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低碳建設(厚植雙碳沃土)
2023-07-08 21:24:23 2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7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厚植「雙碳」沃土——江蘇鎮江建設 低碳城市素描》的報導。
今年是江蘇省鎮江市納入全國低碳試點城市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這裡不斷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發力產業轉型提檔,動員全社會節能減碳,單位GDP能耗下降近四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近一半……「雙碳」沃土在此厚植。
「窺一斑而知全豹。」記者近日深入當地,力圖呈現鎮江建設低碳城市過程中從「量」到「質」的變化。
摸清企業「碳家底」 有的放矢調結構
既要算好「經濟帳」,也要算好「能耗帳」。對標「雙碳」目標,鎮江近年來幫助企業免費摸清「碳家底」,特別是把佔全市工業碳排放80%的48家重點企業,納入碳資產的管理體系。
「摸清家底,方能有的放矢。」鎮江市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處長朱海洋告訴記者,「碳家底」不僅是企業節能減碳的「指南針」,更是輔助產業結構調整的「路線圖」。為此,鎮江率先建成並不斷優化完善城市碳排放核算與管理雲平臺,現有接入企業已達438家。
「電、煤、油、氣」四類能源,以不同顏色的折線躍動在電子大屏上,實時顯示接入企業的各項能耗數據。在國網鎮江供電公司能源大數據中心,記者目睹了這一城市能源管家的「真容」。
項目負責人姚鵬介紹,藉助「碳平臺」的數據採集和分析,可以為企業用能畫像——「碳排平穩」「碳排下降」或「碳排大戶」,結合生產經營狀況,研判碳排強度,就其用能是否科學給出相應評價,並生成對應的能效碼。
儘管平臺動態監測功能還有賴於企業數據採集終端的完善,但對於那些已摸清「碳家底」的部分企業來說,生產和用能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位於鎮江丹徒的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是率先接入「碳平臺」的試點企業。這家企業不僅把粉煤灰、脫硫石膏、硫酸渣等工業廢渣作為生產原料,還用餘熱發電解決了公司四分之一的生產用電量。
企業負責人徐斌算了一筆帳,能源循環利用後,廠內2座總裝機量達26兆瓦的餘熱發電站,每年可發電1.5億千瓦時,折算下來節能4.12萬噸標準煤,扣除發電成本後,每年可為企業節約電費0.67億元。
摸清家底、能耗「雙控」,助推產業轉型升級。2015年-2021年,鎮江實施去產能項目167個,壓減水泥產能超508萬噸、鋼鐵產能超60萬噸,淘汰電鍍產能超10.4萬噸、焦炭產能超95萬噸,累計關停化工企業500多家。
把抽象的碳排放,變成可觀可感、可考核,體現政府治理能力的「指揮棒」作用。在鎮江,這一目標正日漸成為現實。
資源「轉」起來 碳排「降」下來
讓人無法想像的是,一塊上海食客壽司盤中的乾冰,竟可能出自鎮江一家火電廠的煙囪。這一「奇思妙想」正源自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在碳循環利用中的技術創新。
記者在位於鎮江句容該廠廠區與工作人員攀談,頭頂的煙囪冒出滾滾「白煙」。然而,除了聽到燃煤發電機組運轉發出的轟鳴聲,空氣裡基本聞不到一絲刺鼻的氣味。
「看著像煙,其實排出的基本都是水蒸氣。」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何飛告訴記者,除了傳統的脫硫脫硝外,他們還配備了碳捕集設施,把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固化為食品級乾冰,純度可達99%以上。
在碳捕集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塊塊冒著「白煙」的乾冰從管道落入藍色的食品箱中,最終打包配送給有需求的商家。據何飛介紹,這一工程總投資約3000萬元,可年捕集二氧化碳10000噸。
資源循環利用,激發綠色動能。鎮江此前也發布了企業綠色金融支持「白名單」,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也憑藉節能降碳的創新舉措,拿到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
技術為先導,金融為支撐,降碳為目標。餐廚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秸稈收儲和生物發電等項目也已在鎮江落地投運。
五年來,PM2.5年均濃度累計下降28%,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提升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基本消除……一塊小小的食品級乾冰背後是鎮江構建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不懈追求。
布局新能源 撬動新動能
未來城市的儲能用能方向,很大程度決定了「生產、生活、生態」的低碳發展格局。在鎮江,無論是農村屋頂鱗次櫛比的分布式光伏,還是火熱施工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都昭示了這座城市發展清潔能源的決心和潛力。
揚中島是長江第二大島,依託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起步早、發展快等優勢,這裡被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光伏島」。
在島上農民李天華家中,記者看到名牌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客廳裡還擺放了電動按摩椅,供他和老伴閒暇時按摩。李天華介紹說,7年前他花費19000元安裝了家用屋頂太陽能系統,算上各級補貼和電費收入,大概5年時間就收回了成本。目前,九成家用電都可通過光伏解決。
俯瞰李天華所居住的揚中市三茅街道勤豐小區,一幢幢獨棟建築上,光伏面板整齊排列,科技感十足。目前這個小區120戶居民中已有80戶採用了光伏發電。
不久前發布的《鎮江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指出,要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力爭到2025年,基本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
以光換電,以水儲能。在江蘇省重大項目句容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現場,上百輛工程車來回穿梭運送土方。國網新源江蘇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團委書記梁睿斌說,負荷低谷時以電抽水蓄能,負荷高峰時放水發電,項目將在2026年全部投運,預計年節約燃煤消耗量1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4.9萬噸。
鎮江市發改委主任談沁磊說,國際低碳大會已在鎮江成功舉辦了五屆,大會溢出效應不斷釋放。在低碳城市建設過程中,鎮江加快光、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布局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打好「雙碳」落地關鍵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動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