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四周的城市(城市簡介----莆田)
2023-07-05 04:59:06 3
莆田市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莆田市史稱興安、興化,又稱莆陽,莆仙。自古是閩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莆田市現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四個區和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兩個管委會。灣口的湄洲島是海內外聞名的和平女神媽祖廟所在地、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莆田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陸域總面積4119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裡。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莆田市,2002年2月進行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四個區和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兩個管委會。
莆田是著名的僑鄉,截至2018年,莆田市共有海外僑胞150萬人,分布在8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華僑31.43萬人、華人118.57萬人;莆田市累計批准僑資企業1518家,合同總投資75.77億美元,合同利用僑資70.02億美元,佔莆田市全部利用外資75%以上。 莆田盛產鰻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等海產品,龍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屬揚州,西周時屬七閩地,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百越,秦時屬閩中郡,西漢前期屬閩越國,西漢後期屬會稽郡冶縣,東漢後期屬南部都尉侯官縣,三國時期屬建安郡侯官縣,西晉時期屬晉安郡侯官縣,南朝前期屬南安郡。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兩度置廢莆田縣,先後隸屬豐州(今福州)南安郡和泉州(今福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縣地再置莆田縣,屬豐州(今泉州)。
唐聖歷二年(699年),析莆田縣西部置清源縣,莆田、清源2縣屬武榮州(後改泉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泉州為清源郡,而清源縣改為仙遊縣,莆田、仙遊2縣屬清源郡。之後清源郡又改為泉州、清源軍、平海軍,莆田、仙遊2縣亦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詔以莆田、仙遊、永福(今永泰)、福清四縣之部分屬地置興化縣(治所在今仙遊縣遊洋鎮),並在其地建太平軍。太平興國五年,改太平軍為興化軍,劃出平海軍(今泉州市)的莆田、仙遊2縣歸興化軍管轄,興化軍直屬兩浙西南路,與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邵武軍合稱為「八閩」,轄地基本上與今莆田市相同。太平興國八年,軍治遷至莆田縣城。宋雍熙二年(985年),閩地從兩浙西南路分出,置福建路,興化軍隸屬福建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在臨安(今杭州)降元。同年五月,益王趙昰在福州登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城失而復得,端宗詔改興化軍為興安州,故莆田市又有「興安」之稱。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軍陷興安州城。元代,地方設行中書省。興安州改稱興化路,屬江浙行中書省管轄,設總管府,置錄事司,統莆田、仙遊、興化3縣。至元十五年,設福建行中書省,興化路屬之。元皇慶二年(1313年),興化縣治由遊洋鎮遷到廣業裡湘溪(今莆田縣新縣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福州參政文殊海牙開城降明,興化路亦納款歸明。元朝末期,泉州莆田出現亦思法杭兵亂。
明洪武二年(1369年),興化路改稱興化府,隸福建行中書省。洪武九年,福建行中書省改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屬之。興化府廢錄事司,轄莆田、仙遊、興化3縣不變。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地處山區的興化縣,虎患嚴重,病疫流行,人丁漸少,百姓不堪重負,因而裁革興化縣。將武化、長樂兩鄉並為廣業裡,劃歸莆田縣,興泰、福興、來蘇3裡並為興泰裡,劃歸仙遊縣。
清沿明制,興化府建制不變,仍轄莆田、仙遊兩縣,隸屬福建省閩海道。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縣誌》36卷(今北京圖書館藏有一部)。
1912年廢府,屬南路道,道治設廈門,1914年改名廈門道,原泉州府、興化府、永春直隸州所轄各縣隸之。(現有江蘇省興化市)。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時屬興泉(泉海)省(今莆田市、泉州)。民國23年(1935年)10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同安、晉江、南安、仙遊、莆田、金門、安溪、永春、德化、惠安。
1949年8月21日解放後,莆田、仙遊2縣屬第五專區(駐泉州),1950年屬泉州專區,1955年屬晉江專區(駐泉州)。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地區,將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5縣劃歸福州市,將莆田、仙遊2縣劃回晉江地區(泉州)。
1983年5月,撤銷莆田地區,所屬福清、閩清、平潭、長樂、永泰5縣劃歸福州市管轄。
1983年11月,成立莆田市。
1984年,從莆田縣劃出城廂鎮、城郊公社建立城廂區;劃出涵江鎮、涵江公社建立涵江區。莆田市轄莆田、仙遊2縣和城廂、涵江2區。
1984年10月,各縣(區)所屬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為鄉(鎮)人民政府,生產大隊(街)改稱為村(居)民委員會,城廂鎮改稱荔城街道辦事處。
1984年11月,莆田縣黃石、笏石2鄉改為鎮建制。1985年5月,涵江鎮改稱涵江街道辦事處。莆田縣的江口、梧塘、華亭3鄉和仙遊縣的楓亭、榜頭、郊尾、度尾4鄉改為鎮建制。1986年12月,莆田縣的西天尾、埭頭2鄉改為鎮建制。1988年10月,莆田縣的白沙、靈川、忠門3鄉改為鎮建制,東莊鄉改為秀嶼鎮。
1989年2月,從莆田縣劃出湄洲鄉,成立莆田市湄洲島旅遊經濟區,由莆田市直轄。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同年9月,湄洲鄉改為鎮建制。
1996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對笏石鎮、埭頭鎮、平海鎮、東嶠鎮、南日鎮、東莊鎮、忠門鎮、靈川鎮行使管轄權,管轄的行政區域屬莆田縣。
1997年10月,忠門鎮區划進行調整,增設山亭、東埔、月塘3個鄉。
1999年7月,靈川鎮區劃調整增設東海鎮。
2002年02月01日,國務院批准調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莆田縣,成立荔城區、秀嶼區,市轄有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秀嶼區和仙遊縣。
(1)撤銷莆田縣建制,將原莆田縣的常太、華亭、靈川、東海4個鎮劃歸莆田市城廂區管轄,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秋蘆、白沙、新縣、莊邊6個鎮和大洋鄉劃歸莆田市涵江區管轄。涵江區面積752平方公裡。
(2)調整城廂區行政區域範圍,設立荔城區。將原城廂區荔城街道、城廂區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溪、步雲、埭裡、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濠浦、南郊、莘郊、荔浦、陡門、張鎮、西洙、拱辰、暢林12個村,以及原莆田縣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面積268平方公裡。
(3)設立秀嶼區。將原莆田縣的笏石、東莊、忠門、東埔、湄洲、東峰、埭頭、平海、南日9個鎮和山亭、月塘2個鄉劃歸秀嶼區管轄。面積506平方公裡。
2008年4月,經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發布第18號公告,核准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再次掛牌成立,對忠門鎮、東埔鎮、山亭鄉行使管轄權,管轄的行政區域屬秀嶼區。
2009年2月,象溪鄉更名為菜溪鄉。2010年1月,山亭鄉改為鎮建制。
行政區劃
據政府官網2018年7月信息顯示,莆田市下轄4個市轄區(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秀嶼區)、1個縣(仙遊縣)。下設8個街道、39個鎮、7個鄉,共54個鄉級政區。設有9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82個村民委員會共973個;下設1084個居民小組、11031個村民小組共12115個。此外,莆田市設立2個管理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擁有部分縣級行政權力。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東面臺灣海峽與臺灣隔海相望,北依省會福州市,南接泉州並與廈門相近,位於東經118°27`-119°39`,北緯24°59`-25°46`,東西長122.4公裡,南北寬80.5公裡,面積4200平方公裡。東北與福清市交界,西北與永泰縣、德化縣毗鄰,西南與永春縣、南安市、惠安縣接壤,東南瀕臨臺灣海峽從東至南有興化灣、平海灣、湄洲灣三大海灣,與臺灣省隔海相望,距臺中港僅70多海裡。
地形地貌
莆田市處閩中沿海山地、丘陵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巒疊嶂,中部丘陵起伏,東南部平原廣闊與逶迤的木蘭溪、延壽溪、秋蘆溪構成了江南水鄉。
西北部多為中低山,海拔500~1800米,有千米以上的山峰43座,其中位於仙遊-永泰-德化交界處的石谷解海拔1803米,為市內最高峰。
中部為低山、丘陵、平原與盆谷錯綜其間,地勢較平坦,有興化平原,仙遊東、西鄉平原、南方平原、楓江平原等,平原海拔多在60米以下。其中最大的平原是興化平原,俗稱南北洋平原,面積4.64萬公頃,是福建省第三大平原。
莆田境內海岸線長達343.6公裡,約佔福建省海岸線總長的10.3%,東南部為沿海低丘陵帶,多半島、島嶼和海灣,海岸線曲折,長達233.9千米。擁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其中湄洲灣的秀嶼、東吳水深港闊、不凍不淤,三灣之間有埭頭半島、忠門半島、秀嶼半島。有大小島嶼150多個,其中以南日島、湄洲島及烏丘嶼最為著名。
氣候特徵
莆田市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1℃,年均日照時數1995.9小時,無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
莆田市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平均年太陽輻射量達110.41千卡/平方釐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95.9小時,年均日照率為45%。日照時間從山區至沿海逐步增多。氣溫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山區逐漸降低。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至21℃之間。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全市絕大部分土地,適宜農業生產上的一年三熟製作物栽培。
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間,自西北山區向東南沿海遞減。西北部山區達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為1200毫米至1600毫米,東南部沿海和島嶼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
季風明顯,濱海風大也是莆田氣候的一個特徵。主要的方向有東北風和西南風;東北風有10個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區,山區則以北風或東風居多。冬、夏季風方向隨季節交替而轉換明顯,冬季多為偏北風,夏季多為東南風,而春、秋季為風向轉換季節。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莆田境內河流多數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流徑,主要有木蘭溪、延壽溪和萩蘆溪三大溪流水系。
木蘭溪發源於德化縣戴雲山支脈的筆架山,入仙遊縣西苑鄉黃坑村,橫貫全市中、南部,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度尾、大濟、鯉城、城東、賴店、蓋尾、華亭、城郊、渠橋、黃石、涵江等地區,至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幹流全長168公裡,集雨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裡,是閩中的最大溪流,為福建省八條主要水系之一。木蘭溪水系的較大支流有延壽溪、中嶽溪、大濟溪、溪口溪,龍華溪、松板溪,仙水溪、苦溪等。
延壽溪又稱南萩蘆溪,源於仙遊縣鐘山鎮林泉安,匯九鯉湖溪、莒溪、長嶺溪、漁滄溪等溪水,進入莆田平原後,分成眾多溝渠,流經常太、城郊和涵江等鄉鎮,注入木蘭溪出海,幹、支流總長189公裡,集雨面積386平方公裡,是木蘭溪最大的支流。萩蘆溪源於永泰縣和莆田縣交界的黃鄉,入仙遊遊洋鎮馨角山,匯吉宦溪、湘溪、鞏石溪、朱溪、蒜溪等,自東北向東南流經莊邊、白沙、秋蘆、江口等鄉鎮,注入興化灣。
萩蘆溪幹支流總長150公裡,集雨面積709平方公裡(莆田市境內662平方公裡),居全省第十一位。萩蘆溪翻山越嶺,峽高灘險,水位落差大,莊邊溪底高程137.7米,至江口溪底只有7米,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植物資源
截至2018年5月,莆田市境內有215科,1403種。主要介紹植被、樹種、藥材、農作物、果樹、茶葉、花卉、食用菌等資源。植被類型有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坡、經濟林、果樹林、海岸植被等。莆田市的植被分區為「閩東南戴雲山東溼潤暖亞熱帶雨林小區」。其植被段分界線大致為:西起仙遊縣度尾鎮的苦竹村,經度尾中峰橋、大濟鎮南山、書峰鄉書峰村、榜頭鎮桃源村和九仙寺及天馬寺、蓋尾鎮外坑亭和頂寨裡,再轉入莆田縣華亭鎮三紫山、九華山、紫霄峰及萩蘆鎮崇聯、梅洋和友誼村,東至江口鎮東方紅水庫。此界南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帶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雨林,界北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森林樹種種類繁多,主要有馬尾松、杉林、毛竹和闊葉林種,其中有國家級與省級的黃楠、花櫚木、青岡櫟、木夾紅、豆樹、香椿等樹種。藥材品種有203科,814種,有三尖杉、山杜仲、獼猴桃、金銀花、銀杏、黃連、肉桂、喜樹、金線蓮、列當、石花菜等珍貴中藥材。作物品種主要是糧食作物,以水稻、大、小麥、甘薯、大豆等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油菜、黃麻、紅麻,菸草等為主;此外還有各類蔬菜。全市境內有51個果樹品種,其中栽培的32個,野生的半野生的19個,形成了熱帶和溫帶果樹聚集區,其中荔枝、龍眼、枇杷、蜜柚為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果。
動物資源
截至2018年5月,莆田主要有飼養和野生兩大類。飼養動物主要有牲畜、家禽、兔、蜂等。其中牲畜品種以牛、羊、豬、馬、驢、騾為主,牛有耕用、奶用與肉用三種;羊有戴雲山山羊、福清高山羊、四川麻羊、吐根堡奶羊、薩能奶羊、陝西奶山羊等品種;豬的品種有莆田黑豬(被列為全國優良品種之一)、福安花豬、廣東白花豬、約克夏、杜洛克、波中豬等。家禽主要以雞、鴨為主,「絨毛烏骨雞」與「麻鴨」為主要的優良家禽。野生動物除分布於海洋及淡水生態系統的水生動物外,還有分布於樹林生態系統中的數百種陸生動物,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全市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動物及無脊椎動物共37個目,500多種。其中水生脊椎動物就有323種,無脊椎動物已鑑定的有306種,其中可供養殖的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有蝦、蟹、貝、蟲尋、蟶、牡蠣、花蛤、泥蚶、紫菜等38種之多。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5月,據1958年已探明的,有鐵、錳、鋁、鋅、鎳、銀、鎢、鈣、鈾、銅等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石有高嶺土、蛇紋石、滑石、葉臘石、花崗石、鉀長石、矽線石、凍石、水晶、鋁土、石油、明礬等。其中,鉛鋅礦石儲量611.2萬噸,鐵礦石500多萬噸,黃銅礦石600多萬噸,錳礦石84萬噸,鎳礦石36萬噸,高嶺土8000萬噸,蛇紋石4564萬噸,滑石176萬噸,花崗石約上億噸。全市地下礦藏分布面廣,鐵礦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的平海、忠門、東莊、靈川、莊邊、南日島等地;黃鐵、黃銅、鉛鋅鈾、錳和凍石主要分布在新縣境內;鎢礦分布在埭頭、東嶠、平海一帶;石油分布在沿海一帶;花崗石礦廣泛分布於沿海丘陵地帶;高嶺土分布在鐘山鎮至榜頭鎮、蓋尾鎮境內。山亭鄉的矽線石礦是世界上少有的非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目前開採量較大的是花崗巖。
人口民族
2018年底,全市戶籍總人口329萬人,常住總人口283萬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3.0萬人、1.2萬人。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5.3‰,與上年相比,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提高個0.2個千分點、0.9個千分點,死亡率下降0.7個千分點。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5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7.6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55.3%,比上年末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75萬人,出生率為13.2‰;死亡人口1.87萬人,死亡率為6.6‰;自然增長率為6.6‰。
莆田市內居住有漢族、畲族、壯族、苗族等33個民族。
經濟狀況
綜述
2018年,莆田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6.01億元,比2017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9.85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866.76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增加值525.46億元,增長11.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2890元,比2013年增長10.3%。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7.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0%。
莆田市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分別是:才子服飾、雪津啤酒、閩中有機食品、天下農莊大米、卡朱米羽絨服、三棵樹塗料、保蘭德箱包、華昌首飾、沃特運動鞋、國聖醬菜、雲敦襯衫、金威世家男裝、東奕機械。中國名牌產品:才子襯衫、東南香大米、保蘭德皮包、天下農莊大米。
第一產業
2018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99.93億元,比上年增長3.5%。糧食種植面積72.43萬畝,比上年減少1.47萬畝,其中稻穀面積41.13萬畝,減少1.6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4.37萬畝,增加0.1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55.33萬畝,增加0.81萬畝。2014年全年糧食產量27.77萬噸,比上年減少0.39萬噸,下降1.4%。其中,稻穀產量17.51萬噸,減產0.52萬噸,下降2.9%。
2018年,肉蛋奶總產量17.56萬噸,比上年下降7.3%。肉類總產量12.71萬噸,下降4.8%。其中,豬肉產量8.90萬噸,下降5.4%;牛肉產量0.06萬噸,增長9.5%;羊肉產量0.24萬噸,下降0.1%。年末生豬存欄59.73萬頭,下降18.3%;生豬出欄116.98萬頭,下降6.4%。牛奶產量1.37萬噸,下降2.3%。
莆田市的南日鮑、莆田枇杷、莆田桂圓、度尾文旦柚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2013年,仙遊金沙薏米列入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名錄;「莆田鮑魚」、「莆田花蛤」入選全省10大特色漁業品牌。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13.05億元,比2013年增長1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9.1%;國有企業增長19.2%,集體企業增長5.2%,股份制企業增長15.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8%;私營企業增長14.3%。分輕重看,輕工業增長15.5%,重工業增長7.9%。
截止2018年末,莆田市全市88項產品榮獲2014年度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全市累計擁有福建省名牌產品151項。2014年末全市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43個,國家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3個。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個,全年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7.2萬臺(件)。全年制修訂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6項、省地方標準7項,累計全市共制訂國家標準53項、行業標準34項、省地方標準106項。
2018年,莆田市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65.63億元,比2017年增長12.5%。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80.37億元,增長29.4%。
第三產業
2018年莆田全市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0.33億元,比2017年增長12.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28.08億元,增長11.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25億元,增長15.1%。
交通運輸業
2018年莆田市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7.55億元,比2017年增長9.9%。公路通車裡程6098.11公裡,比上年下降2.6%。其中高速公路184.16公裡,下降1.4%。
2018年沿海港口新增貨物通過能力246萬噸;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070萬噸,比2017年增長8.7%。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
金融業
2018年年末莆田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450.18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12.0%;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31.44億元,增長21.6%。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預計15.20億元,比2017年增長24.5%,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0%。全市新增2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布局建設1個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全市有國家級、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9家;高新技術企業36家;重點實驗室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7個、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新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
2018年年末,莆田共有國家級質量技術檢測中心1個,省級質量技術檢測中心4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個,法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個。全市共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3個。共有地震前兆臺站(點)18個,其中綜合臺站2個;前兆測臺站4個;測震臺站1個,強震動觀測臺站(點)3個;烈度速報臺6個;GPS觀測站2個。共有36個海洋環境監測站位、4個重點監測區域、4個重點海域的4個生物質量樣品。
教育事業
2018年,莆田市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596人,在校生20644人,畢業生4309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8.97%。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2338人,在校生36397人,畢業生14617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4108人,在校生11252人,畢業生1828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0827人,在校生64510人,畢業生22137人。全市普通初中招生31100人,在校生99780人,畢業生34601人。普通小學招生42862人,在校生231299人,畢業生3159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02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04425人。
莆田學院
莆田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備高等本科學歷教育資格的綜合性公辦本科層次全日制的普通高等院校,由興化大學、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於1898年開始創建的福建省高級婦幼衛生學校、莆田地區教師進修學院、莆田華僑體育師範學校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2002年3月合併升格為莆田學院。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地處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學院是一所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工科類公辦高職高等院校。
福建省名校
莆田一中,於1906年創建,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為全國百強中學,歷年高考成績居全省前列;
莆田二中,於1878年創建,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
仙遊一中,辦學歷史遠可溯至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興建的金石書院,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是仙遊縣唯一的「一級達標中學」。
省一級達標高中有:莆田一中、二中、四中、五中、六中、八中、華僑中學、十中。莆田的省達標高中總共有26所。其它:莆田市理工學校、莆田職業技術學校、福建省稅務學校、莆田科技校、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莆田市工程學校、莆田市衛生學校、仙遊職業中專學校、仙遊華僑職業中專學校、仙遊縣楓亭職業學校等。
衛生事業
2018年年末,莆田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35個,其中醫院53個,衛生院1294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3721人,其中醫生5093人,註冊護士5667人。2014年末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2347張,鄉村醫生359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年末,莆田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1.01萬人,比2017年減少8964人。其中參保職工26.28萬人,參保的離退休人員4.73萬人。全市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為3.98萬人,全部實現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3.26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2.67萬人,參保的城鎮居民30.59萬人。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272.81萬人,同比增加5.36萬人。全市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5.33萬人,同比增加1.2萬人。
2018年末全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145人,比上年減少1213人;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990人,減少1982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1143人,減少1079人;「五保」供養對象6615人。
2018年年末,莆田市養老機構床位數增至10938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9.2張。全市建立各類社區服務機構15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站)86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2.75億元,籌集福利公益金0.82億元。
交通
航空
莆田機場規劃開工建設,其定位為中國民用支線機場,按照可以滿足A320和B737系列等飛機起降的要求進行總體規劃,按4C建設,預留4D;機位數10個,遠期20個;規劃用地3300畝,遠期3750畝。
公路
莆田市有瀋海高速、瀋海高速複線、莆永高速公路和各縣區的疏港大通道以及在建的興尤高速。
莆田汽車站位於莆田市荔城區文獻路與荔園路交叉處(闊口)。
莆田城市軌道交通正在規劃階段,規劃預留兩條城市軌道路線。一條是城市輕軌,起點為城際鐵路涵江站,終點是媽祖新城中心區,途徑西天尾,城廂傳統商業區,木蘭溪北岸片區,莆田中心火車站,笏石片區,平海灣片區。另一條是機場快軌,自莆田候機場出線,沿迎賓大道,知名路與城市快軌聯通。建議採用地面輕軌形式。
BRT快速公交系統亦在規劃中。
鐵路
鐵路方面莆田共建成運營的有福廈鐵路、向莆鐵路和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貨運專線)、仙龍鐵路(規劃中)。
莆田火車站既是福廈鐵路的中間大站,該鐵路南接廈深鐵路,莆田火車站又是向莆鐵路的首末站。莆田有三個在建或投入運行的客運火車站。向莆鐵路已於2013年9月26日開通運行,還有涵江火車站、仙遊火車站(在建)、涵江北站(規劃中)、莆田東站(在建,貨運)、仙遊鯉南火車站(規劃中)。
輪渡
莆田市忠湄輪渡公司負責輪渡航線為莆田文甲到湄洲島。
莆田市石南輪渡公司負責輪渡航線為石城到南日島。
莆田市湄洲島輪渡公司負責輪渡航線為湄洲島到金門、馬祖、澎湖、臺中(不定期航線)。
歷史文化
地名含義
因歷史上莆田平原地處淺海和沼澤地帶,蒲草滋生,先民剷除蒲草、排洩海水造田而得名。別名莆仙,因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莆仙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行政區域出現而得名。別名荔城,因古時盛種荔枝而得名。又稱興化,因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置興化軍,轄莆田、仙遊、興化三縣而得名。還稱莆陽,因北面是眾多的群山,莆仙平原位於山的南面而得名。又有「興安」之稱,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城失而復得,端宗詔興化軍為興安州而得名。
名勝古蹟
全市擁有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蹟250多處,有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97處。其中,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遐邇聞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獨有;湄洲媽祖祖廟和三教祖祠在全國、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重要的影響。
莆田南少林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部,聞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這裡。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據考古認為「林泉院至遲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於唐初,和莆田武風有關。1991年9月經來自全國武術、歷史、宗教、考古界著名專家、學者反覆論證後得出結論,並於1992年4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暨重建莆田九蓮山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
莆田市四季景
四大祈夢勝地是: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冬九鯉。
湄洲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壺山蘭水
簡稱壺山,聳立於荔城南面,興化平原西側。巍峨俊秀的壺公山是閩中地區的名山。
壺公山為中國福建省莆田市一座名山,最高處有711.5米,壺公山雖不高,但由於坐落在興化平原之上,所以顯的十分高大。人們多以壺公山和木蘭溪為莆田市的代名詞,有「壺山蘭水」之雅稱,其中「壺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壺公山坐落於新度鎮之內,距離市區只有十餘公裡,其交通十分方便。北宋理學家朱熹曾讚美壺山說:「莆多人物,以文獻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這裡所說的「此公」,即是壺公山。
九鯉湖
九鯉湖原名九裡湖,位於仙遊縣北部山區鐘山鎮。相傳漢武帝時,安徽廬江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並跨鯉升天成仙,故得名。
莆仙戲
莆仙戲是中國現存戲劇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原名「興化戲」,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莆仙戲源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閃光於現代。它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唱腔豐富,莆仙戲現存傳統劇目有五千多個,解放後,《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秋風辭》、《新亭淚》、《晉宮寒月》、《葉李娘》、《狀元與乞丐》等優秀劇目譽滿全國劇壇。
古譙樓
古譙樓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後幾經毀建,尚存的古譙樓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嘉慶八年(1803年)整修的。古譙樓是福建保存最完整的譙樓建築,堪稱八閩尚存譙樓第一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金沙薏米
仙遊縣龍華鎮金沙村薏米始栽培於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為貢品。金沙薏米容易脫殼,出米率達60%以上。薏米的腹溝深、粒圓、含固形物多。
南日鮑魚
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於莆田市秀嶼區南日。另外,鮑所產生的天然珍珠,其粒大,色豔,鮑的經濟價值很高。
仙遊皮蛋
是以獨特的科學傳統配方加工而成的,質地透明有彈性,味道鮮美,食後甘味迴旋,具有清涼、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別是可以減少膽固醇,全縣已形成年產優質松花皮蛋和紅心鹹蛋1億粒,產值1億元,出口供貨總值1000多萬美元的「兩蛋」生產出口基地。
荔枝
「荔城無處不荔枝」——這是郭沫若對莆田的第一感覺。自唐代起,莆田就開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種多、果粒大、果色豔紅、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氣濃鬱,質量優而名揚海內外,主要品種有「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等。
文旦柚
莆田文旦柚,又名蜜柚,以仙遊度尾的出名。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文旦柚每年秋季成熟,果實無籽,果味酸、香、甜,食之爽口,嚼之無渣,富含維生素C,曾被清朝列為貢品。
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國家最早的快餐之一。它是莆田著名的土特產,始於宋代,相傳為宋治平間,興化軍主簿黎畛受命協助錢四娘在莆田興建木蘭陂水利工程時所創。
碗糕
在閩南,碗糕也叫發粿,「發」是發酵的意思,「粿」指大米食品。因其製作過程需經過發酵,蒸熟後就發起來了,人們取其「發」之寓意,寄託了美好的願望。「發」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發財,二是家族興旺。在閩南,冬至、春節等大節日或祭神祭祖活動時家家戶戶都做,平時也作為小吃。
莆田紅團
紅團,福建莆仙地區特色小吃,蒸食,由皮和餡兩部分構成。紅團是莆仙最有特色的傳統喜慶節日食品,過年時家家必做。不但是可口的食品,也用於渲染節日氣氛,還用於祭祀,而且是寓意深刻的饋贈禮品。
地方習俗
莆仙民俗豐富多彩,同一個習俗在不同的區域裡,就有所異樣變化。例如春節元宵節,各地的活動日期不同,其項目內容、規模、形式等都存在差異性。元宵節期間,平原人舉行遊燈、楓亭遊燈最為典型。沿海人元宵節,舉行神祇出巡郊遊、擺粽轎、演戲等。莆仙各地宮觀寺廟數不勝數,而各個地方的宮觀所舉行的神祗廟點活動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質是大致相同的,卻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孫昌盛、萬事如意。民俗不光在過節上,風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樣式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由於受到地域文化影響與制約,民間方言或普通行為習慣,亦產生出許多頗具特色的地方習俗。
一年過兩次年
明代中後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時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難,躲過一劫。等風平浪靜之時,已是大年初二,當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裡慘不忍睹。人們決定再過一次年,各鎮各村不一。原莆田縣是大年初四,仙遊縣是大年初五。在中國是很難找到一年過兩次年的習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訪友,為了警示大年間被倭寇入侵的史實,當地百姓規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襲。
莆田鬧元宵
莆田元宵節,時間跨度長,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結束,堪稱全國最長的元宵節。且期間伴隨有大量熱鬧的民俗活動,盛況賽過春節。每逢元宵節來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歡慶時常常通宵達旦。
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動從農曆正月初六開始直到正月廿九媽祖宮舉行「尾夜元宵」才結束,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鬧元宵,節目豐富多彩,盛況賽過春節。元宵,是指新春第一個月圓之夜——農曆正月十五晚,為我國民間傳統的重大節日,亦稱「上元節」。莆仙各地到處建有宮、廟、社、壇,每個裡社均按古時劃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為熱鬧,稱為「元宵心」。還有「總元宵」、「末夜燈」等活動,系較大社廟集中舉行的大型元宵繞境活動。體現出莆仙文化所獨有的強烈內聚力和鄉土氣息。
工藝美術
木雕工藝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以「精微透雕」著稱,是福建乃至全國木雕工藝的發源地之一。2008年,莆田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聯合授予「中國木雕之城」的榮譽稱號。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莆田木雕為閩中經濟、文化、習俗、藝術所薰陶,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繁富、刀法活潑、刻工精細的獨特風格,成為莆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典家具
莆田的古典家具,將久負盛名的木雕工藝與傳統家具巧妙融合,做工講究,造型優美,意蘊豐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審美價值。2006年,莆田仙遊縣還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的榮譽稱號。
金銀珠寶
莆田金銀珠寶行業歷史悠久,技藝精深,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被譽為「中國銀飾之鄉」、「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旅遊攻略
景點概況
簡介
莆田位於福建沿海地區,全市擁有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蹟250多處,有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景色美不勝收。另外,莆田還是世界媽祖中心,留存了以媽祖、莆仙戲、南少林、三清殿為代表的文化遺產,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除此之外,九鯉湖風景、古堰木蘭坡、玄妙觀三清殿、南少林等都是福建省的著名景點,旅遊勝地。
最佳旅行時間
夏季最佳
當地氣候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