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通回應數據洩露如何查看(1.7億條學生個人信息遭洩露)
2023-07-27 06:33:08 5
學習通回應數據洩露如何查看?作者:王鐘的6月21日,針對「疑似學習通APP用戶數據洩露」的信息,學習通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回應稱,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明確的用戶信息洩露證據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學習通回應數據洩露如何查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學習通回應數據洩露如何查看
作者:王鐘的
6月21日,針對「疑似學習通APP用戶數據洩露」的信息,學習通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回應稱,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明確的用戶信息洩露證據。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
此前,據安全行業業界內消息,大學生學習軟體「學習通」資料庫信息被公開售賣,其中洩露的數據包含學校/組織名、姓名、手機號、學號/工號、性別、郵箱等信息達1.7億條。如果這一消息確為事實,意味著海量學生個人信息遭到洩露,其後果不堪設想。目前,學習通方面已經報案,究竟是否存在用戶信息洩露,如果確有洩露,那麼洩露的範圍和內容是什麼,有待公安機關的詳細調查。
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類似學習通這樣的平臺掌握了大量學生個人信息。如果這些平臺缺乏保護用戶信息的能力,或者被黑客和相關利益方「盯上」,信息安全就無法得到保證。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尤其是在學習領域市場佔有率較高的頭部公司,既要不斷提高用戶信息保護能力,也要審慎控制自己向用戶索取信息的「手」。事件曝光後,不少大學生表示自己的帳號存在使用次數過多、登錄信息異常、莫名添加關注、收到騷擾信息等情況,對用戶產生的這些疑慮,涉事公司必須正面回應、充分解釋。
實際上,學習通是否具有妥善保護用戶信息的能力,在收集索取信息方面是否越界,是有理由打一個問號的。2021年1月,學習通兩次被工信部點名通報其違規收集用戶信息。同年7月,由於檢查未完成整改,該APP再度被工信部通報。這些「劣跡」,加重了用戶對這家公司的懷疑。
信息社會,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著權力。對平臺來說,收集更多的用戶信息,當然有助於為其運營和發展「賦能」。在這個數據推薦算法大行其道的時代,掌握相關個人信息,意味著廣告的精準投放,意味著用戶心理的精準揣度,更是平臺抬高身價、用於營利的籌碼。而用戶在網際網路留下的每一個痕跡,都有可能被平臺收集並使用。
而在網絡安全領域有一句名言:沒有攻克不了的系統。從理論上說,一臺計算機只要聯網,就可能會被黑客攻擊並獲取其存儲的信息,區別只在於時間先後。當然,網絡安全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不斷成熟,只要管理者注意更新安全防護工具,養成良好的網絡安全習慣,一般情況下不用擔心信息被黑客盜取。
但是,正因為用戶信息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資源,網際網路平臺還面臨「家賊難防」的問題。如果平臺內部工作人員尤其是掌握相關權限的人員,有意洩露用戶信息,那麼再高超的安全防護都會失靈。據報導,國內多家主流平臺都有用戶數據遭到內部工作人員盜取販賣的案件發生。對此,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其中「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規定要「從重處罰」。
說到底,保護用戶信息、防止信息洩露的最妥善的方法,就是不收集、不佔有非必要的用戶信息,以謙抑態度對待用戶信息。其實,很多軟體實現正常使用功能,根本用不上那麼多用戶信息,一些平臺搜集信息並不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而是為了謀求更多商業利益。但是,以信息洩露風險為代價尋求利益,顯然違背了網際網路的基本準則和商業社會的倫理道德。
而對於學習類軟體來說,學生用戶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一些學習類平臺通過限制使用功能,讓學生用戶不得不提供更多個人信息。對於這樣的平臺,有關部門必須暢通舉報渠道、加強執法力度,及時剎住在網絡教育行業蔓延的不良之風。
至於那些直接盜取、販賣用戶信息的個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等待他們的就是刑法的嚴肅懲處。對於此次學習通APP用戶數據疑遭洩露事件,期待公安機關加快調查和偵破,早日給公眾一個負責任的答覆。(王鐘的)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