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1周年紀念日作文
2023-07-09 01:35:47
抗戰勝利了71周年,我們要舉杯同慶這喜慶的日子,同時也不能忘記曾經受過的國恥,也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
抗戰勝利71周年紀念日作文一
時間如箭一般飛過,距離抗日戰爭勝利已經70年了。整整70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歷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為了隆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習近平主席邀請了各國元首,抗日老兵等人來到******城樓觀看閱兵儀式。我作為一名小學生,也坐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看著直播。
當我剛剛打開電視機時,就看到了一幅幅雄偉壯麗的抗戰圖景,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無論是軍人戰士還是普通百姓,他們為了保護祖國,都用鮮血和生命妝點了每一寸中華大地。頓時,我的愛國之情就隨著圖片的變換油然而生了。過了一會兒,我的耳邊響起了這樣一段歌詞:「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強比鋼還硬。」這高昂有力的歌詞讓我回憶起那時我們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把侵略者從我們國土上趕走的那一刻,我們舉國歡慶的那一刻。稍後的閱兵式中讓我感到最激動人心的抗日老兵,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遊擊隊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抗戰老兵排成方隊出場進行受閱的場面。他們中,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最年長的102歲;抗戰支前模範平均年齡88歲;英烈子女平均年齡78歲。
這些抗戰老兵是從苦難輝煌中走出來的英雄戰士,是從彈林槍雨中走出來光榮前輩。令我感到惋惜的是,其中有一些抗戰老兵沒有能夠看到今天抗日勝利70周年。他們在戰場上英勇的犧牲了,他們用生命換來了中華大地的和平安寧,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感謝所有革命烈士們。其次,令我感到興奮的場面是:現役新型裝備排成方隊出場進行受閱。當我的眼前出現一排排龐大的武器時,內心就像小鹿在蹦跳一樣,十分激動。
這時我又想起了70年前,那時我們中國人的力量是多麼脆弱無力呀。日本人曾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永遠是他們的手下敗將,但他們可能沒有想到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0周年吧。中國正一步步走向富強,而那趨熱猶如洪水般不可阻擋。習近平主席說:「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是的,我們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而要把中國的美德和精神傳承下去,同時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抗戰勝利71周年紀念日作文二
71前,1945年8月15日,一個令中國人民歡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無條件投降。
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鬥爭,無數人的流血犧牲,我們終於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是近代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折。
在這場與日本侵略者展開的拼死搏鬥中,中國人民表現出巨大的民族覺醒,戰前的民族團結,萬眾一心,前僕後繼,徹底打敗了侵略者。
歷史充分說明,中國人民之所以創造了弱國戰強國的偉大勝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正義,可歌可泣的戰鬥事跡,是他們推動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他們浴血奮戰於抗戰的最前線,是他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軍民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偉大貢獻。
太行山上,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犧牲;狼牙山頂,五壯士捨身跳崖;晉察冀邊區,雨來智取鬼子……
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那些悲壯義舉,鐵骨忠魂,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在我們中華歷史上曾蒙受巨大的恥辱,給予人民沉重的災難,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英勇抗爭,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多少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大家撫摸一下胸前的紅領巾,抬頭望望血紅的國旗,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同志當年南徵北戰、重振中華的往事;抗戰中那些堅信著「頭可斷,血可流,陣地不能丟」的英雄烈士們……就是他們,用革命先驅用鮮血、用生命給所有的人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奮學習,為建設綠色家園做好準備吧!
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壯烈犧牲,雖然他們已經死了,但他們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將會成為永久的豐碑,永垂不朽!
通過重溫那一段悲壯、激越的民族記憶,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從此,我要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為建設泰安:「藍天、碧水、青山」綠色家園做好全面準備。
抗戰勝利71周年紀念日作文三
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裡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伴隨著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並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溫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於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於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1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於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後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後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裡開展,由於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裡,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裡,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後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後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裡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0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說。但願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