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熒幕上第一位飾演林彪的演員(電影熒幕上第一位飾演林彪的演員)
2023-07-05 01:32:09 1
2021年, 一部主旋律影視作品《大決戰》正式上映。
此劇是以解放戰爭為背景,從各個方面演繹講述解放戰爭中重要的三大戰役。
劇裡的主創人員在籌備時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並邀請到了軍史家、黨史家和軍事顧問全程提供專業的建議。
在遵從正確歷史前提下嘗試更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具有創新性。
為了避免給觀眾帶來刻板、單一的人物形象,此劇以革命先輩們動人故事、小人物的蛻變為引,最大限度地擴展和觀眾的互動範圍。
此劇參與的演員多達6萬餘人,主要的人物都是由實力演員出演,讓整部劇更有代入感,更有可信度。
除了一些特型演員外,演員名單中最讓人驚喜的便是王勁松扮演的蔣介石,和于和偉扮演的林彪。
這是于和偉第一次扮演林彪,為了可以更加貼近林彪,他研究資料,翻看曾經影視巨作中林彪的形象。
其中,他看得最多,模仿最多的,便是馬紹信版本的林彪。
馬紹信老師扮演的林彪,是幾代人的青春回憶,他本人的演技絕對可稱得上「演技天花板」。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馬紹信老師是如何跟「林彪」結緣的?有是如何詮釋林彪的?
01、不是出演林彪,而是出演陳布雷馬紹信1936年生人,原是黑龍江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演員。
在劇團中,他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無論是主演還是小角色從不嫌棄,每次都會以最飽滿的情緒上臺。
經過幾年的磨練,他從一位懵懂無知的少年,已經蛻變成為了千錘百鍊、演技一流的老戲骨。
1991年,八一廠為電影《大決戰》在全國徵集演員,這時,馬紹信所在的劇團的同事向劇組推薦了他。
《大決戰》決定籌拍,是無數老電影人的夢想。
早在1949年,就有人提議一定要將改變歷史的三大戰役拍成影視作品。
但由於那時剛剛解放,更為重要的事情是搞國防力量、科技技術,
就這樣,拍攝的事情就先停歇了。
這一停就是幾十年,可拍攝這類題材一直被幾代電影人牽掛著,但沒有導演敢輕易嘗試。
直到,一部名為《陳賡蒙難》的作品上映,它是以土地革命為背景的一部劇。
楊尚昆看過後,大讚的同時,更是提出以三大戰役為題材拍攝作品。
得到楊尚昆的支持後,影視圈的從藝人員開認真地籌備。
1986年,《大決戰》劇組正式成立,並開始基礎準備和演員招募。
當時劇組的副導演去到了哈爾濱,主要是為了挑選幾位將軍形象。
熟人好辦事,副導找到了劇團了裡的昔日好友,跟對方告知了自己的訴求,希望可以幫他找幾位形象好,可以演民國的將軍的演員。
對方一聽這好辦呀,團裡的演員他在熟悉不過了,完全不費功夫的就搞定了。
常年見不到面的好友,就像異國他鄉遇見同胞一樣,
於是,辦完正事後,二人找了個地方約飯。
他們從青春時光聊到中年經歷,可謂是無話不談。
微醺的副導向好友傾訴著自己的煩惱,表示要找符合歷史原型的演員太難了,至今林彪的角色還沒有找到。
事後,好友將這事記在了心中,並時刻注意著劇團裡是否有合適的演員。
一次在看馬紹信排練時,他覺得這個人的演技和外形都有點像林彪,並向副導推薦了他。
好友推薦的演員他是信得過的,很快,副導便給馬紹信寫了封信,讓他寄幾張照片給自己。
劇組很快就給馬紹信回話,讓其來試戲。
舞臺劇是最能鍛鍊演員的,與觀眾的近距離、現場的真人直播,都不允許演員出一點錯,時刻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因此,馬紹信試戲得到過程相當順利,通過了考驗。
只不過,並沒有讓他飾演林彪,而是政治家陳布雷。
那麼,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
02、角色已定,若能脫身,速來報到當時挑選演員,尤其是扮演特型的演員,都是需要向團裡和上級匯報的,並不像現在一樣,一切導演和資本說了算。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因素,當年的影片雖然科技、設備不行,但是總能出好演員,好作品。
工作人員在整理試戲錄像時,被執行導演楊光遠看見了,恰巧是馬紹信的片段。
楊導指著屏幕問到,「這個演員安排的角色是什麼?」
得知後,他又問到「他現在在哪?聯繫一下他,再來試個戲」
此時的馬紹信正在旅店裡收拾行李,準備出發回東北等信,接到劇組再次來電讓他去試戲時,他雖然有些疑惑,但機會難得就沒有多想,只要能出演,演什麼都行。
他到現場後,楊導早早地就坐在機位前等他了。
看見這次竟然是總導演面試自己,馬紹信的心中格外緊張和興奮,心裡告訴自己一定要演好。
馬紹信拿到試戲劇本後,很是驚訝,「自己這次飾演的竟是林彪?」
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他開始看劇本,差不多過了半個小時,工作人員來到他面前通知他可以試戲了。
楊導一聲開拍,馬紹信立刻進入狀態,由於劇本選段主要是戰場上林彪的狀態,他更多展現的是林彪的沉著、遇事不慌的一面。
短短的5分鐘,在場的人員已經沉浸在了馬紹信的表演中,楊導更是頻繁點頭表示認可。
他本以為導演會跟他說些什麼,比如合不合適,可不可以等,但是他得到的就是一句「回去等信」
希望越大,就越焦慮。
回到家後的馬紹信,每一天都在盼著劇組通知劇組的消息。
可他等了幾個月了,遲遲沒有一點消息,就連妻子都說「別想了,說不定演員已經都定好了」。
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想,「自己試戲的時候,現場反映不錯呀,怎麼我會落選呢?」
不管怎麼樣,生活還得繼續吧!他決定放下執念,好好排練舞臺劇。
某一天,馬紹信正在專心地排練,送信員在門口大喊他的名字說「馬紹信有你的信」。
信的內容是「因為候選人太多,林彪這個人物又很重要,劇組需要多方面的考慮以及和上級進行有效的共同、認可,現已決定林彪人員」
最後一句話
「恭喜你,角色已定,若能脫身,速來報到」
03、獲得林豆豆的認可馬紹信到達劇組後第一件是就是,到化妝間進行試裝。
其實他個人的基礎條件和林彪還是很像的,尖下巴、高鼻梁、炯炯有神的眼睛,再加上個頭也很符合人物,因此,化妝師只是調整了一下細節。
比如,修改了他的眉毛,在原有的基礎上加粗,加深了法令紋、抬頭紋,並將他的耳朵後面墊了一下,使得耳朵更加的支稜。
在化妝師一頓倒置下,一個和林彪 8分像的人「誕生」了,
直到,他換上軍裝後,整個人不論是氣質還是外形已經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整個試裝的過程,相當順利。
接下來,就是在行為舉止上的接近了。
為了能更貼近林彪,他翻找了很多資料和紀錄片,去到當年革命根據地體驗生活,走訪接觸過林彪的人了解本人的生活習慣。
走訪熟悉林彪的人,那林豆豆一定是不二人選。
通過很多的方式馬紹信聯繫到了林豆豆,但是她似乎不是很想見陌生人,前幾次以各種理由婉拒了。
無奈之下,馬紹信又以導演和八一廠的名義聯繫,幾次下來他終於見到了林豆豆。
面對林彪的女兒,馬紹信有很多關於林彪本人的事想問,「林彪如何走路?是快,是慢?」,「生活中有什麼個人特徵習慣?」,「他怕冷,還是怕熱?」
林豆豆耐心地回答這問題,她看著眼前即將要飾演自己父親的人,能以這般虔誠的心態詢問,她對他很有信心。
她上下大量這馬紹信,然後開口說到「你很像我的堂哥,曾經有人說他像我父親」。
林豆豆這段話,無疑是在間接地表示馬紹信像父親,這給了他足夠的踏實感。
回到劇組後,馬紹信對照著自己記錄的筆記,開始一一揣摩模仿。
走路要穩,步伐慢;眼睛犀利,但不兇;小動作很少,性格更孤僻。
正是開拍的第一場戲份「開拍」,全員準備「備戰」,可這場戲主要人物「林彪」卻拖了後腿。
馬紹信這時根本控制不住他自己,面部變得僵硬,手腳突然冰涼,這簡直不是一個擁有20多年舞臺經驗的老演員,會出現的情況。
楊導發現端倪後,立刻喊停對流程做出了調整。
緊接著,他安慰馬紹信一定不要緊張,就像是在舞臺上一樣,就像是在演普通角色一樣。
當年的年代,國內拍攝都是那種膠片劇,在放映的時候也是以放帶子的方式播放。
如果拍戲時演員出現錯誤,那麼錄製的片子會從長膠片上減掉,直接作廢。
這樣一來,劇組的經費壓力會很大。
楊導心中雖然負擔很大,但是他並沒有向馬紹信流露,就是無條件地相信他。
調整好心態的馬紹信用事實證明,他就是「林彪」的不二人選。
04、他就是「林彪」的不二人選劇中,林彪出場的場景是極為有壓迫感的。
昏暗,僅有幾束光透過窗戶的房間,馬紹信飾演的林彪緩慢嚴肅地轉過身,自帶那種寡慾、威嚴、喜怒不形於色的氣質。
真的很有代入感,讓觀眾覺得熒幕裡的人就是林彪。
馬紹信飾演的林彪正在站在地形圖前觀察,努力回想著破損那一塊的地形,並精準的將戰略要山海關標註了出來。
鏡頭從馬紹信深思、堅定的神色,緩慢的順著他的手臂定位到地圖上標註紅點的山海經。
整個過程馬紹信的手沒有抖過,眼神極為的肯定,凸顯了林彪對地圖的熟悉程度。
劇情這樣的設定,也將林彪號稱「活地圖」的個人特點展現了出來。
眾所周知,林彪的話不是很多,因此,馬紹信在演繹的時候多數是靠眼神傳遞感情。
整部劇中,林彪不管是在戰況緊張時,身處危險時,日常和戰友交談時,他都很少有面部動作,情緒很少會激動。
但馬紹信在這幾處的眼神變化還是很巧妙的,戰況緊張,他的眼神時而有飄忽不定的時候,很快也就變回來了;
身處危險時,他的眼神更多的惋惜,不是替自己惋惜,而是將有很多戰友犧牲;
與戰友交談時,他的眼神中有希望,有未來。
馬紹信在詮釋林彪性格上,還是很下功夫的。
作為曾經的一名有勇有謀的將軍,林彪自身好學,不為旁事所影響的沉穩一定是有的。
任由外面的環境有多喧囂,多吵鬧,林彪則氣定神閒的坐在屋裡,專心致志的看著手中的書籍,極為安靜。
值得一提的是,林彪手下的黃豆是馬紹信要求道具組準備的。
林彪本人不抽菸,不喜酒,唯一的喜愛的食物就是黃豆,可見馬紹信真的是用心了。
馬紹信一直在克制著情緒,但是在林彪決定攻打錦州被更各種質疑這場戲,他忍不住發了脾氣。
劇情中,林彪已經做足了準備,發起攻擊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但是卻被上級否認,他接受不了必須理論一下。
雖然很憤怒,但是他並沒有大喊大叫,還是過眼神將心中怒氣、篤定、堅持傳遞出來,猶如一隻馬上要發威的老虎。
被他盯上的「獵物」,只需要用眼神便震懾住對方。
馬紹信選擇這樣的處理,又是想體現出林彪個人異於常人的沉浮。
這部片子可以稱的上是,主旋律電影裡程碑的作品。
在細節的處理上很嚴謹,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每個人物都是多面,這讓整部劇不會顯得很生硬,反而鮮活生動。
片中,除了描述革命先輩運籌帷幄、機智明銳的一面,還穿插了很多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先輩們親和、愛民的一面。
例如,幾位領導人淘氣打球的場景,周恩來是裁判,葉劍英等人是選手,毛主席則在觀眾席上看著津津有味。
人物並不是以往戲劇、話劇舞臺上那樣臉譜化,而是客觀的描述人物。
這部劇是第一次將林彪解放前的形象,展現在熒幕上。
當年遼瀋戰役,林彪作為司令為這場戰役付出了很多。
05、楊尚昆大讚馬紹信飾演的林彪在劇中基本上都是冬天的戲份,但是拍攝的時節正是夏天,一場戲下來,不論是主演還是配角都是一身的汗。
尤其是馬紹信,他拍完衣服脫下來都能擠滿半個盆,他隨身帶著戲服,因為第二天需要穿,晚上到宿舍後就會洗一下。
某一天,陳沂來到劇場,恰巧看到了馬紹信在拍戲。
陳沂:原總政文化部部長東野後勤部政委
只見馬紹信氣沉丹田,從一開始的冷靜,逐漸變化為焦慮再思考後恢復平靜,全程沒有停頓很絲滑。
他的眼神和臺詞,將林彪常年作戰的才能和果斷演的很傳神。
陳沂找到好友楊導,嘴裡一直都是感嘆和激動,他表示「這個演員太好了,劇中林彪的人物算是立柱了」。
此劇拍攝歷時1年左右,觀眾們早已迫不及待的想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很多的領導人也紛紛到影院支持,楊尚昆看完後對著馬紹信說「演的很好,很神似」。
馬紹信飾演的林彪在觀眾心中獲得了很大的好評,甚至都有粉絲寫喜愛信,觀後感寄到團裡給他。
這是馬紹信第一次出演影視劇,能有這麼大的反響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
有了第一部的大獲成功,大決戰系列片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
隨後,馬紹信在《大決戰之平津戰役》、《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中,飾演林彪。
遺憾的是,除此之外他在也沒有演過林彪,而是挑戰了很多其他的人物,如《林海雪原》的座山雕,《遍地英雄》的楊老彎。
一個好的演員,是可以讓觀眾忘記他本身,忘記他曾飾演過的角色,全神貫注的被他當下的角色吸引。
毋庸置疑,馬紹信就是這樣的演員。
總結無論是近代史還是古代史,一直都是影視圈創作的素材,尤其是近幾年民眾的愛國心、民族自豪感越來越強,這樣的劇很受歡迎。
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真正的做到了歷史和劇相結合,讓觀眾在休閒的時間了解歷史,升華自己。
今年3月,馬紹信老師因並去世,享年86歲。
馬紹信老師一生專注在演繹藝術上,為人很低調,幾乎沒有上過節目,雖然他老人家去世了,但是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永遠在熒幕上熠熠閃光,他在觀眾心中的地位永遠不可被取代。
希望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天堂仍然可以追求自我,也期待年輕一代的演員可以繼承他老人家優秀的品質,創造出更多經典的作品。
標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48小時與我聯繫刪除。版權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