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議論文作文:賞之以文,考之以史
2023-07-09 06:22:12 3
高考將至,看看往年的滿分作文,也許對你有幫助噢。
賞之以文,考之以史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錯,閱讀時總有此種體驗:朗讀唐詩宋詞,體會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憂國憂民;品讀近現代文學作品,仿佛看見海子的不羈,林徽因的柔中帶剛……文章與本人總是相似的,好像父母與孩子,血脈思維息息相通。
但,總有例外。
金人元好問就認為「文章寧復見為人」,作品有時甚至會背離人品,呈現出虛偽的,這又作何解呢?
實際上,這兩種理論並不矛盾。性情確實影響文章,但影響的是「心文」。這種文章本就是抒發內心世界所作,字字皆關情。書寫之時,力求將內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極力展現,恨不得泣血成句。如此寫成的文章,常常帶著某種歷史也抹不去的光輝。就好像《報任安書》,哪怕讓一個早將司馬遷的故事爛熟於心的人來閱讀,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與之相對的是「用文」。這種文章總有某種實際用途。高尚但貧困的作家可能寫下流作品換稿費餬口,小人則以修飾之文博取功名。這種文章,如何不背離人品?
兩種文章魚龍混雜,被矇騙是免不了的,因此,我們才要賞之以文,考之以史。
「賞」,文章是「賞」的。我們閱讀,便是在欣賞,欣賞文辭佳句,並試圖從字裡行間拼湊出的形象。但這形象也只作欣賞用,若拿來作嚴謹的論述,未免太過輕率。在未分清心文與用文之前,這個形象只是我們的美好期望,並非本身。此時,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記載的生平、他人評價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獵俗語所說:「熊大窩裡怎樣,才是怎樣。」在生活中怎樣,人品才怎樣。
高尚的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時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內涵,將他的文章與人品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是有益無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我們也能了解到個中緣由,作出客觀的評價。偽造者在史料面前是無處遁形的,花言巧語的功名,騙得了一世,騙不了百世。
賞之以文,但文章並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結合,的真實才清晰浮現。以如此客觀之態度品讀古今作品,我們才能真正了解,獲得超越區區一紙文字的精神體驗。
延伸閱讀:高考寫作技巧:
第1段150字左右:寫出中心論點,首選單句形式,且是判斷句或肯定句。絕對不用複句(複句容易走題,影響得分),點出寫作的由頭,作文題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一,如第一節的內容是幾個分論點的簡單組合,則「分論點一」適宜放在段尾。這樣和分論點二、分論點三的位置區別開來,使行文有變化。「分論點一」論證不許舉例,採用純分析的說理論據展開。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二,採用舉例論證,首選作文題提示中的例子來分析論證,同時也可輔助一個自己舉的例子,自己舉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沒有作文題提示中的例子,則自己舉個典型的例子來分析論證,同樣要求敘寫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論證的文字少。否則對文體特徵會產生重創,影響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三。採用聯繫實際舉例。這是寫作本文的時代意義所在。聯繫的實際可以是學習、生活、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認識,或明確是非正邪,或提出解決的方法途徑,或揭示某種疑難迷惑,總之要給人以啟發。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現中心論點,扣住中心論點寫出作用、意義、號召、展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