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之王哥斯拉有多厲害(你真的了解怪獸之王)
2023-07-05 00:11:16
【來源:空鏡solo電影公眾號】
它身長百米,重達萬噸,它銅皮鐵骨,刀槍不入;它縱橫影史六十多年,是不老不死的傳奇;它即不是正義的夥伴,也不是惡魔的化身。它是超越善惡的「怪獸之王」哥斯拉!
一戰成名,開闢了怪獸片的新時代初代《哥斯拉》
1954年由「奧特曼之父」圓谷英二執導的怪獸電影《哥斯拉》席捲全球,在五十多個國家上映。此後的數十年時間,哥斯拉系列電影累計產出三十多部,成為影史不老不死的傳奇。
在初代《哥斯拉》上映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還未從二戰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美蘇的冷戰就又給世界籠罩下一層末日的陰影。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嘗過核武器的國家,他們開始對「核」,這個人類最強大最恐怖的科技展開反思。
初代《哥斯拉》
初代《哥斯拉》基本上奠定了這個怪獸之王的形象,它身高五十米,重達萬噸,是遭受人類核汙染而變異的恐怖怪獸。
它銅皮鐵骨、刀槍不入,人類的軍隊在它面前不堪一擊。它是災厄的象徵,所到之處,人類文明的象徵城市被夷為平地,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成了慌不擇路的螻蟻。
初代《哥斯拉》電影不是一部簡單的商業怪獸片或災難片,富含了非常多對人類科技,尤其是「核」力量的反思。人類引以為傲的核科技對自然的汙染,最後製造了一個巨大的災難哥斯拉。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最後殺死哥斯拉的是一種更為恐怖的「氧氣破壞裝置」。發明者芹澤博士一開始堅決反對他的秘密研究用於殺死哥斯拉。因為一旦殺死哥斯拉這個人類公敵後,這種更恐怖的武器裝置只能用在人與人的殘殺當中
芹澤博士準備與哥斯拉同歸於盡
「哥斯拉」這個怪獸的形象只存在於電影裡,具有毀滅力量的核武器卻遍布全球,人類握住扳機的手指只要微微顫抖,就將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電影的結局,哥斯拉和芹澤同歸於盡,另一位生物學家山根感嘆:
這句帶有警示性的話語成為了總結電影的精髓,也成為了一個結尾的範式,為歷代哥斯拉電影所遵循。
泛娛樂化,哥斯拉形象的轉變與回歸在初代《哥斯拉》電影大火之後,各方資本勢力開始進入這個IP,都想通過這個怪獸撈上一筆。之後的哥斯拉電影為了迎合觀眾,賺取票房,加入了越來越多的商業元素,初代對科技文明的反思不斷退潮。
這種泛娛樂化表現在多個方面。
其一,觀眾們已經看膩了人類與哥斯拉的戰鬥,為了保持電影的新鮮度,各式各樣的怪獸開始在哥斯拉電影中登場。甚至是美國的金剛也在《金剛vs哥斯拉》中被拉來和哥斯拉對決,頗有一種關公戰秦瓊的味道。
其二,為了迎合兒童觀眾,哥斯拉的形象變得可愛親民、甚至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孩子」。哥斯拉戰鬥的招數也變得千奇百怪、滑稽搞笑。電影中血腥暴力的因素也被弱化,甚至在戰鬥中哥斯拉和怪獸都不許流血。這樣的哥斯拉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型馬戲團小丑。
《哥斯拉對戰美加洛》
其三,哥斯拉內涵被扭曲,一開始的哥斯拉是作為一個災厄的象徵,它是復仇者、破壞者、警示者,是人類文明的一面鏡子,照出人類文明的陰暗面。而這段時間的哥斯拉開始和破壞地球的其他怪獸戰鬥,多次直接或間接拯救人類,搖身一變成了兒童的英雄,走上奧特曼打怪獸的套路 。
奧特曼與哥斯拉
進入平成年代後,哥斯拉電影還是走回了成熟的反思路線。
尤其是1995年的《哥斯拉:怪獸總攻擊》。
《哥斯拉怪獸總攻擊》
哥斯拉成為二戰中喪命的無數冤魂怨念的化身,要踏平日本,向遺忘了歷史的世界復仇。它更加巨大更加強大,只一擊就打敗了防衛軍。
它在市區中的一擊「原子吐息」,升起如核彈一般的蘑菇雲煙霧,就像是二戰中爆炸的核彈,揭開日本人最痛的一道瘡疤。
日本歷史上的護國神獸巴拉剛、魔斯拉和基多拉為了守護山川河嶽(並非守護人類),紛紛出來與哥斯拉決一死戰。但是在哥斯拉身上無數冤魂的怨念和憤怒面前,護國神獸也紛紛敗下陣來。
這部哥斯拉電影加入非常強的反戰色彩 。在片尾,儘管哥斯拉被人類和神獸合力擊敗,可它那顆象徵戰爭亡魂的憤怒心臟還在太平洋的洋底不停地跳動。
美式改編,總是把握不到哥斯拉的精髓1998年,美國人拿下了哥斯拉的版權,耗資1.3億用當時最先進的電腦特效製造了一隻美式哥斯拉,上映後狂攬3.9億票房。
但是這部電影卻遭到了東寶公司和全世界哥斯拉影迷的抵制。
首先美版哥斯拉完全拋棄了舊作定型的霸氣怪獸形象,讓哥斯拉變成了一隻從侏羅紀公園跑出來的笨蛋蜥蜴。
歷代日本哥斯拉的造型
更重要的是,哥斯拉的戰力被極大削弱。它不會哥斯拉的絕技「原子吐息」,這猶如超人不會飛、死侍不爆粗口一樣讓電影索然無味。這隻怪獸唯一的技能就是在城市中像只受驚的野豬橫衝直撞。最後在大橋上被幾根纜索纏住了腳步,幾發飛彈就把它給打死了。
美版哥斯拉造型
要知道日版的哥斯拉形象是越來越強,越來越無敵,任何人類科技和兵器都難以將其殺死。
無敵的形象是哥斯拉電影內涵的基礎,只有在面對哥斯拉這樣可怕的外來災難時,人類平日裡隱藏的問題才能夠暴露出來。在這個無敵怪獸碾壓人類的框架之下,哥斯拉電影探討了核問題、環保問題、科技問題、政治問題等一系列問題。
而98美版拋棄了哥斯拉「無敵」的設定,也就拋棄了哥斯拉電影的內涵。
不得不說98美版哥斯拉作為一部普通怪獸災難片無疑是優秀的,它如果改名叫《侏羅紀公園之狗急拉》肯定不會遭遇如此之多差評,但它冠上了怪獸之王哥斯拉的名號,註定是失敗的改編。
美版哥斯拉海報
相比較之下,14美版哥斯拉就回歸到了日版的框架之下,變回了無敵的怪獸之王,電影內涵也隨之大大豐富。
這版哥斯拉成為了一種自然平衡力的象徵,誰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它就會從海洋中出現給予制裁。它也不是針對誰,不論是暴揍無數外星人的美軍還是暴揍美軍的怪獸muto,在哥斯拉的面前都是垃圾。它高大、兇猛、無敵、是超越善惡的存在,猶如神明一般。
不過這版哥斯拉也有缺陷。
哥斯拉電影的框架早已定型,為了和怪獸哥斯拉對等,人類只能作為一個集體的形象進行表達刻畫。
美國人用數十分鐘表現的父子隔閡,家庭矛盾在一部哥斯拉怪獸電影裡顯得格格不入,猶如在一鍋廣式糖水裡倒進半碗四川辣椒醬。如果觀眾們想看父子隔閡,那我們為什麼不去看星球大戰呢?
2016年,時隔十二年之後,由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庵野秀明指導,電影《新哥斯拉》上映。累計狂砍80多億日元票房,成為三年來最受歡迎的日本真人電影。
這位優秀的動畫導演在原有哥斯拉的電影的框架下將《新哥斯拉》拍成了一部優秀的政治諷喻片。
在面對一個無敵怪獸哥斯拉入侵的時候,日本政府的反應只能用一團混亂來形容。
自衛隊擔心開火波及平民引來指責,層層匯報請示錯過消滅哥斯拉的最佳時機;官方報導沒有一點公信力,剛剛宣布哥斯拉不會登陸就慘遭打臉;內閣官員們不願意承擔責任互相扯皮推諉;專家教授都是一群書呆子根本給不出建設性建議;首相沒有一點主見只能像複讀機一樣說著「對」「同意」「照你說的辦」;而日本的美國爸爸只想著趁火打劫,打擊日本的實力。
最後,靠的是一群被排斥於主流之外的異端分子以及無數敢於犧牲的平民才打敗了哥斯拉。庵野秀明用一個外來哥斯拉隱射出日本僵化的政治體制,和面對災難遲鈍又無力的反應能力。
哥斯拉電影的主角永遠是哥斯拉陰影之下的人類,哥斯拉是活在屏幕上的怪獸,而電影裡暴露的問題卻和現實緊緊相連。
如同庵野秀明指導的《EVA》中的那句經典臺詞: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還有《哥斯拉大戰金剛》、《哥斯拉2怪獸之王》 等多部哥斯拉電影上映。
哥斯拉,這個巨型怪獸。它可以是核汙染帶來的災難;也可以是守護地球的英雄;它可以是無辜死難的怨靈;也可以是爆米花電影的消遣。
它是時代的縮影,從反核到反戰,從環保到政治,它是人類的一面鏡子,映照著人類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恨。
它潛藏在深淵中凝視人類,時機一到便從海上出現,用它震天的怒吼給人類帶來災難和反思。
它就是不老不死的怪獸之王——哥斯拉 。
表面身份:在讀研究生
真實身份:平安京陰陽師、迦勒底御主、交界都市指揮使、休伯利安號艦長、ACGN愛好者
擅長:熬夜和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