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書電影觀後感【最新】
2023-07-27 03:30:29 1
《百年情書》將更加真實地還原當年的歷史人文情懷,而且儘管出演的演員大多為新人,但是卻都有著一顆澎湃的心,對待每一個鏡頭也都很用心地去表現。
百年情書電影觀後感一: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無數革命先驅,與日薄西山的清廷的對比,更是凸顯出了革命者的無畏,偉大,背叛是背叛者的通行證,愛國是愛國者的墓志銘,只因他們的身先士卒,為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作下了血淋淋的鋪路。
看罷《百年情書》,這亂世之中的愛情、親情與革命所演繹而成的紀念辛亥革命的一部電影,總是無法忘懷,「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人都成眷屬」,然,「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計數,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情大愛,因為明白自己對妻子的深愛,所以理解「天下人」生離死別的苦難,所以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更多後來人的幸福……
「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
亂世中的愛情,終是不忍獨善其身,也方顯其愛之深,思之切,然終是無法兩全,國家不幸,個人之安逸又來自於何方?這是必然,但又是無奈的,如斯亂世,身為一名中國人,你又能如何,為了革命大業,縱使煩亂又怎樣,傾吾所有又何妨?相貌如玉,然肝腸如鉄,心底光明如雪,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願意為之而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還記得黃興說的:「我們就是要用我們的血去澆灌自由之花」。覺民也曾言:「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起義,必不遠矣。」於是廣州起義,於是武昌起義,於是辛亥革命。
明明就還在用文言,明明還在清廷的壓迫下,本是書生一輩,卻能扛起國家大任。
還記得你說「死有何懼,我等莽撞書生,奮起一擊,喚醒億萬炎黃胄裔,雖頭斷血流,暴屍街頭,但華夏大地少了一幹英傑,黃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灑神州,快哉,快哉」家與國之間,你選擇了國;筆耕與槍戰之間,你選擇了為國而槍戰,而犧牲,只因一句,良心未泯,國事不平,何以為家?是的,死有何懼?當林文喊「新軍兄弟們,當同我們戮力同心,推翻清……」廷字都還沒說出就被打死的時候,你們就應該已經真正無畏了,當新婚的聲洞執意要參加敢死隊時,當驍超與元棟雙雙就義,元棟的眼鏡被踩碎,珺瑛在城門外留下了傷心的眼淚,同生共死的誓言,得到了熱血的回應。
還記得你們兩人,意映與你在院中跳舞,放著sakura的音樂盒;海邊放紙鳶,意映說你是高高於天的鳶,但你卻把舵放入其手中;還記得你們一起相擁於竹林;你給她梳頭,看京劇,意映等著你,從初為人婦,到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從齊劉海到頭髮長長,不梳劉海。
還記得待你如親生的父親,雖然氣你在考試中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但其實心裡何其慶幸你不愧於祖宗社稷,雖然打你打在手上,但卻也痛在心裡,雖有些迂腐,希望你好好念書,但在我看來,卻有更多的開明,願意放你走……
明明就還是白衣書生,明明就還是卿本佳人,卻要承擔這樣的亂世所帶來的痛苦,父子夫妻分離,然而這不就是那個時代麼?汝輩此舉欲喚醒華夏胄裔,雖事必敗,身必死,然汝輩死身之日,距光復起義,必不遠矣,而後辛亥,終醒國民,後建新中國,站國人,後開放,富國家,而汝輩之人也必將含笑九泉,不枉以一副副錚錚熱血之軀慷慨就義。
吾此輩何德何能,能享樂於先烈們赴湯蹈火所換之盛世,吾有何顏面以對之?以受之?以樂之?雖生有所戀,然死又有何懼?吾輩之人,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非此則無以為報先烈之死也。
百年情書電影觀後感二:
百年情書又名《與妻書》。悽美情書,情撼百年。
「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
無奈,等待,執著,理解。心隨君。愛給予了戀人的力量。
意映:不論去哪裡,不論多遠,都要帶著我,別再丟下我了,好嗎?你就像這個風箏一樣,只要乘著風就會越飛越高。
覺民:來,給你。你看啊,這個風箏雖然高高飛在天上,但是線卻始終在你手裡啊。
意映:我害怕。
覺民:別怕,有我呢。
世間最真摯的愛情,兩顆心緊緊的守候著彼此一輩子。在當時國破家亡的情況下,林覺民用自身行動表達了對於國家的大愛以及對於妻子陳意映深切的感情。
我為何哭泣,我又為何感動。
因為有一種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那種柔情,那種純情而忠貞的感情,讓兩個人從而更懂得去愛。
愛情是要用心經營的。
百年情書電影觀後感三:
電影《百年情書》取材於「黃花崗72烈士」之一的林覺民烈士殉難前親筆書寫的兩封遺書「與妻書」與「稟父書」。
影片以林覺民烈士從1905年至1911年期間的革命活動,與廣州起義最後三天時間所發生事件並行交織,集中展現了林覺民親情家國的熱血人生。
林覺民與一幹小夥伴,林文、林尹民、方君瑛、方聲洞、馮超驤、劉元棟等,自小立志報國。自中國甲午海戰戰敗,籤署《馬關條約》後,中國大地已經一片狼藉,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土遭列強欺凌瓜分,愛國志士在熱血革命的感召下,紛紛投身革命洪流。
1905年,林覺民迎取了陳元凱之女陳意映為妻,婚後,兩人情投意合,恩愛有加。然而國難當頭,林覺民沒有沉溺於愛情的纏綿,於1907年借官費生出國留學之機來到了日本。在日本期間,林覺民和他的夥伴們先後加入了以孫中山、黃興領導的同盟會,決意推翻滿清,革命救國。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決定於4月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林覺民與夥伴們一同加入了敢死隊,決意以死報國。林覺民最後一次回家探望,沒有把自己此行的危險性告訴愛妻和父親。但敏感的父親已經從兒子反常的舉動中有所感覺,一家人吃了最後一頓團圓飯。此時,林覺民的長子已經5歲,陳意映懷的第二胎也已待臨產。面對愛妻、愛子、年邁的父親——林覺民此時肝腸寸斷但卻義無反顧地離開了他的親人。
在香港公寓,起義前夕,林覺民淚水與筆墨齊下,寫下來世紀絕唱傳世名篇「與妻書」「稟父書」,之後依然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中,林覺民等浴血奮戰,攻佔了總督府,但終於因敵我實力懸殊,林覺民的夥伴們一個個悲壯犧牲,林覺民負重傷被俘,最終不幸就義。
廣州起義距武昌首義成功僅幾個月,此次起義的意義重大,振奮人心。林覺民等烈士的熱血為神州大地澆灌出了自由之花,其功績將光照千秋,永垂後世!
《百年情書》將更加真實地還原當年的歷史人文情懷,而且儘管出演的演員大多為新人,但是卻都有著一顆澎湃的心,對待每一個鏡頭也都很用心地去表現,所以說《百年情書》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是一部充滿愛的影片:親情、友情、愛情,每一個都是主線,每一個情都有煽人淚下的一面。