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陰暗的人 喜歡聊的三個話題(越是內心陰暗的人)
2023-07-26 14:04:03 1
本瓊生有句名言:「言語最能揭示一個人。只要你開口,我就能聽懂。」
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不僅要看得久,還要聽他怎麼說話。
文字是心,文字是鏡。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秉性,一句話就顯露無遺。
用以下三種話守口如瓶的人往往內心陰暗,最好不要交深交。
-01-
槓桿的諷刺
作家王蒙寫過一部小說,《雄辯症》,講的是一個患「口才」的病人的故事。
醫生禮貌地對病人說:「請坐。」
病人反駁道:「為什麼要坐?你要剝奪我不坐的權利嗎?」
看到聊天僵住了,醫生決定換個話題緩和一下氣氛:「今天天氣真好。」
病人說:「純粹胡說八道!你這裡天氣好,不代表今天全世界天氣都好。」
病人一直不配合,醫生根本看不到他。
他句句反駁,卻忘了他此行的目的是看病。
喜歡冷嘲熱諷的人,不分場合,從來不說對錯。他們只是喜歡爭論。
這種人喜歡反射性地批評別人的話,以此來獲得壓制別人的快樂和優越感。
他們只在乎輸贏,別人是否舒服,他們不在乎。
富蘭克林說:「如果你總是爭論和反駁,你可能偶爾會贏,但這只是一個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不會被對方喜歡。」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為了安慰,而不是輸贏。
對方很快就會意識到,當你總想利用言語的時候,你不是想交流,而是想輸贏。
遠離那些不講理的人,不跟他們爭,就不會讓生活拖進泥濘裡。
-02-
言行不一
有句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你認識人,但不認識他們的臉。」
有這麼一種人,慈悲為懷,卻冷酷無情,在人前甜言蜜語,在人後卻陰險狡詐。
唐朝有個宰相名叫李。世人形容他「口中有蜜,腹中有劍」。
他表面上平易近人,不擺架子,說話好聽,背後卻捅刀子。
唐玄宗稱讚兵部侍郎宣璐的高貴氣質。李聽了的話,擔心會受到重用,就把的兒子叫來,對他說:
「皇上要你父親去嶺南做官。如果你父親拒絕,他肯定會被降職。還不如主動以年齡為由要求一個休閒的位置。」
由於不願去嶺南,於是在李的建議下,她主動要求皇帝離開帝都,去洛陽做一份閒職。
一點沒錯:見人就說三個字,有事不要把我的心全扔了。
口是心非的人最可怕。他們以好人的名義做壞事。
你永遠不知道他對你好的時候心裡打的是什麼算盤。
表面上體貼,實際上損害他人自身利益,讓人防不勝防。不要和這種人太親密,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有太多的利益糾纏。
-03-
固執的話
曾國藩的交友準則之一是:遠離迂腐之人。
因為這種人固執,不文明,固步自封,心胸狹隘。
和他們在一起,你會消極封閉。
聽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買了一條漂亮的金魚,但是他不知道怎麼養。他每天只知道如何餵金魚。
幾天後,所有的金魚都生病了。鄰居告訴他:「魚缸裡的水要經常換,不然魚會死的。」
那人說:「金魚沒有靈。肯定是沒滿。跟水有什麼關係?我就多餵點魚食。」
鄰居耐心的告訴他養金魚的小技巧,那個人卻充耳不聞,一次往魚缸裡倒了很多魚食。
結果第二天,所有的金魚都死了。
和極度偏執的人說話,雞同鴨講,容易感到無力。
他們總是「執著於自信」,拒絕反省自己,聽不進不同的意見,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他總是把問題歸咎於別人,寧願強詞奪理也不願承認自己的失敗。
哲學家羅素說:「傻瓜和狂熱分子總是對自己如此自信,而智者則充滿懷疑。」
真正的智者心胸開闊,不會把無知當成無畏,把固執當成執著。
他們願意正視自己的不足,接受不同的想法,為了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斷成長。
遠離極度偏執的人。這些人太「自我中心」了,和他們相處的時候,往往跟不上時代,變得守舊、頑固。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最喜歡笑的人?」
一個高度讚揚的回答是:「每個人都喜歡和快樂的人在一起。」
沒有人想住在貧民窟。人最大的荒謬就是和壞人壞事糾纏在一起。
餘生不長,遠離那些內心陰暗的人,和積極真誠的人走在一起,讓自己的心在陽光中誕生,沐浴在快樂和自信的陽光下。
把每一寸美好時光都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