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影片《驚沙》觀後感
2023-08-11 11:15:28 3
《驚沙》這部片子,與其說是一部影片,不如說是遲來的一枚紀念章,以告慰那祁連山下、戈壁灘上數十年來都無法安眠的數萬英靈。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影片《驚沙》觀後感一:
在電影的一開篇,就演了馬步芳訓斥步下的場景,反面角色有情有義,立體生動,一點也不招人討厭。之後又演了離臨澤不遠的另一個城裡的紅軍被敵人圍困了八天八夜之後彈盡糧絕,全軍覆沒。一方面展現了紅軍戰士頑強的戰鬥精神,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秦基偉部隊極有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為未來的慘烈戰爭埋下伏筆。接下來情節發展更緊張,秦基偉憑職業敏感嗅到了危險,阻止大軍前進,又和政工幹部老彭在戰術上產生了分歧。分歧還未統一,秦基偉所預見的危險就出現了,敵軍突然出現,我軍倉皇撤回孤城,一場大仗開始,炮聲隆隆,血肉橫飛。在秦將軍的巧妙指揮下,雖然敵軍暫時後撤,但文護士等二名女戰士被敵軍俘虜。由此編劇又埋下了第二個包袱。二名女戰士在敵營裡受盡凌辱而死,為後面秦將軍殺妹得罪了兄弟埋下伏筆。在第三次與敵人交火時,秦將軍的妹妹桂芳被敵人活捉,秦將軍不願看到生性剛烈的妹妹毫無尊嚴地被敵人折磨而死,在敵人強大的火力進攻下又無法搶回妹妹,所以毅然掏槍打死了桂芳及一眾敵人。
電影對桂芳這個角色刻畫得濃墨重彩。她是和秦將軍一同參加革命的同村人,與秦將軍情同兄妹,生死致交。她性情剛烈,在得知自己已有三個月身孕後,堅決選擇和孩子一起留在陣地上戰鬥直到犧牲;同時她又有很溫柔的一面,和丈夫結婚沒辦酒席,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等有時間了穿上最漂亮的紅衣裳,請全團的人都參加,風風光光的把自己嫁出去。
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到了第三天夜裡,紅軍頑強打退了敵人三天的瘋狂進攻後,死的死,傷的傷,已經瀕臨彈盡糧絕的絕境了。秦將軍深知部隊已經不能再撐了,當晚,他決定派遣一支趕死隊牽制敵人,掩護大部隊突圍。一直與他有戰術分歧的老彭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陣亡將士名薄裡,主動請纓留下來掩護突圍。其實他心裡已經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但臨走的時候還回頭對秦基偉說,「老秦,咱倆的事還沒完呢,你等!」等。等什麼呢?等如果萬一我還能活著回來,等戰爭結束了,咱倆接著吵?因為這萬分之一的生存機率太美好,也因為這萬分之一的生存機會太渺茫,所以只說到一半。
什麼是英雄?可以說每一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當英雄夢。英雄不是不怕死,英雄沒有選擇。當信仰和責任當前,英雄會挑起自己生命的使命,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老彭戰鬥到了最後一個人,敵人太多殺也殺不完,最後,他高唱著陝北民歌,引爆了手榴彈,與眾多敵人同歸於盡。此情節與《集結號》裡穀子地突圍的情節是一樣的。只不過穀子地的故事沒有放在具體的歷史大背景下講,不知道是東路軍還是西路軍,反正就是無數個掩護大部隊突圍的慘烈戰役之一。所不同的是,驚沙選取的是敗仗的三天時間;而《集結號》選取的是這個敗仗裡最後一天晚上的最後三個小時來寫。驚沙裡的老彭主動領死;而集結號裡的穀子地卻是從領導手裡接過的這個任務,並且一直在等大部隊允許撤離的號角聲。驚沙謳歌了一組革命烈士群像;而集結號裡的趕死隊員們則有的在陣地上就嚇尿了褲子。相比之下,驚沙裡的戰鬥情節都是西路軍突圍出來的老戰士們親人親歷的親身回憶,是對西路軍那段幾乎全軍覆沒的慘烈歷史的真實再現。
第二就是用運了大量的對比手法,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反差感。
影片中馬步芳的部隊都是鐵驥騎兵,裝備精良,在寒冷的冬天戴著黃色皮草的帽子,而紅軍戰士一個一個衣衫襤褸。在戰亂中觀眾只要看著那些皮草帽子就能分辨出哪是紅軍哪是國軍。桂芳對婚禮的渴望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她帶著肚子裡的孩子永遠地倒在荒涼的河西走廊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安導拍攝這種英雄群譜可謂是輕車熟路了,他選取了從下往上拍攝的角度,運用慢鏡頭,突出英雄轟然倒地的剎那。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運用色彩。這塊桂芳轟然倒地的情節,如果張藝謀來拍,肯定桂芳眼前要浮現出新娘子穿的大紅色的飄紗,這飄紗伴著滿天的黃沙,漸漸模糊,女戰士面帶幸福悠然倒地,就更能切合驚沙的主題了。畢竟一部好的電影除了必須有好的編劇外,還終究是一場視覺的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驚沙》的編劇是秦基偉將軍的小兒子秦天少將。秦部長一生有無數漂亮的勝仗,如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等。可是秦將軍寫自己爸爸的時候卻選取了爸爸的一次敗績。這不能不說是獨到的選材。而且,顯然很成功,敢於承認失敗的人才能在失敗中站起來。革命的勝利正是由一次一次失敗的代價堆積起來的。
總之,《驚沙》是一部以秦基偉將軍為首的革命烈士群圖譜,是一部蒼涼壯闊的西進戰爭浮世繪。每一位烈士的形象都鮮活立體,栩栩如生。又放在那段鮮為人知的紅軍西路軍幾乎全軍覆滅的慘烈歷史洪流中,首次以電影的藝術形式記錄和再現了西路軍浴血突圍的悲壯情景。對於西路軍的影視宣傳一向很少,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紅軍打過這樣失敗的四大敗仗,不知道紅軍長徵過草地反覆過了四次,雪山反覆爬了二十多次。然而,正是這些英雄們永遠寂寞地長眠在那些冰雪戈壁,才換來了我們今天這樣一個強大的共和國,才使得中華民族終於有一天崛起在世界的東方。可以說《驚沙》是中國百年電影史上的一部戰爭史詩巨製,我相信秦天將軍的這部開山之作將對後世影響深遠。
今天,奧運的旗幟飄揚在世界的上空,孩子們可以坐在窗明几亮的教室裡朗朗讀書。當芙蓉豔照緋聞噱頭滿天飛的時候,難道我們不應該更多地去關注一下革命先烈的故事和共和國締造的歷史嗎?《驚沙》沒有任何炒作和商業宣傳,但他是電影中的貴族。英雄不會孤獨,作為革命者的後人我有責任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部電影。正值兩會圓滿閉幕和「十二五」宏偉藍圖開局之際,讓我們共同記住那段血釁人性的慘烈歷史,一起緬懷那些殺身成仁的革命先烈吧。這也是我們現在唯一能夠為英雄們所做的,以寄託我們的哀思!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影片《驚沙》觀後感二:
茫茫戈壁,古城內外,血濺石牆,伏屍上千。這就是西路紅軍浴血河西的場景。
長徵是一次戰略性轉移,過草地,爬雪山,「烏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橋橫鐵索寒」,外有敵人阻擊,內有饑寒交迫,只有信念苦苦支撐,撐著瘦弱軀體前移,奮戰。然而漫漫長徵並不是結束,外敵內寇一日不除,中國一日不解放,紅軍們便一日不得安寧。是啊,因為有著小草般頑強生命力的紅軍令人生畏,讓敵人不計彈藥不計人力去阻擊。
驚沙,驚沙,沙漠中驚雷平地起,向世人宣示紅軍不屈的意志。影片中,我看到的是烈士的意志。炮火轟炸中,我們看到的是腰部受重傷的某連長讓士兵背他上城樓利用他精準射擊的能力發射炮彈減弱敵方火力,他「傷兵也是兵」的理念讓我看到了軍人的傲骨。我們看到的是桂芳不顧身孕衝在前線,那怕孤立無援也不放棄,槍用完了用鈍刀,刀被搶了就肉搏,四五大漢圍攻下的她不見怯退,直至被俘寧死,她堅韌的眼神,遺憾的眼神,不舍的眼神,諸君可否感知?我們看到的是韓連長身系炸藥包衝向敵襲地道解決了臨澤城內外受迫之憂,他吶喊地衝向炮火集中處,為了死去的妻兒,為了活著的戰友,為了革命!我們看到的是毅然斷後的彭戰士在敵軍入取城中後拖著傷體,唱著紅歌,將手榴彈扔向敵人的拼死一搏的英勇身姿。還有米娃和么妹,年紀輕輕的鮮活的生命……
軍隊中難免有逃兵,有儒夫,可更多的是鐵錚錚的漢子,不讓鬚眉的巾幗,只因為我們是軍人,我們有紀律,有驕傲!紅軍力量大多來自民間和積極知識分子,他們見多了民間疾苦,見多了剝削欺凌,見多了妻離子散。所以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他們聚在一起,用滿腔怒火,滿懷熱血去爭取解的勝利?食不飽穿不暖又如何,子彈缺乏又何懼,我們用鈍刀,用石塊,用血肉之軀,去突圍,去殺出紅色的希望!
驚沙,驚殺,沙漠中人命如草芥的殺戮,向世界宣示和平的珍貴。影片中,我看到的是戰爭如生命收割機,所到之處一片荒蕪。血肉之軀呵,怎敵鐵炮無情?誰是該死的,誰又是不該死的?通通是戰爭的犧牲品。在那個命不是命的時代,安穩是一種奢侈……
吾輩身出和平時代,應當倍加珍惜!這份福祉源於先輩之無私奉獻,應當倍加感恩!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影片《驚沙》觀後感三:
寒假期間,我看了影片《驚沙》,它是我國第一部正面反映紅西路軍悲壯慘烈歷史和偉大英雄主義犧牲精神的影視作品。
本電影講述的是共和國開國名將秦基偉將軍一九三七年一月,在紅軍西路軍艱苦徵戰河西走廊時期,面對著馬家軍重兵瘋狂圍剿血腥屠殺,在敵眾我寡,紅軍傷亡慘重饑寒交迫,糧彈無濟的生死關頭,臨危受命率領指揮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浴血奮戰三天三夜,最終實現臨澤城突圍的故事。歌頌了西路軍將士不怕犧牲、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頌揚了我軍英勇不屈的軍魂。
西路軍在途中歷經了重重艱險:斷糧、子彈奇缺、衣不遮體等終於打敗了馬家軍重兵。當然,在這次戰役中,也有許多戰士壯烈犧牲。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桂芳犧牲的時候,寧可讓自己的三哥秦基偉打死,也不當俘虜。我就感覺到了桂芳是西路軍女戰士中最為英勇的一個,因為她和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一同犧牲在了突圍的戰場上。還有事後的韓仕宏,雖然沒控制住自己殺了俘虜,但最後在秦基偉的引導下明白了:氣要在合適的時候發:做戰士要把那些氣在心裡憋著,一刻也不能軟,要在打仗的時候用來盡情殺敵。
這部影片展示了真實殘酷而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也折射出革命先輩堅定不移的信念,忠貞不渝的政治情操,如鋼似鐵的革命意志和英勇頑強、有我無敵、勇於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主義氣概。
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古代的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