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赴湯蹈火》美國西部片最佳電影觀後感

2023-07-27 02:46:08 1

  派派ChrisPine聯手本·福斯特、影帝傑夫·布裡吉斯的年度佳作《赴湯蹈火》8月北美上映,影評給出了盛讚之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赴湯蹈火》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赴湯蹈火》美國西部片最佳電影觀後感一:

  兩兄弟,一個有前科,另一個是離異的父親。他們為了應對無法贖回家族農場的窘境,決定聯手謀劃一連串刺激的盜竊活動。

  而一位經驗豐富的警察開始追蹤他們製造的一系列銀行搶劫案,決定將他們捉拿歸案。

  懂得用安靜來塑造張力和人物關係,把兩個直男不能互相表露脆弱的無力感呈現的很好。

  被槍殺的印第安裔警長也象徵著白人最初以子孫之名幹的種種惡行,和結尾逍遙法外的男主相呼應。三位男性的表演都值得讚揚,把這些影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的類型人物演出了nuance。

  看出了科恩兄弟的味道來…敘事風格接近老無所依,配樂和影片格調又有點像西部版的冰血暴,民風彪悍純粹的德州人,泛著落日色調的小鎮,綿延的公路和荒原,不斷出現的鄉村樂,又提醒你它是部文藝片。

  這部獨立製作的R級片上映已有三周多,在爛番茄維持住99%的新鮮度、在metacratic得到88的高分、上映院線從400家擴張到1000家、還在眾多商業大片前僕後繼的檔期裡截獲了1000萬美元票房……

  要說《赴湯蹈火「hellorhighwater」》是這個夏天的口碑之作完全不為過,甚至很多影評人已經放話「這是20xx年的年度最佳電影」「好久沒看到這麼棒的西部片了」。

  《赴湯蹈火》美國西部片最佳電影觀後感二:

  今年有部獨立製作的R級電影在歐美口碑炸裂。

  在metacritic得到88的高分爛番茄新鮮度98%。

  IMDb也獲得了不低的8.0。

  而且還於各種商業大片夾擊的暑期檔,截獲了1000萬美元票房。

  這樣一部高口碑片就是

  赴湯蹈火

  沒看片之前小編就聽說,它是一部西部片。

  那時,小編心裡是疑惑的:21世紀已過去16年的今天,「西部片」三個字似乎已成為遙遠記憶。

  但在今年坎城電影節上入圍了一種關注單元的《赴湯蹈火》,卻讓很多影評人驚呼。

  「好久沒看到這麼棒的西部片了」

  甚至《福布斯》直接斷言。

  「這是目前為止20xx年最好的電影」

  從劇照來看還是很有西部風情的。

  既然是西部片,又是口碑之作。

  它成功勾起了喜歡懷舊的小編的好奇心,雖然片名起得口水了些。

  其實,我們可以給《赴湯蹈火》框定很多元素:西部、公路、犯罪,或者可以說,它就是部「兄弟版《雌雄大盜》」。

  一對搶劫銀行的親兄弟亡命天涯,小編看到這樣的故事,真是感到「復古又別致」。

  哥哥坦納有前科進過監獄,弟弟託比是個離異的父親,他們母親去世後,將一片富含石油的農場留給了弟弟。

  託比想把這塊地以信託基金的形式轉給孩子,卻需要一筆不大不小的資金。

  弟弟拉哥哥幫忙,兩人搶銀行只拿小錢,不拿可以被警方追蹤的大鈔。

  哥哥是個暴脾氣,不能容忍別人說他傻。

  坦納沒想著全身而退,或許從一開始,他就做好了為弟弟深陷泥潭的準備。

  當弟弟反問:

  「那你怎麼還同意幹這個?」

  哥哥的回答讓人淚目: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才是真正的「一生情、一杯酒」吧!

  當然,弟弟對哥哥也是沒有二話。有個開著豪車不知死活的流氓二愣子,在加油站拿槍挑釁坦納。

  結果被從商店出來的託比不由分說一頓暴揍。

  在這個場景裡,導演還在前後景並置了幾個有趣的富有對比性的意象。

  坐在一輛普通轎車裡的坦納,旁邊開過來一輛「風騷綠」高級跑車,最後方是一個典型的德州牛仔形象,戴著牛仔帽、蹬著馬刺靴,正準備騎馬離去。

  誰說這不是一幕「21世紀德州浮世繪」呢?有在困窘的生活中掙扎的小老百姓、有錦衣華服滿大街耀武揚威的暴富階層、也有那些依舊堅守田園牧歌生活方式的牛仔。

  他們生活在德州,這裡是美國西部的現實。

  餐館裡曾見過兩兄弟的老牛仔發出如此慨嘆,不由讓小編想起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名著《飄》,其英文名《GonewiththeWind》直譯過來是「隨風而逝」。

  站在南方種植園主角度的這本鴻篇巨著,懷念的難道是「隨風而逝的黑奴制度」?OfcourseNOT!

  作者懷念的,是曾經美國南方優美的田園生活,隨著南北戰爭的結束一去不還了。

  老牛仔的話也是一樣的道理,他當然不是在懷念以前的「搶銀行能過上好日子」,只是曾經美國西部那份迷人的狂野蠻荒,如今早已不復存在。

  失落的「西部」,失落的人。

  並不是小編胡扯,編劇泰勒·謝裡丹也是《邊境殺手》劇本的操刀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始終是他作品中繞不開的主題。

  《邊境殺手》裡美墨邊境的蒼涼與緝毒警察經歷的殘酷相互映射,鏡頭似乎讓那些壯美的西部風景自己開口說話:這裡是狼的領地,法律保護不了你,你必須學會撕咬。

  《赴湯蹈火》裡的剪影,果然與《邊境殺手》的攝影風格神似。

  編劇筆下的兩兄弟,被銀行盤剝、被社會盤剝,他們已經是社會邊緣的一份子。

  如果說這是一部公路片,那公路沿途所見,一定反映了當下的社會風貌。

  路邊的廣告牌,幾乎隨處可見「銀行教你如何還債」的標語,而造成人們負債纍纍的罪魁禍首卻是銀行自己。這一點,連託比的律師都看不下去。

  當傑夫·布裡吉斯飾演的老警長問老牛仔「你們坐了很久嗎」,他調侃道:

  也許正是這樣無力的現實,逼迫兄弟二人踏上了無奈的反擊之路。

  電影的主角除了消逝的西部,還有兄弟倆飄散的希望。

  飾演老警長的傑夫·布裡吉斯可是這類影片的質量保證看看他出演的片單《大地驚雷》《奔騰年代》《謀殺綠腳趾》。

  《赴湯蹈火》為什麼在北美受到熱捧,據說影院裡一半以上都是中老年觀眾,這些銀髮蒼蒼者都是他老人家的影迷。

  飾演弟弟託比的克裡斯·派恩堪稱本片顏值擔當,《星際迷航》系列、還有明年上映的《神奇女俠》,這哥們兒都是男主。

  好好的偶像派不做,來西部片裡演了個狂野的糙老爺們兒,小夥子很有眼光嘛!

  哥哥坦納的扮演者本·福斯特,我們能在最近的熱門電影《但丁密碼》《魔獸》中看到他的身影,雖是配角,卻都很出彩。

  導演大衛·馬肯茲也是各大電影節寵兒,拍出過《在屋頂上流浪》、《深獄父子情》的這位英國人,拿捏美國西部片還是挺到位的。

  西部片作為最經典的電影類型之一,誕生於美國。

  如同武俠電影之於中國,西部片深刻反映了,美國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傾向。

  卻對拍攝美國西部片情有獨鍾。

  早期的西部片,基本都以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為主要故事背景。

  電影裡的牛仔類似於我們今天看到的超級英雄,他們往往莫名認為自己「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在法制失序的某個小鎮突然出現,然後孤身抗暴,「爽一發就走」。

  這種來時「英雄不問出處」、走時「請叫我雷鋒」的耍帥無極限,極大滿足了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幻想;

  更深層次去看,西部片反映的是一系列人類心中矛盾的二元對立情感和價值觀。

  例如享受文明、卻迷戀荒蠻;追求正義之善、卻暗爽放肆之惡;看重社群團結、卻張揚個人意識……

  近幾年大熱的美劇《絕命毒師》以及它的衍生劇《風騷律師》,就屬於西部片的變種。

  《絕命毒師》:一個罹患癌症的化學老師不好好養病,非跑到荒野製毒販毒。

  《風騷律師》:一個由小混混「半路出家」的律師被迫周旋於毒販之間。

  兩部劇的主角,都是從生活「正軌」,走上了「偏離軌道」的法外之路,過程雖身不由己,卻也精彩刺激。

  相比於傳統西部片牛仔的到來給「蠻荒」帶去「文明」,這兩部劇給「文明」注入了「蠻荒」,同樣屬於西部片大框架下的人性迷思。

  《赴湯蹈火》同樣如此,它幾乎具備了西部片的所有元素:郊外的曠野、善與惡的對立、老去的牛仔,以及換成了汽車的坐騎。

  還有復仇母題,甚至是白人和印第安人的關係。只是,元素都有了變奏。

  故事不再是「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原住民暴力威脅、英勇的牛仔或執法者除暴安良、群敵盡殲」,而成了「被文明馴化的牛仔也被文明盤剝、並最終走上反抗秩序的道路」。

  復仇的故事也百講不厭。哥哥坦納幹掉了老警長的搭檔——一位信了基督的印第安原住民後裔,即將退休的老警長毅然帶槍上陣,在荒野中將坦納一槍爆頭。

  白人和印第安人達成和解,「信基督」更試圖展現一種文化融合。

  哥哥坦納為弟弟赴湯蹈火,快退休的老警長為死去的印第安搭檔赴湯蹈火。他們的「赴湯蹈火」,建立在深深兄弟情基礎上,這又是一種對傳統男性情誼審美的回歸。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不也是如此嗎?

  即使你對上面這些都不感興趣,但片中隨處可聽到的鄉村民謠哼唱,也足以讓觀者對美國西部心馳神往。

  配樂將氣氛烘託得非常到位,兄弟倆在車裡一起唱《YouAskMeto》,甚至有一句歌詞和臺詞完全吻合,精妙得當。

  《DustofChase》和《SleepingontheBlacktop》也很有味道,導演的用心挑選,對得起美國人民心中不變的經典——鄉村音樂。

  而那些激動得說盡溢美之詞的美國媒體,或許正是因[赴湯蹈火]喚起了他們心中對經典西部片的美好懷想。畢竟,誰又能真正拒絕散發著馥鬱芬芳的迷人過往呢?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