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後感1000字
2023-07-27 03:23:41 2
看完柴靜《穹頂之下》,這個山西老鄉為空氣清潔做的具體工作,包括作為資深記者對事情的影響,應該說正能量是巨大的。在每年一度的兩會之前,如同把一塊巨石拋向這個前行疲乏進而經濟轉型的社會生活中。也或者說是大河湧動之中的拋下一枚深水炸彈,激起的浪濤足以撼動一些既得利益者和習慣勢力。但願在國家制定政策法規的層面對解決汙染有所推動,有所進步。
生產力的發展,給了人類影響自然的無限可能。對物質進一步需求和貪婪,使人們誤入歧途。其實人們的生存條件,無需那麼多的能源和自然的消耗。在原始的小農經濟下,人們的需求無非是溫飽要求的一點食物和衣物,簡單的洞穴或房舍。人類的智慧和思想寶庫可以毫無限制地增長,而對於保持生命和思考所需的物質,不管變換了多少花樣,升級多少代,用以提供給生命的能量永遠是那麼一點就足夠。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老祖宗早就有人身體力行,如同那些現在仍然在深山中修行的隱者,不管出於哪一種思想淵源,對物質的需求都降低到最原始的狀態,追求的無非是精神上的成就和滿足,恐怕這是人類文明下一步都需要思考和面臨的問題。
我的博客以「有限的物質和資源,無限的生活和內心」表達了最初的這種心情。身心相得益彰的健康之路,才是個人幸福安寧的途徑。貪婪會帶給人們心靈深處的不愉悅,人們會越來越多地感覺到,物質的富有、財務的自由並不會完全對等地賦予自己精神上的愉悅。假如沒有思想智慧和文化藝術上的跟進,再多的財富和享受,也不能換來心靈的寧靜和快樂。
霧霾的形成,事實上是人類對煤炭和油氣等能源的無節制消耗造成的,這種社會發展趨勢正是由於人們對於物質無休止的追求造成。所謂的身外之物,即荷載人們思想和智慧的身體之外,極大豐富的商品,林林種種的物資,這些看似美好的東西,都是對自然和能源無限索取換來的,而這些所謂好東西並不都是我們必須的。就像華麗繁複的包裝下面,我們需要的只是某件東西本身一樣,決不能做買櫝還珠的蠢事。
生產力和科技水平達不到的時代,對自然和能源的索取受到客觀制約。而今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進步,人類對賴以生存的地球漸入無所不能的境界。這種趨勢中人定勝天的豪情難掩人類顛覆自我生態的幼稚,是人和自然相處中必將邁進玉石俱焚的誤區。老祖宗早就有天人合一順勢而為的自然觀,即便是今天,在這種危機來臨之前,仍然有人對此提出思考和預警。對於節能減排,一切的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的困惑難道比人類自身生存都重要嗎?回答絕對是否定的。
從小我來講,節能減排是一種修行。降低個人的物質欲望,不要求人人都去大山中修行,只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就如片中提倡的,少做一些對環境不利的事,多做一些有利於節能減排的事,就是善莫大焉。而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那就需要一種共識,我們需要的不必那麼多,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升級版的小農經濟,或許是片中提出的在放量增長的過程中,把節能和減排做到極致。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是思想和智慧、文化和藝術的無限發展和繁榮,那些應該剔除的物質增長,應該像毒瘤一樣捨棄。就像面對霧霾和諸多生存問題時,我們有能力想出解決問題的法子,這才是人類能夠捨棄物質包袱困擾,依靠智慧繼續前行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