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管理的七種方法(如何做好銷售的過程管理)
2023-07-26 08:01:10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突破銷售管理的核心難點,需要三個角色(幹活的、領頭的、銷管)做好四件事情(業務規劃、分配任務、檢查完成、績效激勵),並著重闡述了第一個事情,業務規劃——也就是出徵之前,進攻的市場方向、策略和思路需要在內部達成明確、可執行的共識,並成為資源聚焦投入的依據。
企業完成了業務規劃,形成了銷售目標和組成銷售目標的每一個機會點的策略、路徑,並達成了共識,接下來就針對每一個機會點或者機會方向要結果。這些機會點或者機會方向能否落地完成,形成訂單,是目標能否完成的關鍵。所以就需要在一年當中不斷的進行「過程管理」。過程管理是不斷的在重複銷售管理的第二、三件事情,分配任務和檢查完成來實現。
很多企業在如何管理銷售過程的問題上,也很難有好的辦法,其實這裡邊普遍被忽略的問題是,過程管理的起點,究竟是什麼?
銷售過程,可以理解為每一個具體的銷售動作,對應形成每一個裡程碑,比如客戶有意向、進入客戶的採購名單、客戶同意檢測、客戶詢價、合同談判等...那麼做什麼動作能夠使客戶意願逐漸加強,最終籤單?
仍然是從規劃中的策略開始管起,也就是說,銷售過程中的任務分配來自策略和思路的執行。任務,也就是銷售動作形成,是經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討論過、共識過的,檢查的對象就是按照這個策略和思路,進而確認任務做到怎麼樣,是否有結果。簡單而言,檢查的就是討論過、共識過的要做的事情的完成情況。
我們很多企業在做過程管理的時候,往往存在只看結果,結果沒到就是有問題,但不看銷售為什麼這麼做,就導致無法評價銷售動作、銷售過程到底是做的有用還是沒用,也就無法進行銷售過程管理,實際上如果策略和思路存在問題,經不起推敲,動作越勤奮,偏差越大。
分配任務和檢查完成,都是通過對話、溝通、執行、信息反饋,再對話、溝通、執行、信息反饋這樣的循環來執行,這就需要有兩個平臺來實現,一個正式的平臺,叫做銷售例會;一個非正式的平臺,叫做團隊內上下級的單獨、頻繁溝通。
但很多企業,第一,銷售例會開不好,同時忽略了第二個問題的重要性:平時工作中的單獨、非正式溝通特別少,或者根本不溝通,只看數字結果。
銷售例會很多企業開不好,都覺得要開,但總是會有如下表現:
內容冗長,沒有結論、有結論也沒執行;
總是會變成上面罵人、長篇大論、打雞血,或者下面抱怨,強調客觀理由;
變成某一項的業務討論會;
講不出問題,分析不出原因,開完會跟沒開一樣;
……
以上問題大多是由於兩點原因:1、主題、目的不明確,2、缺乏合理、有效的會議語言和管理方法;
關於第二點,很多企業會說,我們例會看著也挺規範的,步驟、流程比較統一,也會發通知、有材料要求,可效果就是不好,那麼問題就是你的管理語言是統一了,但是不科學,沒迭代起來。
銷售例會本質上是一種信息互通,一方通過說話和文字展示信息,另一方接受到後需要做出反應,雙方共識後達成新的下一步該怎麼幹的結論。那麼前面提到過,銷售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銷售目標的達成,需要三種角色協同配合形成的效果,那麼銷售例會同理代入,也是要為銷售目標完成而產生的一種信息互通,那麼為了銷售目標的達成,需要互通什麼信息?形成什麼結論?
首先,銷售例會的主題、目的要明確。也就是會議的主題需要針對目標達成的差距,即為什麼沒有完成目標,共同想辦法,形成在下一階段如何完成目標的結論,然後出門就幹。因為銷售是在外部和客戶的互動、以及和對手的競爭中實現產出,銷售的這一天然難點,很容易會完不成目標。銷售例會就是要及時地將差距暴露,並分析沒完成目標程度、範圍、責任人、存在的問題、原因、下一步改進計劃。同時,差距包括2點,已經形成的差距、未來能完成多少及是否有差距、這個差距的問題所在...這系列動作就是銷售預測。
標杆企業對於目標完成的要求,會嚴格匹配時間進度,比如一季度的目標必須是完成年度目標的25%左右,半年目標完成必須過半。當然,到了一年當中的某一個時間,目標應該完成多少,取決於所在行業的季節特點、具體企業的市場地位、機會點分布等情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要求。
明確了主題、目的之後,例會如何開的高效、有用,就需要一套科學的例會方法,也就是關於銷售例會的「統一管理語言」。合理、有效地統一的管理語言對於提升效率和效果十分重要,注意,兩個要素,【合理有效】和【統一】。我參與過很多企業自己覺得效果不好,效率低下的銷售例會,大部分是要麼沒有統一的語言,要麼統一的語言不合理,無效。
如何實現合理、有效、統一,還是回到銷售組織的三個角色協同配合。標杆企業對銷售例會的閉環管理有詳細的科學方法,確保會議的目的高效達成。包括:
1、工具模板:目標完成和銷售預測的表格應該如何展示,銷售會議的管理工具
2、合理、有效的銷售例會管理流程:「幹活的」匯報應該說什麼,不需要說什麼,」領頭的」需要做出什麼反應,會議從會前、會中、會後三個階段,各個角色分別需要完成什麼動作,能夠形成一套科學的閉環管理。
每個角色的分工主要如下:
>>「銷管」:(銷售例會的流程負責人)
1) 銷售例會的會前、會中、會後的各個角色動作、流程的組織和開展,材料的審核、會後遺留問題的跟蹤;
2) 包括對經營數據的管理、通報,業務上目標達成差距的信息收集、問題和原因分析,快速、有效呈現業務,確保「領頭的」能夠高效決策。
>>「幹活的」:
1)目標差距,改進計劃(問題、風險、策略、計劃、進展,機會點夠的話如何完成,不夠的去哪裡怎麼找);
2)重大機會點進展、問題、求助;
3)其他重點市場工作目標達成情況。
>>「領頭的」:
1) 向下屬要結果,判斷和決策;
2) 解決爭議;
3) 解決資源和困難求助。
非正式平臺:團隊內上下級單獨溝通和共識
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比如共識的意義上,顯得尤其重要。道理很簡單,辦公室裡、正式場合人多,很多話說不開,說不盡,想法不能完全表達。例會的作用是正式的任務布置和檢查完成,有儀式感。但在團隊內上下「心流」一致、真正地想在一處、用力在一處上,是需要在辦公室以外,做單獨的密切溝通的。
比如,我今年在我的客戶上準備做1000萬還是3000萬,不管上面目標多少,心裡都是已經有了答案的。而這個答案是否符合上級的目標要求,是否自己能讓自己去拔高挑戰一下,是需要在非正式溝通的單獨溝通中,才能講出來的,上級主管需要主動創造這種環境,單獨聽聽大家真實所想。
既然是非正式溝通,上下級之間說一些心裡話,上級對下級講一講真實的要求,下級講講實際的想法和困難,那麼溝通的場合也需要是非正式的,是1對1的溝通。辦公室之外,也可以作為溝通場合,吃一頓燒烤,喝一頓酒,都會有助於說出來平時不方便說的話,平時辦公室「人多嘴雜」,說的東西都會有所過濾,找一個小飯店、大排檔,沒有別人,這個時候上級講講任務,講講期望,下級講講怎麼想的,願不願意這麼幹,有什麼顧慮、困難,個人生活角度,個人工作思路角度,會講出很多平時聽不到的話。這種非正式溝通,也是一種契約,這個時候答應了,才是真的答應,才是心裡真的是這麼想,真願意這麼幹。
從銷售技術的角度來說,TO B類的銷售大體分為客戶關係的管理,和銷售項目的管理,一個偏重於和客戶的長期黏性增強,一個偏重於裡程碑推進,需求引導和最終成交,但這些過程都需要通過兩個平臺,通過管理技術來真正落地,也就是銷售例會和非正式溝通完成策略、思路、執行、變化的信息傳遞和下一步共識。所以,掌握科學、有效的銷售例會方法,建立統一的管理語言,並不斷穿插團隊內部的非正式溝通,才會讓銷售管理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那麼,做好了業務規劃,和過程管理,在銷售團隊上還需要做好績效和薪酬管理,才能真正調動起銷售人員的激情,解決銷售人員的源動力問題。這個內容,我們下次再來分享。
國內首批專注華為培訓、諮詢的機構之一,16年成立,服務的客戶主要是研髮型製造業的創始人及管理層。有為大疆、科大訊飛、京東方、TATA木門等標杆企業做過成功的落地的培訓/諮詢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