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臺劇電視劇大全(老三臺的電視劇競爭歲月)
2023-08-03 08:31:33 1
八十年代的臺灣電視劇除了武俠劇,另一個主要類型就是言情劇,而且誕生了不少經典佳作,賺足了觀眾的淚水。
1983年8月,臺視製作的一部家庭題材連續劇《星星知我心》播出,該劇由吳靜嫻、石安妮、方向中、胡家瑋等主演。該劇在1984年金鐘獎中囊括多項大獎。吳靜嫻憑藉古秋霞一角成為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吳靜嫻本來是客串出演《星星知我心》,原本戲份並不多,不料劇集播出後,許多關心同情古秋霞命運的觀眾,紛紛寫信要求電視臺不要讓身患絕症的古秋霞死去,編導們只好儘量延長她的生命,最後迫不得已才讓她離開人世。
《星星知我心》創下了臺灣三大電視臺最高收視率,在內地播出的時候不知看哭了多少觀眾,劇情感人至深,廣大觀眾無不為劇中人物命運的起伏而潸然淚下。人們記住了「古秋霞」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形象,對母愛、親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1984年中視出品了一部愛情劇《一剪梅》,該劇由寇世勳、沈海蓉主演。1988年《一剪梅》被引進大陸中央電視臺播出,立即引起極高的收視率,其主題曲《一剪梅》廣為傳唱,也成就了演唱者費玉清。
故事講述了血性漢子趙時俊(寇世勳飾)為了讓全沙河鎮不致用水短缺,放棄真心所愛的人心慈(沈海蓉飾),而娶了當時以截斷水源相要脅的莽寇萬大權的女兒秋玲(李烈飾)。這兩女一男從此徘徊在愛情和道義的邊緣,又加上心慈的仇家梁永昌(龐祥麟飾)和蘇雯音(朱莉茵飾)的另一段感情糾葛,因而牽扯出剪不斷、理還亂的兩代情仇。
北風、冰霜、傲雪、紅梅,如詩如畫的場面,兩代人的恩怨糾葛交織其中,悽美的愛情故事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由費玉清演唱的主題曲《一剪梅》,更是成為華語歌壇上不朽的經典,並傳唱至今,經久不衰。
同年,中視還播出了另一部言情劇集《昨夜星辰》,由寇世勳、沈時華、張詠詠、張佩華等人主演。
該劇講述了自小在都市長大的邱素雲和哥哥邱偉隆陪患病的父親回鄉下老宅後引來的一場纏綿悱惻、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
《昨夜星辰》是80年代中期大陸引進的臺灣電視劇之一。當年該劇在全國十分流行,曾捧紅了寇世勳、陳莎莉等人,也成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言情劇。而同名主題曲當年是電臺點播率最高的歌曲,還發行了只收錄了該主題歌與電視劇《一剪梅》主題歌的磁帶,後被多次翻唱。
八十年代中後期,瓊瑤小說借著出版的熱度開始改編成電視劇,主要作品有《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雖然基本沒有跳脫落難公子巧遇貴人、才子佳人、痴情與負心漢等故事原型,但由於故事情節曲折委婉,含蓄秀美的取景、辭藻華麗的對白,很快贏得觀眾叫好。
八十年代中後期的瓊瑤劇基本都是華視製作出品的。1986年1月上映的《幾度夕陽紅》是一部民國愛情劇,由秦漢、劉雪華主演。該劇是由瓊瑤小說改編的首部電視劇,講述了抗戰時夢竹、明遠、孝城、慕天之間的愛情故事。
《幾度夕陽紅》在臺灣首播之後引起巨大反響,秦漢再次創造事業巔峰,劉雪華從此被臺灣觀眾所熟知,同年8月華視又製作了《煙雨濛濛》,同樣由秦漢、劉雪華主演。瓊瑤也自此開始了多部電視劇的拍攝與製作。
1987年10月,華視公司出品了愛情倫理劇《庭院深深》,該劇也是根據瓊瑤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秦漢、劉雪華主演,講述了章含煙和柏霈文之間曲折離奇的愛情經歷。
本劇在臺灣首播時取得了超過50%的超高收視,創造了80年代瓊瑤劇的巔峰,主演秦漢和劉雪華也憑此劇分別獲得了1987年法國巴黎第一屆華語影視片「金獅獎」最佳男女主角獎。
1988年初接檔《庭院深深》的是另一部瓊瑤劇《在水一方》,與前幾部瓊瑤劇一樣的導演劉立立,一樣的主演秦漢、劉雪華。該劇在臺灣首播之時的收視率並不是很高,相較於之前的《庭院深深》收視率更是差了一大截。儘管如此,劇中由劉雪華飾演的「杜小雙」這個「在水一方」的女孩依然留在了人們無限的回憶當中。
1988年,臺灣上映了多部經典言情劇,除了華視出品的《在水一方》《京華煙雲》,同年還有臺視出品的《八月桂花香》,中視出品的《情義無價》等等。
《八月桂花香》由楊佩佩擔任製作人,鞠覺亮導演,劉松仁、蘇明明、米雪、沈孟生擔綱主演,雷鳴、曹健、李立群、江明等一批明星級的「綠葉」做配角。描寫了「紅頂商人」胡雪巖坎坷、傳奇的一生,雖富可敵國,卻一生無法與真愛相守的愛情故事。
隨著《八月桂花香》在內地的熱播,我們重新認識了羅文,我們知道了原來香港的歌手也能唱清楚國語歌,而且唱得那麼悽婉,那麼盪氣迴腸,主題曲《塵緣》也是我到卡拉OK中很喜歡唱的一首歌。
《情義無價》是由賴水清執導,寇世勳、張晨光、戚美珍、邱于庭、陳莎莉主演的一部言情劇,播出後在臺灣受到好評,在內地也引起關注,香港演員戚美珍在劇中飾演何雨晴,該劇也是戚美珍唯一參演的臺灣劇集。
《情義無價》臺灣電視劇的代表之作之一,此劇可謂黃金的組合,鑽石的劇情,出色的演繹,成就了一個寶島電視史的傳奇。當年該劇主題歌又是一首街知巷聞,朗朗上口的歌曲,這部電視劇成功的捧出了不少新人,除寇世勳外,張晨光,戚美珍都是由這部劇打入內地的。而對於張晨光來說,後來的臺灣言情劇基本是他的天下。
《八月桂花香》和《情義無價》都是當年的經典劇集,但在年度收視冠軍的爭奪上還是敗給了華視的劇集《京華煙雲》,因為《京華煙雲》有趙雅芝!
趙雅芝是香港無線四大花旦之一,幾乎合作過影視圈所有一線男星。她主演的《楚留香》《上海灘》《飛鷹》《魔域桃源》等電視劇風靡大陸港臺美加地區,作品還獲得過美國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金牌獎。
《京華煙雲》這部大製作能請到趙雅芝復出,是費了一番功夫的,臺灣方面對這位香港女星來臺拍戲非常重視,除了臺灣人民的熱情、劇本精益求精,第一主角番位、給予最高片酬外,還請她於1987年金馬獎典禮上壓軸頒獎。
《京華煙雲》是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經典名著,是近現代文學史上相當巔峰的作品,描述了在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革命相互衝擊,相互碰撞的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三大家族的興衰史。
而對於姚木蘭一角,林先生曾有一句名言「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木蘭大方、理性、寬容、隱忍、大度、智慧、堅毅、仁慈。林黛玉娶回家必須養著供著,而姚木蘭娶回家是可以操持家務的。姚木蘭是中國傳統女性智慧的縮影,她會告訴你如何生活,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處理危機。
明白了京華煙雲是怎樣一部作品,姚木蘭是怎樣一個人,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引退已久的趙雅芝要接拍這個戲了。1987年33歲的趙雅芝出演了《京華煙雲》中姚木蘭一角,從年輕到年老,趙雅芝演繹了姚木蘭豐富多彩曲折坎坷的一生。接演這部戲時趙雅芝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經歷過婚姻的挫折與痛苦與失敗,又尋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對人生有了豐富的體驗,演起姚木蘭來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一顰一笑間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把握與刻畫都相當到位。
由於趙雅芝的傾情參與演出,該劇於1989年獲第二十四屆臺灣金鐘獎最佳戲劇作品獎。
此劇之前,趙雅芝拍戲多半是為了謀生,此劇之後,趙雅芝「要看劇本」如何,拍戲是藝術上的追求,是把自己深刻的人生體驗溶進角色之中來展現生活,也是去體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此劇可以說是趙雅芝演技臻於成熟的標誌。
《京華煙雲》之後,趙雅芝成為臺灣片酬最高的香港女星,進入90年代,趙雅芝憑藉《戲說乾隆》《新白娘子傳奇》《秦始皇與阿房女》等經典臺劇迎來了個人演藝事業的第二個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