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一日遊自駕遊去哪裡好(臨汾出發自駕遊最魅力景點攻略推薦)
2023-07-09 18:59:32 1
臨汾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因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堯曾建都於此,得「華夏第一都」之名,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臨汾地區自然條件複雜多樣,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是一座宜居、宜業、宜自駕遊的魅力城市!
一、丁村遺址
丁村地處晉南,中華民族的始祖炎黃二族以至堯舜禹古代帝王在此創建耕文明,古來即有「金襄陵、銀太平」之譽,足見物產豐饒。丁村內遺存有明、清時代的民居院落40多座,是中國北方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地明清民居建築群。
走進村莊,古樸的四合院一座連著一座,這些古院落以村中心的觀音堂為中心,分為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部分。四個部分的房屋因建造年代的不同而風格迥異。明代房屋的裝飾以彩繪為主,風格古拙穩重;清代房屋的裝飾以木雕為主,雕工精細,造型優美。
丁村不但因丁村人及其文化遺址蜚聲中外,而且村中至今還保存著四十多座建於明代萬曆至清宣統年間的四合院,這些古老建築青磚青瓦,牆高院敞,布局嚴謹,雕刻華麗,不僅極具有觀賞性,同時也是研究我國北方明清時代四合院建築的寶貴實物資料。
二、堯廟
位於臨汾市區南3公裡,為紀念古帝唐堯所建。始建年代不詳。《太平環宇記》、《水經注》、歷代《臨汾縣誌》和碑刻記載,1700多年前的晉代,在河西平陽古城(金殿一帶)已建有堯廟。晉元康年間(公元291年—公元299年),堯廟從汾河西移到汾河東帝堯故裡伊村,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移今址。
堯廟是一座集納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是中國紀念堯、舜、禹3位先祖的廟宇,民間俗稱「三聖廟」。堯廟的主要景觀有廣運殿、虞舜殿、大禹殿、寢宮、堯典壁廊、堯字壁廊、祭祖堂、儀門、鐘樓、鼓樓、堯井,以及「龍鳳之脈」、文物雕塑等。景區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994平方米。
帝堯,以其卓越才能和傑出貢獻,為世人所敬仰和尊崇,被尊稱為文明始祖、民師帝範。堯廟,如一座宏偉、雋永的歷史殿堂,千百年來,為堯舜傳人、炎黃子孫膜拜,也吸引著愈來愈多的華夏兒女前來尋根問祖。
門票:50元
三、洪洞大槐樹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景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和「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
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時間,實際上應該從北宋末年宋室南遷開始,到明朝洪武、永樂形成高潮,一直延續到清代中葉。歷時訖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至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約700餘年的時間。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地第一次遷徙。
為了鞏固明朝統治的經濟基礎,朱元璋實行移民屯田,獎勵墾荒的民屯、軍屯、商屯之制,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50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裡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
從明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槐鄉的後裔已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有的還遠在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鴿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願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
門票:旺季80元;淡季60元
四、晉國遺址晉國遺址南臨紫金山,北臨汾河,面積約35平方公裡。南起上馬村南,北至北塢古城,西起臺神村,東至鳳城。在晉國遺址範圍內主要發現有古城遺址、鑄銅遺址、祭祀遺址、盟誓遺址、宗廟建築遺址和墓地。
晉國遺址,僅殘存宮殿臺基,有牛村、平望、臺神、馬莊、呈王、北塢等六座古城。位於遺址西北部的牛村、平望、臺神3座古城,規模較大,相互毗連,呈品字結構,尚存大型夯土臺基。鑄銅遺址位於牛村古城之南,面積約20萬平方米。祭祀遺址發現有10處,多以兩坑或三坑並列為一組,坑為長方形,多口大於底,所埋犧牲以馬、牛、羊為多。盟書遺址在晉國遺址的東南部,面積約3800平方米,出土盟書5000餘件,盟書記載了春秋戰國之際晉國貴族集團之間的鬥爭。宗廟建築遺址在盟書遺址北約1000米處,發現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共100餘處。
此外,在晉國遺址範圍內發現上馬、下平望、東高三處古墓群,均屬「邦墓」。另在遺址西南1.5公裡發現的柳泉墓地,為晉公室墓區。
五、晉西革命紀念館
位於當年晉西革命鬥爭的中心區域呂梁山脈,臨汾市隰縣縣城南郊,距縣城1.8公裡。紀念館總佔地面積15762平方米(23.1畝)。陳列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展廳。具體包括黨的早期活動、創建革命武裝、紅軍東徵、晉西會議、午城戰役、根據地建設、晉西事變、東川戰役、汾孝戰役、踴躍支前、偉大勝利等單元內容。
晉西革命根據地,是紅軍東徵和八路軍挺進山西對日抗戰的立足地和擴展地,是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堅強屏障,是支援解放全國的戰略後方。紀念館對於頌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緬懷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勳,再現晉西老區人民在革命鬥爭中做出的壯麗偉業,進一步研究晉西革命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說到這兒,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表達出你的見解吧! 喜歡的話記得點讚收藏 關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