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涼薄之人(生性涼薄的人最深情)
2023-08-08 21:22:45
文/姜子說書
圖/《紅樓夢》相關電視劇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大旨談情,實錄其事!全文史筆,字字血淚!天書問世,何人能解?
風月兩面鑑,文筆兩生花!一聲能兩歌,一手竟兩牘!故人淚盡血流幹,石碑記載血淚史!神仙姐姐託夢來,仙冊原是墓志銘!
作者大大的腸子十八彎,林妹妹喊我們來解九連環!關注我,不迷路!姜子說書,站在原作者的立場帶你看名著!
——前言
題:生性涼薄的人最深情?你看看黛玉和小紅怎麼說?
《紅樓夢》故事裡,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但是,在很多人眼裡,林黛玉卻是一個小心眼、壞脾氣,行動愛惱人的大小姐。
很多人不喜歡林黛玉,覺得她不但作,而且嘴皮子十分了得,說話非常刻薄,又喜歡冷這個臉,不愛笑,反而愛哭,非常難伺候。
甚至,林黛玉對諸事都不太關心,一顆心只在賈寶玉身上,當看到林黛玉稱呼劉姥姥為「母蝗蟲」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她生性涼薄,沒有憐憫之心。
比林黛玉更不招人待見的是妙玉,妙玉對劉姥姥的嫌棄,直接可以透過文字,傳到你身上來。很多人覺得妙玉是一個生性涼薄、假清高的人。
比起賈府下帖子去請才肯進賈府的妙玉來說,劉姥姥打秋風的行為確實有些厚臉皮,但是,黛玉和妙玉乃至於寶玉嫌棄劉姥姥的原因,自然不只是因為她又髒又不體面。
《紅樓夢》是一部「以詩傳史」的「清風明月史」,字字皆是血,正確打開方式是「反照《風月寶鑑》」!
如果世人只看到劉姥姥為生計不顧顏面的窮苦人家形象,那叫「以假為真」,又何苦去怨黛玉和妙玉乃至於寶玉缺乏憐憫心呢?
言歸正傳,林黛玉與賈寶玉不同,在賈寶玉眼裡,「浮萍尚有相逢日,人豈全無見面時」,他的心態,是樂觀的。
所以,賈寶玉總惦記著「明兒怎麼樣收拾房子,怎麼樣做衣裳,倒象有幾百年的熬煎」。他只願常聚,一旦散了,不熱鬧了,他就悶悶不樂,長籲短嘆,原文中寫道:
那寶玉的情性因此,只願常聚,生怕一時散了添悲;那花只願常開,生怕一時謝了沒趣;只到筵散花謝,雖有萬種悲傷,也就無可如何了。
《紅樓夢》故事裡,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人以為喜之時,她反以為悲,原文中寫道:
她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生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紅樓夢》故事裡,紅玉身在怡紅不能遂志,一腔委屈,佳蕙為她抱不平,她卻說:
「俗語說的好,『千裡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
《紅樓夢》故事裡,司棋和潘又安的事情被鴛鴦撞破,鴛鴦見她害怕生病,特地來勸慰,司棋說了一番感謝的話,又道:
「再俗語說:『千裡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再過三二年,咱們都是要離這裡的。」
其實,人的心很小很小,真正能容納的人並不多,若是八面玲瓏、面面俱到、人人兼顧,必是多情之人,反而難免濫情。
「來自情天,去自情海」,真正至情之人,生為情人,死為情鬼,反而如尤三姐和柳湘蓮,以絕情演繹正情,以無情解釋至情。
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楊朱子卻主張「貴我」,大膽直言「拔一毛以利天下人,不為也!」
楊朱子自然是一個生性涼薄的人,但是,孟子卻說,楊近墨遠!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乾坤有私,才是真正的大道!生性涼薄的人,才是至情至性的人!
沒有人能夠陪你一輩子,除了你自己!林黛玉和林紅玉乃至於賈惜春,是《紅樓夢》裡最清醒的人,所以,賈寶玉聽戲悟禪機,卻被林黛玉喚醒!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