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建國題材電視劇(重大主題電視劇輝耀螢屏)
2023-07-09 06:33:28 2
所有的建國題材電視劇?作者:戴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藝創作進入新時代十年中,政府管理部門在管理政策上大力引導國產劇「提質減量」、以底線意識為規範,以導向意識為方向,從源頭抓創作,積極開展優秀劇本扶持圍繞「聚焦主題主線,服務兩個大局」的宗旨,超前規劃布局重大革命歷史、重大現實題材主題創作,如啟動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並從制播宣傳推廣等全流程為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積極引領與保駕護航國家有關部門對文娛環境開展一系列綜合治理工作,在影視劇領域,打擊流量造假、不實報導混淆視聽等不良現象,完善電視劇的評價體系,增強文藝評論的公信力及其對大眾審美鑑賞力的引領作用,為優質劇勝出、主流文化的大力傳播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娛環境,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所有的建國題材電視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所有的建國題材電視劇
作者:戴清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藝創作進入新時代。十年中,政府管理部門在管理政策上大力引導國產劇「提質減量」、以底線意識為規範,以導向意識為方向,從源頭抓創作,積極開展優秀劇本扶持。圍繞「聚焦主題主線,服務兩個大局」的宗旨,超前規劃布局重大革命歷史、重大現實題材主題創作,如啟動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並從制播宣傳推廣等全流程為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積極引領與保駕護航。國家有關部門對文娛環境開展一系列綜合治理工作,在影視劇領域,打擊流量造假、不實報導混淆視聽等不良現象,完善電視劇的評價體系,增強文藝評論的公信力及其對大眾審美鑑賞力的引領作用,為優質劇勝出、主流文化的大力傳播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娛環境。
十年來,國產劇創作在「深扎」精神引領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東方、浙江、江蘇、湖南等省級衛視與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新麗傳媒、檸萌影業、耀客傳媒等影視創作機構以及「優愛騰芒」等網絡平臺一道大力堅持精品化創作路線、依靠藝術創新不斷推出優秀劇集。重大主題創作緊扣時代主題和歷史脈動,題材表現開闊寬宏,努力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標準。以上因素的綜合發力使十年來尤其是近五年來的重大主題創作作品數量、質量極大提升,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官網數據統計,重大主題電視劇創作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的佔比從2013年第29屆的30%提高到2020年第32屆的60%;2017年至2021年五年間重大主題電視劇在觀眾中獲得很好的口碑,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重大主題劇佔比超過70%。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書寫領袖精神情懷,鑄造革命史詩品格
2012年至今涵蓋了多個重要的歷史時間節點,節點敘事成為重大主題創作的重要依據。其中既有對波瀾壯闊的黨史、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史、改革開放史、新時代奮進史的宏觀描摹,也有對個體在時代巨變中命運與情感的微觀呈現。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文化自信不斷增強,重大主題創作的國家需要、行業需要、地區需要日益成為一種全民需要、一種「藝術公賞」,形成了國家、地方、行業與個體之間有力的同頻共振。
新世紀後《長徵》《延安頌》等高質量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出現,標誌著該類創作進入了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2012年以來,依託國家主題創作的布局引導、紀念建黨建軍新中國成立等重大歷史節點,該類劇集在創作數量和藝術質量上都有較大突破,對史詩品格的追求更為自覺,成就了「史」「詩」「思」的美學統一。
該類劇集的表現重心主要集中於兩方面:其一,「以人帶史」,即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表現對象,以動人的情節細節呈現其精神情懷,帶有鮮明的傳記色彩。如《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截取鄧小平政治生涯中十分重要的8年,第一次全景式再現了歷史轉折中一代偉人的作為與功績。《我們的法蘭西歲月》表現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20世紀初在法國尋求革命道路的青春歲月;《海棠依舊》則以中南海西花廳這一相對固定的空間講述周恩來總理在新中國成立至1976年間為國為民的全心奉獻、殫精竭慮;再如《彭德懷元帥》生動再現了彭德懷元帥的革命生涯和偉岸人格。這些劇作以生活化的場景、動人的細節凸顯領袖偉人親民化的性格特質和「大地之子」的精神情懷,成為這一階段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重要創新點與著力點。觀眾從這些作品中,看到了為兒子擦背時慈祥的老父親鄧小平,西花廳中與妻子鄧穎超平實溫暖地交談、為泰國小朋友買玩具的周恩來,節儉到捨不得「兩寸布」、在海島部隊上與戰士們同吃住的彭德懷元帥,以及通過倒敘方式、從不同身份的人的角度追憶「方志敏精神」。
其二,「以史帶人」,即在對黨史革命史重大事件的書寫中表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徵程與精神風採。如《我們的法蘭西歲月》真實再現了20世紀初以周恩來、趙世炎、鄧小平等一代懷抱救國理想的青年人在法國勤工儉學、探尋救國之路、創建早期中國共產黨組織的艱難歷程;《尋路》首次把大革命失敗後黨內不同路線的交鋒和鬥爭作為敘事主線,《東北抗日聯軍》描繪了我黨我軍歷史上最艱苦卓絕的抗戰篇章,《外交風雲》則以點帶面串聯起1949年至1976年新中國的重大外交事件及第一代領導人的外交智慧,填補了這一題材創作的空白。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史詩品格還體現在作品中較好地貫穿了唯物史觀,深入展現了革命歷史進程,如《偉大的轉折》揭示了長徵勝利源於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鬥、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不忘來路,才能找準前進的方向」。建黨百年獻禮劇中,《覺醒年代》以如椽巨筆生動描繪了1915年至1921年六年間社會文化思潮風雲激蕩的歷史嬗變軌跡,深刻揭示了覺醒年代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跨過鴨綠江》沒有急於展開戰爭戲,而是以文戲將為何打仗、如何打仗等問題依次拋出,進行了全新的、充滿詩意的藝術表達。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也是突出的,不拘一格的體裁形式、豐富巧妙的敘事策略與精良出新的影像表達都讓作品更好地完成了「思想的審美化」。《理想照耀中國》以單元形式呈現的人物故事眾多,時空跨度極大,但理想主義情懷卻貫穿始終,實現了精神內蘊的同頻共振。《覺醒年代》粗糲的版畫影像凸顯了歷史的凝重質感,具有豐富隱喻意義的意象集群與影像特色言約旨遠地暗示了人物和國家的命運走向,有力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蘊,構建起別開生面的史詩品格,該劇也成為當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美學風範的標杆之作。其他如《二十四道拐》《特赦1959》《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百鍊成鋼》《光榮與夢想》《大浪淘沙》《香山葉正紅》等作品都以各自的思想性、藝術性帶給觀眾深深的精神洗禮,也打通了當代年輕人學習黨史、革命史的藝術通道。
重大現實題材劇:構建時代精神鏡像,追求螢屏史詩表達
重大現實題材劇在表現內容上,努力描繪新中國建設史、改革開放史、脫貧攻堅、全民抗疫以及新時代的風貌。積極開展題材創新,不斷拓深展現時代社會的力度,塑造出一批生動立體的典型人物與個性豐富的人物群像,提升了現實主義的美學意蘊。
重大現實題材創作著力展現寬宏的時代社會生活,在對話時代中鑄造當代國人的心靈史詩。「新中國建設之歌」即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題材創作,如《最美的青春》表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生在塞罕壩的「荒漠變林海」的歷史壯舉,譜寫了一曲洋溢著堅韌民族精神的新中國的「青春之歌」,也傳達出超前的環保理念與憂患意識。其他如表現火箭研製、航空航天高科技領域、石油工業、三線建設等各行各業的「建設者」的奮鬥故事——《那些年,我們正年輕》《追夢藍天》《問天》《共和國血脈》《火紅年華》《我們的新時代》《紅旗渠》《青山不墨》等都給觀眾帶來了程度不同的感動。剛剛熱播完的《麓山之歌》通過對重工業製造業突破困境走向輝煌的真實表現,有力開掘了時代改革的深度,生動表現了科技工作者、企業家和工人們在時代巨變中的淬鍊成長,是工業題材創作的現實主義力作。
改革/創業題材是新中國建設主題下獨立成篇的一類創作。改編自路遙原作的《平凡的世界》即是一部生動反映改革開放前後陝西農村農民生活變遷的誠意之作,該劇表現時代的厚重與達到的精神高度令人難忘;此後的《溫州一家人》《雞毛飛上天》回應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主題,同樣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其後2018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也湧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大江大河》系列以雷東寶、宋運輝、楊巡三個改革者形象分別映射改革大潮中國營、集體和個體三種經濟形態的發展,以恢宏之勢書寫了社會變遷史與個人情感命運史。《大江大河》開播期間蟬聯CSM52/55城收視冠軍,網播量連續15天位列電視劇榜單第一。改編自報告文學《一號文件》的《黃土高天》全景式恢弘再現了中國農村從改革開放初期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近年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其他如《在遠方》《奔騰年代》《大浦東》《激蕩》《創業時代》《愛拼會贏》等作品也都以各自視角表達了對改革開放以來時代發展、大眾創業的全新思考。
脫貧攻堅題材劇是農村題材劇在新時代的一種精神延伸,生動描繪了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這一人類文明史上的壯舉。《馬向陽下鄉記》飽含對當代農村生活的真實感悟,以輕喜劇的方式深入淺出地探討農村面臨的經濟體制改革困境;《老農民》生動詮釋了農民與土地的關係,有著對歷史縱深的探尋和對現實的叩問。《青戀》圍繞大學生返鄉,開掘了綠色創業的新題材。《山海情》超越了同類脫貧攻堅劇創作的既有觀念,著力構建起西海固農民脫貧攻堅的歷史縱深感,生動揭示了農民的精神主體性,以方言審美與身體美學轉向夯實了作品的現實主義風格,五家衛視和三大視頻網站的合力播出使作品愈加深入人心。其他如《最美的鄉村》《花繁葉茂》《江山如此多嬌》《經山歷海》《石頭開花》《溫暖的味道》《金色索瑪花》《阿壩一家人》《花開山鄉》等同類創作也呈現了頗多亮點。
英模題材劇如以單元劇結構形式講述八位首批「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故事的《功勳》,生動表現了李延年、于敏、張富清、屠呦呦、袁隆平等英雄、科學家的歷史貢獻,每一位傳主的動人事跡和奉獻精神都深深感動著觀眾。《初心》《谷文昌》《一諾無悔》《太行赤子》《大山的女兒》《高山清渠》等以真實英模人物為原型的電視劇創作與此前的《任長霞》《焦裕祿》等電視劇一脈相承,對英模的表現多以樸實動人見長。
抗疫題材劇《在一起》以時代報告劇的紀實感生動還原了2020年的抗疫全貌,全景展現了國人的抗疫心靈圖譜,也是中國電視劇「夢之隊」展示綜合實力的一次成功展演。《和平之舟》《伊波拉前線》糅合了抗疫、反恐、軍事、外交、異域風情等多重元素,「用醫者仁心展現大國擔當」。
其他如為紀念香港和澳門回歸創作的《獅子山下的故事》《澳門人家》等帶有鮮明的區域風土人情與地方文化特色;表現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超越》《冰雪之名》等,表現運動員教練員的精神世界與育人理念,在時代之變中弘揚體育精神的代際傳承,取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和口碑。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主題領航創作風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國產劇集極為重要的構成,同時與其他各樣題材一道豐富著國產劇集創作,不斷加強藝術形式創新,並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主流價值觀,追求青春化表達與寓教於樂。可以預見,重大主題創作今後將更加堅定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熱情地「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努力從藝術「高原」邁向藝術「高峰」。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來源: 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