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的城市建設有多大(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
2023-07-04 16:53:17 4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遊,東、北隔甘德爾山與鄂爾多斯搭界,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同時也是「寧蒙陝甘」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區域之一。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被譽為鑲嵌在黃河金腰帶上的一顆明珠。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於2010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開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裡水面的「烏海湖」,水面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0倍、寧夏沙湖的5.4倍,屆時烏海市將成為依山傍水、水繞城中、特色鮮明的獨特格局,環境更加優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明珠」。
烏海市境內資源富集,素以「烏金之海」著稱。烏海市煤炭資源豐富,煉焦用煤佔內蒙古已探明焦煤儲量的60%,經濟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為主。
2018年11月,烏海入選「2018中國地級小康城市100強」,排第62名。
人口
截止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烏海常住人口為532902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3492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7977人,增長22.53%。年平均增長率為2.05%。烏海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87527戶,家庭戶人口為49567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01人減少0.37人。[6]男性人口為282326人,佔52.98%;女性人口為250576人,佔47.0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0.06上升為112.67。[6]
烏海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4284人,佔13.94%;15-64歲人口為421704人,佔79.13%;65歲及以上人口為36914人,佔6.9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51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7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6個百分點。[6]
2016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55.83萬人,比上年增加0.2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83萬人,城鎮人口比重94.63%,農區人口3萬人,農區人口比重5.37%;全年出生人口0.53萬人,出生率9.56‰,死亡人口0.26萬人,死亡率4.65‰,自然增長率4.91‰。[7]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常住總人口56.11萬人,比上年增加0.2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3.1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94.7%,農區人口2.95萬人,農區人口比重5.3%;全年出生人口0.53萬人,出生率9.47‰,死亡人口0.26萬人,死亡率4.65‰,自然增長率4.82‰。 [8] 境內有蒙、漢、回、滿等40個民族。[8]
民族
烏海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96725人,佔93.21%;蒙古族人口為18952人,佔3.56%;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7225人,佔3.2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88599人,增長21.71%;蒙古族人口增加4941人,增長35.2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437人,增長34.70%。
2017年,烏海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9%;第二產業增長6.4%;第三產業增長3.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比上年增長4.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9:56.6:42.5調整為1.2:57.7:41.1。(未公布2017年具體數據,以下為2016年數據參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2.2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23.7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3.58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2725元。[10])
2017年,烏海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下降0.3%;衣著類價格上漲2.4%;居住類價格與上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5%;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1.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3%;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6.1%;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9%。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從業人員33.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8萬人。第一產業從業人員1.34萬人,增加0.20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8.67萬人,減少0.14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3.88萬人,增加0.52萬人。城鎮就業人員31.98萬人,其中城鎮非私營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20萬人,減少1.09萬人。
2017年,烏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79億元,比上年下降53.2%,如果剔除2016年虛增因素,比上年下降9.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30.0%,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47億元,比上年下降15.6%;教育支出10.69億元,比上年下降24.5%;農林水事務支出8.07億元,比上年下降58.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方面的支出66.6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3.7%。
2017年,烏海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8.91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完成2.13億元,比上年增長73.5%;第二產業投資完成100.14億元,比上年增長65.7%;第三產業投資完成76.64億元,比上年下降25.9%。非國有單位投資依然是全市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從投資主體看,國有及控股單位完成投資59.86億元,非國有單位完成投資119.05億元,分別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3.5%和66.5%。從項目隸屬關係看,地方項目完成20.48億元,下降7.3%;中央項目完成3.06億元,下降32.1%;全年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完成79.16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44.2%。
2017年,烏海市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25元,比上年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00元,比上年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1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102元,增長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5%;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65元,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6%。2017年,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7.9%。農村牧區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10]
第一產業
2017年,烏海市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500.9公頃,比上年下降3.0%。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539公頃,比上年下降0.7%。糧食總產量4.0萬噸,比上年下降3.8%。
2017年,烏海市豬牛羊肉類總產量13939噸,比上年增長4.4%,其中,豬肉產量達到10133噸,比上年增長4.2%;牛肉產量達到629噸,比上年增長14.4%;羊肉產量達到3177噸,比上年增長3.3%。生牛奶產量2184噸,比上年增長4.2%;禽蛋產量3311噸,比上年增長3.0%。 [10]
第二產業
2017年,烏海市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14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0%。其中,輕工業增長11.8%,重工業增長11.0%;國有控股企業下降7.5%,非公有企業增長22.0%,大中型企業增長4.4%。產品銷售率為99.4%,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
2017年,烏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81.95億元,比上年增長51.9%;實現利潤38.22億元。
2017年,烏海市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55家,比上年增加3家,建築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1.7%。[10]
第三產業
2017年,烏海市開工項目308個。在建項目投資總規模90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本年投產項目170個,新增固定資產86.62億元,比上年下降55.2%。
2017年,烏海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0.48億元,比上年下降7.3%。商品房施工面積541.2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其中住宅269.14萬平方米,下降17.4%。商品房屋竣工面積1.04萬平方米,下降99.2%。商品房銷售面積52.55萬平方米,下降53.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46.45萬平方米,下降50.4%。商品房銷售額24.87億元,下降50.9%;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9.64億元,下降42.0%。
2017年,烏海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84億元,比上年增長6.5%。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9%,日用品類增長44.8%,金銀珠寶類增長23.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8.7%,中西藥品類增長107.0%,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34.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40.5%,汽車類下降1.8%,石油及製品類增長5.0%,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6.9%,書報雜誌類增長17.0%。
2017年,烏海市進出口總額達0.6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2.0%;其中出口額0.5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5.3%;進口額0.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2.2%。
2017年,烏海市參加年檢的外商投資企業共有6家。引進國內(市外)資金136.50億元,同比增長12.2%;實際利用外資額1291.5萬美元。
2017年,烏海市固網用戶達21.1萬戶,比上年增長1.9%;年末行動電話在網用戶達到85.35萬戶,比上年增長5.6%,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60.22萬戶,比上年增長43.0%;寬帶用戶達到16.86萬戶,比上年增長22.6%。
2017年,烏海市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12379.17萬元,同比增長18.7%;業務總量累計完成9158萬元,同比增長25.6%。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430.46萬元,同比增長20.5%,業務量累計完成192.78萬件,同比增長21.8%。報紙業務累計完成817.40萬份,同比下降2.9%;雜誌業務累計完成36.31萬份,同比下降1.5%。
2017年,烏海市旅遊總收入64.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5%,旅遊接待人數293.3萬人次,增長39.8%。
2017年,烏海市金融業增加值佔第三產業比重16.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796.70億元,比年初增加93.9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58.03億元,比年初增加8.70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12.78億元,比年初增加78.89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91.95億元,比年初減少5.77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520.81億元,比年初增加84.64億元。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67.83億元,同比下降0.7%。全年股民開戶59718戶。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共有各類保險行業機構69家,較上年增加4家。全年財壽險保費收入1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壽險保費收入15.09億元,增長18.3%;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4.10億元,賠付率為20.9%;其中,財產險賠付1.81億元,賠付率為40.3%;壽險賠付2.29億元,賠付率為15.2%。
交通
數據
2017年,烏海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總量7214.59萬噸,比上年下降0.4%,其中,鐵路貨物運輸1258.43萬噸,下降7.5%;公路貨運量5956.10萬噸,增長1.3%;民航貨郵吞吐量完成0.06萬噸,下降39.4%。旅客運輸總量297.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4%。其中,鐵路客運152.57萬人次,增長1.3%;公路客運99.00萬人次,下降11.2%;民航旅客吞吐量45.43萬人次,增長33.7%。鐵路、公路、民航三種運輸方式客運量比重分別為51.4%、33.3%、15.3%。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公交汽車線路達到48條;全市共有公交汽車營運車輛366輛。全年城市公共運輸共運送乘客4750萬人次(不含計程車)。營運出租客運汽車1117輛。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7.48萬輛,比上年增加1.05萬輛,增長9.7%。汽車保有量17.05萬輛,比上年增加1.55萬輛,增長10.0%,其中,載客汽車14.22萬輛,比上年增加1.53萬輛,增長12.1%。私人汽車保有量達到15.60萬輛,比上年增加1.55萬輛,增長11.0%。其中,私人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13.32萬輛,比上年增加1.56萬輛,增長13.3%。 [10]
航空
烏海機場位於烏海市海勃灣區城北北15公裡處,目前已開通了經停呼和浩特到上海以及直達西安的航線,烏海經停西安到廣州烏海-呼和浩特,烏海直達北京首都機場以及南苑機場各一班飛機 。[11]
鐵路
烏海市主要鐵路幹線有包蘭鐵路1條,以及地方鐵路東烏鐵路以及海老線烏吉線等多條支線。烏海市有兩個客運火車站:烏海站(位於海勃灣區新華西街西首)、烏海西站(位於烏達區)。遊客買票和乘車時需注意區分,以免走錯車站、耽誤行程。
公路
穿越烏海的國道有110(北京-銀川途經張家口、集寧、呼和浩特、包頭、臨河、烏海、石嘴山、銀川)、109(北京-拉薩,途經山西朔州、東勝、烏海、銀川、蘭州、西寧、拉薩)等還有國家高速G6京藏高速公路以及G18榮烏高速公路。烏海市有多個長途汽車站,主要的汽車站位於海勃灣區,在烏海火車站對面。烏海市的汽車客運站有發往市內各區以及周邊一些省市的班車。[11]
烏海湖大橋
烏海湖大橋和國道110線烏海黃河大橋,是我市構建「一城兩中心」的核心紐帶,是建設「一橫二環三縱」公路主骨架網的重要部分,也是打造「一刻鐘生活圈、半小時經濟圈、一小時城市圈」的關鍵環節。
烏海湖大橋連接烏海湖兩岸,路線全長6153.3米,其中橋長5120米,引線長約1033.3米。起點位於烏達區濱海西區規劃道路路口,終點位於濱河新區的110國道與運煤通道南連接線交叉口處。主橋為7跨矮塔斜拉橋,橋寬37米,全線採用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項目總投資11.72億元;工程已於今年4月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8月竣工。
國道110線烏海黃河大橋工程起點位於市勞教所南,向西跨越黃河,終點位於烏達新區巴音賽大街東口南,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工程路線全長2650米,其中橋長1520米,引線長1130米。主橋為3跨矮塔斜拉橋米,橋寬為32米。項目總投資10.25億元,計劃今年8月開工建設,2015年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