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主城區屬於哪個區(徐州市的區劃變動)
2023-07-05 13:22:59 3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江蘇省各個城市經濟發展和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蘇州市、南京市、無錫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的徐州市,徐州市是江蘇省下轄的地級市,同時也是我國華東地區的工業重鎮,也是江淮地區的第一大城市。目前,徐州市下轄了10個區縣。那麼,徐州市10個區縣的區劃格局,到底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我們聊聊江蘇省的具體情況。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糧食大省、人口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江蘇省的總人口達到了8400多萬人。在全國各個省份中,這樣的人口基數是非常高的。我國各個省份中,只有5個省的人口在8000萬以上。2022年,江蘇省的GDP總量排名全國第2位,達到了12.29萬億,這是非常不錯的水平。
從GDP總量來說,江蘇省甚至超過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發達國家。從人均經濟來說,江蘇省也是非常強的。目前,江蘇省下轄了13個地級市,俗稱為「十三太保。」分別是: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鹽城市、淮安市、徐州市、宿遷市、連雲港市。其中,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從區域來說,江蘇省由蘇北、蘇南、蘇中等地組成。蘇南地區屬於標準的江南文化,在飲食、口音、風俗、建築風格等諸多方面,擁有非常明顯的特點,例如口味偏甜、崑曲、園林等等,非常有特點。至於蘇中地區,則是標準的江淮文化,江淮文化在各個方面,堪稱自成一派。
蘇北地區包括了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等地,很多方面更加接近於北方。例如徐州的飲食、口音等方面,非常接近中原和齊魯。作者的一位朋友是徐州姑娘,非常能吃辣。說方言的時候,非常接近山東魯南口音。對於蘇北的地鍋雞、燒烤、辣湯等等,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標準的北方口味。
徐州市是江蘇省下轄的地級市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華東地區的重要工業城市、連接魯豫皖蘇四省的重要樞紐城市。在我國江淮各地中,徐州市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與周邊城市相比,徐州市的優勢很明顯。2021年,徐州市的總人口達到了900萬以上。2022年,徐州市的GDP總量達到了8400多億,各方面屬於非常不錯的水平。
目前,徐州市下轄了5個區、3個縣、2個縣級市,合計10個區縣,分別是:鼓樓區、雲龍區、賈汪區、泉山區、銅山區、新沂縣級市、邳州縣級市、豐縣、沛縣、睢寧縣。
在我國各地的地緣格局中,徐州屬於標準的兵家必爭之地。一旦進入南北朝對峙或者軍閥混戰的局面以後,對於南北雙方來說,有3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分別是西線的漢中、中線的襄陽、東線的徐州,徐州的得失,關乎整個戰略布局。對於北方政權來說,控制了徐州以後,退能夠固守齊魯和中原。進而直逼兩淮一線,甚至飲馬長江北岸。
對於南方政權則正好相反,控制了徐州以後,進而北伐中原,退則固守江淮。宋朝統治時期,蘇東坡對徐州的評價很高,認為:「徐州為南北襟要,京東諸郡邑安危所寄也。其地三面被山,獨其西平川數百裡,西走梁、宋,使楚人開關延敵,真若從屋上建瓴水也。」東晉人認為,「彭城之得失,輒關南北之盛衰。」
徐州史稱「北國鎖鑰,南國重鎮。」宋朝陳無已說:「彭城之地,兵家為攻守要地。」關於徐州的戰略地位,出現了這樣的評價:「南不得此,無以圖冀東,北不得此,無以窺江東。是勝負轉戰之地。」
在經典電影《大決戰》中,關於徐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出現了這樣的說法:「徐州地方,歷代大規模徵戰五十餘次,是非曲折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決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古來就有問鼎中原之說。」
眾所周知,我國行省制度出現於元朝。歷經元明清三朝的不斷調整和變化,從而形成了各省的大體區劃格局。截至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江蘇省下轄了8個府、3個直隸州、1個直隸廳,分別是:江寧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太倉州、海州、通州、海門廳。
其中,徐州府下轄了1個散州、7個縣,分別是:豐縣、沛縣、蕭縣、碭山縣、銅山縣、邳州、睢寧縣、宿遷縣,出現了「徐州八屬」的說法。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階段。由於軍閥混戰嚴重,對江蘇各地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徐州等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各地軍閥反覆爭奪。
到了抗戰時期,圍繞徐州的得失,爆發了徐州會戰。著名的臺兒莊戰役,屬於徐州會戰的一部分。在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淮海戰役戰役中,徐州也是爭奪的關鍵。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時期。當時,出於管理蘇北等地的需要。徐州市和周邊的7個縣、縣級市,曾經被劃入了山東省代管,總計3年多時間。
直到1952年12月,徐州和周邊7個縣市,才重新劃入了江蘇省管理。當時,徐州市管理主城區,至於外圍的各個縣,隸屬於徐州專區管理,徐州市與徐州專區並立。在五六十年代,區劃並立的情況非常普遍,例如蘇州市與蘇州專區、瀋陽市與瀋陽專區。
徐州市僅僅管理主城區,管理範圍有限。徐州專區管理了1個縣級市、9個縣、1個鹽區,分別是:新海連市、贛榆縣、東海縣、邳縣、銅北縣、華山縣、沛縣、豐縣、碭山縣、蕭縣、淮北鹽區。1953年,淮陰專區的新沂縣、睢寧縣、邳睢縣,劃入了徐州專區管理。徐州專區的管理範圍進一步擴大,隨後,淮北鹽區、銅北縣、華山縣、邳睢縣被撤銷,徐州市組建了銅山縣。
1954年,為了發展蘇北港口城市的需要,新海連市被提升為地級市,這就是連雲港地級市的前身。截至1954年,徐州專區的區劃格局,調整為10個縣。1955年,為了治理洪澤湖的需要,徐州專區的蕭縣、碭山縣,劃入了安徽省宿縣專區管理,徐州專區的區劃格局,調整為8個縣,分別是:豐縣、沛縣、贛榆縣、東海縣、新沂縣、邳縣、睢寧縣、銅山縣。
1958年,在江蘇省的新一輪區劃變遷中,徐州地級市被降級,劃入了徐州專區管理。不過,到了1961年,徐州地級市再次組建,與徐州地區平級。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後,徐州專區更名為徐州地區。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各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開始陸續進行區劃變遷。
1983年,徐州地區被撤銷,原本下轄的8個縣中,東海縣、贛榆縣,劃入了連雲港市管理。銅山縣、豐縣、沛縣、邳縣、睢寧縣、新沂縣等6個縣,劃入了徐州市管理。這一時期,徐州市的主城區劃分為5個區,分別是:鼓樓區、雲龍區、賈汪區、礦區。6個縣劃入徐州市以後,合計11個區縣。
隨著徐州市的持續高速發展,進入90年代以後,徐州市的區划進行了各方面的調整。1993年,徐州市的郊區更名為泉山區,礦區更名為九裡區。新沂縣、邳縣被撤銷,組建了新沂縣級市、邳州縣級市。進入21世紀以後,徐州市的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城區人口進一步增加。
2010年,徐州市的九裡區、銅山縣被撤銷,合併組成了銅山區。截至這個時候,徐州市5個區、2個縣級市、3個縣的區劃格局,已經徹底形成,總計10個區縣。當然,出於綜合發展建設的實際需要,進入21世紀以後,徐州市陸續組建了經開區、高新區、示範新區、淮海國際港務區等幾個新區。不過,這幾個新區屬於功能區,情況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