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英語教學難點的解決措施(觀點國內英語教學)

2023-08-03 00:31:07

本文轉自:譯介與文化傳播

作者

國內英語教學:問題與應對措施

李承文

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高級國際商務師。1979年畢業於華師大一附中,同年就讀於復旦大學,1985年考入外交學院研究生,先後任職於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等單位。2014年出版長篇小說《白色的火焰》(署名童蒙)。

編者按

本文為作者的長篇調研報告。基於其在浙江某大學和江蘇某高中的教學實踐,詳盡分析了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與教學資源過於集中於應對考試有關,而對於英語教學至關重要的閱讀和寫作被忽略。對此,作者提出了改進英語教學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方案。出於方便敘述的考慮,文中僅提及「高中」或「中學」,其實,本調研報告對大學英語教學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首先,我想對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表達我的敬意。對他們而言,夜以繼日不僅僅是一句成語,而是生活的寫照。對各種層次的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們都在窮盡一切手段,提高學生的成績。這個關注點本身沒錯,問題在於到底應該如何達到這一目標。此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莫衷一是。當大家處於種種巨大的壓力之下時,很難靜下心來,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

一、正視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

英語成績(分數)從哪裡來?歸根到底,它來自實力,來自考生的水平和能力。這一判斷很少有人反駁。但是,在我國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的關注點過於狹隘,無形中削弱了對於英語水平和能力的培養。

與幾十年前相比,我國英語教學設備更先進,手段更豐富,教師的課件都製成PPT文檔,圖文並茂;從教學內容來講,變化也是明顯的,課文及閱讀材料的涵蓋面更廣。遺憾的是,教學方式基本未變,說得尖銳一點,目前國內的英語教學幾乎等同於英語考試輔導(以下簡稱應對型教學)。從課堂講授的內容分析,還是注重單詞、語法等知識點;從考試形式上講,主要還是完型填空、多項選擇、閱讀理解等等。這種教學本身沒錯。但是,如果它們佔據了所有的教學時間(包括學生課外自習的時間),那麼我們的教學就進入了一條死胡同,師生們多年花在英語教學上的心血將大打折扣、甚至付之東流。

這既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我個人的主觀判斷。據國際英孚教育全球成人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我國成人英語水平為50.15分,不僅落後於日本、韓國,甚至低於越南(51.57分);山東大學英語教授李玉陳對210名研究生進行的跟蹤調查證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研究生使用英語不能成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研究生讀不懂英語文學和學術原著,學位論文中只要是自己動筆寫的部分,語言錯誤百孔千瘡,慘不忍睹;清華大學原外文系主任孫復初批評該校學生「四、六級考試過關之後,英文文獻讀不了,英文論文寫得一塌糊塗。」大學生尚且如此,遑論中學生。下面,我想就高中階段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大家探討,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問題之一:對英語核心能力的培育有所偏廢

對於教學而言,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是花在教學當中的時間。任何教學方法的優劣,只有放在學習效果方面,才便於比較。也就是說,問題的關鍵在於「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

資源配置不合理,對英語核心能力的培育有所偏廢,是我們教學中的頑疾。以「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的閱讀為例,學生們用於閱讀的時間,和花在閱讀練習、考試與講解方面的時間,完全不成比例。我隨機問了一些學生,他們認為兩者的比例大約為一比九。我們不必糾纏到底是一比九還是三比七。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學生們成天忙於做閱讀練習、聽老師關於閱讀練習或試題的講解,而系統閱讀的時間反而寥寥無幾。如果不閱讀,怎麼能提高閱讀能力?怎麼能在閱讀考試中得高分?同理,不練習英語對話,英語口語能力從哪裡來?不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英語作文能力如何提高?

一個人對某種語言的掌握程度,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聽、讀屬於信息輸入,說、寫屬於信息輸出。我們缺乏足夠的輸入,卻一個勁想提高輸出的成效,這樣做無異於緣木求魚。

更重要的是,語言學家們認為,在「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中,「讀寫」的重要性遠大於「聽說」,前者是核心。抓住了讀與寫,也就抓住了語言素養的命脈。可是,我們花在「讀寫」上的時間反而最少。也就是說,我們寶貴的資源都消耗在一些次要的方面。

應對型教學幾乎全部圍著知識點轉。所謂知識點,從邏輯上講,是歸納的結果,而歸納的前提是大量的研習。學生自己沒有廣泛的閱讀,沒有深入接觸歸納賴以得出的信息源,而僅僅被動地學習歸納的內容,這就好比只讀書評不讀原著,對該書的內容必然是一知半解。

問題之二:對學生缺乏整體的、方法論的指導

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可以說是各管一攤,各自為戰,每個階段的教學都圍繞自身的目標和任務運轉。教師對學生缺乏整體的、方法論的指導。以閱讀為例,在歷時長達十多年的英語教學中,各個階段的老師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犧牲閱讀——初中英語老師擔心閱讀影響中考成績,高中英語老師擔心影響高考成績,大學英語老師擔心影響4、6級考試成績。其結果是,學生最應該學內容的沒學,最應該接受的系統的寫作訓練幾乎是空白。因而,中國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令人擔憂。或者說,他們的英文水平和他們的付出不成比例。如果從開始學英語起,學生們就有一個整體的學習方案,並遵循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的英語能力會有質的提升。

問題之三: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範圍過於狹窄

目前中學學校訂閱的課外英語閱讀材料,主要是針對學生的一些報刊,比如《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和《英語周報》。其優點固然很多,但其最大的不足,還是有點模擬教材的意思,仍然關注於一些知識點的訓練。比如,我隨機抽取了2017-2018學年第21期的《英語周報》,其頭版整版刊登的都是名詞、冠詞的專項講解與練習。課外閱讀的目的,應該是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英語語感。如果課外閱讀材料與課本差不多,那麼它就不是真正的閱讀,起不到上述作用。其次,它們的語料庫還是不豐富,有近親繁殖的弊端。

我們切不可低估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高中階段,完全可以讓他們直接閱讀中外的英語報刊,甚至英語原著。讓我們看看民國初年出版的《英語經典著作叢書》,其中有《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莎士比亞故事集Tales from Shakespeare》和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的華盛頓•歐文的代表作《見聞札記Sketch Book》。須知這些英美文學經典著作的扉頁上都標有「中學校用」的字樣。100多年前的中學生都能讀這樣的英語典籍,我們新時代的高中生應該超越他們才對。

對於聽力材料的選擇,也應該採取同樣的思路,儘量讓學生多聽「真實的」材料,而不是專門針對高中生的聽力材料。所謂「真實的」聽力材料包括國內外的英語電視、英文電臺、英語的電視劇、電影等。一般來講,京滬等大城市高中生的英語水平高於偏遠地區的孩子,除了師資等因素外,他們對於「真實的」聽力材料接觸較多,也是重要的原因。

而我國大學生的課外英語讀物,大多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及十九世紀經典作家的作品,比如莎士比亞,勃朗特,狄更斯等。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從語言形式到作品內容都離我們較近的作家,比如海明威,卡佛,哈珀•李。他們完全可以與古典作家爭輝。

問題之四:各個階段教學的分層不夠明顯

我國英語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從小學經初中、高中、大學,到碩研、博研,教學內容重複率高。重複的結果必然是效率低下,我國的英語教學從整體上陷入低水平循環的泥沼。

具體到初中和高中階段,儘管教育大綱裡有規定,但是作為一線的老師,還是應該認真思考,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我們的英語教學到底應該有什麼區別、有什麼銜接?分層是否明顯,是否有重疊之處?(比如在課文和閱讀材料的難度、練習和考試的形式等各方面)。我相信,這個問題的解決和不斷完善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另外,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對他們的教學,也應該有所區別。

問題之五:強化訓練的內容和類型不夠豐富:

目前,各個學校、尤其是中學都在拼英語強化訓練,訓練的內容過多地集中於各種習題和模擬考試試題,而英語口、筆頭實踐的基本功訓練遠遠不夠,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質量。

換言之,我們苦幹有餘,而巧幹不足。同質的反覆練習有一個弊端,即邊際效用遞減。也就是說,以單位時間內所投入的精力而言,這種練習所起的效果會逐漸降低,並最終形成一個瓶頸。這正是我國學子英語水平普遍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所有上述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從考試的角度出發,而對於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探索不夠。語言的一大特點是活潑、富於生命力和表現力。可是,由於我們日常練習的機械性和考試題的排他性(如多項選擇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造成學生對語言理解的狹隘和僵硬,這會極大地阻礙學生英語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當然,這樣說並非否定目前的教學和考試方式,而是說,我們需要其它方式的補充和平衡,比如平行練習。

平行練習法是我國頂級英語專家推薦的學習方法。與傳統的習題形式相比,它是一種更主動的練習,更有效的信息輸入方式。其具體方法是:熟讀一個英語句子,然後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詞語或表達方式重複這個句子,只要意思相同即可;如果是寫作,則需要熟讀一篇至數篇範文,模仿它進行寫作。比如,你要寫一篇遊記,可以先讀幾篇優秀的遊記作品,然後再動筆。平行練習法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也不深奧。但它對於增加詞彙、學習英語地道的表達方式、提高口語及寫作能力均大有裨益。而且,它也是很好的句法練習。李玉陳教授認為,學英語,抓住了句法這一環,就是抓住了根本;教英語,以句法為軸心,就能收到綱舉目張之效。因為所有的語法規律和現象都體現在句子中,所有的文章都是由句子組成的。

二、充分認識應對型教學的代價

經濟學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機會成本。比如一畝地,你種了大豆,沒有種棉花,那麼每畝棉花的收成就是你種大豆的機會成本。中學生的時間異常寶貴,應對型教學的機會成本非常高。當我們在題海中掙扎時,會不知不覺地付出極大的代價。

代價之一,犧牲了閱讀及寫作訓練。

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不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而是學術界權威人士的共識。

林語堂在北大的一次演講中這樣說:「據我所知,那些國文好的學生,都是偷看幾百萬言的水滸和三國看來得,僅僅靠一學期五六十頁的文選是學不好國文的。英語也是這樣。」

楊振寧、李政道等西南學的學生剛到美國的時候,校友中流傳著這樣的學英語體會:「讀二十本英語小說,選非英語作家的作品,如託爾斯泰,莫泊桑等。」非英語作家的英文版,翻譯者用的是大眾語言,極少用生僻的字詞,比較適合英語學習者用。讀了20本英語小說後,相當於美國大學文化程度的英語水平。

齊邦媛(臺灣最著名的英語教授,翻譯家,文學家)曾說過:要達到任何語言的深處(advanced depth),必須經由完整的閱讀,不能只閱讀零星的選文。

楊憲益(著名翻譯家,《紅樓夢》英文版譯者):沒有讀過100本英文書,別來和我討論翻譯問題。

他們談論的角度不盡相同,但都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閱讀對掌握任何一門語言至關重要。而應對型教學佔用了幾乎全部的英語學習時間,學生們沒有精力從事課外閱讀,尤其是齊邦媛教授強調的系統閱讀。此其一。

其二,美國著名學者艾德勒和範多倫認為,從閱讀理解的角度而言,詞義和單詞(word)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一個單詞可能有很多意義。讀者對文本內容的不理解(他們稱之為模糊地帶),是因為作者和讀者之間對這些單詞的意義還沒有共識。因此,詞義可以定義為沒有模糊地帶的字。讀者不可能在字典中找到詞義,雖然那裡面有製造詞義的原料詞義只有在作者與讀者溝通的過程中才會出現。雙方找出共通的詞義時,溝通就完成了,閱讀中的模糊地帶就消除了。

他們的觀點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什麼脫離文本背單詞不管用,為什麼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花在習題和試題講解上,為什麼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系統的閱讀。

其三,閱讀要求流暢和專注。但是,因為學生們是帶著答題的目的來閱讀,所以其關注點不在文本本身,而是文本中與問題有關的句子和內容。也就是說,其閱讀儘管帶著基礎閱讀和分析閱讀的成分,但主要還是選擇性的閱讀,即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一方面,學生的閱讀材料是零星的選文(而非整本書),另一方面,他們長期進行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不能上升到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層次,因此,他們的閱讀愈發碎片化,閱讀水平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第三,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系統的訓練,需要大量的寫作練習,不能僅僅靠句子或短文的翻譯或寫作。當然,這方面不僅中學生欠缺,連大學生也做不到。

代價之二,「教」與「學」的失衡

在教學中,過於重視「教」,而不是「學」。老師唯恐學生沒掌握好一些知識點(從而在考試中丟分),所以拼命教,反覆灌輸。這樣做的效果不一定好。學習,學習,應該是先「學」後「習」,多「學」勤「習」。可是,事實上我們是有「習」無「學」,也就是習題多,講解多,自主的學習少。

熟悉考題題型,掌握一定的考試技巧,都是必要的,但不能迷信它。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次考試是怎樣的,只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以不變應萬變。在此,我建議借鑑國際上流行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它要求我們實現四個轉變:教師的教學以教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到課上與課下相結合;以講授為中心轉變到以引導為中心;以結果評價轉變到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對於這些理念,我們不必要也不可能全盤接受,但是適當的引入是必要的。

三、為何要改進我們的英語教學

根據現代管理科學的原理,我們要「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對」;各行各業都要持續更新,不斷完善。現代化生產需要這樣,教育亦不能例外。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學也要接受新理念,探索新路徑。

那麼,對英語教學而言,什麼是對的事情呢?簡而言之,我認為英語既要當作外語來教,也要當作母語來教;要加強英語閱讀和寫作訓練。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曾說:家庭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父母是最容易犯錯誤的老師,閱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其實不是「忽略」,是「犧牲」,因為道理大家都懂,可是都怕影響考試成績,所以就犧牲閱讀,把時間全部投入到應對型教學當中。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忘記了「功夫在詩外」「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老話。拿足球運動來說吧,它比拼的也是分數(足球進門數),但是任何一個足球教練員的訓練內容絕不是單純的射門,還有其它內容,比如體能訓練等。對於足球運動員而言,如果沒有足夠的體能,其他都歸零。

同理,閱讀就是英語教學的體能訓練。中國人英語水平有個普遍的特點,從英語到漢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遠遠高於從漢語到英語的表達能力,極端不相稱。這與英文閱讀及寫作訓練太少有關。

英語考試在很大程度上是熟練程度的考試,沒有一定的閱讀速度,閱讀考試成績一定會受影響。以前國家教委出國人員英語水平考試,叫EPTEnglish Proficiency Test。Proficiency就是「熟練」的意思。即便是母語,沒有閱讀習慣的人閱讀速度也成問題,更不用說外語了。

另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全靠講解和練習,閱讀本身也會有幫助。這與學習駕駛或遊泳一個道理,要多開車上路,多下水遊泳。不閱讀,甚至連「now」這麼簡單的詞彙都不能掌握。我曾聽到一個英語系的副教授問,對過去的敘述裡怎麼會出現「now」呢?她只知道這個單詞的一個意思,不知道它還起著段落和語氣之間承轉的作用,不一定是「現在」的意思。

四、改進英語教學的總體思路:

我認為,母語或外語僅僅是相對於一個人生長的環境或國度而言,它是可變的、不是絕對的。但是,人類所具有的語言能力和學習、掌握語言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當我們要學習一門外語時,不能僅用所謂的外語教學法,而應當加入母語教學法,像教母語那樣教外語,重視閱讀和寫作訓練。

如何通過閱讀寫作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呢?我的總體原則是:以應對型教學打基礎,以讀寫共生為支柱,而它們兩者之間的廊橋是平行練習。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提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在職學習。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知道的東西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教的東西多一百倍。青年教師的在職學習主要是英語原著閱讀和寫作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其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我曾在某市數十所中學的英語老師中隨機調查,看看有多少人讀過三本以上的英語原著。結果沒一人達標。這種狀況必須扭轉。

五、改進英語教學的實施細則

上面闡述了總體思路。如果以體育做比喻,那麼高考是長跑,不是短跑。我們要掌握好節奏,不能一開始就衝刺。我的具體建議如下(以高中為例):

高一階段:打基礎

高一是積蓄能量、打基礎的時候。這個時期,應鼓勵學生背誦名篇,強化閱讀和平行練習。閱讀材料可包括《聖誕憶舊集》《老人與海》等英文經典原著,也包括中外英文報刊。這個階段的平行練習以句子和段落為主,適當做些短文寫作練習。

對絕大多數同學而言,背誦是個苦差事。因此,我們可以從句子開始,從段落開始。背誦歌詞、學唱英語歌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關於閱讀與應對型教學所佔的時間比例(含課堂及課外的時間總和)可暫定為4比6,或3比7。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高二階段:練本領

這個階段平行練習的重點是文章或短文。同時,高二階段也應拿出相當的精力來進行應對型教學的訓練,為高三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礎。經過高一階段的大量閱讀及平行練習,此時做各種習題應該更加熟練。關於閱讀與應對型教學所佔的時間比例(含課堂及課外的時間總和)可暫定為2比8。

高三階段,拿高分

這個階段可以完全沿襲傳統的應對型教學方式,用全部的課內課外時間做高考模擬試題等各種練習,向高分衝擊。在這方面,我國中學英文教師經驗豐富,無需贅述。

對於初中生而言,因他們考高中的壓力同樣很大,因此可以參照此方案,在初一時多進行系統的閱讀訓練,到了初三則全力以赴備考。

六、邁出這一步很重要

上述所有觀點都容易接受,難的是付諸行動,真正運用在教學實踐中。無論道理說得多麼透徹,大家依然會擔心,害怕閱讀拖累了學生的成績。在此,我想援引北京十一學校校長、語文教育專家李希貴的例證。李校長用很多真實的案例來說明,閱讀不僅不會拖累分數,還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早年在山東時,李校長注重培養他兒子和內侄女的課外閱讀,並讓剛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兒子和上初中四年級的內侄女參加了高三的語文期末考試。卷子批出來後,語文老師們大為驚訝:當時高三還有兩個復讀班(高四),他們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這兩個孩子的平均分卻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有了這樣一個經驗之後,李校長率先在山東濰坊某校進行了語文教學改革,把常規的語文課由每周六節改成了兩節,由老師在課堂上完教材、四節由學生自主閱讀。這些學生非常努力,學習非常有成果。他們的語文成績當時在濰坊遙遙領先,而且不僅僅是語文成績遙遙領先,更重要的是閱讀還影響到了他們的整體素質,在這些學生之中,還出了一個山東省的文科狀元。由此李校長得出結論:語文學科的基礎就是閱讀,儘管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能力有聽、說、讀、寫,但是如果沒有閱讀作為基礎的話,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難得到提升的。可是,我們好多課堂確實是因為大量的、繁瑣的一些環節而影響了孩子的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但是當我們把課堂分割零碎了之後,孩子就感覺不到生命的活力。其語文實驗教學還有一個經驗,就是不能急於求成,只要堅持兩個學期以上,學生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地提高。

英語與語文在教學方法上是相通的。如果有人覺得這個案例的說服力不強,可以讀讀《巨流河》。在這本書中,齊邦媛教授講述了她在臺灣大學歷史系和中文系開展英語實驗教學的案例。她曾要求這兩個系的學生每年讀四本以上的英語原著。開始時學生們也是叫苦連天。但後來,他們都感受到閱讀的益處。一部分學生畢業後去美國留學,沒有遇到任何語言障礙,完全能夠和美國同學一起上課、交流。須知這對於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也是很難得 。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已經超乎了我們的預見和想像,國際傳播及交流將以更加驚人的廣度和深度展開。培養懂英語、有文化的青年學子是新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勇於擔當,勇於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複合型人才。 李承文

2018年5月26日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