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半天旅遊攻略圖(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2023-07-09 03:35:30 5
「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鄭州大美山水風景我該如何遊」系列之三
大嵩山可入性最好的五指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和鄭州西美戰略
鄭州大美山水風景在嵩山是不容置疑的事,縱觀鄭州嵩山山系的山勢景觀,五佛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嶺-尖山構成了嵩山山系的主脊和景觀帶,這是一條貫穿嵩山大背斜核部的精品山水旅遊資源帶。
這條精品旅遊帶上代表性的景觀有五佛山、擋陽山、少室山、少林寺、玉皇溝、太子溝、太室山、嵩頂大草原、嵩山大峽谷、倒拜溝大峽谷、範家門來龍洞、五指嶺、嵩嶺康谷、盤龍山、後寺河(青龍山)大峽谷、九連洞、長壽山、雲上嶺南、雪花洞、伏羲山大峽谷、紅石林、三泉湖、神仙洞、花果山、落鶴澗、環翠峪、萬山、織機洞、魏長城遺址等典型的旅遊資源點與景區。
但凡鄭州市經典山水旅遊資源大都分布在這個旅遊資源帶上,尤以五指嶺、太室山、少室山最為特色。
環翠峪青山疊翠
傳統的國道與高速公路在提供快捷的交通通行條件的同時,也讓我們錯過了許多的美景。最好的風光永遠在路上,讓我們通過交通條件逐漸完善的鄉道與村村通這種最基本的毛細血管一樣的交通網,來實現我們的旅行。
可入性最好的五指嶺,星星布滿天五指嶺上的旅遊景點可以用滿天星來形容,這裡缺少的是資源品級很高的大月亮,但是作為休閒遊,絕對不輸於嵩山山系的太室山和少室山。
1、五指嶺山脈段現有旅遊道路與山水景觀資源
五指嶺是一個被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登封市四個縣級市所共同擁有的山,其中位於鞏義、新密、滎陽三市交界處的伏羲山(原名浮戲山)是其精華所在,新密的伏羲山大峽谷、滎陽的環翠峪、鞏義的嵩嶺康谷、雪花洞、浮戲山等精品景區都位於這個曾經交通閉塞的三不管地帶,恰恰是原來的三不管地帶,今天都成了各地的旅遊寶地。
四個縣級市所共同擁有的五指嶺(圖中彩色線為市域邊界)
滎密路是嵩山山系最東部一條貫通南北的通道。
從鄭州方向可以從滎陽與新密之間的滎密路(或者滎陽的廟王路開始直接到環翠峪)-新密伏羲大道到伏羲山各景區點-沿鞏義020鄉道-口五路到五指嶺與雪花洞各景點-或沿鞏義Y016鄉道進入後寺河大峽谷遊覽大峽谷、嵩嶺康谷和長壽山、青龍山、盤龍山、溶洞等相關山水景觀資源。
2、三市(新密、滎陽、鞏義)共享的浮戲山(伏羲山)
廣義的浮戲山(伏羲山)是五指嶺的別稱,狹義的浮戲山(伏羲山)一般是指嵩山五指嶺的東段山脈。鞏義市的浮戲山雪花洞和滎陽市的環翠峪是這一帶最早出名也最為著名的旅遊景區,新密伏羲山同樣位於這個三市交界的區域,以原來的新密尖山鄉為核心,出於旅遊宣傳與營銷的需要,從文化賦能的角度出發,新密市的尖山改名為伏羲山,成功地打造了伏羲大峽谷和紅石林等旅遊景點,成為這個區域旅遊的後起之秀,而且旅遊風生水起。因此,有人認為,在旅遊營銷學上,伏羲山是新密的玩法,浮戲山是滎陽、鞏義對歷史文化的堅持,說得有一定的道理。
(1)綠色峽谷-環翠峪
1)環翠峪
環翠峪是汜水河支流反坡河的上遊河源區段,是反坡河河源段強力索源侵蝕,為滎陽市在伏羲山(五指嶺東段)搶奪來的一段河源峽谷,從形態上好似滎陽伸向伏羲山的一隻拳頭。這裡有山、有水、右邊溶洞、有文化、有生態、有獼猴,尤以一猴一洞一文化最為特色。在清朝乾隆十八年的《汜水縣誌》中曾今記載,這裡「四周青山環繞;松柏疊翠;諸山來朝;勢若星拱;林黛羅列;谷峪清幽。」,所以被叫做環翠峪。環翠峪代表性的景點包括杏花村、臥龍臺、花果山落鶴澗大峽谷、龍溪宮等。
2)環翠峪嫘祖故裡
嫘祖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中的「顓頊帝」。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和織綢技術,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被後人尊為「蠶神」、「衣神」、「人文女祖」。
河南滎陽環翠峪建設有嫘祖文化廣場、聖母池、嫘祖聖母祠等歷史文化景點。
嫘祖故裡
環翠峪嫘祖聖母祠
環翠峪
環翠峪花果山的猴子
環翠峪盤山路
(2)新密伏羲山
五指嶺遠眺
新密伏羲山屬於旅遊界的後起之秀,代表性的景觀有紅石林,三泉湖,伏羲大峽谷、神仙洞等。
1)三泉湖
三泉湖面積最大,主要由玫瑰嶺、鳳凰天橋、棲鳳峪、三泉湖等景點組成。
三泉湖
鳳凰天橋
2)紅石林
紅石林為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巖形成的巨型不規則崖壁地貌布滿怪石,依山而建的木棧道,使得你能親臨其境,穿行在一個個石柱、奇石之間,崖壁外視野開闊,驚險無比。該景區免費對外開放,但有玻璃棧道、大鞦韆等收費的遊玩項目。
玻璃棧道
紅石林與玻璃棧道
紅石林
3)伏羲山大峽谷
伏羲大峽谷為與鞏義浮戲山雪花洞紫龍峽共享的汜水支流玉仙河的上遊段,為中元古代紫紅色石英砂巖形成的紅石峽谷。主要由飛龍峽和逍遙谷兩大部分組成,飛龍峽由潛龍瀑、潛龍潭、伏羲八卦臺、龍巖、現龍瀑、龍飲、惕龍瀑、惕龍潭、躍龍瀑、躍龍潭、飛龍瀑、亢龍瀑、合歡池等諸多瀑布深潭組成;逍遙谷由伏羲閣、龍鳳橋、龍鳳池、石板浴、三連潭、石牌坊、聞雞峰、逍遙瀑、女媧湖、伏羲湖等景點組成。伏羲大峽谷是距鄭州最近、落差最大的紅石峽谷。
伏羲山大峽谷
伏羲大峽谷
大龍潭
神仙洞
鐘乳石
神女
(3)鞏義浮戲山
鞏義浮戲山仍然屬於汜水支流玉仙河的上遊,
因行政區劃分割與新密伏羲山大峽谷相銜接,鞏義境內稱為紫龍峽,紫龍峽邊有雪花洞。雪花洞為鞏義浮戲山的龍頭景區,此外,這裡還有摺疊靈官殿、小龍池、涼水泉、石門寨等景區。
浮戲山紫龍峽
1)浮戲山雪花洞
雪花洞因其洞壁布滿雪花石而得名。雪花石是呈叢花狀散布在洞壁或洞穴碳酸鈣沉積物表面的碳酸鈣凝集物,是因洞內氣溫、溼度變化成簇狀的碳酸鈣凝結水析出所形成,狀如雪花,晶瑩剔透,故名雪花石。
雪花洞洞口
雪花洞發育於距今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形成的灰色白雲質灰巖中,洞體長170m以上,洞高2~13m,洞寬1~15m,洞底坡度2°~25°,洞體走向與巖層傾角一致,面積約4600m2。洞內主要景觀:形態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石幔等;其中雪花石、石葡萄、石珊瑚、鵝管、石柱的觀賞、研究價值較高,其原始形態保存完好。需要說明的是形成溶洞的巖石有5億多年,不代表溶洞的形成也這麼老,相反溶洞的形成要年輕得多,主要形成於新近紀時期,甚至只有幾百萬年的形成歷史。
雪花洞鐘乳石
雪花洞石筍
2)小龍池泉與涼水泉
小龍池泉與涼水泉是五指嶺地區最為典型的兩處山泉,均屬於下降泉。小龍池泉靠下,涼水泉所處位置更高。
小龍池泉,又名珍珠池、嵐泉, 泉出露的含水巖組為寒武系中統張夏組鮞粒灰巖、白雲巖巖溶含水巖組,為一天然的裂隙-巖溶泉,屬侵蝕下降泉。水溫14~15℃,泉水流量0.2 L/s,乾旱年0.1 L/s,流量一年四季變化不大。
涼水泉位於五指嶺主山脊北側的半山腰處,泉水產出於古元古代嵩山巖群上部的變質片巖中,水量較小,現有一處代表性的涼水泉井。附近主要景點另有二花、松濤、浮戲遠眺亭、聽濤亭、二花亭、碧立銀花、教練坑、天井坑、黑風洞等。
涼水泉井
(4)鞏義青龍山大峽谷與嵩嶺康谷
1)青龍山
青龍山為嵩山五指嶺最西段邊緣上呈北西南東走向的一條山脈,古稱霍山、天陵山,青龍山大峽谷從山脊處穿行而過,將整個山體分成東西兩部分,宋朝時因鍾情於該山勢之風水,隨建陵於此山之陽,遂得名青龍山,宋太祖趙廣玉胤封其為天下第一風水寶地。青龍山因青龍大峽谷的分割又有東西青(盤)龍山之名。
青龍山地形地貌圖
2)青龍山大峽谷--鄭州第一峽
青龍山大峽谷又名後寺河大峽谷、洪河大峽谷,其中下遊河段叫後寺河大峽谷,上遊河段又名洪河大峽谷,該峽谷發源於嵩山五指嶺北坡,峽谷整體呈北西南東走向,全長約30千米,為鄭州市域內最大最長的一條峽谷,可謂鄭州第一峽。以洪河村為界,其北部河流峽谷穿行在古生代碳酸鹽巖地層中,谷深壁險,南段河流峽谷穿行在元古宙變質巖中,溝谷逐漸變得開闊。
洪河(後寺河)大峽谷所在的山系又名青龍山,從空中俯視青龍山,東、西青龍山與後寺河陰陽相合,猶如從嵩山裡飛出的三條青龍。洪河(後寺河)大峽谷是整個嵩山也是鄭州市域內最長的一條峽谷,該河流峽谷的形成與山體西側的五指嶺大斷層關係密切。
前已述及,嵩山太室山與五指嶺原本是連在一起的山體,因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後的中生代晚期時,由於強烈的燕山運動,使嵩山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剪切應力,在強大的剪切應力作用下,嵩山地區形成了一系列的平移斷層,其中的五指嶺斷裂,使現在的五指嶺所在的山體向北西方向推移了7千米,並形成了巨大的構造斷裂帶和規整的斷層崖和斷層三角面。現在的焦桐高速和省道235就位於這個斷裂帶形成的溝谷中,溝谷的東側為切割相對齊整的一個個斷續分布的崖壁面與斷層三角面。
與該斷裂帶近於平行的還有隱藏在青龍山中的青龍山大峽谷,這是一條與五指嶺斷層具有相同地質力學背景的張裂谷,在五指嶺斷層形成的過程中,五指嶺斷層帶的西部山體與東部山體相對錯位移動,五指嶺在向北西方向平移的過程中山體相對抬升,並在山體的靠近五指嶺斷裂帶的一定範圍內形成一組與五指嶺斷層方向近於平行的張裂隙帶,這個張裂隙帶,控制了以後青龍大峽谷的形成,因此,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青龍山大峽谷整體上呈現出局部的小規模蛇曲河與大尺度的相對直線狀。
盤龍大峽谷
青龍山大峽谷東西側山脊近於平行延伸,西側山脊相對更為齊整,巨大的地勢差和地層巖性的規律性變化,在造就出深邃峽谷的同時,峽谷中瀑布與水潭連綿不斷。30千米長的大峽谷,目前呈現出多段各自開發的局面。代表性的有青龍山後寺河風景區、青龍山慈雲寺景區、九龍峽景區、九蓮洞以及嵩嶺康谷等景區點。峽谷中分別在王家嶺、慈雲寺和洪河村附近修建有水庫形成相對的大型水體景觀。近年來,隨著旅遊的開發,洪河村以上段被稱為嵩嶺康谷進行統一打造和營銷。
青龍山現有景區點分布示意圖
該大峽谷雖然是鄭州市境內最長的峽谷和最美的峽谷之一,但是上下遊的連通性還沒用解決只能分段瀏覽,影像了該區域的觀瞻效果和口碑的提升。
青龍山峽谷
青龍山水庫
3)慈雲寺
慈雲寺位於青龍山中部腹地,始建於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是由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親創建的民間第一寺院,素有「釋源」「祖庭」「中華第一寺」之譽。寺院佔地面積約60畝,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曾有十餘次大規模重修。慈雲寺是在明朝寺院的原址修復和重建,完整保留了當時的建築格局。
深山藏古寺--慈雲寺
慈雲寺是一處文化底蘊豐富而風光又十分幽美的地方。多年來,由於山深路險,交通極為不便,致使它深藏不露,成為大自然的「隱私」而一直少為人知。
慈雲寺水庫大壩與紅葉
青龍峽紅葉
青龍峽紅葉
4)嵩嶺康谷
「嵩嶺康谷」重點打造的是青龍山大峽谷的上遊河段,這裡屬於河源區,主要包括洪河、三峪河、桑樹溝等村。
這一區域出露的地層與青龍峽的中下遊主峽谷區的古生代碳酸鹽巖不同,巖性突變為古元古代嵩山巖群五指嶺片巖,因這種巖石不耐風化剝蝕,溝谷陡然間變得比較開闊,因此,有多個村莊分布在這個區域(青龍山大峽谷主要峽谷段基本上無人居住)。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需要,這裡開始以「農、康、旅綜合體」為發展定位,以「嵩嶺康谷」為主題進行開發打造,規劃建設中醫藥康養研學為主導、山鄉生態休閒旅遊為基礎的新型農文旅鄉村振興項目。這裡的主要旅遊景點包括洪河水庫、九蓮洞、雞冠山等。
九蓮洞
洪河峽谷(青龍山大峽谷上遊)
洪河水庫
天然大佛--巖石褶皺之美
雞冠山遠眺
(5)方山陡崖五指嶺
五指嶺作為嵩山山系中與太室山和少室山具有相同地位的一座山,山系整體近似於一個向西斜放的直角三角形或者說是一個以五指嶺村寨壕南坡為扇釘,向北東方向展開的扇形,西側與南側均為比較規整的懸崖峭壁宛如這把天然巨扇的大邊骨,扇頭與扇大骨附近的海拔高度都在1100米以上,最高峰雞鳴峰,海拔1215.9米,五指嶺古稱方山、大方山,也許就源於這種典型的方山地貌。巨厚層的變質石英巖風化崩落後在崖壁上形成一處處石柱峰林,五指嶺也因此而得名。
五指嶺
由五指嶺組、廟坡山組和花峪組巖層構成的五指嶺,南坡全是懸崖峭壁,直插雲天,山頂卻奇蹟般地平坦,雞鳴狗吠,田園農舍,一派世外桃源風光,山頂有小片馬鞍山砂巖和寒武系出露。五指嶺南井灣一帶,在地學研究上是古元古界嵩山群的「祖庭」,五指嶺組、廟坡山組、花峪組都是在這條溝裡建立的。
一嶺突兀,橫亙東西--五指嶺崖壁景觀
雲裡霧裡五指嶺
綜上所述,五指嶺是大嵩山旅遊的後起之秀,是旅遊者的新寵,五指嶺上的旅遊景點可以用滿天星來形容,完善的旅遊設施正在形成旅遊星鏈,成為休閒旅遊的首選,家庭旅遊的天堂。目前,這裡缺少的是資源品級很高的大月亮,但是作為休閒遊,絕對不輸於嵩山山系的太室山和少室山。
註:出於科普解釋的需要,文中部分照片來自網絡,對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分享深表敬佩。
——未完待續——
作者:章秉辰 中國旅遊協會地學旅遊分會副秘書長、河南省地質調查院首席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地學科普旅遊之窗自媒體創辦人,河南沁陽市人。先後主持或參與主持完成了數十家不同級別的地質公園與礦山公園申報與建設工作;主編出版《邙山黃土特徵及區域對比研究》、《東亞裂谷對雲臺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鄭州黃河科學導遊指南》、《王屋山科學導遊指南》、《雲臺山科學導遊指南》、《帶你科學遊玩河南地質公園》,參與出版《河南省地質遺蹟資源》、《中國王屋山及臨區元古宙地質研究》等各類專著10餘部,發表各種論文40餘篇及大量的自媒體科普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