有無聲無息的走過。就好像是期待很久的一次揭開謎底,結果揭開一看,謎底還是一個秘。

  走過毛澤東,走出他沉睡的地方,我回頭一看,身後的牆壁上鐫刻著毛澤東最著名也是氣魄最大的一首詞《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鎦金的大字,狂放的筆法,佔據了整整一面牆。我轉回頭來,繼續向前走出大廳。這時,就好像冰封了一季的江河突然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一樣,無聲無息的人群突然開始有了躁動,有了人說話和人走路的聲音。隨著我們走出紀念堂,來到陽光之下,這種躁動變成了喧譁,好像中國任何一條普通街道上的喧譁。紀念堂外是一片小攤販,買些和毛澤東有關的東西,紀念章,語錄,軍帽,毛像什麼的。當然也有很多和毛澤東完全無關的東西,那些你在任何一個旅遊景點都能夠看到的東西。

  站在陽光下熙熙攘攘購物和閒逛的人群中,我突然明白了,在看見聚光燈下好像演員一樣沉睡的毛澤東的時候,我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了:不真實,這一切都很不真實。所有人,沉睡的毛澤東,雕塑一樣直立的軍人,畢恭畢敬的人群,還有我,還有那宏大而空曠的紀念堂,還有和這一切遙相呼應的我們的歷史書,這一切都讓我感到不真實,好像一個舞臺。我以往想在毛紀念堂尋找真正的歷史,可是,站在陽光下,我突然明白了:

  歷史不在我們走過的毛澤東那裡,不在我身後巨大而孤獨的紀念堂中,而在這熙熙攘攘,無拘無束的人群中。

  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三):

  記得那天的帝都大雪紛飛,一出門,寒風就調皮的在我的臉上胡亂割劃。在本應當休息的日子裡,很多同學都在團校的組織帶領下,去往毛澤東紀念館。很遺憾因為大雪的緣故讓我無法透過車窗看一下這個我依舊很陌生的城市,路途中只能讓喜歡的音樂充入耳朵,來消磨一下到達目的地之前的時光。

  到達後下車時,雪下得更大了,抬首觀望著紀念館的外形,籠罩著一層莊嚴的氣息。因為學校的預約,紀念館為我們開設了綠色通道,我們很快就來到了紀念館裡面,第一層停放著偉大領袖的棺木,因為視力不太好的緣故,我只能模糊的看到那偉大身軀的輪廓。我明白,那是一顆隕落的巨星,即使他已不在這個世上,我們國人仍會深深敬仰他的成就,深深銘記他為新中國所做的一切。之後,我們觀看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紀錄片,他曾指揮了數次戰役,他曾宣布了一個國家的成立,一個民族復興的開始。在那個年代,有著鮮血,有著疼痛,有著改變國家的重要決策。是他,為我們如今的生活做了鋪墊。也是他,將中國引領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觀看了這位偉大領袖的生前事跡後,我們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各個展廳。不一樣的展廳中展現著不一樣領袖人物的生前事跡。展廳中的藏品都極富代表性和典型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以往用過的小檯燈。這個小檯燈之後又被鄧小平主席繼續使用,這個檯燈,見證了兩位領袖的簡樸生活,訴說了他們的高尚品格。作為學生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國家是幸福的。我們有機會理解到各個方面的知識,有機會去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是前輩為我們創造的,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時光帶走了很多東西,包括我們的記憶。可我們將會把對國家領袖的記憶轉化為自我的常識,時刻提醒自我,時刻回想他們的事跡。在展廳中,有精美的用各種珍貴石材塑成的屏風,有巧奪天工的陶製花籃,還有毛主席氣勢恢宏的書法,名家的畫作。在館內參觀完一遍後,心裡確實是顫動的,我們所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所需要銘記的,也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此刻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學會感恩,學會反思自我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戰亂中,有無數人獻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也有很多人為新的曙光嘔心瀝血。我們應以榜樣,以他們為動力。好好的珍惜自我的生命,爭取得到一個對得起你身邊這一切你擁有的東西。不頹廢,不放棄。

  紀念館參觀結束了,低著頭從紀念館中略帶沉重的走了出來。大雪依舊肆意的下著。雪花鑲著遠處的紅牆,風聲還是在耳邊唱著它的歌,腳踩著積雪向校車走去,禁不住回頭,暗暗地作別。心裡默默的道一聲;「多謝你們,辛苦了。」

  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四):

  去北京多次,卻從未去過毛主席紀念堂,此次正好在前門附近居住,特意抽空去毛主席紀念堂瞻仰。

  當天是周六,細雨,排隊等候瞻仰的人員很多,可是我仔細觀察,發現年輕人不多,以中老年為主。沿著長長的隊伍,進入紀念堂,頓時感到莊嚴和肅穆。紀念堂前白菊花擺放整齊,表達了人們對主席的哀悼!進入正廳,柔和的燈光下,毛主席安睡在水晶棺中,一面國旗覆蓋在身上,後面有兩個警衛站崗。

  不管後人如何評價,毛主席都是近現代中國最偉大的人!對中國社會和近現代的走向有深遠影響。毛主席文韜武略,不僅僅是近現代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家,更是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以前看毛主席選集,對毛主席農村包圍城市,中國革命的正確決定十分佩服。此時近距離看主席,發現不管再偉大的人,都難逃歲月的無情。晚年的主席,首先是老人,其次才是偉人。我估計主席如果在世,肯定不會同意後人的舉動,將其陳列在水晶棺中供人瞻仰。

  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五):

  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一齊到毛主席紀念堂去遊玩,看到了自我心目中的偉大領袖的遺容。

  這天天氣不是很晴朗,雲薄風輕。天安門廣場上人山人海,在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外面,大家有秩序的排著長龍,在廣場外迂迴盤旋著,雖然步履蹣跚,但大家還是興致盎然的耐心地挪著自我的腳步。遊玩毛主席紀念堂有感在紀念堂門口,剛才還有點喧鬧的聲音立刻鴨鵲無聲,走進大廳,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銅像,大約3米高,坐在一把中式椅子上,望著前方,一副運籌帷屋決勝千裡之外的大將風範。人們紛紛將自我手中的.鮮花敬獻給崇拜的領袖。

  繞過大廳,就是乘放著水晶棺的小廳,毛主席靜靜地躺在水晶棺裡面,頭上方靠水晶棺頂部有一盞明亮的燈,能清晰的看到毛主席的面龐,清廋而白皙,更顯單薄。當我看到毛主席的遺容時不禁浮想聯翩:那個想像中就應偉岸的身材看起來是那麼瘦小。也許他真的很累,從井岡山一路走來,到二萬五千裡長徵,再到八年抗戰,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可謂歷盡千辛萬苦,再到共和國的建設可謂彈精竭力,為共和國奉獻了一生。

  如果不是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和開天闢地的卓越貢獻,就沒有這天我們這美麗和諧的社會。因為那個兩萬五千裡長徵的壯舉,以及那種革命精神的感染,才有我們這天祖國強大的基礎和動力。

  毛主席,你安息吧!

  我們將繼承你的遺志,將未來的中國建設得更加完美!我們要向您學習,向你們革命前輩學習,學習你們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追求真理的獻身精神,從而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六):

  近日,我們黨支部組織支部全體同志前往青年毛澤東紀念館參觀學習,緬懷歷史,追尋偉人腳步。

  青年毛澤東紀念館包括序廳和五個展廳。序廳裡概述青年毛澤東在此的成長及建國後對母校的深厚感情。第一廳,介紹了湖南一師淵源、民主辦學特色;第二廳,介紹了青年毛澤東以救國救民為己任,勤學博覽、獨立思考、強身健體;第三廳,介紹了青年毛澤東的社會實踐和早期革命活動;第四展廳,介紹了青年毛澤東受名師薰陶、與學友砥礪;第五展廳,介紹了湖南一師建國後的發展與領導關懷。

  參觀過程中最讓人受益匪淺的,一是青年毛澤東的「三不談」。毛澤東在校學習期間提倡「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不談家庭瑣事」,被同學們譽為「身無分文,心憂天下」,至今教誨、影響著青年學生,在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在此刻看來,仍然是一種好的生活方法;二是毛澤東對身體鍛鍊的注重。他在第一師範念書的幾年中,把洗冷水浴作為每一天的「第一課」,甚至自創並推廣六段運動健身操來強壯同學們的體魄,毛澤東以往形象地把身體比喻為「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把健康的身體看成是從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物質基礎。現如今,很多年輕人不注重身體的保養和鍛鍊,酗酒、熬夜等行為不斷侵蝕的自我的健康,我們應當向毛澤東學習,珍愛自我的身體,加強鍛鍊,牢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三是注重調查研究,在第一師範的第二個暑假,毛澤東和朋友一齊作了一次遊學,走遍了湖南的五個縣。他們給當地的鄉紳寫對聯換取食宿。這次遊學經歷讓毛澤東更多地了解了湖南。遊學回來後,他有了「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之源」的思想萌芽,那裡的「大本大源」就在工農群眾。這為今後的「群眾路線」打下了思想基礎。在我們此刻的工作中,也要注重調查研究,眼見為實,實事求是。這是黨用此

  刻光輝的成果所檢驗出來的真理;四是「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的題詞。這不僅僅是對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指導,也是給黨員幹部的提醒:不要以為自我什麼都懂,不要覺得自我比群眾能幹,更不要對群眾頤氣指使,應當虛心學習,踏實做事。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