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說明文寫作範文
2023-08-09 18:00:38 2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體裁作文,涵蓋的範圍也很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事物說明文寫作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篇一:南京明城牆】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時20xx年青奧會的舉辦方,我作為東道主,大家介紹介紹南京的風景名勝——明城牆。南京古城牆修築於明朝,僅內城周長就達33。7公裡,比周長僅29。5公裡的巴黎城牆還長。古城牆是朱元璋經過3年準備,經歷4個階段共21年時間才建成的。朱元璋為了建造南京古城牆曾下令5省、20州、118縣燒制城磚。為了保證質量,每塊磚上都要打上燒制的州、府、縣及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將治罪。可見嚴格之極。這些城磚長40~50釐米;寬20釐米左右,厚度不少於10釐米。其總數約為3億5千萬塊。這些數字也顯示出了明城牆的宏偉。
南京的城牆,為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中國萬裡長城之後的又一歷史奇觀。明城牆的13座城門的上部,都建有高聳的城樓,而以聚寶門最為雄偉。聚寶、三山和通濟三座城門各有城牆四道,每兩道之間的空間稱為「甕城」,可作為戰時的防守之用。聚寶門是這些城門中最堅固的一個,城樓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謂「藏軍洞」的特殊設施。「藏軍洞」實際上就是裡端封閉的磚券門洞,在戰時可供兵士休息和用來存放軍事物資。這種「藏軍洞」在聚寶門最南一道的城牆上計有兩層共13個,左右兩側的城牆下部又各有7個,加起來有27個。據說,每洞可容納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達3000人以上。這種設施在中國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極為少見的。
每座城門都有內外兩道門,外面一道是從城頭上放下來的「千斤閘」,具有堅固的防禦作用;裡面一道則是木質再加鐵皮做成的兩扇大門。在平時,行人車馬都從城門洞裡通過。明城牆的歷史悠久是南京人的驕傲!
【篇二:陶藝】
陶藝是一個藝術,今天,我們就打開了這扇藝術的大門,自己親手製作陶瓷。
中國是陶瓷古國,說起陶瓷,外國人就會想到中國。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與裝飾的有機結合,通過人們敏銳的靈感和創新意識,捕捉並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韌美以及表現活力,這樣就出現了全新陶藝形態,為智慧的人所掌握、發展、創新。任何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形成完整的技巧。
今天一早,我們就開車來到了運河廣場的「陶一天」,一進去都是各式各樣的精美的陶瓷,有杯子,有風鈴,有「蛋糕」,還有很多可愛的掛件。我和弟弟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一位老師讓我們從窗臺上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陶瓷。我左看看右看看,眼睛都看花了。終於,我在窗子的一個角落發現了一個可愛的小兔子風鈴。我把它拿了下來,愛不釋手。我告訴老師我要做這個風鈴,老師就拿來了一塊陶泥,坐在我旁邊,教我怎麼做這個小兔子風鈴。我先把一塊陶泥拍成圓形,然後把兩小塊陶泥搓成比較粗的「棍子」,但老師卻說我做的不好看。老師教我,首先搓成一個圓柱體,然後把其中一個長方形的面輕輕拍平,最後用工具掏出一個橢圓形,一個兔子耳朵就完成了。接下來,老師又教我怎麼把耳朵貼到頭上。第一步:把要粘貼的地方刮毛。第二步:把泥漿塗到刮毛的地方。第三步:使勁把耳朵和頭貼起來。第四步:用手把多餘的泥漿抹平,使耳朵和頭連接在一起。在貼的時候一定要用勁,不然燒的時候會掉下來的。我用同樣的方式把手和身體貼在一起。當我正要把身體和頭貼在一起的時候,老師說:「不要貼在一起,拿去那邊用吹風機吹乾。」我一頭霧水的把兔子拿去吹風,吹到一半時老師讓我挖洞,我這才想起來我做的是風鈴,就乖乖的開始「挖洞」。把身體挖穿,頭只要挖一半就可以了。最後,只要把頭和身子貼在一起就ok了。
下面,我就可以去上色了。「恩……畫什麼表情好呢?」我苦苦思考著。我想了好一會兒,才想出一副可愛的表情。我連忙畫了上去,生怕自己等一會兒忘了。我給小兔子穿上了一件小衣服後把耳朵塗上白色的顏料,一隻可愛的小兔兔就跳了出來。我用吹風機吹乾,交給老師,老師用一根細棍子從頭的正中心戳下去,這樣就可以把鈴鐺穿過去了。
唔……還要等到下下個星期才能拿風鈴呢,今天,我領悟了陶藝中的藝術,也知道做陶是很不容易的。
【篇三:榴槤酥】
我吃過許多美食,有酥的,有軟的,有甜的,也有辣的,可是,令我最喜愛的,還是那酥中帶香,嫩中帶些許臭味的榴槤酥了。
這種食物並不常見,它的外殼是金黃色的,就像一隻金黃色的小船。它的內部是由一層層黃中帶白的酥皮與軟軟的榴槤肉做成的餡,聞起來帶著榴槤那種臭乳酪和洋蔥混合的臭氣,又有類似松節油的香味,輕輕地咬一口,一陣包含著榴槤甜美沁心的香味向你湧來,讓你吃了還想吃,大有「榴槤」忘返之感。
榴槤酥的做法也很奇特,首先將麵粉,蛋液和白糖,豬油混合,並加入適量的水,和成水油麵團,再將麵粉,豬油與黃油揉成油酥麵團,然後將麵團放入冰箱冷藏十分鐘。接下來取適量水油麵皮料在案板上壓扁,擀成麵皮,中間包上油酥,再次壓扁擀成牛舌狀並重複幾次,將麵皮擀成圓形並在中間包上榴槤肉,包成水餃一樣的半圓即可。吃時再將它用油炸或烤成金黃色就可以了。
榴槤酥的吃法也很有趣,可以把它一層層打開,加上一點餡吃,也可以採用普通的吃法。有一次,我吃榴槤酥時,把裡面的餡吃了,再吃它外面的皮時就沒有什麼味道了。
榴槤酥是一種十分有趣也是十分好吃的小吃,它的味道總是讓人「榴槤」忘返,吃了還想吃。
【篇四:牽牛花的莖】
牽牛花又叫大喇叭花,和夜來香(小喇叭花)共稱「喇叭花」。顧名思義,它開的花像喇叭,並能像喇叭一樣吹出聲音。它是攀援類植物,纏繞莖。生存能力極強,凡旁有直立物體即可生存。
牽牛花的子葉是無毛的,呈鴨掌形。後來長的真葉會隨著莖越來越多。真葉毛茸茸的。絨毛很硬,摸起來帶有喇叭感。葉子越來越多,把我家的窗口封得嚴嚴實實。它開的花總會引來一些蝴蝶和蜜蜂。花凋謝,果實裡的種子雖然沒有夜來香大,但開的花、葉子和植株都比夜來香大。
但牽牛花的莖總是搶了葉的「鏡頭」。莖和葉一樣,也是那種看著非常舒服,也帶有具有保護作用的刺。你遠遠地望去,就很被那根綠色彩帶給迷住。
牽牛花的莖要纏繞在其它物體上,莖就會不停地長長。莖的生長方式特別有趣。由於它的末端有個「Y」形的樹枝狀的頭,會妨礙生長。所以莖生長時這個頭會脫落,一個生長階段結束後會重新長出一個頭,好像是為了量身高時多個三、四釐米。因此你很難在牽牛花上找到這個頭。有一次,我拿剪刀去剪頭,過了一周變成了三個頭;我把三個頭剪去,卻變成了八個頭……牽牛花就是這樣不斷地分枝的。即使你不去剪,它也會分枝的。
牽牛花的莖要是沒纏繞在物體上,莖會慢慢變黃,變細,萎縮,最後變成一根乾柴,一點兒水分也沒了。纏牢物體的,莖會變成紅色,然後變成紫紅色,最後變成深紫紅色,絨毛也會越來越少,綠色彩帶升級為四色彩帶。這個彩帶會來勢洶洶地纏住凡所到之處,連其它植物的莖也不放過。如果你認為你能徒手扯斷它的莖,那就是妄想。不管風吹雨打,葉子飛舞,只要被它纏繞的物體不斷不倒,它也能始終不斷不倒。
我愛牽牛花它的莖那豐富的顏色,更愛他那頑強的意志力!
【篇五:刀削麵】
刀削麵,你吃過嗎?這可是山西著名風味小吃,我最愛吃了。
刀削麵的做法很簡單,只要把麵粉澆上少量的水,團成麵團,再把麵團託在左手上,右手拿一片薄刀片,然後就像削皮一樣一片一片的削在鍋裡。那熟能生巧的手法,要是不練上幾天幾夜,肯定是不行的。
刀削麵的看相也不賴。在一條條晶瑩剔透的麵條上,點綴上幾葉綠色的香菜,幾片褐色的牛肉。看了之後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刀削麵雖然看相好,但是吃法也很有講究,它那誘人的香味不得不讓人點一碗嘗嘗。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吃刀削麵,來到刀削麵店,我趕緊找了一張位子坐下,點了兩碗刀削麵。「來嘍」聽店小二的聲音,我就知道我最愛吃的刀削麵到手了。聞到那令人垂延三尺的香味,我就迫不及待地抽出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媽媽見了忙說:「呀,不是你這樣吃的,這樣吃的話就品嘗不出鮮味了。」因為我太喜歡吃了,所以沒理會媽媽說的話,仍然這樣吃著,結果吃完了都沒品嘗出是什麼味兒。
大家可不要像我一樣吃哦!否則就吃不出味了。可是慢慢吃真的讓人很難做到啊!
【篇六:我的書櫥】
我臥室的西牆邊矗立著一個高大的乳白色書櫥,它高180釐米,長160釐米。它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下面是一個電腦和寫字兼用的書桌,上面是存放書本的五層書架。
離地大約1米的書桌寬80釐米,左上角有一個直徑約5釐米的圓形小孔,是留給電腦上的各種線路穿越的。書桌左邊是個高約80釐米寬約60釐米的大柜子,用來放置桌上型電腦的主機。書桌右邊有3個帶鎖的抽屜,可以存放「秘密」和貴重物品。
書桌上的書架兩邊的擋板下面寬約40釐米,上面寬約30釐米,由下到上成弧形,看起來像揚起的風帆。書架第一層離書桌桌面最高,供放置電腦顯示器的。書架的第二層和第三層高度差不多都是30釐米,可以放置常見大小的書。書架的第二層放了我喜愛的書,有三毛的20多本散文,楊紅櫻的幾十本系列小說和其他一些我精心挑選的文學書籍,這個高度可以讓我坐在椅子上隨時舒服的拿到每一本書。書架的第三層我放了中國散文名家、中國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和一些世界名著等,其中有的書我讀過,有的書讀過一點,有的書還沒有翻開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它們的興趣會逐漸濃厚起來,它們最後都會成為我的朋友。書架的第四層比較高,適合放置大開本的書比如時尚雜誌等,這裡的書不多,只有小時爸爸給我訂閱的兒童畫報和剪紙等一些書,後面的空間放了我喜愛的工藝品。左邊是一個木製俄羅斯套娃,橢圓形的木筒外面畫了一個黃頭髮藍色衣服正在起舞的俄羅斯少女,從中間打開,裡面從大到小套疊著四個這樣的娃娃。套娃後面是一隻木雕的鴛鴦,本來有兩隻的,姐姐也喜歡,一對鴛鴦就被生生分離,「從此害了相思病」。最右邊放置的是一對親嘴豬,兩隻憨態可掬的豬豬嘴對著嘴臥著,它們肚子裡有拉索,把它們拉開一段距離後,兩隻小豬會慢慢靠攏然後「叭」地親在一起。書架的第五層離地較高對我不適用,被我放了兒時的毛絨小玩具,其中兔子居多。
我喜歡我的書櫥,每周回家我會認真做清潔。然後安靜的在上面做作業,感覺學習累的時候,我可以上網,讀我喜歡的書,把玩我喜歡的工藝品,還可以抬頭看著那些毛絨玩具回憶一段美好的兒童時光,生活愜意而快樂。
【篇七:酸菜魚】
說到酸菜魚,我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因為那酸酸辣辣的味道很誘人。趁今天是母親節,我決定做一盤酸菜魚。
首先,我先去超市買了一條新鮮的草魚,還有酸菜、辣椒、生薑、大蒜、雞蛋等做酸菜魚的材料。一切準備就緒,我便開工了。先將魚去鱗,去內臟,切片;然後加入澱粉、食鹽、雞蛋清攪拌醃製。接著,把剛才準備好的酸菜、辣椒等調味料放入鍋中翻炒3分鐘,加入適量的開水,煮了3-5分鐘放入魚骨,再熬3分鐘放入魚片煮熟。最後,起鍋加入蔥花,酸菜魚就算大功告成了!這一切都做得很順利,看著自己做得酸菜魚,我滿意極了,禁不住夾了一塊魚肉,嗯!不愧是大廚師,我不禁誇了誇自己,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肉,鮮嫩爽口,湯,美味可口!
我趕緊將酸菜魚端出去給媽媽品嘗,媽媽嘗後,點點頭說:「太好吃了,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我做的還好吃。」聽了媽媽的誇獎,我更得意了。
酸菜魚是怎麼來的呢?,我上網查了查資料,關於酸菜魚的傳說有許多,有一個傳說是這麼說的:壁山縣有一個釣魚翁一日釣得幾尾魚回家,老伴誤將魚放入煮酸菜湯的鍋裡。後來一嘗,鮮美至極,魚翁逢人就誇,酸菜魚也出了名。
酸菜魚真是一道舌尖上的美味,它營養豐富、開胃健脾、醒酒提神,讓人吃了回味無窮,還可以幫助消化呢!
【篇八:秦始皇兵馬俑】
一隊又一隊身著鎧甲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行進著;車輪碾過、馬蹄踏過的土地,黃沙漫天飛舞。只見一位身長9尺、身著雙重戰袍的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昂首挺胸,立眉圓眼,有著出人一等的氣勢。隨著他一聲令下,千百名士兵彎弓搭箭,射出如雨點般密集的飛箭,接著,騎兵與步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軍撲去,戰場上頓時混亂一片,喊叫聲、馬嘶聲響徹天地,突然,一支暗箭射到了將軍的身上……「遊客們,您好。請不要在過道間停留太久,以免影響後面的遊客觀看,謝謝合作。」一陣廣播聲將我拉回了現實,回想剛剛的場面,那種戰場上的驚心動魄在我的腦海中迴蕩,久久不散。原來,我倚在兵馬俑一號坑的欄杆上,看著看著,不覺間,竟「穿越」回了古代的戰場。
我回頭望了望四周像兵馬俑一般眾多的人群,正緩慢的向前移動,時不時還有人努力的擠向欄杆邊,場地上一片混亂。隨著隊伍向前擠,終於到了出口。不等我稍做休息,父母又拽著我進了兵馬俑二號坑。在二號坑,有好幾尊陳列在玻璃展櫃裡的精品兵馬俑。這些兵馬俑的神情各不相同,衣著也不同。比如,穿著普通戰袍的士兵,有的神態肅穆,好像在思考什麼;有的眼神迷茫,望向遠方,像是在思念家鄉;有的手持長矛,蓄勢待發。仔細看,兵馬俑身上不只有工匠巧妙的雕痕,還有豐富豔麗的色彩。每一尊都不一樣,卻都精細巧妙;每一尊都是陶器,可都那麼栩栩如生。這些兵馬俑,是古代人民智慧的體現。再往前走,就到了青銅馬車的展櫃。兩輛馬車在周圍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格外耀眼,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一號銅馬車上有著鏤空花紋,四匹馬十分健壯,駕車人手舞馬韁,整輛車有著豪華的裝飾。
出了二號坑,我們來到了博物館。在二樓,我們走進了一個展廳,這個展廳很特殊,沒有高級的設備,也沒有珍貴的文物,在眾多展櫃裡,擺放著各種考古筆記和叢書,有的展櫃裡還復原了考古時考古人員的工作檯。原來,如此高大的兵馬俑,竟是由考古工作者用出土的碎片復原出來的。有很多人為秦始皇陵獻出了自己大部分寶貴的時間,在黃土地上研究了幾十年。通過閱讀考古過程介紹和工作筆記,我意識到,如此輝煌的秦始皇兵馬俑不僅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更是融入了現代的考古工作者的高超技術和心血。我懷著敬佩的心情,離開了兵馬俑博物館。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是那麼偉大!秦始皇的偉大,古代人民的偉大,考古工作者的偉大,融為一體,為我們展現了這一震撼人心的奇蹟。
[事物說明文寫作範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