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古典時期的音樂家(維也納與莫扎特)
2023-07-05 02:00:52 5
《莫扎特:黃金年代》視頻介紹
1781年3月,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從薩爾茨堡啟程,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從此開啟了他輝煌的職業生涯。10年後,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逝世於維也納,年僅35歲。這個從小被視為神童的音樂天才,在定居維也納的歲月裡,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批傑作,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四重奏、奏鳴曲等,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代表性的音樂體裁。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莫扎特:黃金年代》是針對莫扎特1781至1791年間的一本傳記,他人生中的最後十年與維也納這座古典音樂之都息息相關。眾所周知,莫扎特的職業生涯短暫且驚豔,他在這十年裡的音樂創作,造就了整個西方音樂史上最令人矚目的時期之一,使當時的維也納堪稱真正的「黃金年代」。
《莫扎特:黃金年代》
【美】H.C.羅賓斯·蘭登 著
石晰頲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美國音樂學家和歷史學家H.C.羅賓斯·蘭登的這本書中,維也納的社會風貌和音樂生活佔據了相當一部分篇幅,讓我們的目光不只集中在主角一個人身上,還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同時代人視角,以求重現莫扎特真實生活過的場景。同時,《莫扎特:黃金年代》收錄了215張插圖(32張全彩),包含大量的人物肖像畫、街景繪畫、樂譜手稿、演出海報等,配合文字史料,為讀者提供了一份栩栩如生的記錄,重塑了1781至1791這十年間,莫扎特在歐洲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生活圖景。
海頓與莫扎特的友誼
莫扎特為他在阿塔利亞出版的六部題獻給海頓的四重奏寫了一份義大利文的獻辭。這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具君子風範的記述友誼的文獻之一。
致我親愛的朋友海頓:
一個決定把他的孩子送去大千世界的父親,認為應當把監護與引導孩子的責任交付給另一位知名人士,而且十分幸運地,此人也是這位父親的好友。——而作為我最親愛的朋友的這位知名人士,這裡是我的六個兒子。——他們的確是長時間辛勞的成果,但很多朋友加強了我的這個希望,希望這份辛勞能夠至少在某種很小的程度上得到補償,也會鼓舞和安慰我,在某一天,這些孩子將會成為令我欣慰的源泉。——您,我最親愛的朋友,上一次在首都逗留期間,曾經對我表達過您對這些作品的滿意。——而您的讚許對我是莫大的鼓舞,因此我將他們奉獻給您,並且希望他們不會完全不值得您的喜愛。——請親切地收下他們,並且做他們的父親、嚮導和朋友!從此我將我對他們的全部權利讓渡給您:我祈禱您能夠寬容他們的那些可能逃過了偏私的生父的眼睛的缺點,並請您不要因此而介意,繼續以您的慷慨來庇護他們,而他們也會對此感激涕零。這是我內心深處的期望,最親愛的朋友。
你最真誠的朋友,
W.A.莫扎特
維也納,1785年9月1日
1781年格拉本大街
9月17日的《維也納日報》上刊登了這幾部四重奏的出版啟事,但是一星期前,當莫扎特和阿塔利亞讀到同一份報紙上的一篇小廣告時,一定憤怒不已:這篇廣告來自阿塔利亞的競爭者克裡斯多夫·託利切拉,聲稱「莫扎德【原文如此】為2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六部四重奏將以極低的價格出版,在我位於科爾市場米蘭【咖啡館】旁邊的店鋪有售」。這些四重奏是莫扎特早期的四重奏作品(K.168—173),託利切拉買來了這些樂譜並且將其翻印。阿塔利亞和莫扎特的回覆如下:
在阿塔利亞公司門店……即將上架:由指揮家W.A.莫扎特先生創作的六部全新的四重奏……作品第10號,全新刻版,售價6福林30克羅伊策。——莫扎特的作品無需言辭讚美,溢美之辭是多餘的,人們唯一能夠確認的是,這是大師傑作。作曲家將這一系列作品題獻給他的朋友—埃斯特哈齊親王宮廷樂正約瑟夫·海頓,而海頓對此以對待一位偉大天才的掌聲作為回報,這可以使人們對這些作品更富信心。因此出版商不遺餘力地將這套作品提供給有識之士——不僅僅具備印刷版的優美與清晰,其紙張和印製工藝也是不惜工本——並保證售價公道合理,畢竟這套四重奏有150頁,如請人抄寫至少要花費12福林。
鑑於藝術品商人託利切拉最近在報紙上也公布將以極低的價格出售六部莫扎特的四重奏,而並未說明它們是手抄的還是印刷的,是舊作還是新曲,莫扎特先生認為他有責任告知可敬的公眾,這些四重奏並非新作,而是他在15年前的舊作品。他表示這樣的話,那些期待他的新作的內行人士就不會買錯。
舊城堡劇院內景
託利切拉立刻發表了他的回覆,表示阿塔利亞的公告是「一份幾乎完全沒有必要的」警告。託利切拉向公眾保證,他出版的這些四重奏「有【莫扎特的】名字保證而無需其他推薦」。他也對那組四重奏新作附上了一句模糊的批評,「它們具有非常特別的品位」,並且說那些老作品對於內行人來說仍然新鮮,而這些人也無需擔心被贗作矇騙,「因為這些作品,也是莫扎特本人的孩子」。
約瑟夫和麥可·海頓的名字有時會出現在莫扎特家族的書信裡,但是(很明顯是出於地域的原因)麥可更加頻繁地成為他們評論的對象。實際上在1784年4月24日莫扎特給他父親的信之前,他們從未正式提到過約瑟夫·海頓:「那麼,最近出現了一些由某位普萊伊爾創作的四重奏,他是約瑟夫·海頓的學生。如果你還沒了解這些作品,試著去買幾首,你會發現它們值得花點工夫去尋找。這些作品都寫得很好,而且令人愉悅,你會立刻感受到裡面的高明之處。如果普萊伊爾能夠取代海頓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地位,這對音樂來說是一大幸事。」如果我們考慮到海頓之後的音樂創作,這封信所表述的可以說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意見:認為海頓即將被他的學生,當時剛剛開始他的傳奇事業的伊格納茲·普萊伊爾(Ignaz Pleyel,1757—1831年)取代。但要為莫扎特辯護的話,需要指出當時很多人都抱有類似的看法,因為普萊伊爾的音樂比起海頓的作品更容易為人理解。
維也納奧園的林蔭走廊,莫扎特曾在此的音樂會亭演出
海頓-莫扎特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很多評論的對象,而其中大多數(至少在19世紀與20世紀的莫扎特學術界中)都包含著某種輕微的大驚小怪,這是因為大部分莫扎特學者——但並非莫扎特本人——一直將海頓視作一位二流的作曲家,不值得這位後輩音樂大師對他本人及其作品表現出如此的愛戴與關注。在同時代或年代詳盡的文獻中記錄了很多莫扎特對海頓的景仰與尊重的表現,例如在弗蘭茨·夏維耶·涅梅切克(Franz Xaver Niemetschek)於1798年撰寫的莫扎特傳記中,有如下基於康斯坦策和其他可信資料的記述:
偉大而不可比擬的約瑟夫·海頓已經成為音樂之榮耀,而莫扎特……成為他的一名最為真誠的景仰者,而現在,即使在莫扎特逝世之後,這份友誼仍然深得我們喜愛,並且是我們的喜悅之源。莫扎特經常稱呼海頓是他的老師。
【關於1785年題獻給海頓的四重奏】鑑於莫扎特本人的卓越才華,像他這樣的藝術家向海頓致敬不僅提升了海頓的名望,也對莫扎特本人的信譽大有裨益,並使我們能夠認識到他的情懷中的溫柔之處。
確實沒有比這些四重奏能夠更好地表達莫扎特對海頓的景仰之情的作品了,這些四重奏不僅是珍貴樂思的寶藏,也是貨真價實的創作範本。
在內行人眼中,這部作品的重要性可以與他的任何一部歌劇巨作相提並論。其中的方方面面都經過仔細考量並進行了打磨,以臻完美。任何人都能看到他為此所經歷的辛勞,值得海頓的讚美。
當我們得知他習慣於在優秀的音樂作品演出中感動流淚,尤其是在聆聽兩位偉大的海頓的作品時,我們可以判斷他擁有多麼纖細精緻的心靈,以及多麼敏銳的藝術觸感。
他在提到兩位海頓或者其他音樂大師時總是會表現得十分動容,以致人們可能會覺得這不是偉大的莫扎特,而只是那些音樂大師的一個弟子。
他最大的喜悅總是來自音樂。如果他妻子想要在家庭慶典上給他一個特別驚喜,她就會私下裡安排一場演出,上演麥可·海頓或者約瑟夫·海頓的新的宗教音樂作品。
維也納城郊的鄉下大路,莫扎特曾在此住過幾個月
莫扎特對海頓的音樂的反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是兩位偉大藝術家之間正常的惺惺相惜的體現——可以在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之間看到同樣的現象:以各自的作品為模範,相互模仿並試圖超越。
作者:H.C.羅賓斯·蘭登
編輯:周怡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