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文藝片一哥導演(專訪電影劌心劍李長虹)
2023-08-03 06:49:00
李長虹,擁有多重身份,導演、武術指導、演員、武術家。自幼習武,曾前往南北少林學習少林功夫,1998榮獲武術錦標賽少林拳第一名,隨後加入武僧團出訪法國、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泰國、巴西、埃及、杜拜等各國輸出少林功夫,掀起一陣功夫熱潮。
2003年李長虹開始接觸影視行業,2005年前後參與徐克導演拍攝的電影《七劍》都曉導演拍攝的《少林寺傳奇》系列、《青年霍元甲》系列,2017年2月《青年霍元甲之衝出江湖》收視全網收視3.05,穩坐第一,實時收視率單集最高3.95%,索福瑞全國收視連續11天第一。
2013年由李長虹擔任動作指導的網絡劇《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二十年》全網首播在豆瓣評分高達8.8分,2014年參與央視出品電視劇《客家人》的拍攝,2015年擔任電影《先下手為強》動作導演,隨後又參與電影《玩命》《刀背藏身》的拍攝。
2022年2 月10號由吉林廣播電視臺出品《東北戰場的抉擇—七道江會議》在渾江區通天溝開機,總導演特邀李長虹擔任動作導演把控戰爭戲的節奏,要求拍成一部製作精良的戰爭場面。
2022年5月28日,由李長虹擔任動作指導的古裝武俠電影《劌心劍》馬上要和觀眾朋友們見面了,雖是小成本武俠,但俠者大義,值得更多人看到。今天,小編有幸請到了李長虹老師,聽他分享電影背後的故事。
小編:您回憶一下,拍攝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哪場動作戲?
李長虹:臨開拍之前,我們在武戲風格上做了最後一版調整。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觀眾,還是喜歡更「武俠」一些的內容和畫面。我們的風格不能太飄,也不是上天入地那種奇幻場面,而是「飄中有實」這種類型。這是最接近生活的一種武俠。
在這個基調下,印象最深的有兩場戲:雪地裡的丁武跟蔣瑍倆兄弟打鬥的那場戲,和小慧在黑夜裡脫身的戲。這兩場戲,印象最深刻,相信看完電影後,觀眾們也會有所感受。
小編:這兩場武打戲,有哪些細節是想跟觀眾們分享的呢?
李長虹:想分享的特別多,比如雪地裡的打戲,其實打的就是一個氣氛和情緒,「你攻我守」的這樣一種狀態。
在我最初的設計裡,要儘量做到「不出刀,劍不出鞘」這樣的情況,但在我們實拍的過程中,那個劍到最後還是要出鞘了,這樣也很好,說明了這倆兄弟的情從此有可能會斷。在這段打戲中,兄弟情既體現在了兩位演員的表演和臺詞上,在動作設計上其實也有很多層意思的表達。
小編:《劌心劍》這部電影裡的動作戲,您最滿意或者最喜歡的是哪個?
李長虹:最滿意的還是趙文琪老師的動作。在夜景裡,蔣瑍去追小慧的時候,我們在那個小橋上拍了一些特寫鏡頭,給到趙文琪老師,最後出來的效果非常可以。
因為對她來說,武打戲更難,她以前也沒有拍過特別複雜的武打戲。驚喜的是,趙文琪老師一直都在說能不能多打點?大家氛圍都還挺好的。
還記得趙文琪老師結束隔離出來後第一句話,就是問我:「啥時候開始訓練?熟悉一下動作!」
因為她很看重這個角色,之前沒有演過這種類型的,有挑戰也有動力。
她演的是一個妻子,又是一個武功高強的殺手,她的那個兵器都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們從她這個人物動作上設計了很多。為她設計的都是一些大動作,用觀眾的話來說「一直飛來飛去的」,所以我們可能耗的時間比較多一些。
當時有很多難度比較大的動作很遺憾沒有完成,比如對兵器、眼睛、嘴巴,每一個小細節的地方,都會採用搖動的手法,只讓觀眾看見一閃而過的畫面,不會給出完整的正臉,增加人物的神秘感,和那種猜不透的意境美。
由於各種原因,這套動作方案沒有完成,最後優化了一套更契合小慧的動作設計,也挺不錯的,很滿意。大家去電影院觀影的時候,可以多注意下,特別好。
小編:您回憶一下,拍攝指導的時候,最難的地方在哪裡?
李長虹:首先最難的還是因為疫情,當時從北京到橫店開車18個小時,因為很多演員都是從北京過去的,那會兒有疫情,到了橫店之後,所有人都在房間裡自行隔離了14天。不過也還好,挺幸運的,最後還是順利開機了。武打戲的主要部門是從北京調的,剩下的是在橫店當地解決的。
總的來說,我們這部片子,有遺憾也有驚喜。
當時周期可能有點短,很多困難我們都克服了,但也有很多方面都沒有做到預期裡的樣子。比如我們自帶團隊各方面,都過不去。
如果是10分滿分制的話,我個人對武戲打分是及格分,僅限於動作設計這一塊,我是這麼認為的。另外,電影的故事是非常好的,一開始也是故事吸引了我,很感興趣。
有俠有義,有親情也有愛情。有很多片子啊,它達不到這麼高的凝聚力,我覺得我們這部片子的武俠是很成功的,武俠是什麼?武俠就是人,人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所有俠義、手足親情,就和我們電影裡所說的意思很接近。
我們有很多方面,在動作這一塊沒做的太充足,文戲的部分,包括導演和演員都做的特別好。比如我們拍這部戲的時候,最難得的就是這幾位演員,他們不會武術,沒有功夫底子,他們每一個人每場戲親自上場,不需要替身,這是最難得的。從他們演員身上,就能夠體現出電影中的「俠義」和「擔當」。所有動作,都是親力親為,力求做到最好。這一點很難得,很打動我,也很感謝大家的配合。
而且我們前期訓練時間也就是兩天時間,對演員來說沒有功夫底子的話就是很困難,而且這一次打的都比較實,對演員有一定難度。包括我們砸凳子,都是演員真實來演,我們真實來拍。
所以說,這部片子最大的精神就是所有的演員,跟我們的團隊一條心把這個片子做好的。
雖然當時我們拍的時候很困難,小成本製作,就是大家合力才把這部片子做的最好。這就是一個武俠的理念,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整個團隊。
作為動作指導來說,演員的高度參與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有很多分是要靠演員的表演才能完全體現出來的,所以說演員的付出也是同等重要的,對於動作指導來講,尤其重要。
只有大家合力才能達到某一個高度,不是某一個人。所以,很幸運能夠遇到大家,特別好。
小編:您覺得作為一部電影的動作指導,最重要的品質和能力是什麼?
李長虹:首先我個人是傾向於「武戲文拍」這個理念的,比如《劌心劍》這部電影裡的所有動作戲和武打畫面,都有情緒在裡面,每個動作背後都有人物想表達的意思。
而身為動作指導,最重要的是會設計,同時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多看文戲。其中,拉片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徐克導演我們就很喜歡,他是文戲導演,但是他所有的動作都跟武戲導演一起討論、研究、設計,一起來分享,這樣的武打動作出來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劍裡有詩,詩裡有劍」文武不分家的。
小編:如果和觀眾推薦《劌心劍》,您覺得它的看點是什麼?
李長虹:我覺得這部戲跟當下生活有很多是相同的,有很多人能通過這部戲看到自己,通過這裡面的一些人物角色,比如蔣瑍跟丁武,就能代表一些人。
比如我身邊很多朋友看過這部片子,都發出感慨:「誒,怎麼感覺跟我有點像誒!」有情又有義,有欲言又止,還有些話不能說出來,當觀眾看到反轉劇情的時候,真的會有所觸動,看到60%的自己,也是一種影射。
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是最大的看點,也是值得推薦的最重要一點。
小編:《劌心劍》上映後的武打戲部分,您最希望聽到怎樣的評價?
李長虹:如果觀眾最想給評價的話,5月28號,電影正式上映後,希望大家能夠多給點意見,多給反饋。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到每個武打動作背後的深意和情緒,和導演想要表達的深層次的這個含義在裡面。
收穫到這些反饋,不管是動作指導,還是演員或者導演,就會感到非常的欣慰。
我們的動作設計、包括鏡頭設計,其實對於現在的古裝武俠圈來說,還是顛覆了一點點,我也希望觀眾朋友能看出來幾點,能夠多多指點,那就非常感激不盡了,在此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