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經典這部片適合倒立著看(日本這片一上映)
2023-08-03 04:21:43 3
坊間有這樣一個說法:
不同年齡的男性,卻有一個刻進骨子的相似動作。
無論在什麼場合,閒來無事時,他們總是會對著空氣做出一個投籃姿勢。
即便前方沒有籃筐,手裡也未必有球,他們依舊不分場合投上那麼一投。
步子這麼一邁,姿勢帶點小帥。
就是這個被稱為空氣投籃的動作,被刻入了無數男生的DNA。
而這,也畫風鮮明地體現那句話:
男人至死是少年!
在這裡,青石敢打包票。
男生們空氣投籃習慣的養成,除了有NBA等賽事影響,也與一部日本動漫有關係。
這部動漫,就是風靡全球的經典IP:
灌籃高手
自《灌籃高手》動畫版於上世紀90年代播出,一批批籃球少年深受其影響,無數人的青春裡至此有了籃球烙印。
而近幾天,老男孩們刻進骨子的DNA又動了!
本月初,《灌籃高手》時隔26年被影視化,新劇場版《The first》在日本全國公映。
本就具備不俗市場號召,再加上連地鐵口都貼滿的宣發力度,讓該片瘋狂刷屏。
縱使與世界盃「檔期」碰撞,《灌籃高手》似乎也不太虛。
日本上映首天,它就以7.16億日元(約合3600萬人民幣)票房創造日本今年第二高首映紀錄。
首周過後,《灌籃高手》不出意外強勢霸佔各大票房榜第一,
成為近期幾乎唯一能與世界盃搶點熱度的作品。
而在為該片吶喊的隊伍裡,也出現不少中國觀眾身影。
有不少男性網友直接表示,他們在電影院裡直接爆哭。
在他們各種簡單粗暴的描述裡,電影院仿佛被一眾老男孩哭成了淚海。
同時,也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不用看懂字幕也能感受到氛圍。
甚至還有一大波國內粉絲,按捺不住激動,表示「沒看就想給滿分」。
青石是可以理解他們的激動的。
畢竟,他們等這一刻足足等了26年。
《灌籃高手》改編自日本畫師井上雄彥同名漫畫,圍繞日本神奈川縣湘北中學籃球隊的一路成長展開。
但在1996年,由於對該IP動畫化效果不滿,井上雄彥任性地收回動畫改編權,IP至此26年再未被影視化。
而其動畫劇情,也停留在湘北在縣中學比賽裡突圍、取得全國大賽資格。
整個漫畫IP最高潮的全國大賽篇最終遺憾地未能搬上銀幕。
直到井上雄彥在2014年鬆口接受改編,這份情懷才以劇場版形式與我們見面。
在讓粉絲等了26年後,這樣一部《灌籃高手》沒有讓我們白等,它的亮點確實很多。
01、直接開拍重頭戲,開場就是山王之戰不同於一些媒體映前猜測,這次的劇場版並不是拍攝支線劇情。
相反,作者井上雄彥單刀直入,直接拍出粉絲們最想看的那段——此前從未動畫化的全國大賽。
更令人激動的是,他直接跳過全國大賽前期章節,開拍全國大賽篇最高潮一戰:
湘北vs山王
作為整個IP最經典的戰役,這場比賽講的是湘北高中在全國大賽第2輪與超級強隊山王工業的交手。
此時的湘北只是神奈川縣第2名,而山王則是連續3年沒輸球的全國冠軍,雙方實力差距極為懸殊。
但在被普遍看低之下,湘北卻迸發驚人戰鬥力,與強大的山王打得難解難分。
貫穿整場山王之戰,也至此誕生無數個讓粉絲「全章背誦」的名場面。
這次劇場版裡,井上雄彥基本把名場面都給還原了。
影片開場直接切入山王之戰劇情,
除了中間穿插角色回憶,「鏡頭」一直落位在比賽裡。
而以山王之戰最後1分鐘(註:此時湘北71-76落後)為分界點,名場面更是想啥來啥。
三井的續命三分,
有!
面對最後一分鐘的困境,
喊著「教練我想打籃球」的浪子三井壽率先站出來。
隨著他在關鍵時刻大心臟打成3 1,湘北將比分追為75-76。
雙方緊咬1分的拉扯,
有!
無論是櫻木飛身救球助攻流川楓反超,
還是山王核心澤北1挑2極限跳投命中,
雙方先後的各得一分,都被劇場版還原。
最後的「世紀擊掌」名場面,
也有!
最後9.4秒,此時77-78落後的湘北由天才高中生流川楓發動進攻。
面對多人防守,流川做出強行投籃的動作。
但緊接著,瞥到角落裡無人盯防的「老冤家」櫻木,流川將球從人縫裡送了出去...
而心領神會的櫻木,則毫不猶豫地甩出中投。
球進燈亮,湘北以79-78絕殺險勝山王!
而在極限絕殺後,兩人拋開恩怨的「世紀擊掌」也被如實搬到了院線裡。
對此,就有網友表示,最後幾秒配合和擊掌,足夠讓自己在電影院哭成狗。
如果只是照搬26年前的全國大賽情節,而沒有其他想法,未免有些小看作者井上雄彥了。
畢竟,他可是是因動畫版沒拍好就收回版權、
傳聞因「編輯部催稿」就完結灌籃IP的井上雄彥啊。
時隔26年重拍灌籃高手,這位個性畫師依舊有著極具個性的想法。
全程負責腳本編寫下,他為山王之戰加入了新的東西。
最直觀體現,在於主視角男主的轉換。
劇場版裡,這次戲份最多的角色並非傳統印象的「第一男主」櫻木花道,
而是湘北五虎看似不起眼的控衛宮城良田。
貫穿整個山王之戰,敘事以1米68的小控衛宮城為切入點。
劇情主線以一邊比賽一邊穿插宮城回憶的方式,
講述這位個性控衛的成長史。
從叛逆的他與母親產生嫌隙到和解,
再到湘北成員們在宮城回憶裡閃現,劇場版幾乎是宮城的世界觀打開的。
而這樣的視角切換,也讓不少網友調侃這是《灌籃高手之宮城傳》。
而作者井上雄彥也就選擇宮城視角給出正面回應。
他表示,自己不想重複之前的《灌籃高手》,想以新角度切入。
考慮到湘北其他4個首發此前均有高光時刻,井上希望以此來補足宮城的人物線。
對此,他闡述自己心態的變化:
當時漫畫連載時,我只有26到29左右,
當時我擅長描寫高中生的視角,也更喜歡櫻木花道這樣的年輕小子。
但現在的我年紀大了太多,
看問題的視野變寬了,想描述的東西也變得更多了。
這樣的改動雖然很突然,但卻也存在合理性。
看似天賦平平的宮城,卻對球隊串聯組織不可或缺,
掌控大局的他是官方設定的湘北未來隊長。
這次設定他為主角,也以宮城的經歷折射出不少平凡人努力的縮影。
因而,儘管作者任性「更換男主」,粉絲們卻依舊買帳。
評論區裡依舊充斥著滿滿的5星好評,甚至有人希望山王之戰用湘北五虎的視角拍5遍...
03、畫質升級有利有弊,情懷分卻依舊在線
時隔26年開拍作品,這26年動漫技術的升級,也讓《灌籃高手》的畫質相比過往變了不少。
這次的劇場版,他們就摒棄傳統2D手繪,而是以CG方式呈現比賽。
對此,井山雄彥表示CG技術是必要的。
他認為手繪沒辦法完全還原場上10名球員動態狀態,CG則可以做到這一點。
而動畫技術的進步,這是他願意讓《灌籃高手》重新影視化的潛在原因。
而這份畫風升級,也有著直觀優點。
除了畫質明顯清晰外,一些漫畫畫不出的動態細節被一一還原。
比如,湘北最後發出絕殺球時,控衛宮城良田小眼神示意隊長赤木傳給流川楓,狡黠的畫面就很真實。
再比如,櫻木、流川最後的「世紀擊掌」後的微表情刻畫。
激情擊掌後、互相看不上的他們迅速轉過臉的傲嬌時刻,也呈現得很細緻。
當然,畫質升級的《灌籃高手》也是有遺憾。
先是部分章節的缺失;
為拍完整個山王之戰,漫畫裡足足50多話劇情被壓縮到一個電影篇幅。
而這,也使得湘北互相打氣的賽前會議和場外觀戰人等的心理活動,因篇幅問題被砍掉了...
而人氣角色赤木晴子更成為這次劇場版的犧牲品,片子她的戲份加起來大概只有1分鐘...
其次,則是漫畫版特色的Q版腦洞的遺漏;
對此,井上本人表示,這是畫風升級下無奈做出的決定,自己也糾結了很久。
而少了漫畫對話框的Q版情節,這讓《灌籃高手》的趣味相對減少了一些。
但畫風有所變動,但這沒有影響整體觀感,五星好評還是如潮而來。
在超八成的好評率下,《灌籃高手》取得了開分9.4分的強勢表現,這張情懷牌依舊很強勁。
04、夢想照進現實,他們不只是一部漫畫
對於廣大粉絲來說,《灌籃高手》的回歸不僅滿足情懷,還重新點燃他們對運動的熱愛與共鳴。
在青石眼裡,《灌籃高手》其實不只是一部漫畫這麼簡單,他代表著運動夢想有關的男人式浪漫。
以《灌籃高手》為例,這類日式運動題材中,有著四個不同尋常的亮點。
第一點,展現直面強者的下狗姿態;
體育圈裡,經常以Underdog(下狗)一詞形容賽事裡最被看低的隊伍。
儘管與對手存在巨大差距,但這些所謂弱者卻時不時突然迸發戰鬥力、在某場比賽掀翻強敵。
他們不因實力差距而輕言認輸的姿態,也催生了一個專業名詞——下狗之心。
《灌籃高手》中,湘北五虎就是這樣一支缺點多多卻有著「下狗之心」的隊伍。
隊伍中,主力控衛是身材矮小的宮城良田,
大前鋒則是剛接觸籃球不久、空有一身莽勁的櫻木,
分衛三井壽幾個月前甚至還是個小混混。
但即便短板明顯,也不妨礙這群人對勝利的渴望。
面對全國冠軍山王,一年級菜鳥櫻木就跳上主席臺,大喇喇地表明態度:
我要擊敗山王!這是天才櫻木的預告!
儘管當時的他遭到眾人訕笑,
但他卻和隊友們卻最終用掀翻山王的表現回擊了質疑,
展現以弱勝強的競技魅力。
而這,也應了那句老話:
被嘲笑的夢想,更有實現的價值。
第二點,不刻意迴避失敗的現實筆觸;
不同於其他爽感十足的熱血動漫,《灌籃高手》的結局並不圓滿。
儘管湘北五虎把強大的山王拉下馬,但作者卻沒有讓主角團一路開掛下去。
原版漫畫劇情裡,擊敗山王的湘北,緊接著就因體力消耗過大在第三輪慘敗。
隨著井上以寥寥數筆介紹完出局賽況,整個《灌籃高手》的故事至此戛然而止。
而故事裡湘北,也隨著赤木、三井等畢業生離開而面臨重組,無數人的青春至此遺憾留白。
儘管結局遺憾,但卻看著尤為真實。
爆冷贏球終究只是短暫高光,回歸現實的湘北要直面自身陣容不足等劣勢,出局確實是大概率事件。
敢於正視不足、不給主角強行賦予能力,也是《灌籃高手》作為運動番的特色一面。
第三點,對於人生哲理的雞湯解讀;
貫穿整個《灌籃高手》IP,主角配角們的很多臺詞都頗具嚼頭。
伴隨著一個個角色脫口而出的話語,一些臺詞帶給我們濃濃的人生思考。
這一邊,湘北主帥安西教練正闡述對團隊意識的理解:
球隊不是為你一個人存在的,你是球隊一員,應該為球隊存在。
那一邊,菜鳥櫻木用高度自信的姿態,回擊著被人看輕的遭遇:
天才不是他人給你的定義,而是本人給予的。
只要你信,你就是。
緊接著,湘北的對手藤真健司,也用一句風度十足的臺詞觸動人心:
所謂的男人,就算是輸了,也會對對手說謝謝。
即便親手給湘北五虎安排失敗結局,作者井上也以一句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的金句,拋來他對失敗的理解。
不得不說,貫穿整部《灌籃高手》裡,值得思考的臺詞與旁白太多了。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即《灌籃高手》等運動題材作品跳出漫畫框架,與現實產生的極強連接;
《灌籃高手》的創作背景是在日本男籃表現低迷的90年代,在該作品的推動下,也湘北「不服輸、不怕輸」的價值傳達下,不少籃球少年得到了鼓舞。
90年代後,日本的籃球註冊人數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這還不止,井上雄彥還用自己的版權收入成立獎學金,資助有天賦的日本高中生前往美國打球追夢。
若這些高中生最終獲得美國大學高校邀約,井上還會繼續贊助對方直至畢業。
在《灌籃高手》的帶動風氣,也在一個個從業者的努力下,日本籃球也開始冒出了人才。
如今,日本男籃已有八村塁、渡邊雄太2名NBA球員,實力與90年代有了質的飛躍,漫畫裡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而實際上,將夢想照進現實的運動動漫,遠不只這一部。
除了《灌籃高手》外,《足球小將》《網球王子》《排球少年》等體育題材作品也曾帶給粉絲類似感動。
創作於1983年的《足球小將》,就對日本男足崛起產生極為深遠影響。
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男足在亞洲足壇並不起眼,《足球小將》創作同期,他們甚至還以0-5慘敗中國。
但在《足球小將》的啟發推動下,日本校園足球在過去40年得到長足發展,無數的小孩沿襲著「大空翼」步伐踏上綠茵。
從小學到中學,日本各個年齡層的足球聯賽辦得極為規範,也辦得極為火熱。
儘管校園足球聯賽是非職業性的,但光是全國高中聯賽就已堅持舉辦了101屆,決賽上座數更高達恐怖的4萬人次。
在空前高漲的全民熱情下,也就不難理解日本足球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卡達世界盃打入16強的日本隊內,就有不少國腳是從非職業的校園聯賽脫穎而出。
這其中,日本國腳三笘薰和田中碧還是從小一起踢校園足球的好友。
而兩人也被日本媒體視為現實版的「大空翼與岬太郎」。
顯然,無論是《灌籃高手》還是《足球小將》,這些運動作品帶給人們的力量並未局限於劇裡。
相反地,他們穿過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帶給我們觸碰夢想的期望,激勵我們骨子裡的那股熱血。
如今,隨著《灌籃高手》時隔26年重新影視化,這份專屬於賽場的感動依舊真實而感人。
而無數老男孩們,也感受著時隔多年依舊熱淚盈眶的那份:
男人式浪漫
青石電影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