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看完讓你考慮何為愛的電影(如果你真的愛電影)
2023-07-05 04:43:31 2
還記得小時候匆匆吃完飯,和小夥伴一起跑到村頭蹲著看畫質慘不忍睹的畫布電影嗎?
電影--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常我們總是關注最近有沒有什麼新電影,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有沒有新穎的故事情節,亦或是吐槽一下虛構的故事,拙劣的演技,為我們的茶餘飯後帶來一些樂趣,但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想一想電影的由來,電影的歷史,或者是為電影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接下來,同樣身為電影愛好者,請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電影】的前世今生。
電影,通俗來講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與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動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綜合體。起源於浪漫的法國,或許也只有這樣的地方才能誕生出這樣的藝術,並且也被現代人稱為「第七藝術」。
關於「第七藝術」的由來,據可考資料,是因為1911年一位義大利的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託·卡努杜發表的一篇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其中宣稱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因為是世界上第一次有此言論,所以人們就將「第七藝術」與「電影藝術」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如果有哪位小夥伴想「名垂千古」,不妨試一下展開想像,首次提出一些大膽的理論,或許,不久的將來,也會由你來命名一種藝術形式。
言歸正傳,那麼電影又是如何誕生的?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詞「視覺暫留」,通過「視覺暫留」原理,通過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攝錄在膠片上,再通過放映,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電影」就誕生了。「視覺暫留」即「視覺暫停現象」,也被稱為「餘暉效應」,於1824年由英國倫敦大學教授彼得▪ 馬克▪羅傑特在他的研究報告《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中最先提出,具體為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後,視覺形象並不立即消失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現象首先是被我們中國人運用的,走馬燈便是據歷史記載中最早的視覺暫留運用。宋時已有走馬燈 ,當時稱 「馬騎燈 」 。隨後法國人保羅·羅蓋在1828年發明了留影盤,它是一個被繩子在兩面穿過的圓盤。盤的一個面畫了一隻鳥,另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旋轉時,鳥在籠子裡出現了,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圖像時,它一次保留一個圖像,物體在快速運動時,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圖像。
電影的起源則是一段有趣的故事: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裡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準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系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一切準備就緒後,麥布裡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裡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了。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該結束了。
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裡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了起來。這也就是早期「電影」的雛形。電影也從此開啟了自己逐漸輝煌的一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