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最好的一部電影(張藝謀的這部新作)
2023-07-10 01:02:52 2
張藝謀的新作《影》,入圍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外國媒體好評如潮。
著名的MTC評分網站(集各媒體評分)打出了88分,這可是年度前20的分數啊!
著名用戶打分網站爛番茄和IMDB分別給出90%新鮮度和7.2分(滿分10分)。
國內最大用戶打分網站豆瓣也給出了7.6分。
張藝謀導演已經徹底洗刷了2016年《長城》帶來的汙名,重新證明了作為科班出身的第五代導演,所擁有的實力。
這一次,沒有「團體操」美學,也沒有豔麗的色彩,和於正一樣,張藝謀從「宏大」與「豔麗」的極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
「小格局」與「黑白」。
景是黑白的,人是黑白的,處處都是水墨畫風,處處都講水墨意境。
屏風,是這部電影中被張藝謀運用得最多的一樣道具。
朝堂之上,是寫滿遒勁書法的屏風。
都督家中的屏風,則畫滿梅花。
無論是朝堂還是家中,屏風均是層層疊疊,而屏風後人影時隱時現。
屏風的「半遮半掩」暗合水墨畫講究的「留白」,電影中大量使用,給畫面增添美感。
同時,又與「真身與影子」的主題頗為契合。
《影》講的是古代一類鮮為人知的群體——影子。
影子通常為真身遮擋朝堂的明槍暗箭,他們大多被從小培養,容貌、性情都和真身相差無幾。
但因為身份的隱秘和真身的忌憚,千百年來,他們被有意忽略了。
如同電影中的人都在屏風後說話,影子即使在朝堂上再風生水起,也始終隔著真身這道屏障。
他們只不過是真身投射在屏風上的,影子而已。
擺在他們前面的,是萬千道屏障,前路被遮擋,看不清。
屏風能帶來水墨美感,也能帶來壓抑感,這壓抑感來自主題。
影子一輩子都在自我探索——「我究竟是誰」,他被困於這種自我懷疑,如同籠中之鳥。
走不出迷障,直至撞得頭破血流。
影子境州(鄧超 飾)便是如此。
愛,不能愛。
與自己日夜相對的女人,是真身的夫人,如同鏡花水月,看得見,卻摸不到。
恨,不能恨。
影子大多孤苦,是真身給了他們原本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地位和權勢。
從這點上來說,真身對他們有恩。
所以,影子的最大痛苦,不是來自朝堂的明槍暗箭,而是永不停息的內心撕扯。
影子終究不是光投射在屏風上的死物,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是人,就註定有朝一日,他們對自身認同的渴望與日益滋長的野心會壓過對真身的敬畏。
可活在壓抑和撕扯中的又何止影子一人?
真身既隱於幕後,縱使再運籌帷幄,也與那些榮光隔著屏障,亦是鏡花水月,看得見摸不著。
所以真身子虞(鄧超 飾)才會越來越陰鷙與神經質。
而他的夫人,小艾(孫儷 飾)亦是如此。
初時可憐影子,後對影子產生了明明滅滅的情愫,最後糾結於影子與自己的丈夫之間。
啟用「影子」的殘酷作用於關聯的所有人,他們無一不在真與假、隱與現中掙扎,對應屏風中的人影明滅。
比起指向鮮明的八卦圖——陰陽相伴,相輔相成,屏風的意指更加隱晦,也更加悲情。
其無處不在,使得壓抑、神秘與哀傷之情悄無聲息地便包圍了整部影片,進而投射到觀眾心裡。
張藝謀設這麼多屏風絕對不是光為了好看的。
而從一對影子與真身,延伸到朝堂和天下紛爭的兇險,則是以「小格局」謀「大局面」。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電影耐人尋味的結局。
結局,影子境州死裡逃生歸來,殺死了真身與主公,並向門外的文臣武將宣告,刺客行刺,主公已死。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境州終於翻身做主人了!
可是下一秒,門內的小艾卻似乎看到了什麼駭人的畫面,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
電影在這裡結束。
小艾連得知丈夫窺得自己和影子偷情,都反應平靜,是什麼樣的畫面讓她瞬間如此失態?
很有可能,門外正在進行可怕的殺戮。
殺誰?
很有可能,是有人殺了影子。
誰殺的?
很有可能,是真正的主公殺的。
原因有四。
第一,境州殺真身和「主公」時,小艾相當驚恐,這裡可以看作結尾一幕的線索。
第二, 境州在門外宣布「主公」已死時,電影特寫了唯一知道他真實身份的下屬田戰(王千源 飾)的表情。
不是震驚,而是意味深長的。
往前追溯,田戰曾經勸真身子虞:
「都督,何苦自囚於鬥室,而去揣測主公的心思?」
聯繫前後不得不令人懷疑,田戰是一枚引蛇出洞的棋子。
第三,「主公」的妹妹,青萍曾經大聲問過哥哥:「那什麼是真的?你說什麼是真的?!」
這句話令人摸不著頭腦,但聯繫結尾一幕,則有了合理的解釋。
「主公」不是真的,公主也亦真亦假。
也許他們的關係就像境州與小艾的關係一樣,真假難辨,感情五味陳雜。
第四,「主公」對妹妹的態度一向是,不放在心上。
妹妹死後,「主公」竟悲痛欲絕,甚至為了她殺死重臣,實在與先前出入太大。
既然如此疼愛,嫁與敵軍之事便連提都不要提,何況還是作妾。
雖然有帝王權謀之嫌,但以此來解釋「主公」前後態度的巨大出入,終歸勉強。
主公與公主
最後,難道都督子虞有自己的影子,主公和公主就沒有麼?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子虞自以為謀逆之舉天衣無縫,實則一舉一動都落在主公眼裡,早有天羅地網引他入死局了~
他一直信任的下屬,也早已是別人陣營裡的人,如今化為一枚鋒利的棋子,直取他命來。
真假主公
按照這樣的思路,公主混入偷襲敵軍的隊伍,就令人細思極恐了......
乍一看是個人的勇猛之舉,實則值得推敲。
捨身赴死到底是否公主自願?
自願,除了為己,是否還為了報復背後真正的主公——是他讓影子「主公」不得不答應敵軍娶公主作妾的無禮要求。
不自願,則朝堂上的公主是影子,刺殺敵軍並非影子個人意願。
分析到此,已然覺得張藝謀的這部《影》信息量巨大,真應了片中那句話——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難辨,難清。
張藝謀這回用「小格局」講了一個深度、廣度都無限延伸的故事。
人性幽微,如同水墨畫中,黑與白間染的灰色。
影子與真身的羈絆,亦是封建社會殘酷壓迫的產物,無論是小人物還是大臣,乃至帝王,都不能倖免。
放眼至天下,難道天下不也是一個大棋局麼?
此中大小國,均是一顆顆棋子,互相欺騙,互相鉗制,此中真假,又能辨得清麼?
直至今日,「影子」的故事依然在上演呢,那些要人的保鏢替身,難保誰人身上也藏著一段難辨的往事呀~
(作者:天涯小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