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訪民題材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

2023-07-27 03:58:04 3

  《我不是潘金蓮》的題材是訪民。小編整理了《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訪民題材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一:

  馮小剛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蓮》首映,眾星雲集,身為片中女主角的範冰冰,也興致頗好,和德雲社大當家郭德綱共同表演了壓軸的相聲,作為一位影視演員,她的相聲水平顯然是業餘的,但是隨後在電影播放中,她以堪稱傑出的人物技驚全場,塑造了一個經典女性形象。

  顯然,李雪蓮是一個非常難以駕馭的角色,她既平常又特殊,既溫順又偏執,既單純又複雜,表面上看,她是一個極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村婦,持家有道,與人和善,不僅資助過弟弟和在北京賣乾貨的親戚,和賣肉的老胡關係也不錯,趙大頭也曾暗戀她多年,還和畜生(牛)也很有感情。為了殺「前夫」和告狀,她可以答應和老胡、趙大頭「辦事」,由此可見,她並沒有一根筋的貞烈思想。

  更關鍵的是,她為了一句大家都認為是玩笑話的詆毀,太看重清白兩個字,是典型的傳統女性的保守思維,另一方面卻敢告好幾位大到市長的地方官,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比較逆天的行為,破釜沉舟一樣,就算告贏了又能怎樣,以後還會有好果子吃嗎,可是李雪蓮沒有退縮,花費十幾年的光陰,以前衛的方式維護著傳統的尊嚴。

  李雪蓮的兩面性,使這個角色變得非常難演,一口我們北方觀眾聽起來非常拗口又好聽的方言,風裡來雨裡去帶著焦慮不安又絕不退縮的神色,熟練的抹著桌子的勤樸,舉杯喝酒嗆了喉依然咽下的豪邁,或拜於佛堂前的虔誠,無論面對老胡還是縣長、市長,無論失了身之後的略帶羞澀,還是憤怒後的決絕,林林種種,都把東方女性的卑與勇,柔與剛,內與外,微妙的美感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樣精彩的表演來自範冰冰,這並不新鮮,她本來就有這樣的能力,更何況當初三個月閉關拍戲不請假,一場戲甚至排練七八個小時,對作品的敬畏,對表演的珍惜,一舉成就了李雪蓮這個簡單又複雜的角色。我個人覺得啊,金馬獎應該給她一個影后了。

  範冰冰和李雪蓮,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都是特別能堅持的女性,李雪蓮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告了十幾年,沒能拿到應有結果,最終也釋然了,那是因為努力過抗爭過無悔,而範冰冰則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花瓶演了十幾年,憑著一部又一部作品回應非議與打擊。

  戲裡戲外,《我不是潘金蓮》不僅是一個女人的十年漫漫告狀路,與法院院長、縣長、市長數級官員的對抗,也是範冰冰與一系列演技大咖的演技對碰,如果時光倒退回十幾年前,曾經花旦如雲的時代,大概沒有人能想到,唯一能堅持到今天,用演技HOLD住這樣大場面的竟然是範冰冰,憑著對表演從未倦怠的熱情,自《手機》《墨攻》《蘋果》《麥田》《觀音山》到現在的《我不是潘金蓮》,貢獻了這麼多鮮活的演出,我們才驟然發現,原來她是如此的專業。

  訪民題材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二:

  《我不是潘金蓮》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消息一經公開,就引發了國內外媒體和觀眾的超高期待。在此次入圍的300多部影片中,《我不是潘金蓮》更是被選為電影節官方推薦的45部不容錯過的佳片之一。此次影片全球首次放映不僅近兩千張票提前售罄,更有不少觀眾特地從多倫多之外的其他地區趕來,只為第一時間看到馮小剛暌違三年的最新力作。馮小剛攜主演範冰冰、郭濤、大鵬驚豔紅毯,所到之處引起觀眾連連尖叫。映前見面會上,現場三層放映廳1725個位置座無虛席。作為電影的絕對主角,範冰冰自信表示:「從未想過這部電影的首映是在多倫多,但《我不是潘金蓮》是個好故事,相信外國觀眾一定看得懂,也一定會喜歡。」馮小剛更是霸氣表示:「不喜歡隨便罵。」事實證明電影不負觀眾期待,首映場觀看過程中氣氛十分熱烈,不少臺詞和片段讓在場觀眾驚喜不斷,平均三分鐘就爆發一次笑聲。放映結束後,整個影廳幾乎要被雷鳴般的掌聲掀翻屋頂,觀眾們對主創們奉獻出如此精彩的電影表示最熱烈的支持。

  中國故事驚豔國際圓形畫幅暗喻「鏡花水月」方圓盡顯中國式人情法治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講述了婦女李雪蓮為了糾正一句話而輾轉十年的荒誕故事,作為馮小剛導演暌違三年的最新力作。馮導表示,雖然每天都有很多劇本送來,但終於等到這一個值得拍的故事,既是回歸電影初心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與以往作品不同的是,馮小剛首次在本片中大膽採用圓形畫幅進行拍攝。據悉,圓形的靈感來自於具有東方韻味的中國風情畫,構圖和色調十分講究,不少觀眾表示看電影時有置身江南園林一步一景的視覺效果,新鮮之外非常賞心悅目,有觀眾評價道「攝影和美術簡直就是中國版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太美了」「畫幅的變化跟情節結合得好棒!」圓形畫幅不僅是一次技術的嘗試,其背後另有含義,方圓之間似真似幻,觀眾們從圓形畫幅中看電影的形式巧妙暗喻了「鏡花水月」的荒誕寓言。

  放映結束後,觀眾紛紛點讚「馮導真是太大膽了,不論是故事還是圓形形式,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這部電影跟一般的喜劇不一樣,笑完還能有思考,馮導講了一個好故事」。馮小剛導演表示,希望藉此向國際展示這個荒誕故事背後的中國式人情與法治,李雪蓮故事背後的道理值得觀眾們再度回味。

  訪民題材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三:馮小剛的電影,常常像是為了撿拾那些被鮮肉偶像擠出螢屏、窩在北京胡同裡的老牌演員,號召而起的一次用實力說話的集體亮相。《我不是潘金蓮》有著非常出色的群戲,串聯了眾多男性角色,像張嘉譯、張譯這樣演員的存在,總是無形給人很踏實的感覺,至於範冰冰飾演的女主角,他們是把這朵花襯託的更奪目了,還是襯下去了,去看電影吧。

  今年電影市場泡沫的破碎趨勢,其實給很多電影從業人員敲了警鐘,比如演員,演員本就該試著去駕馭不同類型、挑戰自己的角色,若無視戲路越來越窄的危險,或者顧慮形象將自己留在舒適區,演藝生涯就會變的前途未卜,很多合適的角色也就擦肩錯過了。學不會再深入不同的人物狀態,拿出使人信服的演技。在翻雲覆雨的電影界,這決定著他們演員道路能走多遠。這話倒不僅適用於演員。

  大眾對於範冰冰的印象多半停留在一個時常紅毯亮相、拍光鮮亮麗時尚大片的範冰冰,她在熒幕中塑造的種種角色並不討彩,因為那是一個個空洞的花瓶角色,中國電影長期的浮誇、虛假,本能而怯懦地迴避、冷落人們真實生活的所在,從某些意義上說,可坑害了不少縱有抱負理想的演員,悄無聲息地榨乾了他們身上的樸實、演才,讓他們變成了不沾一丁點土的「豆芽菜」。我想看過《蘋果》、《觀音山》的人,自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範冰冰願意接拍這部電影,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之間遊走盤旋,勇氣膽識值得稱讚。其情形一如馮小剛在《老炮兒》中,在一群不遵循道義、行事風風火火的小鮮肉裡爭一口江湖老氣。

  在《我不是潘金蓮》之前,範冰冰與馮小剛也合作過劉震雲編劇的《手機》,影片中範冰冰飾演的出版社編輯,是葛優角色嚴守一的秘密情人。她的豔俗放浪,連番的電話勾搭,導致最後嚴守一家庭破裂,與新的愛人也催生出信任危機。所以偶然聽到走進影院的觀眾把《我不是潘金蓮》,大都簡稱為「潘金蓮」,不禁覺得好笑,馮小剛導演與範冰冰合作兩次,拍的她竟然都是「潘金蓮」。

  這部政治尺度很驚人的電影能夠順利拍攝發行,更多得益於編劇劉震雲與導演馮小剛的圓滑機智,劉震雲的小說語言非常獨特,嘮家常似的幾句話就能準確勾勒一個人物。他有把一個荒唐無稽的事情講到最後使讀者信以為真的天賦。興許在這裡劉震雲得到了他的律師老婆幫助,《我不是潘金蓮》的故事內核不是一個展露出尖銳對抗姿態的伸冤案例,而是刻畫一個「李雪蓮」這樣的「固執」農婦,為一件「家務事」、為了脫掉「潘金蓮」的惡名,而近乎荒謬地上訪了二十年(電影中縮短了十年),最後以一個意外事故收場。這樣巧妙的設定,使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出鬧劇,發生的一切似乎都不必太當真。但若這個故事隨便換個人設,其鋒芒力度便會昭然若揭。很多尖銳的東西,目前我們只能以鬧劇的形式呈現。以怎樣的心態看這部被劃入喜劇類型的電影,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相比原著小說的百無禁忌、直白兇猛,馮小剛拍的可謂謹慎又匠心獨運,短了不少戾氣的攻擊性,或者是他故意把觀眾的目光支離散開了。比如在電影中,圍繞李雪蓮家鄉發生的情節,均以圓形畫幅呈現。取景地江西婺源,雨霧籠罩、林屋排列、古色建築等場景,在不佔畫布一半的圓形中,每一幀都是一幅引人陶醉的山水風景畫,極具美感。李雪蓮與官員再激烈的衝撞舌戰,也很難改變這種淡雅別致景色氤氳出的迷惑性,它像是完成了對敏感地帶的消聲處理。在北京的上訪,馮小剛又用手機屏幕式的立長方形,《新聞聯播》般的領導人會議報導,來表現權力中心的規則與凝滯。最後又使用窄寬熒幕做了一個伏筆的收尾,想想都大有門道。構圖,暖寒的色調運用,也可玩味有趣。

  但比起老謀子那部題材相似的《秋菊打官司》,鞏俐造型的驚嘆世人,土到掉渣。範冰冰的農村婦女造型顯得沒有那麼誇張,棕色長襖搭配鬥笠,頗有幾份江湖俠氣。尤其是許多段李雪蓮走在落雨的道路、橋梁間,伴隨著密鼓聲,我們看不見她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額前幾卷長發迎風搖散,沉默堅毅,體內蘊藏著滿腔的力量,像身披重擔的女豪傑,去揭露挑破大小官員自利貪圖的醜陋面目。

  自然很多觀眾會把目光投射到影片「官場」揭露的層面,李雪蓮的存在仿佛便是為了勾連並展示各級官員的樣貌,來說「天底下烏鴉一般黑」,她本人倒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了。電影的多處段落,也完全沒有範冰冰的身影,而是被一些領導人推諉責任的吵罵、遮掩的反思語錄替代,李雪蓮則一個人走在買兇殺人、攔車和闖大會堂的道路上。雨裡來、霧裡去,像鬼一樣縹緲的範冰冰,在人面前被凍的紅撲撲的臉蛋,看久了倒顯得天真可愛。個人感覺在這裡她的演技還算在線,到電影後半段,局勢反轉,她不再搖尾求人,再不給任何男人正眼看,也很好表現出了無人理解的孤獨,但內心又不渴求這些人憐憫的情緒。

  這與原著小說的編排有異曲同工之妙,李雪蓮的故事被放置在超長的序文裡,而一個諷刺上訪文化的黑色小幽默確被當作正文。儘管看似許多官員圍繞著李雪蓮愁的焦頭爛額,但李雪蓮並不重要,對任何人都不重要,不然她所執拗的東西,不會拖了數十年無人問津,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給我們留下更深印象的只是官場的變動,一群沒有更高精神趣味的中年男人在等級森嚴的政治體系中衍生出來的爭奪飯碗的勾心鬥角的千姿百態。

  「官場」一詞的說法應該來自民間,或者是群體內的自嘲。它看似與我們十分遙遠,但每當我們需要做什麼,哪裡犯了錯誤,或者它主動來刁難時,我們的生活就會被完全攪和進官場,目睹其真實一面,並不得不與它處處配合,發揮「忍」術。我們實在受了它太多窩囊氣,卻還總要高聲歌頌。像我的長輩家人,他們對政府服務機關的看法大都是它不會為人們排憂解難,卻是帶來憂難。李雪蓮憑藉一己之力,把一層層搞得天翻地覆,市長縣長三番五次親至家門做動員工作,對觀眾來說,更多是呼出一口惡氣,過過乾癮。李雪蓮上訪換置到現實中,立即就會變的慘不忍睹。官場總是有一面是令人恐懼的東西,一面又是荒誕可笑,劉和馮都取了它荒誕的一面,捨去了那令人恐懼的一面。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李雪蓮風風雨雨的數年,便是「一入官場似海深,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但這話倒不僅僅在說李雪蓮,小說中還出現過一個叫董憲法的專委,總覺得是因為自己太正義,不懂得官場禮儀,職位才一直上不去。當正義變為灰心時,便有些得過且過,深覺得還不如在牲口市場倒騰牲口伢子快活,當自己也因李雪蓮被撤職時,他甩下一句「去球」,真去倒騰牲口伢子去了。他很恰當形容出了混官場的這些人的真實心情寫照,也難怪電影結尾處,李雪蓮偶遇被她撤職的縣長,對方也反而覺得自在安然,開始真正理解李雪蓮的處境和所求。儘管不快活,官場還是像一個旋轉的漩渦,像卡夫卡《城堡》的描述一樣,指令經過無數層傳遞到土地測量員K.身上時,他並不知道究竟在執行誰的命令。在官場裡沒人能以超脫的姿態觀察自己的處境和變遷的環境,他也不得不和城堡裡的所有人一樣,像個螺絲釘一樣,被不自覺地被裹挾進去,半輩子也不能從中抽身離開。一路勾心鬥角,一路處心積慮。

  但我覺得還是不應該說電影全是圍繞著他們的,單獨看李雪蓮的線,其實也能看出很多典型的中國現實剖面,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剖面。

  在得知前夫去世,自己的狀再無法告下去的時候,失控的李雪蓮蹲倒在菜市場,嚎啕不起。不得不說範冰冰的哭戲還挺能打動人,病後的一段她短髮凌亂,臉色燙紅的差,進入狀態撒開演了,是感受到了李雪蓮這一路的遭遇曲折吧。她決定放棄自己的生命——在果園上吊。後來她卻又心態轉變接受了這個世界的面目,怪誕而又有些灰心地笑起來,不置氣了。這時鏡頭才給了範冰冰演了全片也沒求來的面部特寫,她在為自己感到可笑。

  縱觀李雪蓮上訪之路,她有許多次動搖和不堅定,人情世故的冷淡欺騙和由之而來的失落情緒,幾次影響了她的選擇,但都沒有打倒李雪蓮的生活熱情。第一次李雪蓮靜坐市政府被拘留,心身受挫死了心,心想前夫肯承認錯誤便不再追究,好生過日子。前夫卻把她逼進了道德不潔的死角,李雪蓮不得不重歸上訪路。十年後再次死心的李雪蓮,聽了老牛的意見不上訪,問題卻又被官員激化,後又中了廚師大頭算計她的騙局,怒火再難平歇。

  能跟李雪蓮說話的這頭牛也別具意味,知識分子常說「對牛彈琴」,大概就是他們對待沒有文化的人的態度。有多少知識分子,把農村生活的那些女人統稱為「農村婦女」,覺得他們醜陋、刁蠻、不講理,差不多是地球異類。劉震雲訪談中說他討厭知識分子的這種無知,他們口口聲聲在說所關注的鄉村議題,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來說絲毫不重要。他們忽視和沒想到的,卻是那些人生命的一切。人與人的不理解,或者引申到他們各自代表的群體之間的不理解,已經畸形擴大到了這種程度。

  就好像那些被李雪蓮折騰的死去活來的官員到底也沒想清楚李雪蓮究竟想要什麼:她僅僅是為了脫去「潘金蓮」的帽子,還是就是對他們行政無力的報復?

  如果我們把這件事單獨剝離出來,事情就會突然變的很好理解。李雪蓮與丈夫為了多生一個孩子,假裝離婚,懷孕期間,丈夫出軌跟別的女人好上了。無論怎樣丈夫在倫理上沒有盡到責任,放在人情社會,我們都會站在李雪蓮這邊,可惜人情規約沒有強制力。李雪蓮上訪其實是走上了一個錯誤的告狀方向,她開始尋求冷冰冰的法律條文的幫助,在法律制度面前,她前夫的行為沒有任何問題。

  但李雪蓮如果沒有選擇上訪,情況可能會更加難堪。就像原著小說中,決定不再上訪的李雪蓮立刻選擇了去果園上吊自殺。

  中國鄉村有著相當高的自殺率,學者吳飛在根據自己多年在河北某縣城的田野調查,出版了一本名叫《浮生取義:對華北某縣自殺現象的文化解讀》的人類學書籍,很是精彩。根據大量調查、口述,吳飛認為鄉村的自殺行為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精神疾病類的自殺,和「受到委屈」而自殺。這些非精神疾病類的鄉村的自殺往往是「神聖」的、「取義」的,把他們送上絕路的是「受了委屈」、「自己的正義得到歪曲」、「人格受到了損害」。而自殺,不是示弱,恰恰是一種抗爭。是威脅說:自己不是那麼沒理、也不軟弱,這是追求正義的姿態、也是對他人實施懲罰。

  人情的正義並不具備強制力,即便你理解李雪蓮,你也只能道德譴責她的前夫;甚至在最親密的家庭關係中,更可能包庇非正義情況,家庭中的任何矛盾也都被視為應該被化解。這時想要伸張正義的人,如果始終不願意咽下這口氣,被逼到邊緣地帶時,一種選擇就是通過自殺來為自己伸張正義。另一種選擇就是尋求國家強制力來幹擾他的家務事,把國家當作最後的正義依靠。

  顯然,受到委屈的李雪蓮,在各種熟人關係裡「正義」無法得到伸張時,便走上了第二條道路,尋求國家援助。但國家選擇的是用消極的手段來應對、積極的手段迴避,「家務事」或者說公民的尊嚴是他們並不想管理的事情。像《我不是潘金蓮》最後的定檔海報中,圓形紅色背景的李雪蓮,茫然而沒有答案地望著我們。而周圍的男人,要麼是輕視她,要麼是想從她戳開的口子裡得到自己的利益。

  可以說,李雪蓮如果自殺了,便會成為鄉村自殺案例中極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件。儘管國家有各種理由認為類似的家務事難以清斷,但噹噹事人不得不跳離鄉村禮俗,把國家當作最後的正義之地來為自己尋求正義時,逃避絕不是國家應該採取的姿態。就好像李雪蓮可以給牛講明白的事情,如果有任何一個官員不再以「對付」的心態而耐心聆聽,並不會一直得不到紓解。

  這部電影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是,以下犯上倒不是說不可以,但你必須能耐小,沒什麼汙點。比如李雪蓮,在縣政府門口靜坐,要越級上訪,把有牽連的官兵嚇的兵荒馬亂。你該說,抓起來不就好了!扔進派出所,隨便找個罪名編排一下。問題就壞在李雪蓮老實巴交,一個罪名找不到。不然費那麼大功夫——玩呢?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