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楊守敬書法用筆(楊守敬翰墨三境界)

2023-08-03 01:32:48

楊守敬翰墨三境界

楊守敬《仁軒書札》

釋文:

仁軒大兄足下:得書,問劉裕伐南燕,先過大峴,後至東莞。而東莞在大峴之南,於形勢不合,此《通鑑》之誤。《宋書·武帝記》但言進軍琅邪及

梁父、莒城二戌,莒城即在東莞之東南,而後言公既入峴,初無先入峴而後至東莞之文。《晉書》載紀則明言:其夏王師次東莞,超遣其左軍段暉、輔國

賀賴盧等六將,步騎五萬進據臨朐,俄而王師度峴云云。是劉裕先過東莞,而後入大峴,至審。《通鑑》採之,先後倒置,遂乖地理。今本《十六國春秋

》又從《通鑑》採輯,亦因其誤,不足據也。足下雖未能核其致誤之由,然致疑於形勢不合,可謂善讀書者矣。大抵《讀史兵略》亦未能訂正此誤。凡汪

梅村所治《漢志》、《水經》,多所謬誤,餘撰《晦鳴軒稿》,曾痛詆之。今以一部呈覽,知足下有心人,必不以老學究相疵也。即頌

晚佳,不莊。

守敬頓首 十九日燈下

楊守敬《行書研朱飲酒五言聯》

楊守敬書法名譽傳播四海,起自日本,正是四十不惑之後。而弱寇(20歲)之前,他卻是一位文章燦爛而寫字潦草的學生,故幾次考試「屢不得」榜。他的同學告訴他,你的文章再好但字跡潦草,是不得中榜的,因為主考老師是一位小楷大家。於是從18歲起,楊守敬勤奮練字,一生不輟,經歷了摹《碑》、臨《帖》、學《書》三個階段。總結他一生學習書法的經歷經驗,有益啟迪後學,,我們把它歸納為「楊守敬翰墨的二個境界」。

境界一:尊《碑》。以考證為上,玩其書法次之。

楊守敬找到因書法草率而落榜的原因後,自此與宜都學友黃士翰、黃士琳,枝江學友曹廷杰一起切磋筆技,重字學工小楷,四人常以雙鉤楷帖為好,楊守敬畢竟經商出身,常以一紙而書數遍:正寫、反寫、紅寫、墨描,惜紙如金。楊守敬家臨清江,堂右有一井。一日,四人以井水當墨,石板為紙,即書即幹,瀟瀟灑灑,好不盡懷。自是時時不愁練筆缺紙。1862年楊守敬24歲時考中第八十名舉人。

楊守敬以摹《碑》為學習書法的根本。認為《碑》「皆古人精意所留」。古人稱碑體為楷法,「楷法之稱」最早始於《晉書•衛恆傳》。宋代洪适撰《隸釋》、婁域著《漢隸字源》、劉球撰《隸韻》、清代顧藹吉撰《隸辨》,都是依韻分篇,便於檢尋;而於偏傍錯雜,不足以見八法之變:即俗稱「永字八法」,以「永」為例,明漢字筆法有側(點)、勒(橫)、努(直)、攫(鉤)、策(斜畫向上)、掠(撇)、啄(右向撇)、磔(捺)等八種,為摹《碑》他與師友集古碑六百四十八種。上始漢時磚文,下迄五代《韭花》,限斷在「漢、魏之少波磔者」,為其源頭,以「晉以後始稱楷書,楷法之興其在魏晉之間,如《鄧太尉祠碑》、《爨寶子碑》、《中嶽靈廟碑》及兩晉磚文」,皆隸、楷不分,「蓋楷書之權輿矣」。直至李北海之《雲麾》、《麓山》,宋儋之《道安禪師》、《鐵元始贊》、《吳文斷碑》等之行、楷並用者,都在「楷書」範疇。楊守敬的這種斷限,使後人可上見其源而下知其流,是歷史學家兼考證家對《碑》學研究的卓越貢獻。

楊守敬《六言詩軸》

楊守敬摹《碑》,以雙鉤之法,在師友潘孺初(存)原輯的基礎上,與同學分工鉤校《楷法溯源》,分卷第一東湖饒敦秩(季音)、第二東湖王鴻達(子上)、第二宜都黃士翰(浩卿)、第四宜都黃士琳(昆城)、第五東湖王宏進(子石)、第六枝江曹廷杰(彝卿)、第七東湖饒敦秩、第八恩施尹壽衡(翰樓)、第九東湖楊之閎(瑞卿)、第十嘉善鄧承惰(鐵香)、第十一江陵鄧承渭(定臣)、第十二大埔何如璋(子峨)、第十三南海倫五常(夢臣)、第十四遂溪陳喬森(一山),眾手之力,由宜都李宏讓鐫刻,光緒三年七月楊守敬刻本成。楊守敬摹《碑》,悟到一個心得,所謂書為心畫,即書法之變:一變者,摹古《碑》要理解碑的歷史文化變遷, 「使學者知世運之升降」。各個時代,古碑「各出新意,始足見書之變」;二變者,摹古《碑》要理解古碑各自的獨有體格,「使學者通書法之變」。學古《碑》「可以兼擅諸家之長」,但不能「一字北朝,一字唐碑」,這樣「豈復成章法?」要學《碑》成功,必須心到,「其胸中各自有書,方為作手。筆筆求肖,字字求合,終門外漢」。

楊守敬以古《碑》集字為書」概念,對古人所稱「秦隸「漢隸」、「八分」、「今隸「楷法」等概念用歷史《碑》文化的眼光作了科學的界定。故所編《楷法溯源》,是一部以金石為主的「小學」經書,能把「楷書」一體之歷史變遷原委留跡清楚,實在是書法史上一大歷史之功。

楊守敬不贊成「南帖北碑」之論。經過摹《碑》比較,他發現書法並無因南北地理位置而產生的差異。他說:「餘謂《瘞鶴銘》與《鄭道昭論經書》相似。」《瘞鶴銘》是江蘇鎮江焦山公元514年所刻之碑,《鄭道昭論經書》是山東掖縣公元511年所刻之碑。南北地理不同,但筆意相似。又如江蘇南京和山東德州,「《蕭惦碑》與《根法師碑》相似」。這當然是楊守敬獨自摹《碑》所得的結論,這種與阮、包相抗,不附時論,不從流俗的精神出自古碑實據,而「南帖北碑」之論是學者取材不實的原因。

楊守敬《書水經注軸》

楊守敬對民間作品另具惠眼。「惟鄉鄙俗書流蕩忘返」,也「有意致者」,又如造象記之類,「惟造象不可紀數。鄉俗鄙陋不盡大雅所制,然天真爛漫,風神超逸,良由去古未遠,故執筆者皆有篆隸意」。顯然,楊守敬是以文字體制見於民間運用的實際為原則的,而不是以土大夫的所謂大雅為準繩。

相反,廣聞眾見的唐太宗藏《蘭亭序》,卻為楊守敬指為「無隸書遺意」。「集帖所載鍾、王楷書,皆唐以後模拓,五分隸遺意,不足為據。」「今之鐘、王二書皆轉經模刻,最高唐人臨寫耳。」 「故此書採集帖之字皆附於《碑》後」。後人郭沫若引此見解曾對其審美境界大加褒揚。晚近日本漢學書家杉村邦彥訪宜都,與其席上談及此,曾致諸客歇箸,把酒當墨,令翻譯無辭。

楊守敬一輩子以摹《碑》為好,並非溢美之辭。他留下的腳印:18歲(1856年)工小楷;24歲(1862年)與陳一山金石志同道合;25歲(1863年)得力潘存金石指導,月下拓《修太公廟碑》;27歲(1865年)到琉璃廠物色碑版文字,與鄧鐵香金石之好;28歲(1866年)希望皆絕,專,心金石;29歲(1867年)著《激素飛清閣評碑記》,提出「金石之學,以考證文字為上,玩其書法次之」。批評「染翰之家,又或專注《集帖》,不復上窺漢魏。」楊守敬由京城赴山西高平,過之見「廟有碑」,乃令車先行覓居,自攜氈拓之具往拓。碑西向,約高五尺。適風燥,他所持之紙又厚,幹即起,不能施墨。 自日暮至二更向盡,僅得一紙。乃乘夜獨持以歸。抵店則同行者皆鼾矣。而楊守敬猶挑燈伸紙,摩挲不已,不復知其苦;30歲(1868年)潘存指教楊守敬摹《鄭文公碑》,知學碑從「六朝真:口之祖」人手,「絕少流弊」;31歲(1869)年在荊州府估衣店購金石文字數幹種;34歲(1872年)謀刻《望堂金石》,將所搜集的漢魏六朝的金石文字進十;翻刻成集,認為以雙鉤之法最善,鉤摹之精能存其神採;37歲(1875年)攜碑版由天津到上海,龔孝恭深服楊氏金石之博;39歲(1877年),輯《楷法溯源》成,編《元押》一書,嗜印章者,競羨秦漢,真品十不得一,而元押尚有魏晉遺意,楊守敬因其易得而編之;40歲(1878年)與小夫人龔氏及長子必鈞(道承)攜《楷法溯源》版去武昌賣書;41歲(1879年)在武昌為倪模刻《古今錢略》;44歲(1882年)在日本,碑版古錢印「以有易無」,與日本漢學書法家淪碑,被稱為「楊守敬旋風」。首次利用進步技術縮印古碑《寰宇貞打圖》,此為治文史、藝術者重要藏書;58歲(1896年)為奮戰臺灣的福建提督父母撰墓志銘;65歲(1903年)刻《壬癸金石跋》,楊守敬碑學獲「屹海內南北兩大家」之譽(北為李葆恂);66歲(1904年)《古泉藪》十六冊集成,《飛清閣錢譜》稿成;68歲(1906年)、69歲、71歲、72歲、74歲(1912年)在金陵、上海跋《碑》數十百通。以上足以說明楊守敬畢生致力治《碑》。其中《望堂金石》為隨搜隨刻隨印隨售的著作,故同一本書,別有名稱:《望堂金石文字》、《激素飛清閣摹刻金石文字》、《激素飛清閣摹刻古碑》、《激素飛清閣藏碑》、《望堂金石初集•續集•二集》。仔細撿閱,發現楊守敬因資力「不及」,而有的是朋友借其藏本雕刻,有的是多位學者跋記,有的是「好事君子郵寄」,有的是楊「不憚竭續刻」,他的指導思想是這些東西「將來閃罕見珍」 ,所以要「《志》以告人」。楊守敬以史證碑或以碑證史的考旺,在他的代表作《水經註疏》中猶見具甚,他還重視悶際《碑》學文化淵源的研究,如《日本題名殘碑》、西田直養《日本金石年表》,評「日本所千年以上,所見以數千計」石刻「最為高佔,神似顏魯公。」

總之,楊於《碑》學文化,如醉如痴,儘管如他自言「耗精力、竭資財、極屯窮」,但他為了傳世後人而「不悔」,巳寄希望於「後之君子」,「有鑑於斯」。

楊守敬《隸書四條屏》

境界二:崇《帖》。博採精取,合《碑》《帖》兩美。

楊守敬重《碑》學,注重漢碑南北朝碑刻書風的歷史演變,是對以後書法史研究的貢獻,但他同時客觀地、全面地對待碑《帖》,刁;因重視《碑》而排斥《帖》。他在《評帖》中說: 「夫碑碣者,古人之遺骸也;集帖者,影響也,精則為子孫,不精則鋁靈耳。見鈞靈不如見遺骸,見遺骸不如見子孫。去佔已遠,求毫芒於剝蝕之餘,其不必得耶?故集帖之與碑碣,合之兩美,離之兩傷。」楊守敬三十年前(1872-1879):始收集歷代碑帖,並抄錄其目,有二十餘冊,雖攜至日本散失數冊,但在1904年清理舊稿時,發現仍有十餘冊。他重新手書抄錄,定名《集帖目錄》。

楊守敬集帖自魏鐘太傅繇始,至右軍大道帖止,見於《激素飛清閣評帖記一•二》。《評帖》的最大特點是不尚空談,從作品的實際出發,對歷代碑帖逐帖仔細審閱和考證,有的還是他赴原地毿拓而得,所以言之有物,懇切,猶如書藝史志之精論。今以40種《蘭亭》版本為例,看楊氏博採精取、碑與帖、碑與碑、帖與帖,版本比較,合碑帖二美的治㈧佔》精神。

 1、《開皇十三年本》。智永監本,「以永師他書證之,恐非其筆。」

2、《開皇十八年本》。李光喚藏,「石翻本。」

3、《二百蘭亭金石》。吳平齋刻,「與定武諸本懸殊」,「古厚虯勁」,「出入篆籀」,「或太宗所見驚喜二石」。

4、《雲煙過眼錄本》。「今無傳」。

5、吳靜心、程孟陽《定武本》。「有雙鴿並飛之妙」。

6、《定武東陽何氏本》。「書法勁健,頗得歐陽率更筆意,世稱定武為率更所摹」。

7、《定武國子監本》。明萬曆。「餘案前人臨《蘭亭》,其於行款塗抹之處,……實與真《定武》有脫胎之妙,宜其名震一時」。

8、《趙子固落水本》。「子固嘗復舟嘉興,疾呼《蘭亭》在否?舟人負以出,子固大書云:性命可輕,此寶難得。……且氈蠟之精,為諸本之冠,自來賞鑑家皆嘖嘖叫絕」。

9、《定武榮芑本》。「今海內《定武》真本,自落水本外,即以此為最……而古樸渾融,故應為《定武》摹本之冠」。

10、宋《王曉本》。「石今在上海,已斷裂,頗傷板實,以是古刻,且甚有名」。

11、明《程孟陽本》。「焦山寺中,蒼勁簡質,頗有篆籀遺意」。

12、《陳伯恭五字已損本》。「有唐伯虎跋,鉤勒閱八月,應推近刻佳本。」

13、《停雲館五字不損本》。「模刻不甚詳審」。

14、《梅花本》。「不甚精妙,石已斷裂」。

15、元《同野本》。「黃公望定為墨皇,頗與王曉本相似」。

16、明《重刻肥本•瘦本》。不精,前有蘭亭圖」。

17、《來禽館五字已損本》。瘦本出」。

18、《谷園摹五字損本》。「從肥本出」。

19、《張金界奴本》。「餘謂蓋合《開皇定武》,兼有其勝」。

20、《神農本》。「首題唐摹《蘭亭》四小字,首尾有神龍半印,亦絕妙。」

21、《褚河南摹本》。「榻數本亂真分綴宋元諸跋,以便售利,雖未必是河南真跡,要亦非深於書道者不能撫填也」。

22、《三希堂刻本》。「輕浚之間,猶存深厚之意,當為諸摹之冠」。

23、《滋蕙堂本》。「頗與袖珍本相似,而行款仍還舊觀」。

24、《來禽館本》。「疑即褚本」。

25、《洛陽宮本》。(或嶺字從山本)「筆法不殊,風神又別,字體亦小」。

26、《賜潘貴妃本》。「餘謂《定武》有肥瘦,此本字形迥異,若以此為真《定武》,則自來所傳《定武》本,皆不足憑矣……特好事者假託公名以欺世耳」。

27、《潁上本》。「得此玉石本於潁上井中,此本行筆,大似褚摹,誠為佳刻,次拓類字遂缺,為一俗令

29、《馮承壽模本》。「餘謂米老作書,飛動有餘,瘦勁不足。此卷純是一片清剛之氣,冰結所成,非米老所能到也」。

30、《薛稷摹本》。「不及馮、褚本之風格遒上,恐皆是附會為之」。

31、元《•陸玄素本》。「飄撇醌藉,大有古意」。

32、《玉枕本》。「蠅頭細阽,渭之玉枕本,盛稱於世」。

33、《唐臨無名氏本》。「結體亦不沾沾原本,然其用筆自古。成親王定為唐臨」。

34、《唐臨無名氏殘本》。「真跡藏南海吳氏,……雖多蛀損之字,而用筆沈著透快,非唐人名家不官皂」 。

35、《朱元章臨本》。「明人刻石,……觀此則謂世傳唐模多元章之筆,亦非無因。」

36、《薛道祖(紹彭)臨本》「可雲絕肖。唯初拓原本難得耳。」

37.《宋徽宗臨本》。「不甚佳,與徽宗平日用筆亦多不同」

38、《宋高宗臨本》。「氣象甚小,筆力亦弱。俱不佳,疑皆偽作」。

39、《趙松雪臨本》。「爾來學《蘭亭者》,棄《定武》唐模如土梗,專趨松雪此本,其書如不俗者。或曰此本系偽作,趙書圓潤之中,時具遒逸清瘦之致。此本純乎圓潤,幾於五筆,知非松雪所為也。存其說以俟真鑑者。」

40、《俞紫芝臨本》。1359年元刻。「紫芝為松雪高弟,此本亦全似松雪筆意。良常稱其於沈著中見清瘦,於痛快中露風神。

41-43、明人祝、邢、董諸人,皆有臨本。「風格愈下,不具論」。「右諸本《蘭亭》,皆據餘所藏者戴之。具存於京師者,唯《三希堂》及《八柱蘭亭》二部,惜考證碑帖之書多未攜凹,半就記憶者錄之,疏漏錯誤,無所不免,姑匯大略,俟他日再校」。對於正右車千字文,右軍臨武侯帖,右軍大道帖,楊郎:「千文之體,實始寸:興嗣,鐘太傅不聞千文也。且筆法鬆懈,當是宋人偽作。」「武侯帖俱未精妙……抑好事者假託與?」

《大道本》之後,以嵌於黃岡東坡赤壁碑閣帖石刻為例。1890年,成都楊壽呂(葆初)任黃岡知縣時,闢縣署西側為景蘇同,即景仰蘇東坡之意。委託楊守敬以其所藏蘇書名帖刻石,1892年成《景蘇園帖》六卷:,楊壽昌是版權人,暢守敬是選刻督刻的經辦人。1893年楊守敬寫有《景蘇園帖記》:「集蘇書之存於世者」在宋、明各有,而《晚香堂帖》「美惡雜糅不見真採」,「葆初大令生長蜀郡,少小握翰,即酷嗜蘇書」,「淮任黃岡,為東坡寄跡之所。乃於闢舍西偏起『景蘇同』,又發意重輯蘇書為《景蘇同帖》各:廠卷。以守敬亦嘗涉獵於斯,又助其搜討。又倩江夏劉君寶百細意鉤摹,逾年鐫成四卷,先為氈拓,以餉學者。餘意此帖雖後出,當為近世集蘇書之冠,媲美《西樓》、凌跨《晚香》,有識斯計,無事讚揚。獨是蘇公恩義大節昭耀千古,大令瞻仰前修,步趨豈獨在翰墨?並知景蘇同中,如泛潁水,傾刻斯見,大令倘神遇之手!光緒十有九年春正月宜都楊守敬汜」。楊守敬對蘇軾的書法、素甚推崇,稱為「有宋第一」。收藏蘇帖甚富,如《快雪堂帖》、《墨緣堂帖》、《餐霞閣帖》、《經訓堂帖》、《墨池堂帖》、《望雲樓帖》、《秀餐軒貼》、《契蘭堂貼》、《平遠山房帖》《餘清齋帖》、《安素軒帖》、《澄釜堂帖》、《聽飄樓帖》•、《南雪齋帖》、《飛鴻堂帖》、《聽雨樓帖》、《泰郵帖》、《怡園帖》、《西湖濤帖》、《秋碧堂帖》、《觀海堂帖》、《西樓帖》等二十二種二十五本。楊守敬精選蘇書,親筆寫有送楊壽昌審定的意見共17頁,今藏湖北省博物館。宜都《楊守敬研究》刊載了陳上岷《景蘇園帖》石刻及其採用的原帖目錄和述評一文,詳細介紹了楊守敬精選蘇帖卜石的意見。如說:「《西樓》稍失鋒潁,然原本亦多禿毫,此不能盡責之了人,他日勢必我輩親手修整一番,方可有觀。」「《墨緣堂》貼……是從真跡出」,「《煙江疊嶂歌》所刻稍濃厚,然亦有過於笨濁處,若刻之當與章藻刻參校」。「《歸去來辭》、《赤壁賦》,惟此為精,惜有剝蝕處,當以《契蘭堂本》參合之」。「坡公喜書《赤壁賦》,見於著錄家者不下數種。然集帖中所見二賦並書者唯此。此次摹刻公書,若標名二賦堂帖,則此神應居首。然開端是《歸去來辭》,似亦不甚合。若移易之,又非本來面目。竊意此帖若嵌之赤壁二賦堂,則標名應示;若嵌之衙署,則直稱為蘇文忠公法帖,是不必以二賦居首也。」「小楷《黃庭經》,以坡公晚年極意之作,惜刻者老重有餘,韻度不足。蓋《平遠山房帖》通部犯此病,不獨此也。然坡公小楷既不多見,此本縱為刻者稍失真面,亦不當棄之。鄙意俟下人刻《四十二章經》之後,則坡公筆意熟悉於胸中,而後以次援之,當有合也」,「《劉錫制詔》,此文為坡公作,此書未必是坡公筆;縱是坡公,亦隨手不經意之作,可勿刻也。」「《前赤壁賦》絕佳。唯第四翻石缺一角,毀去『哀』字,不能意外,記此帖,《三希堂》亦刻之,似當借來補之」。「《觀海堂》,當時任鐵筆者為蘇子六,子六故京師名手,守敬猶倩摹《醴泉銘》—通,甚為精審。故此帖亦少失筆。大抵汗氏《西樓帖》去東坡未遠,故所收皆晚年精到之作。此冊幾於篇篇盡善,然不能盡刻,此在尊鑑審擇之」。

楊守敬於蘇公之帖石上意見,可見用心之處。「以上弟就手邊所有蘇公帖呈覽。」並要求楊壽昌「所有了錢,祈照數給之」。楊壽呂去任,亦因虧累,以刻石抵債,質於漢口張信記。而後嗣亦屢訟無贖,1925年鄂督軍蕭旭南得購,後由黃岡汪棠運回黃州。

楊守敬《行書七言聯》

境界三:《學書邇言》,評書家之絕唱,論千古之美文。

尊碑崇帖書論,是楊守敬翰墨的三個境界。晚年正是爐劍純青,1911年73歲時,十月應日本學生水野疏梅之請,作書論《學書邇言》,系統精論碑帖及諸家書法。老人幽憂積月,遂不能成寐,俯伏床褥,但憑記憶,隨意隨錄。自稱語無倫次,必多遺漏,以草稿付小野歸日本。細讀《學書邇言》,我們可以看到老人書論的歷史文化觀和藝術的審美精神。

第一,在幾千年的歷史大背景中論書法。他說:三代古文高古絕倫,變化無方,今不適用;秦之小篆,漢之八分,各臻極則;魏晉行草代興,篆分遂微;晉行草代興;南朝至齊、梁,北朝至魏、齊、周,具體分書,或雜篆書;隋開唐之先聲,遂為楷法極則;宋、元行草、楷書風格自立面目;唐人分書,以整齊為工:,故楊以唐人為斷楷書。元明篆分寂然,明人工行楷。清行草不及明代,篆分超軼前代,直接漢人。以上可見楊氏以歷史論書法,依書法記歷史的觀念。

第二,無論各種書藝,在比較中論書法。如右軍之草隸,所云隸者,即今之楷書,而世傳《樂毅論》、《黃庭經》、《東方象贊》、《曹娥碑》等小楷,結構與分書迥異。今以晉之《爨寶子》、劉宗之《爨龍顏》,前秦之《鄧太尉》、《張產碑》觀之,明是由分變楷之漸,而與右軍楷書,則有古今之別。《宣示》、《賀捷》又似有分書遺意,則右軍手跡,當必有合……未可盡嗤為偽。

第三,個人學書法有「五要」。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楊守敬「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嘗見博通金石,終日臨池,而筆跡鈍樨,則天分限也;又嘗見下筆敏捷,而墨守一家,終少變化,則見少之蔽也;又嘗見臨摹古人,動合規矩,而不能白名一家,則筆力之疏也。」

第四,以審美的視覺和美感的情緒觀察書法史的全過程。中國書法是一個歷史過程,是歷史所創造,又為其記錄歷史。如對《南北書論派》、《北碑南帖論》,在理論—卜和方法上,對書風的演變作歷史的考察,推進了書法史的研究;在帖學和碑學興衰中,客觀、全面對待碑帖,站在歷史的山峰上觀察時俗;聯繫不同時代碑帖用筆、結體、風格、繼承、演變,逐作品的評述轍跡;對名人或不名書家,亦唯求其是,是楊氏治學品格的可貴之處;不拘一格評書,評品書藝與考據學問相結合;感情洋溢,終身熱愛祖國書藝,並在一生中以貧困治碑帖而不悔,且痴以苦為樂,以祖國傳統書法傳世而樂,其審美與美感的觀念及情趣,世所難匹! (楊世燦)

楊守敬述評

楊守敬

楊守敬(1839-1915),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泉幣學家、藏書家。有83種著作傳世,名馳中外。楊守敬,字惺吾、號鄰蘇,晚年自號鄰蘇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陸城鎮人,1839年6月2日,楊守敬生於宜都陸城一個商人家庭。楊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舉,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宮學教習,1874年考取國史館謄錄。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歸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後更為存古)學堂總教長。1909年被舉為禮部顧問官,次年兼聘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楊無疾而終,逝於北京,終年76歲。楊守敬逝世後,民國政府派專車護送靈柩回宜都,歸葬宜都龍窩。

在晚清和民國的書法藝術史中,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不可不提,那就是楊守敬。楊守敬(1839-1915年)是晚清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版本目錄學家、金石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重要的書法藝術家和書學理論家。研究他的書法和書學理論,對於研究整個清代書法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清初康雍乾前三朝之際,帖學派在書壇佔主導地位,影響書藝近百年,這是借用皇權和高官勢力膨脹起來的一股藝術思潮,從而使得帖學派輝煌一時。隨著清阼衰微,文網疏漏,自嘉慶、道光以來,以地方大員倡導的北碑派如異軍突起,取而代之,一時領騷於書壇,其間,仕子學人隨著金石學的蓬勃發展,爭先習之。然而帖學有帖學的缺欠,碑學有碑學的不足。古人制帖,主要靠手工鉤摹,摹書要求精益求精,費時費工,好的摹本也極其珍貴難得;而用雙鉤法製作的法帖,經過多次翻刻,往往肥瘦失真,甚至面目皆非,因而康有為有「刻帖不可學」之論。然而碑學所面臨的問題似乎更大。漢碑、唐碑固然很好,所見文字,只有間架結構,無墨色可言;文字經過刻工的再創作,書家的原創精神已經有所流失。況且,北碑多有異域胡人的粗獷風格,別字、俗字、異體字也特別多。因此到了鹹豐、同治、光緒年間,出現了由帖學入碑學,再由碑學返帖學,走上一條碑帖兼顧,相互切磋、相互補充的新書家,楊守敬便是這類新書家代表之一。

其實,在楊守敬之前,已經有不少書家走上碑帖兼顧的術路。以楊守敬的書法老師潘孺初為例,即碑帖兼顧的書家。潘孺初(?-1892年)號存,廣東文昌人。鹹豐二年(1852)舉人,官戶部主事。此人博覽群書,學識深廣;治學問於宋學、漢學兩道,習字於帖學、碑學之間;他無門戶而立,無窠臼自居,優於見識,兼容並蓄,闢陋取優;他自律甚嚴,沒有任何著述。對於好學之士,雖為晚輩也盡心相待。他遠避權貴,不與俗人交遊。他辭官以後,任瓊州書院掌教,人品學問極受鄉人尊敬。他死以後,人們在書院旁建立祠堂祭祀他,可見感人之深。楊守敬說,他用筆「得古人秘鑰,能懸腕作蠅頭小楷,凡漢魏六朝碑版以及晉唐宋明名家法帖,朝夕摹寫,至廢寢食,故所作書,駁駿入古人之室。」他臨書時,寫完紙的正面,再寫紙的反面,兩面寫完之後,便將其扔到字紙簍,絕不示人。他的墨跡存世極少,但他的書風,表現為沉鬱清新的感情,與他的性格相符。對於碑學的優劣,他有獨特的觀點。他在談到碑學時,對楊守敬說:「《禮器》方整峻潔,如楷書之有《廟堂》、《醴泉》,自是分書正宗。然如《開通褒斜》之縱橫排敖,《元初三公》之體兼篆分,《西狹頌》之方整,《武榮》、《鄭固》之淳古,《石門頌》之飄逸,各有面貌,各臻妙境,皆非後人所能擬議。至若《曹全》之流美,《白石神君》之柔潤,以至漢季,古意稍漓。然三國之《孔羨》、《範式》、《上尊號》、《受禪表》,下筆如折刀頭,風骨凌厲,遂為六朝真書之祖。」潘孺初還說:「學分書者,從之入手,絕少流弊。陳曼生、伊墨卿所以獨出冠時,姚伯昂力摹《曹全》,終落次乘者,此也。」對於金石書法,潘孺初認為:「顏書用筆遲,故迂徐卓犖;歐書用筆速,故驚奇跳駿;虞書是江左格,妙有二王風規,歐書是北朝體,猶存分隸遺意。以今漢碑證之。當自景北海一派人,學者未識此意,固不許窺渤海藩籬也。」

楊守敬受業於潘孺初,中年以後,他沿著潘孺初的思路,輯出《激素飛清閣平碑記》和《激素飛清閣平帖記》,前者是碑學書,後者是帖學書。後來又刊印了《寰宇貞石圖》,選印了二百餘種自周秦至隋唐顯示文字與書法演進軌跡的碑刻,供學人參考。他立足於阮元、包世臣所建立的體系,又隨時糾正了他們的偏頗之辭。這兩套書的特點是從實際出發,對歷代碑帖有選擇的審議和考證,並對碑刻出土地做實際的考察和調研,評之公允,言之有據;他從書法變遷的角度,總結了歷代書家成功的經驗,為自己的書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也為後學提供了一種可資自學的門徑。

楊守敬出身於商人家庭,又極力試圖進入仕途,他的祖父給他取名「楊開科」,可見是希望他成為有功名的人。要想有功名,就必須走科舉的路;要想走科舉的路,就必須工小楷,因為科舉考試一律用小楷;小楷寫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考生的命運,也就成為今天我們常說的卷面分好壞如何。考官的第一印象,便是小楷寫得如何。楊守敬對此深有體會,他認為寫小楷,要想藝壓群雄,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娉雅,不落俗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如此。只有寫好小楷,才能徵服考官。為此,他探討了歷代楷書的源流,寫出《楷法溯源》這樣書學名篇。他認為:漢代已有今隸之名,因念《晉書·衛恆傳》有「楷法」之稱,故定此名。他認為:「隸書起於程邈,此謂分書耳,隸書以徒隸得名,故楷書亦稱隸書,晉以後始稱楷書。楷法之興,其在魏晉之間,如鄭太尉祠碑、爨寶子碑、中嶽靈廟碑,以及兩晉磚文,皆二體不分,蓋楷書之權興矣。」他還提出「集帖所載鐘王楷書,皆唐以後撫拓,無隸遺意,不足為據」。因此,「輯楷書,以唐為斷」。我們首先欣賞一下作為正楷的《清故歲貢生文敬朱先生墓志銘》碑文(圖1)。朱先生是指楊守敬的啟蒙老師朱景雲(?—1891),字槐卿,湖北江陵人,弱冠即有書名,嘗以筆潤自立,維持生計。楊守敬早年就讀於朱先生館,六年如一日,臨契帖,習正書,嘗以苦楝紙、古墓磚練字。朱先生精力絕人,平旦據講壇,終日無倦容,每至夜漏三四下而不休,雞鳴時才就寢。朱先生的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楊守敬。三十年過後,朱先生去世,楊守敬感恩於先生,帶著無比崇敬的精神,寫下這塊碑文。他私諡朱先生為「文敬」,以楷書撰《清故歲貢生文敬朱先生墓志銘》,全篇五十九行,八百六十一字。今人黃祥鑫評價他的楷書風格時說:「有北碑之蒼勁,金石之韻味;有歐體之平正險勁,剛中見柔;又有六朝碑帖隸書餘韻。其所謂取唐代歐書的險勁,虞書的清媚,褚書的遒麗,加上廣採播收,取各家之長,又出於己意,字成一體,形成蒼勁、端莊的獨特風格。」這通墓誌可以說是「字裡金石,行裡玉潤」,師古法又不拘泥於古法,證實了那句「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的名言。

以上三通行書尺牘,是楊守敬的代表性書體。通篇用筆老辣生澀、豪邁遒勁,氣息渾厚古樸、淋漓恣肆,明顯地反映出其長期浸淫漢魏六朝碑版的成果。筆筆實又筆筆虛,筆筆厚又筆筆奇,通篇又是隨心所欲,一氣呵成,系晚年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辛亥革命後,楊守敬避居上海。一九一四年,也就是去世前的一年,大總統袁世凱雅重楊守敬,商之副總統黎元洪,將楊聘為顧問,一再致書,敦催上道,而楊「以年老無意出山」,袁旋復函催他上道,有「請趁早扶杖北行為京華光」之語。楊終亦不便深拒而赴京。袁對他優禮有加,復以「參政」相屬,楊謂「政治學非所長,力辭不獲」。寫給「小川宗兄」的三通尺犢,正是記述了楊於一九一四年從上海赴北京擔任參政期問的故事,內容反映出楊守敬嗜書如命、潛心學問及對待學問、藝術的嚴謹態度;同樣也反映出他在艱難時勢下迫於生計,為家奔波、操持,又精於經商的複雜人格。於書法理論,楊守敬在著名的《學書邇言》中十分強調學書的字外功,在前人提出「天分」、「多見」、「多寫」三要的基礎上又增以「品高」和「學富」兩項,謂「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又提出「自來學前賢者,未有不變其貌而能成家」。楊守敬的書法實踐正是上述理論的最好註解。因此,楊守敬的意義正在於他的創造性。生活在碑學籠罩的時代,他的書法同樣也以超邁峻峭的北碑意趣打底子,又博採顏魯公、蘇東坡、黃山谷等家,然後食古而化,自成家數。同樣,豐富深厚的學養、慎獨高貴的品行也成就其厚重、質樸、渾穆的藝術情趣。這種高境界非凡夫俗子所能為。一九一五年一月,楊守敬無疾而逝。四月,由政府派專車從北京護送回湖北宜都,歸葬祖塋。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