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觀後感最新
2023-08-09 18:14:38 4
《永遠在路上》的播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嚴治黨、正風反腐的窗口,透過這扇窗,我們感悟到了「老虎蒼蠅」現身說法背後的警示與反思,體悟到了黨中央「治大國者先治吏」的勇氣與決心,領悟到了風正則國治的信心與希望。
在路上觀後感【篇一】
10月26日,地窩堡分局召集所有黨員討論《永遠在路上》專題片的感受。大家就各自心得體會進行了相互交流,討論會上,黨員們暢所欲言。
自中央電視臺播出《永遠在路上》專題片以來,地窩堡分局黨組認真組織全體黨員準時觀看。八集劇情層層深入,震撼人心,第一集《人心向背》在開場便指出了反腐的重要性,往後的《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劍出鞘》《把紀律挺在前面》《拍蠅貪懲》《天網追逃》《標本兼治》也是全方面探討了該如何做好這方面問題,黨員幹部觀看以後受益匪淺。
《永遠在路上》告訴我們反腐態勢永遠不會減弱,作為普通民眾我們深深地從這種好風氣中受益,中央治理貪腐問題的決心將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我們也要管好自己,做一名清正廉潔的黨員。
本次學習所有黨員均有參加,且討論內容全面深刻,產生影響長遠廣泛,對全體黨員來說是難得寶貴的一次學習機會。
在路上觀後感【篇二】
觀看了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有時日,但心中激起的漣漪仍在蕩漾。該片剖析了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蘇榮、周本順等40多個「打虎拍蠅」的鮮活案例,腐敗細節的曝光觸目驚心,思想道德的滑坡令人扼腕,愧對黨和人民的懺悔引人深思。《永遠在路上》通過對貪腐現象的深刻揭示,宣示了黨推進反腐敗鬥爭的決心不可動搖,表明了黨將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筆者認為,剖析反面典型,讓貪腐官員的「活教材」暴露在陽光下,目的就是要讓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深刻警醒反思,認清嚴重違紀違法對黨的形象和執政根基的巨大危害,認清貪官所作所為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的重大損失,進而受教育、明底線、知敬畏。
信仰缺失、精神迷茫,必然導致政治蛻化靈魂鏽蝕,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那些貪官墜入違法犯罪的深淵,根子還是信念動搖、精神迷失,「總開關」出了問題。這警示我們,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把深扎理想之基、補足精神之鈣作為政治任務和終身課題,恪守共產黨人的靈魂戒規,一切思想、精神、情感、愛好、願望層面的活動都要向理想信念聚焦,用科學理論涵養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
利慾薰心、貪婪成性,必然導致道德墮落腐化變質,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恪守清廉操守不失範。周永康等人曾身居廟堂之高、肩負領導之責,卻利慾薰心、利令智昏,瘋狂斂財、窮奢極欲,在腐敗的泥潭裡起陷越深,在貪腐的邪路上越走越遠。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引以為戒,嚴防死守清正、廉潔、奉公為官做人的底線,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訓,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勒緊心中的「緊箍咒」,心存敬畏、腳走正路,堅守本色、拒腐防變,真正做到清白做人、乾淨幹事、坦蕩為官。
獨斷專行、膽大妄為,必然導致權力失控隨心所欲,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秉公用權不謀私。權力是把雙刃劍,它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那些貪官之所以腐化墮落,就是沒有過好「權力關」。沉痛的教訓告誡我們,領導幹部越是地位高、權力大,越要牢記手中權力姓公而不姓私,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切實解決好「為誰當官、為誰掌權、為誰服務」這一為官從政根本問題,自覺把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作為人品官德終身修養、作為行為準則從嚴遵循。
表裡不一、陽奉陰違,必然導致威信損毀公信喪失,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始終言行一致不走樣。周永康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最顯著特徵就是人格分裂,說一套做一套、明一套暗一套。我們領導幹部要帶頭塑造道德人格,堅守真我本色,切實做到表裡如一,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對上對下一個樣、表態心態一個樣,決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欺上瞞下、投機取巧,溜奸耍滑、陽奉陰違。
家教不嚴、家風不正,必然導致擅權幹政後院起火,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培養良好家風不縱容。家風不是個人小事,而是領導作風的重要表現,也是抵禦腐敗的重要防線。周永康、蘇榮等落馬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風不正、家教不嚴,導致家屬子女和身邊人員同貪共腐。黨員領導幹部要把經營好家庭、維護好家風、涵養好家教作為必修課,才能坐得穩、行得正、走得遠。清正廉潔,是對家人最好的饋贈;家風純正,也是對領導幹部的最好保護。
在路上觀後感【篇三】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蘇軾
(中華鐵道網通訊員胡深)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永遠在路上》的播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嚴治黨、正風反腐的窗口,透過這扇窗,我們感悟到了「老虎蒼蠅」現身說法背後的警示與反思,體悟到了黨中央「治大國者先治吏」的勇氣與決心,領悟到了風正則國治的信心與希望。
近百名受訪者,從多元的視角,全景式地向我們展現了「作風建設在路上」的非凡歷程,無論是位高權重的「老虎」,還是小貪小佔的「蒼蠅」,在這次摧枯拉朽的反腐鬥爭中,無不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懲。從為玉瘋狂的倪發科,到因欲得禍的萬慶良,從公款消費的付曉光,到以權謀私的周本順……一個個從人生的巔峰跌入犯罪的深淵,而我們,則看到了人性的弱點、制度的漏洞,諸如此類的腐敗溫床,以及腐敗存在的內在邏輯。而這一點,也恰恰說明了反腐「永遠在路上」的辯證關係。
欲正風,先正心。治國理政,人心為本:於國家,是人心向背;於個人,是口碑官聲。從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到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算的都是人心向背這筆帳。而習近平總書記則用「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帳,人心向背的帳」這一鏗鏘有力的話語,旗幟鮮明地給了我們一個再明確不過的答案。
欲正風,先正己。「理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門則不言貨利」這一古訓,時刻在提醒為官者不能「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亦不能「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尸位素餐,而應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抓起,勇於較真、敢於亮劍、提升能力,讓群眾的急難愁有人問、有人解,讓「民之樂繫於官之賢」,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欲正風,先轉風。樹立整肅「四風」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不會收場的意識,是轉風的第一步。只有從癥結難點上找到突破口,從政治生活中找到新途徑,立新規、動真格、求實效、防反彈,對存在的問題不迴避、不掩飾,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才能讓黨風、政風、民風發生為之一新的轉變,才能進一步樹立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才能匯聚民族復興的正能量。
天地悠悠懸秤桿,百姓芸芸秤砣心。正風是個大手術,唯有傷筋動骨,才能激濁揚清;正風是場大硬仗,只有真刀真槍,才能震懾靈魂;正風又是筆良心帳,必須時時算,日日算,常算常新。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只有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成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強領導核心;只有從嚴治黨,才能開創黨的作風全面純潔的新局面;只有從嚴治黨,才能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贏取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