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100部經典電影(有一種電影叫邵氏電影)
2023-08-02 16:17:38 2
導語:過年期間看了《澳門風雲3》,就票房而言香港電影在內地依舊佔有一席,影片中出現了邵氏電影公司的標誌,讓我頓時懷舊的心情湧上。這裡主要分享一些邵氏的兩大經典電影類型,同時延伸一些同類型影片,喜歡香港老片子的也分享分享。
一.邵氏武俠
邵氏的輝煌年代主要是在60年代到70年代,其中武俠片佔據主要地位,打破了邵氏以往以黃梅調,歌舞片或李翰祥的古代宮廷愛情,或風月片為主的市場。當時還在邵氏的鄒文懷發掘了張徹,張徹從始至終幾乎都在排武俠片。張徹身世很有意思,父親軍閥,自己後來當了國民黨上校,感覺類似現在八一廠的軍銜。
張徹成名作《獨臂刀》
《獨臂刀》開創了新武俠,更加注重人物的塑造,同時受到當時流行的日本俠客電影的影響,故事緊湊動作爽快(很多香港導演的偶像都是黑澤明)。
《獨臂刀》在當時口碑票房雙收,不過也導致了後來很多跟風作品,比如《獨臂刀王》、《獨臂刀大戰獨臂刀》、《座頭市大戰獨臂刀》、主演王羽走後的姜大衛版《新獨臂刀》、嘉禾給王羽拍的《獨臂拳》系列、還有王羽姜大衛拍的《獨臂雙雄》,甚至《女獨臂刀》,簡直拍爛了。
後來也出現了一些致敬電影,徐克的《刀》(別看見刀栓鐵鏈就是奎爺了,也可以是獨臂刀),李仁港的《94獨臂刀之情》,李仁港電影真是20年沒變,王晶好歹還拍過《金錢帝國》、《旺角監獄》,最近的還有陳可辛的《武俠》(BOSS是王羽演的)。
這海報還真是不好找啊,那年代海報都是畫的
胡金銓的《大醉俠》在《獨臂刀》之前有著和《獨臂刀》一樣的意義,最為它的續集《金燕子》反倒由張徹指導,鄭佩佩開始是拒絕的,拍攝過程中也是不愉快,但依舊大賣,不過編劇嘲諷導演改劇本,《金燕子》應該叫《銀鵬》(片中人物),《大醉俠》應該叫《金燕子》。後來的《功夫之王》裡金燕子也是向其致敬,不過致敬的應該是《大醉俠》吧。
張徹喜歡的題材,後來自己還把它拍成連續劇
《刺馬》的故事來源歷史事件「刺馬案」,對清朝湘軍影響很大,據說導演的靈感來源京戲。張徹說自己像樣的作品不超過10部,這是其中一部。陳可辛後來拍攝了同題材的《投名狀》,獲得了當年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導演男主等大獎。
張徹喜歡把歷史題材拍成武俠,後來又拍攝了《十三太保》、《馬可波羅》、《八國聯軍》、《大海盜》等等,可能跟自己的出身有關,後來乾脆直接拍了抗日片《八道樓子》,國民黨大部分也是灰色軍裝,八路也是國民革命軍,但現在電視劇的影響為了區分灰的就是八路,綠的就是國民黨。
《馬永貞》也算是一部開創性電影,開啟了黑幫電影,斧頭幫也出現了。陳觀泰沒鬍子挺帥的,有鬍子年輕和老年沒啥改變。不過我還是喜歡金城武版的,更加瀟灑爽快。到現在依舊有連續劇再翻拍,陳國坤演的,感覺挺傻的劇。
外國火了一把
這部電影已經被捧到香港cult片神作了,其實還有一部《殘缺》更早,之後有一部《叉手》,只不過沒有《五毒》的設定精彩和多樣化。海報略有劇透,片裡師傅也是坑人,學藝不精的師弟去找師哥,明顯讓送死去了。喜歡這部電影的還可以去看看《五遁忍術》也是張徹拍的,這部電影也是設定很好,功夫對抗東瀛忍術,東瀛衣服非常考究,女忍者一身「漁網」也是美的可以,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
邵氏武俠的另一半楚原的作品
終於不說張徹了,也說不完。現在有請「鐵三角」楚原,狄龍,古龍。當時古龍比金庸火,和電影有很大關係,人們愛看快意恩仇,而金庸的故事太大。楚原幾乎把古龍小說導了個遍,狄龍也幾乎把主角演了個遍,就連爾冬陞主演的《三少爺的劍》也要把狄龍叫來客串,狄龍實在是太火了。這些電影中值得一看的還是傅紅雪和楚留香系列,不過喜歡古龍的幾乎都能看到對應的電影。
忘了是中央臺播過還是北京臺播過了,簡直嚇一跳
楚原導小說導上癮了,拍完古龍,拍金庸,不過反響一般。尤其這《魔殿屠龍》給我驚了,剛開始只看片名以為科幻呢,誰知道是倚天屠龍。當時楚原已經拍過倚天屠龍記了,又整出一個這個,宋青書直接成大BOSS,練就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一手倚天劍一手屠龍刀,成為陰陽人,看海報大頭像就知道多胡逼了。
狄龍姜大衛傅聲,簡直火的不行,不過在張徹眼裡最喜歡傅聲其次姜大衛然後是狄龍
劉家輝自從演了《少林三十六房》後便成了和尚專業戶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找(還記得《倚天劍與屠龍刀》裡的成昆嗎,那會他已經是壞人專業戶了,殺死比爾裏白眉給人感覺也不是好人),後來也演了幾次黃飛鴻,不過都沒有和尚深入人心,其中與劉家輝搭戲的惠英紅我也是看這些電影記住的,惠英紅最近幾年又紅了一把,憑藉的不是武打片,而是《心魔》、《殭屍》得了金像獎最佳女主女配獎,不過人家是第一屆金像獎最佳女主,當時演的是武俠片《長輩》。
邵氏武俠之後就是嘉禾的武俠了,嘉禾應該是算是競爭者也是眾多繼承者之一,嘉禾幾乎完勝了邵氏,武俠片也因李小龍成龍等人改變了原有的框架,成龍近些年也就《十二生肖》依舊保持了自己的風格,為什麼?因為這部他又自己當導演了。
二.邵氏風月
什麼是風月片啊?一聽名其實就猜個大概了,風月片是香港沒有分級前的「三級片」,不過因為年代原因在現在看來並沒有什麼可看性,還沒美劇看點高呢。不過在香港70年代經濟不景氣時風月片和喜劇片都崛起了,就如同到90年代經濟不景氣時的三級和喜劇片火熱一個感念。而且此時就出現了風月片裡糅合喜劇元素,這也是90年代三級片幾乎是當喜劇片看的某種原因吧。
李翰祥回到邵氏後連拍風月片,因為賺錢啊,先拍了《風流韻事》,其中三段故事都是古代故事改編的,喜劇效果也不錯,其實都是主要看西門大官人和潘金蓮李萍兒這段的。趁著此片的火熱又拍了《金瓶雙豔》,直接不廢話,人們愛看什麼就拍什麼唄。金瓶梅三字代表潘金蓮李萍兒龐春梅三人(也可說是「財酒色」),因為《風流韻事》主要說的潘金蓮和李萍兒,所以是雙豔,龐春梅是潘的丫鬟,比較後期了。
真是去丹麥拍的
風月片走到海外,演員請的也是丹麥豔星Birte Tove,後來此女還拍了邵氏的《女集中營》,和另一個丹麥女星主演,表面抗日愛國情,其實都不是衝這些去看的。70年代開始香港片和海外合作開始增多,就算是風月片也是主要合作途徑,賺錢為第一目的。
畫的海報別信,看官還是上網看看劇照吧
《愛奴》這電影包涵武俠,愛情,倆女主的吻戲也是轟動一時,場面設定在妓院,讓暴力,女同等元素顯得很自然,但並沒有淪為庸俗作品,以武俠片的方式風月的噱頭打破了當時以男為主的邵氏電影局面,同時也升華了風月片的質量,提高了觀賞價值。楚原導演這風月比武俠拍的好啊,手動斜眼。
風月片除了幾部經典的還真沒什麼觀賞性,後繼者當然就是情色類的三級片了,但後者就只剩娛樂了。前面說到《澳門風雲3》的導演王晶,是拍這類電影的佼佼者,直接找90年代王晶拍的準沒錯。情色類的三級片頂點當然是《色情男女》了,不多說了,快到愚人節了,懷念「哥哥」看這部片不會讓你憂傷,大概。
舒淇、徐錦江主演的我會亂說?
總結一下
邵氏電影留下更多的還是武俠,總是說華人心裡都有著武俠,沒聽說都有著「三級片」,有也不好意思說。現在人們心中形成武俠的理念大多來自影視,武俠小說太小眾了,影響不到那莫多的人。外國人總是不理解武俠是什麼了,畢竟文化差異,但要跟昆汀似的看遍香港武俠片也差不多有所理解了。懷舊太需要安靜了,安靜太需要假期了,沒事的時候可以看看這些老電影,因為再以後可能閒得無聊也不會再看了。
最後再提幾個遊戲,單機的發展讓國內武俠有所復甦,去年的《俠客風雲傳》今年《洛川群俠傳》,都是懷舊向的。大作有已經公布的《神舞幻想》,西山居的《謝雲流傳》等。
老遊戲最直接的那就是《流星蝴蝶劍》了,還有一個叫《鐵鳳凰》的是Xbox獨佔,《流星蝴蝶劍》的正統續作,不過鮮有人知了。外國出的必須就是BioWare的《翡翠帝國》了,港味最足的當屬《熱血無賴》的DLC《十二宮競技場》。
內容和封面都和李小龍的《龍爭虎鬥》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