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黨員鑑史問廉《千秋之評》觀後感

2023-08-09 08:02:44

  【第一篇】

  《鑑史問廉》火了,但絕不是「不明覺厲」,而是有其必然因素。我認為啟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紮緊制度的籠子

  《鑑史問廉》告訴我們,制度反腐是解決腐敗問題的關鍵,更是公慎用權的前提和基礎。

  監察、刺史制度的設立是中國封建社會文人政治體制下的重要「防火牆」。獨立監察、依法監察,極度壓縮了權力的尋租空間,為官員的依法施政、清廉執政戴上了一個「緊箍咒」。一方面,從事監察、刺史的官員是經過千挑萬選,從德行、才能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核嚴格選拔出來的,他們往往是直吏、循吏、能吏的代表。另一方面,國家法典從制度上保障了他們依法監察的權力,手握重權,尺衡天下,有著代天子以察四野的意味。

  無論是體系嚴明的《唐律疏議》,還是震懾四野的《明大誥三篇》,都是制度化反腐的典型。但是,制度的靈魂在於落實,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言壓法、以權代法、徇私枉法,即使有了制度也同樣不能起到作用。

  二、傳承文化的基因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腐敗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滋生腐敗的文化土壤,因此,反腐的根本措施在於扭轉人內心的是非判斷、價值取向,文化反腐是刮骨療毒的根本與核心。

  《鑑史問廉》中所展示的廉潔文化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並存,博雅與通俗並在。《赤桑鎮》《楊家將》《四進士》《砸玉碑》等廉政劇目久演不衰,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便源自人們內心濃厚的清官文化情結。流傳千年的廉潔文化滲透在人們懲惡揚善的價值判斷文化血脈中,綿延不息。

  三、築牢道德的藩籬

  做官先做人,官德與人德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忠誠、乾淨、擔當不僅是吏治的規則底線,更是作為一名社會公民應該堅守的道德操守與社會良知。

  包拯,寄予了老百姓太多的情感與希望。鐵面無私,正大光明,他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不執一硯歸的清潔無私,怒鍘包勉的大義滅親,陳州放糧的明察秋毫,阻打鑾駕的公正執嚴,直放中門、暢通上訪的愛民情懷,將他推上了清官為政的制高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天下清官第一」的張伯行,「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的嶽飛,都為人們在道德取向上樹立了豐碑。

  《鑑史問廉》為我們如何繼承和發揚廉政文化提供了有益探索。在當前反腐敗新形勢下,怎樣更好地弘揚廉政文化,為反腐倡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正風反腐是政治生態的淨化,也是社會價值觀的重塑。社會存在一些腐敗分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不以腐敗為恥。所以,反腐也是一場價值觀的較量,廉潔文化與腐敗文化進行著的博弈,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過節不送禮、辦事不找人,當正氣佔據了上風,那些所謂的「潛規則」也就沒有了市場,公正、誠信、廉潔等社會價值觀才能助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早日取得壓倒性勝利。

  黨員幹部需要法治思維,也需要德治內涵的滋養。在依法治國的大框架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的底線不能觸碰,道德的雷池同樣不能逾越。而「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之八德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基因密碼」,為每一位黨員幹部的道德修養提供了豐厚土壤,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積累,做到自醒醒人、自達達人。

  「不敢腐」、「不能腐」靠重典和制度,而「不想腐」要靠文化。目前,隨著中央布局、各地「落子」,打虎拍蠅碩果纍纍,形成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為「不敢腐」、「不能腐」的長效機制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若要實現「不想腐」的終極目標,除了「硬實力」,還要有「軟實力」,文化之力不可缺席。廉政文化應如春風化雨,滋潤黨員幹部的心靈,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必須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精神相結合,提煉出新的廉政文化。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廉政文化,以史為鑑,古為今用,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同時,堅持廉政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弘揚焦裕祿、楊善洲、史來賀等我黨優秀模範的精神,強化黨性鍛鍊和宗旨意識,不斷豐富廉政文化新的內涵,通過提煉升華,形成富有當代特色的廉政文化,才能為實現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第二篇】

  眾所周知,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墓碑上竟然沒有一個字,這位敢於打破歷史常規的女皇,給後人出了一個啞謎。有人認為,碑上無字,是武則天有意讓後人和歷史去評價自己的功過是非。且不說這個觀點對錯,無字碑讓我們能感受到,武則天甚是很看重身後之名。歷史是人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會在歷史上留名。歷史是公正客觀的。清名與罵名,歷史自有評判,也會銘記。我認為留名需留清名,留一個後人敬仰的清名。

  中國歷史上,很多人在居高位權傾朝野,積累家財富可敵國,掌握天下的生殺大權,極為煊赫。但他們魚肉百姓,殘害忠良,甚至是出賣國家利益。因而他們的風光是短暫的,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他們身後必將罵名滾滾,遺臭萬年。南宋奸相秦檜在位時,貪汙受賄,私通敵國,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抗金名將嶽飛,最終在人們的唾罵聲中死去,他的銅像也永遠的跪在嶽飛的墓前。據記載,後世一個秦姓學子遊歷風波亭,感慨萬千,提筆寫了兩句詩,「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罵名影響,竟至於斯!明朝東廠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多年,橫徵暴斂,殘害忠良,竟還恬不知恥地要求全國各地官員為其建立生祠。生祠沒有延長他的福壽,也掩蓋不住他的滔天罪行,更抹不去他的千古罵名。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這句詩意味深長。很多人雖早已故去,但他們沒有被歷史的大潮淹沒,他們的光榮事跡一直為後人稱道,他們的作為造福一方,影響深遠,他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他們的清名流芳千古。戰國時期,淮河支流史河經常泛濫,孫叔敖變賣了自己的家產,率領民眾在史河安閘築壩,引水灌溉農田,經過改造的史河,直到今天還在造福著當地的百姓,他的清名正如史河之水,一直流傳至今。唐朝的韓愈被貶至偏遠的潮州,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當地興修水利,墾荒造田,開辦學堂,教化萬民。潮州人民為紀念他,將潮州的小山改名為韓山,樹林改名為韓林。蘇州的蘇堤是人民紀念蘇軾而命名,錢清江是當也地人民為紀念「一錢太守」劉寵而更名……像這樣留下清名的官員還有很多,他們能真心為民,造福百姓,他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有句話說,計利當計天下利,留名需留萬世名。不僅要留萬世名,更要萬世清名。而今,我們黨員幹部切實踐行黨的宗旨,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黨不會忘記他,人民不會忘記他。像焦裕祿、雷鋒、孔繁森、沈浩、牛玉儒、楊善洲……他們是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即使在經濟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的事跡依舊激勵每一名黨員,他們豐碑永立,萬古長青。他們的清名永垂不朽。

  雷鋒同志說得好,「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這句話應成為每一黨員幹部的座右銘。黨員幹部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真心為人民服務的人,留一個讓後人敬仰的萬世清名。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