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獻給人類的童話故事《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

2023-07-27 04:24:55

  《神奇動物在哪裡》試圖要在哈利·波特搞了數不清多少年苦大仇深寫實風的巫師內部矛盾之外更進一步。小編整理了《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一:

  《神奇動物在哪裡》是一個怎樣的神奇IP?說實話,看了電影的我更加一頭霧水,因為編導巧妙地打破了生活與虛構的邊界,就像片中的魔法世界與現實世界攪混到了一起,帶有一種奇異而美妙的錯位感。

  作為電影的原著,《神奇動物在哪裡》是J·K·羅琳於2001年出版的一本魔法動物圖鑑,同時也是片中男主紐特·斯卡曼德的一本著作,作為霍格沃茲魔法學院的教科書。

  紐特是赫奇帕奇學院的學生,深得鄧布利多的喜愛。在被霍格沃茲開除後,他搖身成為魔法界的環保主義頭號標兵,以拯救珍稀的魔法動物為己任。

  在首部曲的情節中,他還沒開始動筆創作。所以我們暫時沒法知道,成書會是J·K·羅琳的那本,還是平行世界的另一個版本。如何把這兩個隔著銀幕的時空縫合起來,大概是整個電影系列的一個大噱頭。

  可以理解J·K·羅琳開發《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版的迫切,並首度親自擔任編劇,這大概是每個創作者共同的心願。《哈利·波特》完結了,但它所奠立的世界觀還有太多沒有開掘的地方,一群少年的成長史遠遠不足以勾勒出整個魔法世界的全貌,我們值得看到更多的,就像在《神奇動物》中不遺餘力展示的。

  譬如魔法與現實世界更森嚴對立、魔法師謹防迫害的生活狀態。譬如美國魔法界的光怪陸離,這兒跟英國的不同之處,包括了麻瓜和麻雞的區別叫法,就像是英式和美式英語中的電梯和手電筒並不是一個詞。一切都在為世界觀的真實可信而服務。

  20年代的美國風情畫宏偉華麗,像是魔法點綴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而這個時代裡十分前衛的環保思想,又給人《阿凡達》的史詩感,兩者都有數不清的怪模怪樣卻有一大堆生物學理論在背後支撐的酷炫萌怪動物,都有一個為了保護這群動物挺身對抗自己同類的勇士。

  好吧,第一眼看上去,瘦削又帶點陰柔氣質的小雀斑,確實跟勇士這兩個字很難搭上關係。但不得不承認,他這次演了一個魅力十足的英雄人物,深入虎穴,臨危不懼,既能鬥勇,也擅長四兩撥千斤的鬥智,在最後關頭力挽狂瀾。他有著足夠的幽默感,並把這種幽默表現得十分優雅。

  考慮到小雀斑此前的作品都沒什麼喜感,《神奇動物》對他的演藝生涯是一次相當有益的突破。一籤就籤五部的做法真是太正確了,華納不可能找到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小雀斑也能藉助這個角色開掘更多的演技立面。

  在加長預告如家常便飯的好萊塢,《神奇動物》的首部曲很良心地搞了個大新聞,甚至可以獨立成篇。

  一條線是紐特搜尋失散在紐約的魔法動物,另一條線是黑暗力量蠢蠢欲動,最後雙線合一,變成執法勢力和私家偵探共同追蹤連環殺人犯的路子,很有點好萊塢黃金時代輕喜劇偵探片的模子,嘻嘻哈哈中不失上流社會的格調,方便觀眾從中學習裝逼一百課。

  小雀斑就像一個訓練有素的英國特工,千裡迢迢跑到美國,跟這群沒文化的大老粗不打不相識,又替他們解決了危機,很是帶點不列顛人嘲弄美利堅人的文化傳統,簡直是007的魔法師變種。而認真品味一下,這個魔法師扎堆的奇幻故事,骨子的精神其實很科幻。

  一個不受信任的外來者,帶著旁人無法理解的黑科技來到,遭遇懷疑、牴觸和囚禁,但他最終大顯神通,用黑科技搞定了權威搞不定的麻煩,證明了自己的光輝正確,獲得了權威的尊重,又收穫異鄉愛情,真是揚眉吐氣!

  這樣的故事結構,正是科幻小說誕生之初就屢試不爽的經典。諸如科幻先驅凡爾納的《環球世界八十天》,也是一個先進的人與一群保守的人之間的戰鬥。它們都在告訴我們:不管是科學家還是魔法師,保持頭腦開放、勇於接受新事物是很重要的。

  這個主題,不僅對於孩子有激勵作用,對於正在變得世俗僵化跟不上時代的年長觀眾,更不乏啟發意義。因此,《神奇動物在哪裡》比《哈利波特》全年齡段通吃多了,註定能籠絡更廣大的觀眾群。

  比起《哈利·波特》的少年學院幻想系,《神奇動物》是標準的成人冒險童話,摻雜了一點懸疑和一點點驚悚戲,還多了一份人文關懷,例如對心理扭曲者的同情,對珍稀生物的保護意識,對異類的開放接納等等。

  但兩者的核心魅力是通的,《神奇動物》仍然可以為《哈利·波特》的鐵桿粉絲提供一如既往的享受——視覺和精神上的——跟《奇異博士》那樣的漫畫奇幻片有著鮮明的差異。

  不過話說回來,本片跟《奇異博士》共享了一個驚人的設定:兩片的魔法師打架,都喜歡把建築拆了修,修了拆,反反覆覆樂此不疲。這是新時代魔幻片的創作趨勢嗎?

  最起碼,這會成為大製作電影的一個常用藉口,超能人士打起來再也不擔心平民受傷害了,不管生命財產損失有多少,打完了一鍵還原就行。

  看《神奇動物》的時候,想起了整整15年前的我,那個閱片稀少、好奇懵懂的少年,面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洞開的那扇奇幻世界大門,充滿了興奮和憧憬。15年後看《神奇動物在哪裡》,震撼不減,樂趣依舊。人最開心的事之一,是明明年歲漸長,卻深知自己童心未老。

  《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二:

  《神奇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結束的五年之後再次將魔法世界的魅力帶回大銀幕,事實上當不少人看到導演依舊是那位執掌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後半程的大衛·葉茨時都會表示些許的擔憂,畢竟在部分哈迷的眼中,在他執導下的幾部冗長而沉悶,並沒有處理好原著繁雜的信息量與電影敘事的表現手法之間的平衡點,畢竟對於非原著黨來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上半部實在是有些難以忍受。

  不過《神奇動物在哪裡》卻出意料的展現出了令人滿意的活力,對於一個從哈利·波特世界衍生出來的全新系列,大衛·葉茨才真正的在魔法世界中放飛了自我,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原本都要被華納拍成紀錄片的單薄原著沒有把沉重的枷鎖再次套在他身上,就如他所言,哈利·波特的世界非常美妙,但當他接手的時候大體的世界觀架構與影響後程走向的關鍵事件與伏筆都已經定下了。

  《神奇動物在哪裡》對於熟知這一系列的影迷來說最大的魅力大概就是世界觀的拓展了,相比較更多的魔法生物,美國這片大陸幾乎未知的魔法世界才是真正的重頭戲,而且時間線也擺脫掉了大部分原著中的人物,在保留關鍵線索試圖與哈利波特世界銜接以達成大一統格局的重要人物之外,伏地魔出生的1926年也極大地提高了原創內容的展示空間(誒我為什麼會這麼說…伏地魔腦殘粉屬性暴露…)。大衛·葉茨對於情懷元素的應用得益於他的執導經歷,開篇的經典旋律和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魔咒都迅速地在陌生之地營造出了絕佳的歸屬感。

  然而本集作為系列的開篇卻選擇了麻雞世界這個與眾不同的視點,讓一個麻雞成為故事的主要成員之一是魔法世界的一次全新嘗試,事實證明由丹·福勒飾演的雅各布·科瓦爾斯基為影片較為輕鬆的基調增添了不少樂趣,其與奎妮·戈德斯坦恩展開的一段戀情吸引眼球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紐特與蒂娜之間逐漸萌生的化學反應。畢竟我們可以在丹·福勒的身上除了不少喜劇色彩外找到極強的代入感,作為一個完全不了解魔法真實存在的人誤打誤撞的步入了這個奇幻的世界,突然迸發的大笑不正是曾經年幼的我們第一次看到霍格沃茨時那種難以言表的激動之情嗎。

  與哈利·波特系列從第一集就引出了苦大仇深的鋪墊不同,沒有了原著小說的層次與大費周章的鋪排,《神奇動物在哪裡》雖然已經打下了五部曲的宏大計劃,但拋開一些與英國魔法界有聯繫的線索與不多的鋪墊,這一集完全是可以獨立成章的。影片的側重點從敘事分出了足夠的份量放到了視覺上,各式各樣的奇幻生物一口氣滿足了此前留下的遺憾。但不得不說大段落的人類世界冒險與抓怪攢經驗值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對美國魔法界構造的展現。回想一下《哈利·波特》是如何開篇就能明顯找到對比,美國魔法界除了那個大廳和一大群阿爾·卡邦版的傲羅之外似乎也就沒剩下什麼了。

  作為一部以神奇動物們作為重要元素的衍生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試圖要在哈利·波特搞了數不清多少年苦大仇深寫實風的巫師內部矛盾之外更進一步,開篇不久就用第二塞勒姆的宣講渲染了人類與巫師間日益激進的矛盾,這種不同群體間的矛盾放在一口流利美音的地方似乎找到了更好的表現空間,尤其是以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影片與現實再一次發生了有趣的呼應。無論是巫師內部的理念分化與巫師麻雞間的矛盾都在命題上與X戰警系列有著極高的相似度,都是大眾對於擁有著高超能力的小部分群體產生的疑惑與恐懼。最有意思的是雖然該類命題在大範圍的科幻或是奇幻電影中經常被提及,但以紐約為故事發生地本身還有讓故事多了一層現代科技與古老魔法之間的對撞。

  雖然在名義上科林·法瑞爾與約翰尼·德普再一次在大銀幕上飾演一個角色,不過德普飾演的有著伏地魔出現之前最恐怖的黑巫師真身格林德沃僅僅在結尾短暫的露了個正臉,對於這種一身邪氣的角色可謂是再適合不過了,可能是因為德普大叔常年飾演各種非正常類超有辨識度的角色,所以現出原形的那一幕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但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續集中將成為主要人物的格林德沃在德普的飾演下成為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倒是在商業大作中基本沒設麼存在感的科林·法瑞爾(請不要提《全面回憶》好嗎…)用一頭今年魔法師都愛用的標誌性大背頭和結尾反轉時的霸氣形象給出了還算令人滿意的答卷。(對反派人物一貫的喜愛,話說你還記得由傑米·坎貝爾·鮑爾飾演的清秀版格林德沃嗎~)

  當我和同學說那個飾演苦大仇深「瓦肯星人」克雷登斯·拜爾本的埃茲拉·米勒是即將到來的《正義聯盟》中的閃電俠的時候,想像一下那一臉詫異吧。看起來完全和積極陽光不沾邊兒的米勒倒是非常適合片中的人物氣質。他的故事線也算是這部基調較為輕鬆的起源故事中比較黑暗壓抑的成分,和麻雞與巫師的衝突主題相互呼應。當主人公們全都是成人之後,適當的沉重話題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你應該知道華納有多愛黑暗面。

  令人遺憾的是拜爾本作為異常強大的默然者應該擁有更加濃烈的情感衝突,而不是一味的寄託於對城市的大肆破壞上。默然者的本體就是巫師對於自己能力長期壓抑後的畸形產物,沒有具體外形的默然者更像是憤怒、壓抑、恐懼等內心情感的實體化產物,而拜爾本從小就生活在衝突的最前沿更是在養母的毒打與格雷夫斯的欺騙下受到了無盡的心理折磨。也許是不想讓沉重的一面過早被搬上檯面,在悲愴的配樂下拜爾本被強行草草收尾。

  系列電影的反派為了保持整體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都會有趨同的地方,《星球大戰7》就是個多角色雜糅的典型例子。而《神奇動物在哪裡》中出現了拆分,儘管極有可能只是巧合,本片中的拜爾本與格雷夫斯就如同是對於伏地魔的分解。拜爾本因為魔法而備受欺凌,在家中受到毒打,在麻雞面前備受嘲諷,在原以為的希望面前被推下懸崖,一步一步將他的人格扭曲並撕碎導致了最後的悲劇。巧合的是就在拜爾本死後的同一年,12月31日,湯姆·裡德爾來到了人間,而等待他的居然是與拜爾本相同的命運,竟然嗅到了一絲輪迴的味道。

  而格雷夫斯也就是格林德沃,則展現了與伏地魔同樣的野心,只不過伏地魔在處理自家問題的過程中就不幸中道崩殂了,沒有機會進行下一步。格雷夫斯在最後拋出了「巫師與驕傲」的問題,長期的迫害與追殺讓原本強大的魔法師必須躲躲藏藏,領導人們不願意打碎兩個世界的和平。我幾乎都可以想像到格林德沃與鄧布利多如同萬磁王與教授的對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希望看到這兩位人物更深入的刻畫,格林德沃還有大好時光,而拜爾本算是徹底沒戲了。雖然伏地魔作為學生出場的機率也微乎其微,但我卻一直能感受到蟄伏在命運暗處的伏地魔。(而且…紐特箱子裡照片裡的女孩兒,姓萊斯特蘭奇!)

  對我個人來講年紀輕輕就拿下奧斯卡影帝的埃迪·雷德梅恩展現出了應有的水平,但角色本身和這一集的行動用略微套路拉低了吸引力。與反派一樣,《神奇動物在哪裡》似乎下定決心要將更好的人物塑造留給續集。不過模仿毒角獸動作那裡真的是絕了~!

  之前提到了華納黑暗面的問題,千萬不要理解為一種諷刺因為我深切體會過不少人對於DC的惡意,因為羅琳已經表示系列的終結篇將為我們呈現1945年鄧布利多與昔日好友格林德沃傳說中的決戰了。首先是時代背景,魔法界的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時進行,其慘烈程度絕對不會比霍格沃茨最後的決戰差,巫師與納粹等可能會產生更有想法的陰謀論聯繫。其次便是兩人特殊的關係,若是將羅琳的想法真實拍出來而不是像當年哈利·波特電影中格林德沃莫名其妙的出賣了魔杖的迷之改編,其虐心指數可想而知。(啊!還有在決戰之前被誤殺的鄧布利多的妹妹)

  結尾雅各布的記憶被清除雖然給人留下了遺憾,但如此便更傾向於獨立成章的結構。昭示了《神奇動物在哪裡》更大的野心,很顯然紐約只是第一站,雖然有著魔法界大戰的故事線,但紐特與神奇動物們依舊是串起一切的主要人物。如果沒有猜錯,位于格雷洛克山山頂的美國魔法學校伊法魔尼就會在下部登場了。屆時也會有更多的線索與人物開始連結那個我們熟悉的世界。總而言之,對我來說這是一部標準的8分電影,無論有多麼奇妙,在讚美之餘也總是要花時間去想一下那兩分的樣貌,畢竟那一塊才是接下來要著重期待的~!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