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7-27 04:21:44

  《永遠在路上》的熱播,彰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所達成的社會共識和贏得的民心。

  20xx年關於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近日,省紀委機關集中1天時間組織召開了中心組(擴大)學習會,省紀委各常委、各部門負責人、各派駐紀檢組組長、省委巡視機構負責人集中觀看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交流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永遠在路上》深刻反映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充分展示了正風反腐肅紀、打虎拍蠅獵狐的實際成效,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具有很強的警示教育意義。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典型案例為鏡鑑,強化政治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模範踐行黨紀黨規,主動接受監督制約,保持清廉潔本色,做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幹部。

  會議指出,紀檢機關和紀檢幹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黨中央的旗幟立場、決策部署、擔當精神為標杆,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始終在思想政治和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會議要求,紀檢機關和紀檢幹部要保持政治定力,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以永遠在路上的恆心和韌勁把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體現到監督執紀問責的全過程,以管黨治黨的實效厚植黨的執政基礎。

  20xx年關於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巡視必須找準職責定位,圍繞中心任務,緊扣「四個著力」,瞪大眼睛去發現巡視對象在作風、紀律和選人用人上存在的問題。處置問題的節奏也必須跟上,發現多少就查處多少,不設指標、沒有例外。要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

  巡視是黨內監督的重要方式,是反腐敗鬥爭的一把利劍。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披露,在山西「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中,有7名省部級幹部落馬,省會城市太原連續三任市委書記、三任公安局長被調查,山西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全年處分違紀黨員幹部15450人,其中市廳級幹部45人、縣處級幹部545人。而山西塌方式腐敗問題被揭露和查處的背後,是中央的巡視工作發揮了從嚴治黨的利劍作用。

  自古以來,來自上級的巡視都是監督下一級主要領導的最重要方式。唐代御史韋思謙講過,御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懾州縣,為不任職」。巡視就是要當好中央的「千裡眼」「順風耳」,尋找線索,發現問題,形成震懾。

  巡視是給黨的肌體做體檢,主要任務就是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發現問題不是壞事,劍指問題,通過巡視把問題揭擺出來,才能對形勢有更準確的判斷。發現問題本身就是震懾,巡視發現的問題越準,威懾作用就越大、越持久,使有問題的人知恥知止、收手收斂。除了山西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人大代表賄選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等都是巡視發現的。被查處的中管幹部中,超過一半的問題線索也是由中央巡視組移交的。

  寧斷一指,不傷九指。巡視要有震懾力,就必須找準職責定位,圍繞中心任務,緊扣「四個著力」,瞪大眼睛去發現巡視對象在作風、紀律和選人用人上存在的問題。《永遠在路上》在評述蘇榮案件時指出,「選人用人腐敗被稱為腐敗之源,因為一旦正常的幹部選拔規則受到破壞,就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帶來方方面面的腐敗」。在蘇榮主政期間,江西省成為腐敗高發的省份之一。

  發現問題是第一步,處置問題的節奏也必須跟上,發現多少就查處多少,不設指標、沒有例外。要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整改工作必須要跟上,凡是整改不力的,都要嚴肅追責。巡視整改落實情況要回頭看,要揪住不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幹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這是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原組長李泉新生前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深入骨髓的擔當精神,李泉新帶領的省委第三巡視組贏得了「巡視王牌組」的美譽。

  「誅一惡則眾惡懼。」能否發現問題、能否用好巡視成果,是確保巡視生命力的關鍵,要以其利劍鋒芒震懾遏制,進而狠抓整改落實,實現標本兼治。給予警示和威懾的同時,鼓舞上下聯動,實現巡視常態化、制度化,巡視工作才能持續發揮震懾作用。

  20xx年關於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開播以來,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許多黨員、幹部和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專題片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力度前所未有

  在完整觀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後,江蘇邳州市委組織部幹部房健說,「大老虎」的集體出鏡、「大尺度」的細節曝光,讓我們看到了黨中央以「鐵拳」兌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的承諾,更看到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和決心。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共分8集,分別是《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劍出鞘》《把紀律挺在前面》《拍蠅懲貪》《天網追逃》《標本兼治》。攝製組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採訪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個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剖析典型案例,講述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山東省昌樂縣紀委幹部劉恆貴表示,《永遠在路上》每看一集,心靈就觸動一次,責任就加重一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老虎」「蒼蠅」一起打,對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零容忍,作為一名基層紀委幹部深感責任之大,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牢記擔當、履職盡責。

  「專題片將許多黨員幹部的違紀違法案件予以披露,警醒的不只是公務人員,對所有的黨員幹部都是一記警鐘。」廣西醫科大學青年教師蔣洪濤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蔣來用表示,《永遠在路上》的熱播,既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高度關注、認可,也昭示了黨中央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堅強決心。

  增強人民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認識和了解

  《永遠在路上》以具體的貪腐細節、驚人的犯罪事實、思想滑坡的自我剖析、直白的認罪反思,令觀者觸目驚心、感慨萬千。

  專題片第1集《人心向背》中披露的一些貪腐細節,就令人觸目驚心。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白恩培任雲南省委書記期間,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資、地產開發等大搞權錢交易。辦案人員在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時,前前後後就花了十幾天時間。

  在分析《永遠在路上》究竟為何吸引人、何處吸引人時,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關鍵在於親民、貼近社會現實,最大特點是讓黨的十八大以來落馬貪官現身說法,自我剖析腐敗根源、自我反省腐敗過程、自我懺悔腐敗行為,生動形象地傳遞出強烈的反腐信號,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認識和了解。

  「專題片回應了廣大幹部群眾對正風反腐走向的高度關注,是黨中央對正風反腐只有進行時、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再次鄭重宣告。」湖南省法學會廉政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鄧聯繁教授說。

  專家表示,《永遠在路上》是反腐倡廉教育的一種創新。專題片既列舉了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點評和分析,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對黨的信心和信任,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堅決贏得反腐敗鬥爭的勝利

  《永遠在路上》的熱播,彰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所達成的社會共識和贏得的民心。

  正風反腐永遠在路上,絕不是一陣風。蔣來用表示,專題片的警示作用巨大,其震懾力將會對心存僥倖的人產生強烈衝擊。專題片產生的強烈社會影響,將助推全社會形成更加濃厚的崇廉尚廉文化氛圍。

  「專題片深刻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成果和新理念,讓人民群眾深刻地認識到中央反腐是動真格的。」莊德水說,經過近四年的強力反腐,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大大提振民心,讓全黨和全社會形成思想共識,人民群眾也將獲得更多反腐紅利。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關係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鄧聯繁說,腐敗傷害的是民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順民意、得民心。但要清醒地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只能一往無前,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堅決贏得反腐敗鬥爭的勝利。

  專家表示,反腐倡廉固然任重道遠,但久久為功,就一定能迎來政治上的綠水青山。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