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以前長什麼樣(從小有個明星夢)
2023-07-08 11:14:30 3
幾個月前,一部剛上映的小成本電影《直擊現場》引起了網友熱議。
因為這部片子上映一周累積票房才十多萬,單日票房最低一天只賣了426元。
有人做了數據統計,發現這部電影的票房竟是近三年來,在上映周期內票房收入最低的一部小成本電影。
片方為了增加後續曝光率,甚至不斷以女主角潘陽的「星二代」頭銜做噱頭進行宣傳。
只可惜電影整體觀感平平無奇,觀眾在失望之餘,
還給潘陽起了個「爛片女王」的稱號。
這一番操作下來,本就備受爭議的潘陽,估計以後更難接到好劇本了。
這也標誌著,她的演員夢幾乎已經破碎,
而在這之前,為了捧紅女兒,潘長江可謂是煞費苦心,一度將自己的態度擺在了媒體面前,
遺憾的是,潘陽這坨中規中矩的泥,無論如何也扶不上牆。
01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個名叫楊雲的漂亮女孩拜入了遼北地區著名評劇演員王晶門下。
她是遼寧省鐵嶺縣單位的打字員與播音員,不僅氣質長相出眾,還是當地有名的村花。
王晶很滿意這位聰慧美麗的愛徒,私心希望她能成為自己的兒媳婦。
她的兒子,雖在當時只是一個身高剛一米六出頭的無名小卒,
但多年以後,他卻搖身一變,成為當代非常有名的喜劇演員。
別看這位小夥子身高才一米六左右,但他對自己的缺點有一個十分有趣的解釋:「濃縮的都是精華」。
身高嘛是矮了點,但架不住這個人幽默風趣,才華橫溢,所以特別招女孩子喜歡。
之前談過的女朋友都是身高一米七以上的長腿美女,
所以王晶才會動了讓楊雲當兒媳婦這個念頭。
在一次話劇表演中,擔任票務的楊雲與這個小夥子相識了。
當時她在屋裡工作,小夥子叼著菸捲,到屋裡對小楊說,「小楊借個火唄!」
楊雲當然知道他的用意,在這個風趣幽默的小夥子的追求下,他們真的談起了戀愛。
也正是因為這一層關係,在往後的十幾年裡,王晶和楊雲的婆媳關係一直很好。
就連後來一起上家庭節目時,王晶對兒媳婦也是讚不絕口。
王晶的兒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喜劇演員潘長江,也是文中這位捧不紅的「女主角」潘陽的父親。
1983年,潘陽出生於老家黑龍江牡丹江東寧。
潘家可以算得上是當地有名的演藝世家,父親潘長江是著名演員,爺爺潘林生也是一位評劇演員。
自打出生起,潘陽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幼年的小潘陽經常坐在舞臺的幕布旁,近距離感受老爹的演出。
或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潘陽從小就對文藝十分感興趣,並立志要在長大後當一名歌手。
在潘長江看來,自己走的是演員路線,潘陽學音樂也算得上是子承父業。
既然女兒喜歡音樂,他十分支持,幫女兒找了個很知名的音樂老師。
本以為女兒只是單純地把音樂當愛好,當他聽說女兒想進娛樂圈當歌手之後,氣得大發雷霆。
因為老潘知道做演員做歌手都太不容易了,吃苦不說,競爭還特別激烈。
他覺得女兒應該去學知識學文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況且潘陽比較內向,不喜歡交際和應酬,這種性格與燈紅酒綠的娛樂圈簡直格格不入。
反正家裡也不需要女兒賺大錢,哪怕不念大學,隨便做點小生意,悠哉悠哉的生活,這樣就挺好。
誰知潘陽遺傳的潘長江的倔脾氣,根本不輕易屈服於父親安排,她執意要到加拿大念書。
潘長江說什麼都不同意:「國外那麼危險,你一個小女孩孤身一人出國太不讓爸放心了。」
「姑娘啊,爸給你打的這片天下,足夠你一輩子無憂無慮了,以後爸爸媽媽可以給你投資開個小賣部水果攤兒,你就安心待在我倆身邊。」
眼看老爹倔的像頭驢,潘陽決定另闢蹊徑去做母親楊雲的工作,
等楊雲被自己說服了,再由她勸潘長江改變主意。
果然,楊云為了幫女兒完成心願,每天拎著潘長江聊到下半夜,清早七八點又把他拉起來接著做思想工作。
那段時間,潘長江覺得精神都要崩潰了,無奈之下,只好答應潘陽的要求。
「但是必須學習工商管理專業!」這是潘長江所做出的最大讓步。
潘陽嘴上答應的痛快,可她一來到加拿大,就投入了夢想的懷抱。
她並沒有按照父親的要求學習工商管理,而是偷偷轉到了音樂學校學習鄉村音樂。
這一騙就是三年。
一直等到畢業,潘陽才把真相告訴父親。
潘長江雖然生氣,但也拿寶貝女兒沒有辦法。
事情已經發生了,打或罵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他冷靜了很久,最後對潘陽說,「既然你想幹這行,那就回來,中國市場大,機會也多。」
02
得到父親的允許後,潘陽才回到中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軍藝藝術學院音樂系,在夢想的田野上繼續耕耘。
在大學裡,潘陽不希望因為父親的關係得到任何優待,
她從來不和同學談及父親,一度還被同學誤認為是單親家庭。
大學畢業後,如願進入了二炮文工團開啟演藝生涯。
這裡,也是父親潘長江曾經工作的地方。
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在拍戲過程中,潘陽從來不喊累,
哪怕是拍戲拍到凌晨4點,上午9點也依然能夠準時到達劇組。
潘長江嘴上說著很不喜歡女兒進演藝圈,可她看到女兒如此辛苦,也十分心疼。
他覺得家裡條件很好,完全能夠養得起女兒,何必這麼拼呢?
儘管這樣想著,潘長江還是拜託了一眾圈內好友,帶著父親潘林生,和女兒共同合作了一部電影《別惹小孩》。
潘陽憑藉此片終於初試啼聲,演唱了電影主題曲《我和你的夏天》。
由於諸多圈內前輩撐場,潘長江女兒的身份,讓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位漂亮的年輕女孩。
看著水花濺的不錯,潘子立馬讓親弟弟潘長甬幹製片,由他親自導演兼主演,搗鼓了一部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
潘陽在片中擔任男主角的女兒,戲份不多,但重。
當外界剛剛泛起質疑聲時,潘子一句話就壓了下來:「我女兒有這個天賦!」
為了捧紅女兒潘長江可謂是煞費苦心。
那時的潘子正處於事業巔峰,只要是參加露臉的娛樂活動,都會儘量帶女兒一起蹭熱度。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提升曝光度。
但娛樂圈中向來有句俗語,「小紅靠捧,大紅靠命」
潘陽一直沒走「大紅大紫」的運,只是有些小小的名氣。
2008年,潘陽終於向她的音樂夢跨近了一步,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大道理》。
為了讓女兒的歌壇路順暢一些,潘長江更是豁出臉,下足了功夫。
專輯《大道理》由那英的親姐那辛任出品人,著名音樂人李傑親自操刀製作,
專輯發布會請來了李琦、鞏漢林、金珠、毛寧、姜超、龐龍眾多前輩捧場,
就連那英也親自到場站臺,在舞臺上,她拍著潘陽肩膀,語重心長的說了句:「娛樂圈可不好混啊,小心娛樂圈把你混了!」
那英的這張嘴真毒,潘陽的娛樂事業才剛起步,就被她一語命中。
當時的潘陽還初生牛犢不怕虎,
自己當了真正的歌手,自然是開心了好長一段時間。
可沒過多久,慘澹的專輯銷量,讓潘陽那顆對音樂熾熱的心直接跌到了冷窖裡。
由於女兒的事業一直沒什麼起色,
心急如焚的潘長江又親自導演了一部叫做《能人馮天貴》的電視劇。
潘陽在這部劇中飾演一個出身社會底層的農民工女孩,
從小養尊處優的她,即使沒有太多社會經驗,但是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潘陽仍把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到位,而且還憑藉這個角色收穫了一些粉絲。
最重要的是,一直頂著「星二代」頭銜不被看好的潘陽,
終於憑藉劇中的精彩表現獲得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最佳女配角。
但是這個不起眼的獎項,也不過是在諾大的娛樂圈泛起了星星水花,外界的質疑還是接踵而來。
足足三部為女兒量身定做的影視劇,潘長江想要力捧女兒的苦心也可見一斑。
對此還有記者在採訪現場質問潘長江,以後有沒有想過讓女兒獨自闖蕩的想法,因為孩子總在他的庇護下是永遠長不大的。
甚至還有記者懷疑潘長江和女兒的真實關係,
因為潘長江的官方身高只有一米六,潘陽卻足足比父親高出十多釐米。
面對這樣不懷好意的質疑,潘長江當然是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力挺自己的女兒。
潘陽也多次表示:未來的路要靠自己。
但無論如何也抵不過女兒是潘長江的命根子,
作為父親,他一定會給女兒提供更多的機會,這也是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
雖然潘陽沒能紅起來,可是能夠有這樣的一個護犢子的父親,實在是令人羨慕!
03
沒關係,事業不如意,愛情來拯救。
在一次相親中,潘陽認識了和她年齡相仿的玉石珠寶商石磊,而這也是潘陽的初戀。
石磊出身音樂世家,和潘陽一樣熱愛音樂,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學的也是音樂專業,還和世界知名鋼琴演奏家郎朗是同窗好友。
2012年的時候,潘陽和丈夫舉行了婚禮。
6個月後,潘陽產下一名男嬰,圓了潘長江想當姥爺的心。
可儘管已經做了富太太,潘陽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明星夢,丈夫石磊也很支持她去做喜歡的事情。
2013年,潘陽參加了一檔叫做《我不是明星》的綜藝節目,以歌手的身份參與比賽。
除了父親潘長江,還有一眾圈內好友之外,潘陽的丈夫石磊也來到了現場為她加油,這讓她既驚喜又感動。
當時的丈夫因為打球腿部受傷,膝蓋韌帶斷裂,只能拄著拐杖走路。
當石磊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演播廳時,潘陽感動得流出了眼淚。
這幾年,潘陽似乎漸漸淡出了觀眾的視線,偶爾會和父親潘長江共同參加一些戲劇表演。
有些眼尖的網友發現,潘陽怎麼總和潘長江住在一起,是不是和丈夫感情破裂,所以才回了娘家?
面對網友的紛紛猜測,潘陽不得不出面回應:我們兩口子關係好著呢!
只不過是因為石磊工作太忙,擔心妻子無人照顧,所以潘陽才回娘家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並非外界所猜測的那樣。
如今的潘陽,早已褪去曾經的少年心性,對娛樂圈也沒有那麼多的執念了,
有戲約就拍,沒有就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過,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爆火,潘陽也和她爸爸潘長江一樣,走上了直播帶貨的道路。
按照以往潘長江提攜女兒的情況來看,也許是潘長江先在直播中嘗到了甜頭,
發現這行比拍戲容易太多,所以趕緊拉著女兒一起入「坑」。
去年三月份潘陽直播的時候,老爺子還為女兒刷了將近一萬元的禮物以表支持。
視頻中的潘陽畫著精緻的妝容,看上一如既往的年輕,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少女的青春氣質,完全看不出已經是個孩子媽了。
看來不管幹哪一行,潘長江都要首當其衝的支持寶貝女兒。
只是如今的潘長江早已沒了當年的風光,從潘叔到潘子,連他自己都損掉了名聲,哪有實力再護犢子。
而今天的潘陽還未被扶上牆,剩下的路,也只能如她所願,靠她獨自闖了。
誰的年少沒有夢想呢?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歷的起起伏伏之後,依然能夠看清自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式,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